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因咖啡和无醇啤酒:我们是怎么把食物变得没有灵魂的?

脱因咖啡和无醇啤酒:我们是怎么把食物变得没有灵魂的?

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纯粹为了填饱肚子,换句话说是为了「扛饿」;第二类是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换句话说是为了「过嘴瘾」。

但是,咖啡和啤酒不同,从几千年前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甚至宗教意义。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是「直击灵魂」的。换句话说,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咖啡中的咖啡因使你更加兴奋和清醒;啤酒中的酒精使你迷醉。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们还都能使你上瘾。

但是,这些刺激不总是我们想要的。现在的食品科学那么发达,我们有没有可能用现代食品技术把这两种物质去掉呢?

当然可以。

很多人说,工业化食品就是把食物变得没有灵魂。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脱因咖啡和无醇啤酒,一定是世界上最没有灵魂的两种食物了。



1. 脱因咖啡的发明

第一个成熟的脱因咖啡技术是德国咖啡商人 Ludwig Roselius 在 1903 年发明的。为什么要研制脱因咖啡?原因很简单,当时人们觉得咖啡因是有毒的,含量得越少越好。当然现在这个理由实在是站不住脚,但在那个年代,确实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Ludwig Roselius


脱因咖啡的发明也完全出于偶然——有一次 Ludwig 这哥们的咖啡豆在运输过程中不小心被海水泡了,结果他惊奇地发现,这批豆子的咖啡因含量怎么比原来低了那么多!

于是他开始深入研究如何去更高效地脱除咖啡因,同时尽量保存咖啡本身的味道。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Ludwig 的技术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忍直视,因为要用到「苯」作为溶剂来把咖啡因萃取出来。

大家现在都知道苯是致癌物,所以这个发明完全背离了发明的初衷——这样做出的脱因咖啡,那才是真的「有毒」。可那时候人们不知道啊,这种技术在当时简直是炙手可热,Ludwig 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咖啡公司 Café HAG,专门生产这种脱因咖啡。

(顺便提一句,我不是在黑这个品牌,这个品牌现在仍然存在,当然,现在它们的产品早就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了。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喝)

不过,Ludwig 还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的。沿着 Ludwig 提供的路线,各种更安全、更好用的溶剂一个接一个地发明出来,比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这些溶剂不会像苯一样危害健康,咖啡因脱除效率还比较高,而且对风味物质还影响不大。

在这之后,这项技术慢慢发展,最后成了目前脱因咖啡中最常见而又最廉价的技术——溶剂萃取技术。

好像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其实并不是,人类还是觉得「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这些溶剂有些「太不天然」了,听起来怪吓人的。于是,科学家们决定继续往天然上进发,发掘新的脱因技术。



2. 瑞士水处理法

在溶剂萃取技术如日中天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想让这个过程更加「天然化」了,比如,「我如果用水来当溶剂,直接用水来泡咖啡豆,会怎么样?」

首先,咖啡因确实会溶在水里,这没问题。问题在于,咖啡豆中的香味物质也会跟着一起跑到水里去。最后你得到的是一堆没有什么味道的咖啡豆,对于资深咖啡迷来说,这怎么能忍。

没错。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困扰水处理法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只分离出咖啡因,而不影响风味物质」。

直到 1933 年,瑞士才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天才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秘诀只有三个字:渗透压。

这种方法首先会通过浸泡生豆的方式,获得很浓的「生豆浸出液」,其中当然既有咖啡因,又有风味物质。随后浸出液会通过活性炭,这个过程中咖啡因会被吸附,而风味物质没有影响。于是我们得到了「含有很浓的风味物质,但是不含咖啡因」的浸出液。

我们现在用这样的浸出液来泡第二批咖啡豆,对于咖啡因来说,豆中的咖啡因浓度远高于水中的,由于渗透压的原理,咖啡因会从豆中向水中渗透。

但是,对于风味物质来说,豆中和水中的风味物质浓度差不多,它们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豆中风味物质不会跑到水里去。

整个过程反复几次之后,我们就得到了几乎不含咖啡因,但风味物质没什么损失的咖啡豆啦。

瑞士水处理法的加工流程

3. 现代脱因技术

除了溶剂萃取和瑞士水处理法之外,近年来又有很多新型技术出现。比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把普通的溶剂换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效率更高,而且二氧化碳处理完就变成气体跑走了,不会有溶剂残留。

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法流程图

还有「不走寻常路」的方法,比如微生物降解法,直接用特殊的微生物去处理咖啡豆,让这种微生物分解掉咖啡因。处理完再加热把微生物杀死就好。

还有直接采用复合材料吸附的。比如活性炭、陶瓷材料、树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直接泡在成品咖啡里,咖啡里的咖啡因就会被吸附走。这种复合材料甚至可以做成类似「茶包」的形式,在咖啡泡好以后,只要把这种「茶包」放进去,等上几分钟,就获得了脱因咖啡啦。

