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干货分享!八个学术论文写作步骤,让你的论文“扶摇直上九万里”!(上)

超干货分享!八个学术论文写作步骤,让你的论文“扶摇直上九万里”!(上)

本来还想说,本文接下来要说的方法极具有简约美,毕竟偌大的论文写作工程被InVisor芳老师我刷刷刷地巧化为八大步骤!!但转念一想,哪怕是八个步骤,肯定也有同学哇哇大叫:哎哟芳老师,这八个步骤也忒多了吧?!

芳老师以后遇到这种同学,就不客气地一刀一个小朋友……要知道我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方法,赶紧抱大腿求分享都来不及呢!难道,大人!时代真的变了嘛!

其实这八个论文写作步骤,要完成下来并不难,其原因在于结合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以达到的),Relevent(相关的),Time-based(限时的)

这个来自管理学的大众配方再加上偶芳老师的秘制调料,就攒成了这“八味地黄丸”,专治各位同学的“一写论文就一脸茫然症”、“十万火急仍然拖延症”、“犹豫不决听天由命症”、“写了一半自暴自弃症”以及“写到最后不愿再看症“。

咱们直接开始吧~


第一味:开始憋大招——酝酿雏形

其实,这个过程类似于素描:在你要画出石膏像的完整模样之前,你要先在纸上画相应的辅助线,给你完善细节前一个大致的轮廓……

介个时候你也许会迸发出很多想法,但这些想法是分散的、不集中的。如果你仓促做实验并贸然下笔,最后的论文不是缺少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出现逻辑混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预先有个大致结构,其实是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要觉得自己突然有了很多了不起的想法就浮躁哦~而是应该静下心来,最好是找一段没有要事要做的时间,备好纸笔,按照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在纸上写下每一个过程需要花费的大致时间以及大概操作,比如选题、注意事项、实验步骤、论文材料搜集等,这就是一个Plan啦~这一步其实也对应了SMART原则中关键的几个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达到并与大目标强相关。

但是捏,芳老师知道某些同学天生是懒癌晚期,所以在这里悄悄嗦哦:做成的Plan其实也不需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反映出你的做事逻辑的大纲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个Plan的呈现方式也是由你自身的习惯决定的,条列式或者是树状式等等都没问题,只要你自己能够整明白就可以啦!

在完成这个Plan之后,你可以将其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当完成一个环节,便可以在Plan中划掉该环节或者在该环节后打勾。这种进度感会督促你不断地去完成接下来的计划。

第二味:吸收天地之灵气——查阅资料

无论对于哪一个科目的同学而言,搜集论文资料都的确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情:理科的同学需要去找古今中外的相关实验,确保自己的实验是独一无二并且可以与前辈或者同行比较的;文科的同学就要去搜集理论依据或者是对选题进行考证等等……

其实找资料这件事情上捏,因为查阅资料间隔期很长,通常能找到你需要的文献可能就要花费你几个小时(甚至更多!),而如果你在看完文献后返回去写作,本来具有的灵感就在这找文献的过程中遗忘掉了,事倍功半,所以避免在写论文中再找文献哦!!!

清楚大的选题方向之后,仅需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去对网上或者线下的论文进行一个具体可知的范围搜索啦~搜索的时候切忌立刻仔细阅读论文的正文,而是应该先阅读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一篇好的论文,光是读其Introduction就足以把握全篇要点,这也是为啥芳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好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这不仅是提升你自己的论文的质量,还能方便以后查阅你论文的学者。

然后,根据论文的Introduction,可以将所收集到的论文分为两个部分:“肯定可以为我所用的”和“与领域相关但似乎用处不大的”~ 前者在搜集完后就可以精读,后者则需要略读,摘出有用的部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做笔记的问题。读文献是一定要做笔记的,芳老师也对此强调了许多遍。做笔记的方式因人而异,目前芳老师个人用得最顺手、最有效的是1950年代提出的Cornell Note Taking System。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你的笔记都应该包括:某部分文献核心内容、该部分内容所带来的启示、删掉不重要的部分。这第三点主要是方便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更快地定位自己需要的部分。

读完之后将这篇论文贴上一个标签,并在标签上记录该论文的属性:相关性(强/弱),时间(古/今),地域(国内/国外)等。凭借这些属性,我们就可以给任意看过的论文归一个类,以后在写论文的时候想提取相应信息就非常容易了。

这整个流程所花费的时间因不同学科、不同选题而各异,但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长的,毕竟阅读论文是尽可能多才能带来足够的学术沉淀...

