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半年“俘获”4000万印度用户的Bigo创造了奇迹

从0到1,半年“俘获”4000万印度用户的Bigo创造了奇迹

简介:直播领域,印度拥有不比中国差的市场潜力。目前,印度有近4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未来更可能达到8亿。其中,娱乐是印度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有调查显示,超8成印度智能手机用户偏爱社交,超6成网民在手机上看视频。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人开始关注印度直播市场,但多数人对该市场仍不很了解。为此,竺道独家专访了Bigo Live印度负责人刘威先生,下面为专访的主要内容:


BigoLive 刘威先生

竺道:去年,Bigo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出了五个挑选新兴市场的基础条件,分别是网络基础环境、在线支付、人口基数、明星/网红资源、当地文化。能不能请您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印度的直播市场呢?


刘威先生:除去网红因素,任何一个中国产品想要出海,都要面对人口、网络、支付和文化这四个条件。


首先,当地市场的网络基础设施如果不完善的话,一款视频类产品根本没办法发展。


同时,人口基数、智能手机用户数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程度,这些也决定了这个市场的规模能有多大。而在线支付行业的发展程度则决定了产品的变现能力。此外,一款产品有没有真正的本地化,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这些都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


下面,我就从上述几个要素分析下印度的直播市场。


网络基础层面,印度的电信商Jio的免费和低价移动网络,使得印度的4G网络用户数得到大规模发展。Jio带动了整个印度电信产业提速降费,这实际上也促进了印度互联网的发展,优化了印度的网络环境。


当然,还要感谢我们中国的手机厂商,比如oppo、vivo、小米、华为、联想等。正是由于中国的手机厂商给印度带来了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的智能手机,才极大的促进了智能手机在印度普及。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资费的下降,促进了印度数字网络走向成熟,才使得我们这些视频类的,比较消耗网络流量的产品有机会在印度发展。


在线支付层面,在线支付决定了付费率、用户支付的欲望和意愿、交易额等。过去人们支付需要信用卡或者买点卡,这些支付方式都很不方便。由于莫迪总理废除旧钞、阿里巴巴对Paytm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动,现在印度的移动支付用户已经超过2亿。所以,印度的在线支付环境已经成熟。


人口基数层面,一个市场有多大发展空间和人口是极度相关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印度。印度的年轻人口占比较大,介于15-34周岁的人口为4.6亿,比例达64%。而且,印度GDP增速已经超过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流向是从硅谷发展到中国,现在又从中国发展到印度。相信,未来十年是印度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期。


文化层面,BIGO是一款文化娱乐类的产品。印度是一个热爱唱歌、跳舞及娱乐的民族。在印度人的派对中,他们常常唱歌跳舞狂欢到深夜。所以,直播行业在印度具备娱乐文化发展基础。


UGC(用户制造内容)层面,自媒体和内容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自媒体人。印度有大量的年轻人的就业需求,同时也有大量的年轻人对内容消费的需求。两方面需求相结合,将形成多样化的、面向特定人群的市场。


网红层面,印度的网红和直播没有直接关系。除了中国,全世界的网红和直播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有专门的网红制造产业,给直播产业提供专业化的直播网红。在印度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这种生态产业链尚未发展起来。


目前,直播在印度是一个非常新的东西,很多主播还没有直播的概念,他们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经过生态产业培训或潜移默化影响之后再输送到直播平台。所以,很多主播的表现方式比较原生态。当然,也有很多聪明的主播通过摸索已经成长为优秀的网红。


所以,Bigo的首要任务是对主播进行培训和生态建设。目前来看,Bigo做得还不错,从数据角度看,Bigo是在印度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中,为数不多赚钱的公司。


竺道:谈到数据,能不能分享一些数据?比如Bigo在印度的用户数、月活用户数?


刘威先生:目前,Bigo在印度拥有4000万用户,月活用户不到400万。用户很喜欢这款产品,投入了大量时间并介绍很多朋友一起来玩。


竺道:截止目前,在印度做直播行业的基本上都是中国公司,而且时间都不长。Bigo是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大的用户规模,挺不容易的。


刘威先生:是挺不容易的。我们是从0到1对这个市场进行拓展经营的。我们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从最初从没来过印度的我1个人,到现在整个团队100多人。我们已经从前期的简单招募主播的粗放式发展,升级到现在的精细化运营阶段。


竺道:您说的一波三折,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很多人想要来印度发展,希望您能给分享一些经验。


刘威先生:这里可以分享一点建议。现在很多公司出海采用的是投石问路的方式,先在网上推广。看看这个产品反响如何,反响好则投入大,反应不好则边走边看。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只是想扔个石头起水花,可能起不了大水花。