茶包形式的 Decaf Pouch,内含多种吸附材料

以上这些方法,还只能算「常规方法」,因为还有一种更不走寻常路的方法,可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育种技术

科学家在 2004 年发现了天然存在的基因缺陷品种咖啡。通过对缺陷品种进行育种,科学家最终得到了天然低咖啡因的咖啡品种,现在我们把这类咖啡称为「Decaffito」。

当然,也有科学家在研究直接用基因编辑把负责咖啡因的基因敲掉。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从植物本身的角度入手。「不用加工,直接种就可以」。

Decaffito 品种的花和其他品种比较

这些技术中,有很大一部分技术目前还在研究当中,没有实现量产。但在未来,它们有可能会大放异彩。



4. 脱因咖啡完全不含咖啡因吗?

脱因咖啡中仍然含有咖啡因,只不过比起普通咖啡少得多。

美国 FDA 的规定是,必须脱掉 97% 以上的咖啡因,才能标注是「脱因咖啡」;国标规定,「低咖啡因咖啡饮料」中咖啡因含量不得超过 50 ppm。

这么少的咖啡因含量,如果只是喝一杯的话,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什么影响了。但是,对于一些对咖啡因极度敏感的人来说,还是稍微小心点比较好。

脱因咖啡和普通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对比


5. 无醇啤酒的技术

说完了脱因咖啡,再说说另一种「没有灵魂的食物」——无醇啤酒。

无醇啤酒的加工技术说起来比较简单:普通啤酒在发酵完成之后,再加一道「去除酒精」的处理步骤,最后就得到无醇啤酒啦。

美国市场上常见的无醇啤酒

怎么去除酒精呢?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对啤酒加热,让酒精迅速蒸发掉。这方法虽然简单,但加热温度过高的话,啤酒里面的风味物质也会跟酒精一起蒸发掉。最后,整个啤酒的味道都不对了。

后来有了改进的方法:我不加热了,改成把酒罐抽真空行不行?压力小了,酒在常温也能沸腾。酒精一样能去掉。

现代的工艺会把两者结合:在密闭的旋转锥形蒸馏柱(Spinning cone column)内,抽掉一部分空气,同时保持较高但不破坏口感的温度。在这种特定的组合下,酒精挥发速度达到最大,生产效率也可以达到最高啦。这就是「真空蒸馏法」


真空蒸馏法生产无醇啤酒的流程


除了蒸馏法,还有一种高端玩法,就是直接用反渗透膜把酒精和水过滤出来,其他物质截留在膜的另一侧,接着把酒精蒸发掉,然后水重新加回另一侧。这种反渗透法可以保留更多风味,但加工成本非常贵。

反渗透工艺生产无醇啤酒的流程

有人可能会问:酒里面的气泡怎么办?其实很简单,二氧化碳可以后面再充进去嘛,就像可乐一样。



6. 无醇啤酒的酒精含量

不同无醇啤酒酒精含量不一样,国标规定,酒精度为 0.6-2.5%vol 的酒可以标注的「低醇啤酒」,酒精度低于 0.5%vol 的可以标注为「无醇啤酒」。所以,即使标注为「无醇啤酒」,也是可以含有一点点酒精的。

一般来说,「无醇啤酒」如果喝得不多的话,它的那一点酒精含量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不过对于酒精过敏的人来说,由于酒精仍然存在,所以还是要多加注意。

另外,因为「无醇啤酒」可以含有一点酒精,所以喝很多的话,摄入的酒精超过阈值,再开车,还是要算酒驾哦。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不推荐喝无醇啤酒之后开车。

对于那些喜欢啤酒的风味,但又不想被啤酒灌醉的人来说,「无醇啤酒」是你的不二之选。



总结:我们为什么需要没有灵魂的食物?

我第一次喝咖啡,喝完以后的感觉是很难受的:心动过速,双手颤抖,而且还附带了拉肚子。当然,喝得多了身体慢慢就习惯了。但是我还是非常理解那些不喜欢喝咖啡的人。

在你想因为「味道」而喝咖啡,但不想让自己心跳过快,双手颤抖,或者晚上睡不着觉的话,脱因咖啡其实是很好的选择。

我第一次喝无醇啤酒是在布鲁塞尔,在当地最有名的酒吧。我知道这里是世界啤酒之都,但是我需要开车。无奈之下点了一杯酒精度 0% vol 的无醇啤酒尝试了一下。它的口味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对于那些喜欢啤酒的风味,但又不想被啤酒灌醉,或是让啤酒里的酒精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无醇啤酒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其实它们也有灵魂。

它们的灵魂跟你想得不一样。

编辑于 2019-11-24 18:47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