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雄:微软和苹果(上)

世界双雄:微软和苹果(上)

苹果和微软,这是一对缠斗了近半个世纪的欢喜冤家,先看一张对比图。



1975年,20岁的盖茨在哈佛上大二,被年长两岁的保罗.盖伦连哄带骗,退学后一起创立了微软。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从里德学院退学,说服了大他五岁的斯蒂芬.沃兹尼克尔,共同创建了苹果。

从那时开始,这两位同龄人,正式进入个人电脑领域,带领着各自的公司,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对决。往后的四五十年中,苹果和微软,彼此斗争,相爱相杀,共同将PC送入千家万户。

也许是巧合,经历了各自的兴衰后。2020年,微软和苹果的市值双双突破1.4万亿美元,成为市值最高的IT企业,遥遥领先于第二梯队的谷歌、亚马逊。

究竟是什么支持着这两个半百老人,长盛不衰,走到如今呢?

让我们先从微软开始说起。


1.微软诞生

1975年,保罗.盖伦拿着Altair 8800的资料,给盖茨描绘了PC(个人电脑)的美好蓝图。

戴着厚重眼镜的盖茨最终被他说服,从哈佛退学,在那一年,两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由保罗.盖伦提议,命名为MicroSoft。

保罗.盖伦 和 比尔.盖茨

那一年,他们还在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编辑器,这个编辑器后来成为Microsoft BASIC,也就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

应该说,微软的起步并不顺利,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拿出能攻占市场的产品,举步维艰,发展地极为缓慢。而晚它一年成立的苹果公司,已经凭借出色的产品Apple 1 和 Apple 2 ,收获了几十万的订单,业绩蒸蒸日上。


直到1980年,凭借盖茨空手套白狼,拿到了巨头IBM的订单后,事业才开始有了转机。


当时的巨头IBM也生产个人电脑,但由于利润稀薄,它根本看不上PC市场。盖茨前往IBM推广自己开发的Basic解释器,了解到IBM需要一个PC的操作系统。虽然两手空空,但敏锐的盖茨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便接下了这份合同。

离开IBM后,盖茨用5万美金的低价,从西雅图的一位年轻程序员手中,买下了86-DOS的著作权,将其改为MS-DOS后,转而再卖给了IBM。

而且卖的方式很聪明,只收版权费,不卖源代码。他用这种极低的价格的方式(每个5美元),成功打入了IBM的系统。鉴于1980年代IBM的巨大影响力,兼容机泛滥成灾,因此,微软的MC-DOS系统开始占领了大量的PC市场。

虽然利润微薄,但微软算是正式迈出了进军PC的第一步。

也就在同一年,1980年,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打破多项记录,成为了当时最大的IPO。

彼时的苹果,从创立起,仅用五年时间就杀入世界五百强,风头一时无两。而微软,还是一家为能拿下IBM订单而沾沾自喜的小公司。


2.乔布斯会见盖茨

时间来到1981年,乔布斯和盖茨第一次正式会面。

26岁的乔布斯 和 26岁的比尔.盖茨

那一年,乔布斯开发了颠覆DOS操作系统的全新产品,Macintosh。临近研发后期,苹果需要一些软件公司在Macintosh的系统上开发一些应用软件,由于微软做事又快又好的名声,乔布斯找到了盖茨。


整个会面过程非常不愉快,26岁就位居人生巅峰的乔布斯,完全瞧不起戴着厚重眼镜、一脸书生气的盖茨。他给盖茨展示了Macintosh的操作系统,深深震撼了盖茨。

这种完全图形化操作的界面,不知道要甩微软的DOS系统多少条街。

虽然是一次不愉快的会面,但是敏锐而聪慧的盖茨,似乎看到了PC的未来,他决心要开发这种图形化的系统。


会面结束后,盖茨表面上答应为苹果开发三款应用软件,借此机会了解苹果的系统和技术。另一方面,回到微软后,盖茨立刻开始部署了图形化界面系统的开发工作。

对于盖茨和微软而言,开发图形化界面系统的工作异常漫长,在这之前,他需要抵挡苹果Macintosh的进攻,在PC领域活下去。

幸运地是,命运站在了微软这边。


1984年,Macintosh正式发布,由于兼容性太差,售价过高,市场反响平平。而更令人惊讶的是,1985年,乔布斯居然被苹果董事会赶出了这个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整个80年代,苹果先后失去了灵魂人物,沃兹尼克尔和乔布斯,成为了一家平庸的公司。

