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压力线与支撑线的选择

短期压力线与支撑线的选择

端午节假期之前我开通了一下值乎,之后有几位小伙伴在值乎上向我提问。其中有几个提问非常有价值,但是限于值乎1分钟线的时间限定,加上只能语音,不能配图说明。总感觉表达效果还不够理想。所以最近会把图文版的关于这么问题的回答写在专栏给大家共享。

今天要解答的问题是短期压力线与支撑线的选择,在收盘笔记这个专栏里,尤其是每天关于短期行情预期和操作规则这部分里,经常会重点提到一些短线的关键支撑线和压力线,作为对行情走向可能的判断依据,而这些关键支撑线和压力线与均线的互动关系。有时候甚至会成为短期增减仓的信号。但是很多投资者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用的是60分钟线级别MA60均线,过来几天又变成了15分钟线级别MA888均线。这么多条均线,这段时间用这个,过了段时间就跳跃到了另一个,看不出有什么规律,感觉有点眼花缭乱。

其实短期支撑线和压力线的选择并非是主观臆断,随意选用的。而是有一套比较标准和客观的流程。这个我在之前的专栏里展开讲过,但是可能因为讲述不够集中。大家没有全部看到,或者顺序性不强,没能完全理解。这里稍微系统的叙述一下。

短期支撑线和压力线的选择,主要是由四个步骤组成的一个流程。这四个步骤分别是,

一,统计 二,筛选 三,合并 四,排序

我们逐一配合截图来解释一下这四个步骤的具体使用情况,

一,统计

我们日常用来作为支撑线和压力线的指标,主要集中在MA均线系统和BOLL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技术指标中综合性最强的指标,它们往往既有趋势性指标的特征,同时也兼具空间性指标的特征。而将其作为支撑线和压力线,就是以它的空间性指标效果为主。

压力线和支撑线选择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的均线和BOLL上下轨的点位和形态统计出来。

我们常用的均线系统是MA14,MA60,MA99,MA888这四条。

BOLL的参数从默认指标数值改为99,2。因为改动之后的BOLL中轨几乎和MA99均线效果一致,所以我们在BOLL系统中只看上轨和下轨。
这样每个周期级别我们要看6条线,分别要逐步观察15分钟线,30分钟线,60分钟线,日线以及周线这五个周期。
观察5个周期,每个周期MA均线和BOLL两个系统中的6条线,一共是30条线。这个数据量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长短周期的均线系统都进行观察,各周期级别的均线之后有一定的重叠和替代作用,所以绝大多数时期MA14均线,尤其是日线级别以下的MA14均线的用处非常小,可以忽略。日线级别和周线级别周期上的关键线,由于变动速度非常缓慢,所以熟练之后基本一段时期内的位置和数值都牢记于心了,不需要再每天反复的细致观察。所以每天统计过程中,真正值得重视的是15分钟,30分钟线,60分钟线和日线级别的MA60,MA99和MA888这12条线,辅以BOLL上下轨,大概总计18条线是每天观察的重点目标。

二,筛选

因为指数或者股价的运行是有正常范围的,除了股灾或者对于个股的重大利好和利空。指数每天的涨跌范围一般很难超过+3%OR-3%。个股的涨跌范围一般都在+5%OR-5%之内。所以第二步就是把这些观察到的支撑线和压力线非为两大类,我们以指数为例,一类是位置在指数当前价正负3%以内的,一类是位置在指数当前价正负3%以外的。

这两类支撑线和压力线,在正负3%范围之内的显然是我们作为短期支撑线和压力线来判断行情近期走势要用的。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就是判断中期趋势要用的,而他们之间有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这个在后面的专栏里会讲,今天在这先不展开,否则会打乱重点。

通过这一步的筛选,剩下的支撑线和压力线基本上就是只剩下6—7条左右,震荡市的时候可能分别是3—4条支撑线,3—4条压力线。短期行情较好的时候,可能只有2—3条压力线,大多数都是支撑线。短期行情较差的时候刚好相反,会是压力线多于支撑线。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增补,因为MA均线系统随行情变动较快,尤其是短周期的均线,所以行情稍微呈现单边状态之后。压力线和支撑线的比例就会很快失衡。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上证指数在2780附近磨底的时候,下方支撑线奇缺,而上方压力线密布,比例明显失衡。这个时候需要考虑把前期低点位置作为一个支撑位增补进来,协助判断。随着这个位置多次支撑有效,它进化成为前期低点连线,这个效果就更需要及时的考虑进去。

