可能会写一些读后感

我打算开始整理一些作品的读书感受,去解释一下我是如何从这些作品中汲取写作技巧的,但坦白说,这些读书感受的价值并不是很高,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始终是成体系的,因为成体系的东西可以帮助一个人触类旁通,比如“心流理论”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体验过程,但和认知体验结合起来,就会为创作推理小说带来无限的启发。

但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基础理论,虽然永远具备非常强大且持久的功能,但却是非常难以概括和创新的,比如数学和物理上前进一步,可能人类的生活都会天翻地覆,但推进这些工作却不是很容易。不过我能做好一些很个体的工作,例如分析一个故事,分析哪里作者偷懒了,哪里是他天赋的体现,这是我能做好的,这种洞察能力有一部分来源于我长期的自律,另一部分来源于我的技巧,但如果一些作者,不具备很强的洞察力,但具备很强的抽象能力,就有可能通过这些细微的知识点,提炼出更精粹的叙事理论。

这些是我分享这些东西的初衷。

当然我要再三强调,希望真正想写故事的人先把《故事》看了,这本书至少看三遍,第一遍是现在就看,第二遍是写了点东西,回头再看,第三遍是把这本书里提到的电影全部都看了,然后再读一遍,因为不看这本书,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写作技巧都好玄妙,但很抱歉,一个人如果真的想扎扎实实讲故事,很多看似“炫酷”的旁门左道其实都是垃圾,在确认这个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讨论剧情结构和内容才有意义。

最后再强调另外一点私人的事情,我能保证这个专栏里我分享的技巧全部都是我一直遵循的创作思路,但是我可不保证是对的,我只能保证对我来说是对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将来你们信心满满地把作品提交给出版社,结果出版社pia地打回来,附信说,徐湘楠教出来的作者我们不要。

到那个时候,我也只会……哈……哈……哈……哈……(树懒脸)

编辑于 2016-04-09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