这让微软有了喘息的机会,由于伴上了IBM这艘大船,微软便宜的DOS系统得到迅速推广,在此后9年的版本更迭里,微软始终保证了产品的兼容性,因此留住了大量的用户。

1986年,凭借着稳定的收入,微软进行了IPO,补充了血液。在这一时期,盖茨以他谦虚的态度,为微软引进了大量人才使得图形化系统的开发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3.垄断操作系统


1990年,微软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图形化操作系统,Windows 3。凭借此前积累的众多用户,该系统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得到了迅速推广。

从此,微软扭转了PC领域的劣势,并自此奠定了微软江湖在操作系统的霸主之位。而对应的,苹果的PC机市场份额,从这一年开始,迅速下降。

可以说,虽然最早商业化图形化系统的PC来自于苹果,但将简单易用的个人电脑送入千家万户的,却是微软。

得民心者得天下,微软,正式走向巅峰。

在确立了操作系统一哥的地位之后,微软没有歇着,手起刀落,迅速干掉了三个竞争对手。它们分别是做表格软件的Lotus、做文字处理软件的WordPerfect、做浏览器的Netspace。

由于微软早期的系统利润很低,它的收入甚至不如一家做应用软件的开发公司Lotus。但这并无妨,自从奠定了操作系统江湖之后,所有的软件公司都得依重于Windows,才能落地到用户。

微软发起的这三场战争中,前两场异常轻松,甚至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软件公司Lotus和WordPerfect,都需要在拿到微软的系统后,才能开始开发自己的软件,而等他们开始动手,微软已经把自己相应的软件给做好了,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Excel、Word,占尽先机。

而NetSpace(网景)之战,其实是一场经典而著名的战役。后来的IT公司,在面对微软时,都借鉴了网景的失败。


微软的战略异常简单,虽然网景浏览器好用且用户量多,但需要付费。微软将自己开发的IE浏览器与Windows系统捆绑,免费提供给用户。


攻城掠地,兵不血刃,网景欲哭无泪。

整个90年代,微软的声誉极差,甚至引得软件公司的众怒,因为微软背靠庞大的用户群体,凭借着科技人才,迅速模仿出了大多数盈利且重要的软件产品,并后发制人,一点点蚕食了各大软件公司的市场,将后者置于死地。

多年后中国的腾讯公司,深得微软真传。同样凭借着广大的用户基础,逼死了一众软件公司,并获得了抄袭之王的恶名,这是后话。

正是凭借着操作系统的成功,微软进一步加强了在软件上的控制力,通过几个核心付费产品(Office套件)走到了巅峰。

伴随着微软的蚕食和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双重夹击之下,美国破产的软件公司达到90%。

严格地说,仅有的几条漏网之鱼,并不在软件行业,而在于互联网行业。比如众所周知的雅虎、谷歌。

毕竟互联网不是微软的领域,入不得法门,而且这道门,让微软在后来吃尽了苦头。


4.分水岭

时间先回到1997年,故事的两位主角又一次有了交集,这一年,乔布斯重返苹果。

此前苹果状告微软抄袭图形化系统,盖茨反驳,认为图形化界面始祖是Xerox(施乐)而非苹果,苹果自身也是抄袭者。为此,这场官司旷日持久。

乔布斯重掌苹果后,几乎是用央求的态度,以及高明的谈判技巧,给盖茨打了一天的电话,提出和解。微软最终同意了和解,并为苹果注资1.5亿美元。

这给命悬一线的苹果续上了命,也为之后微软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2000年,正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之际,微软也走到了他的巅峰时刻。由于凭借Windows系统,挤垮了众多软件公司,微软受到了反垄断调查。

众多软件公司控诉微软凭借操作系统垄断,进行了不正当竞争。

2000年的夏天,法庭裁定,微软的垄断行为触发了反垄断法,将强制拆分温软为两个公司。


刚刚创造记录,成为第一家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不久的微软,当天股票暴跌近一半。等到它下一次重回5000亿市值,已经是十多年后了。

为微软垄断诉讼的CEO 比尔.盖茨


自那之后,盖茨第一次隐退,将CEO的位置,交给了大学同学,入职微软20年的鲍尔默。

微软自此进入鲍尔默时代。


5.衰落之路


从2000年起,一直到2013年,虽然盖茨仍有实质上的干预,但一般认为,鲍尔默才是掌舵者。


这是微软失去的十年,虽然坐拥Windows和Office两大利器,每年可以轻松进账百亿。但作为连续十几年股价翻番的企业,华尔街需要它有新的业务增长点。


彼时的互联网明星是雅虎和谷歌,而核心杀器则是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


微软借着无往不利的常胜将军姿态,在这其中下了血本,先后推出了MSN、Bing。


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微软忽视了苹果,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后起之秀雅虎和谷歌身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投入到门户网站MSN中,但始终如泥牛入海,泛不起波澜。