第三味:身体里的内力开始骚动了——头脑风暴

每次写论文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瓶颈,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就是帮助你突破瓶颈的最好手段!

假如你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可搜集到的资料过少,不要垂头丧气而放弃搜索。你完全可以花费5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我用于搜索的关键词是否过少?反之,关键词是否过于宽泛,从而导致了可搜索到的信息范围过大、难以检索到最精确的信息?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头脑风暴,以扩充关键词或者是将关键词的范围缩小。在扩充关键词时,你可以使用蜘蛛网图来帮助自己打开思维。例如先写下3-5个核心关键词,随后把可以想到的并支持核心关键词的其他词汇写在核心关键词周围;然后,将这些词汇彼此相连,相连的关键词会形成新的搜索范围,最终,再通过新的搜索范围去寻找相关信息……看看是否又打开了一些新大门捏?

如果你在写论文时,有N个论据同时迸发,结果你发现每个论据似乎都可以作为论证的第一论据而无法割舍的话,不妨做一个表格,把这N个论据依次写下,随后挨个衡量其重要性,深入思考互相的关联与逻辑。尤其是通过逻辑分析来辨析其顺序是最短路径,因为逻辑无非就平行、递进、反证这几种,总有一类可以套用。这就是束缚住过分地头脑风暴的巧妙方法了!

想法有时候会姗姗来迟,有时候又会源源不断。在姗姗来迟的时候做到积极调动思维,在源源不断的时候能有效束缚,才能维持住写论文的最高效率。如果实在是难以达到最佳状态,说明你累了,出去耍一波吧!

第四味:心智图辅助

大家是否有听说过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抱歉走错片场了——是传说中写论文最好的辅助方法:心智图。心智图是由Tony Buzan于1970年代提出的一项全脑式思维辅助方法,可以形象化人们的信息交换活动,亦可以帮助你厘清复杂的概念。

由于心智图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导向思维,并且心智图花花绿绿地很好康,所以它能够刺激我们对信息有更加活跃地处理。许多世界级的大企业,诸如IBM、Disney等都将心智图作为他们对员工的重要培训课程。

这种连国际大佬们都瞧得上的东东,我们怎么会放过咧?!将其用在写论文的时候岂不是美滋滋~与写提纲不同,心智图可以帮助你将手边搜集到的资料利用起来。我们大致将论文基本内容架构(注意哈,不是文章框架哦~)分为七个部分:焦点(Focus)、文献(Material)、缺口(Gap)、问题(Question)、重要性(Significance)、方法(Methodology)、结论(Conclusion)

  • 焦点:聚焦整个实验或者调查反映的重要信息(心智图中可以包含实验结果,用图表或者部分数据表示即可)。
  • 文献:前辈或者同行的论文结论以及应用(这时就可以将前面文献做的工作利用起来,将需要的论文编号写在此项后面,之后正式的论文写作就可以通过这张图快速定位到你想要的论文了)。
  • 局限性:实验不全面或者有木有办法人为解决的可观因素等限制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概述;或者是文献过少,前人对此项问题研究过少也可以嗦嗦哦~
  • 问题:这篇文章的前提假设是啥子??还有你的实验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小问题。
  • 重要性:什么点是论文中最想展现的观点捏??以及这一观点或者结果对当今世界学术发展有什么作用!
  • 方法:这项研究是如何展开滴,详细过程有哪些~
  • 结论:对全篇论文进行总的陈述并且展望未来……

哈!这么一来,论文还不是信手拈来!一步一步照着心智图的指引去做就可以了,瞬间觉得冥冥之中有个佛祖在指点迷津,论文还怕写不下去吗?没有什么论文是万能的心智图解决不了的!如果还写不下去,就再过一遍心智图!


那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的InVisor芳老师小课堂就到这里了。有兴趣的话,不妨点个赞,转发支持一波都是可以的,也欢迎大家多多评论鸭!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科研背景提升」、「论文发表」、「科研课题辅导」、「名校科研助理申请」有任何想法的话,十分欢迎来戳一戳芳老师(一般人不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记得备注“知乎学术科研”哈~~~)️❤️❤️

编辑于 2021-10-27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