反过来上涨较好之后的高位横盘时期,也要考虑前期高点和前期高点连线位置的压力效果。

三,合并

通过筛选之后,我们快速的把原来20—30条线的总数量缩减到了不足10条,但是这还有有点过多,于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精简。这个精简过程的主要手段就是合并。

比如说前段时间上证指数30分钟线级别的压力线MA99均线,

和60分钟线级别MA60均线的位置非常接近,最接近时相差不过2—3个点,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这两条均线合并为一条压力线,支撑线也是同理。

这样通过合并,我们可以进一步把短期支撑线和压力线的数量缩减到各有2—3条左右。这个时候就可以比较清晰的进行预期的判断了。

四,排序和定性

我们都知道,支撑线和压力线的效果是有一定区别的,有的压力线比较容易突破,有的压力线比较沉重,很难一次性顺利突破。所以最终剩下的几条支撑线和压力线需要排出一个顺序,谁先发挥作用,谁后发挥作用。谁的支撑较好,谁的效果较弱。不能简单的一概视之。

顺序上最简单的区别就是远和近,近的会先和K线互动,产生效果。远的后和K线互动,后产生效果,这个不需要多说。

定性(重要性),这个定性定的主要是支撑线和压力线的重要性。判断标准有三项,

一,数量优势

多条支撑线/压力线叠加而来的支撑线/压力线效果 大于 单一支撑线/压力线。也就是说某条支撑线/压力线是我们在合并过程中,把临近的压力线/支撑线合并在一起的这种支撑线/压力线效果往往比单一的不需要合并的支撑线/压力线效果强。

二,均线的形态

均线本身除了作为空间性指标有支撑和压力效果之外,本身又是趋势性指标,所以均线本身的形态和趋势性,对支撑/压力效果有加成。上扬的支撑线效果优于平缓的支撑线,下倾斜严重的压力线效果优于平缓的压力线。

三,均线的周期和参数大小

如果日线级别的M60和60分钟线级别MA60位置上非常接近,那么一定是日线级别这个周期较大的支撑线,效果会被60分钟线级别MA60均线效果更强力一些。有可能会指数的运行是先在60分钟线级别MA60挣扎一下,然后跌破。最终在日线级别MA60才真正企稳。

参数大小也同理,参数较大的MA888均线在过去的一年里多次起到神奇的效果,而MA60和MA99均线虽然在日常中经常发挥关键作用,但是效果上往往达不到MA888均线那种定海神针的效果。

这一步完成之后,短期市场可能运行的范围和顺序就比较明确的了。我们往往可以把最近的短期单一支撑线的跌破作为警示信号,把合并而来的或者形态非常的稍远一点的支撑线严重跌破作为破位减仓信号。这样就保证了投资者不会因为短期的涨跌幅度引发的心理波动而随之盲目增减仓了。

以这些支撑线和压力线作为判断和交易依据,虽然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毕竟会偶尔出现一些极端情况,因此它不能保证的每一笔收益利润最大化。但是它能让你的每一笔交易都接近更合理。

简单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分时走势做个例子,大家会发现把这些压力线和支撑线画到分时图之后,分时走势的日内关键波动,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些线展开的。

其中我们可以视15分钟线级别MA60为警戒线(倒数第二条),视30分钟线级别MA60以短期减仓线(最下方这一条)。所以每天专栏里使用的关键线,并非没有规律的主观臆断,而是通过这样的步骤筛选出现的,其中15分钟线级别MA60的重要性和30分钟线级别MA60的作为是否减仓的分界线,我都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开盘之前提到过。找到它们作为关键线的过程就基本是这样的。

这个流程看似很复杂,但是实际上并不难。拆解到具体的每一步时,都是简单且容易的,只是步骤稍微繁琐一些。但是如果能坚持使用1个月左右,就会很容易熟练的掌握这个流程,因为有很多关键均线的周期较长,参数较大,其实短期是不太变动的。熟练之后每天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这个流程。每天复盘时,完成这个流程之后,不能说短期走势的可能性及范围了如指掌,但是起码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和掌握。

发布于 2016-06-12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