2006年起,微软又开始花大力气投入搜索,推出了后来的Bing。但同样竞争不过Google。

2008年,或许是运气,也或者是远见,总之它播下了十年后的新增长点,云计算的种子,Azure。

同样是这一年,盖茨二次隐退,宣布在微软的全职工作转变为兼职工作,他渐渐的转移他的职责。

微软,因为追逐互联网入口,失去了更为汹涌的移动互联网机会。甚至于,由于忽略了续上命的乔布斯,被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杀进了操作系统,PC的Windows系统被打开了缺口,一些轻商务人士,再也没打开过PC电脑。

细数那些年最重大的科技变化,无非就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手机系统、移动互联网。

某种程度上而言,微软可能只是押错了增长点的赌注。但对于巨人而言,一旦走错,往往难以转身。

鲍尔默时期的微软,确确实实是走向平庸的十年,在这一时期,不仅没有攻城略地,甚至后院起火,四面楚歌。


6 走出低谷,重获新生

2010年之后,已经输无可输的微软,终于止住了颓势。虽然它的下一个增长期来自于3年后的新一任掌门人。


但这一时期,发生了太重要的事情,不得不提。


2010年,微软再一次成为媒体焦点,是因为在手机系统上输给了IOS和Android后,收购了2G时代手机之王诺基亚的移动手机部门,挣扎着为Windows Phone续命。

这一年,苹果的市值再次超过微软,完成了从巅峰到谷底,再重回巅峰的商业传奇,并从此一骑绝尘。令人遗憾的是,仅仅一年后,这位与微软缠斗三十多年的老对手,失去了灵魂。

2011年,乔布斯逝世,苹果进入库克时代。微软和苹果的宿命之争,正式划下句号,从此开始了各自圈地的年代,业务上,几乎没有了冲突。

2014年,盖茨第三次隐退,辞去微软的董事长,同时仍作为技术顾问,协助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萨帝亚·纳德拉。

盖茨的这种隐退操作,在中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9年第三次退休的马云老师。

其实退而不休,逐步放权,这一点,马云老师也是师从盖茨。

微软正式进入萨帝亚·纳德拉时代,

应该说,在过去的那些年里,微软虽然错过了搜索、移动互联,但由萨帝亚·纳德拉带领的云计算,却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成功帮助微软占得一席之地,位居市场份额第二,成为微软另一个稳定的盈利点。

和谷歌的新任CEO皮查伊一样,纳德拉也是印度出身,走到了著名IT公司巅峰。它的一系列改革,目前来看卓有成效,比如收购了Github,拓宽了Azure的市场和服务。

客观地说,微软如今重回IT之巅,纳德拉功不可没。



7. 结尾及商业分析

不同于纷纷驻扎硅谷的众多IT公司,微软座落于西雅图,在整个八九十年代,它是整个硅谷的公敌,硅谷的工程师总梦想着有一家硅谷企业能够击败。

进入21世纪后,谷歌和苹果先后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谷歌是另外开辟了战场,并没有击败微软,只是挡住了微软的进攻。

而苹果,才是那个真正被微软击败,又再次击败微软的企业。

让我们来看看微软帝国的商业构成。


2020年的今天,全世界市值最高的IT企业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1.4万亿美元:苹果和微软。第二梯队1万亿美元: 谷歌和亚马逊。

第三梯队6千亿美元:Facebook和阿里巴巴。

在这些巨头的业务中,微软的业务组成最为稳妥,企业付费产品、云计算服务、以及个人电脑服务三分天下。


这种非单一盈利模式,同时又都是市场前一前二的行业收入,至少能保证微软活到五十岁,甚至有可能,一百岁。


而通过微软2019年的财报,我们可以看出,它1.4万亿美元的市值,并非虚值,作为年营收达到1258.43亿美元,净利率31.18%的企业,年赚392亿美元,市盈率居然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A股市场种的许多科技股。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巨无霸企业,居然还有14%的年增长率。

不得不说,这是一家改变了世界并赚足了钞票的企业。


通过微软的案例,我们很容易看出。作为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行业的核心入口,进而产生垄断性优势,那么,它就可能大而不倒,并且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去开拓它的第二、第三增长点。

这种性质,我们在微软身上看到,在亚马逊身上看到,谷歌身上看到,在阿里巴巴上,也看到了。

关于苹果的故事,请看下面链接。


科创知事:每周研究一家科创巨头

编辑于 2020-03-05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