在出海的企业中,为什么华为、oppo、vivo、UC这样的企业发展得不错?这是因为他们真的在本地扎下根了,在这里沉下心来做事。他们有他们的战略忍耐期,只要认准了这个市场是会长期投入的。


我刚来印度的时候,在招募员工和主播上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我从没来过印度,在当地也没有人脉。我曾经到中国驻印度企业的家属群里去发帖招募。我还到Facebook,甚至到网络约会社区里发广告招募。


当时对整个市场不熟,走过很多弯路,也做出很多无奈之举。现在看看,也是因为当时心急,想尽快形成一定的市场产出。我的建议是,中国公司想在本地市场上胜出,一定要真正的本地化运营,建造本地化团队。


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产品要出海是非常难的。在海外推广一款产品,相当于在当地建立一个新公司,在当地创业。那就要面对以下问题:产品要不要做本地化?要不要做本地资源拓展?要不要本地合作?要不要建本地团队?应该如何运作?


一般在中国创业做一件事情,至少需要几个合作伙伴,比如做产品的、做运营的、做市场的,而这些合作伙伴是要在具体业务方面独当一面的。但是在出海的时候,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是否可以找到?这对很多公司而言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有的时候可能连个在执行层面做得不错的人都不好找,更别说独当一面的业务合作伙伴了。



在直播领域,企业在印度市场上很难找到做过直播的企业和人员,市场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输出。所以业务的负责人/一把手要真正的把自己当做创业公司CEO一样,从产品、运营、市场、合作等各个维度去思考、去自我学习提升,用经营的角度去看待业务的发展,持续的优化/提升团队。


竺道:Bigo在印度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用户,也成功变现。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直播产业在印度还是很被看好呢?


刘威先生:直播在中国是一个经过验证成功的模式,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陌生社交或者是短视频产品加入到直播作为商业变现手段。


经过我们这半年在印度市场的运营,我们发现直播在印度是有发展空间的。直播在印度还是有很多和内容相关的其他发展模式和产品,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把它看做是直播,而是一个娱乐化的视频社交平台。从这个角度看,直播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但与此同时,用户对内容的消费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产业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有发展空间却不一定能够做得好,为什么呢?


因为印度市场没有现成的网红资源,也没有产生网红的生态链,更没有从事过相关产业的人员,不是像国内搭个平台就能发展起来。



这就需要精细化运营,需要真正的本地化团队。我们只有将中国的经验输出并本地化,来培育印度直播市场,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直播行业,建立起直播产业生态。


可能需要在此基础上耕耘2年或者3年才能看到成果,这样做,中国的企业愿意吗?



竺道:您多次提及本地化团队,能不能介绍下您的团队呢?中印员工如何搭配的呢?


刘威先生: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故事,刚开始Bigo印度一侧的员工在交流的时候,他们总是不经意的说你们Bigo。可见他们是没有归属感的,印度人觉得是在给中国人或者中国公司打工。


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我加强和本地员工的沟通。同时,在中国员工和印度员工沟通不畅的时候,会保持一碗水端平。我和所有人讲,所有人都是Bigo员工,不分中国员工或者印度员工。


让印度员工知道,Bigo公司也是他/她的,让他们有归属感。Bigo在团队配置上真正引入了本地合伙人,让印度员工明白,我们不光嘴上说说,而是让印度人参与到经营管理中去。目前,我们公司有6个部门,4个是印度人主管,另外2个部门主管是中国人。



此外,中国公司有一个通病,可能是语言问题,就是沟通时爱用中文,本地员工每天被各种安排、晕头转向,归属感和创造力自然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每周把公司业务上的信息同步给印度人,告诉他们Bigo到底是什么,在做什么,以及Bigo要发展到什么样。


让他们感觉到是在为自己做事,为Bigo India工作,而不是为中国人工作。此外,我们还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让他们成为第一代懂直播,了解直播的印度人。


现在来看,我觉得Bigo的印度员工非常不错,非常优秀。我也相信他们在未来的业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哪怕有一天中国人把Bigo的业务全部交给印度员工,他们也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前一段时间,我们公司的印度团队制作了一个小视频,让我带给总公司去演示。这个视频介绍了我们的团队从一点点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从借用人家的办公室,到现在的一整层楼。从业务上大家都不懂,到现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大家都经历了很多很多。

BIGO OFFICE_腾讯视频https://v.qq.com/x/cover/q05597uvxjz/q05597uvxjz.html

发布于 2017-10-12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