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全能家长
家长必读 | 小时候常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会苦苦追求他人的肯定

家长必读 | 小时候常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会苦苦追求他人的肯定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叫林莹莹的北京姑娘,小时候跟父母住的四合院里。

父母都是老师,为人谦和,但是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认为“严是爱,松是害。”

一天,已经上小学的莹莹竟然尿床了,她既紧张又害羞。

妈妈当时很生气,站在院子里边收拾被褥边当着邻居埋怨:

“这么大个姑娘还尿炕,人家2岁的小孩都比她强!”

如今,已经36岁的林莹莹还能记起当时的感受:

“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邻居都在院子里听我妈嚷嚷,还有小伙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里,没有一点尊严......”

更糟的是,成年后的莹莹一直有失禁的问题,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转。

为此她一直无法结婚,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她的父母都认为这是生理问题。

直到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这个问题很大程度是精神上的,与她小时候的承受巨大压力有直接关系,她说这辈子也无法原谅妈妈......

家长们这些情急之下的口头禅,在孩子心中居然成了严厉的责骂。

我们明明那么爱孩子,却忽略了那些无意无心说出的口头禅,它们像一把把小刀,在孩子幼小的心上划出深深的伤痕。

《超级演说家》中有句话: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下面三类口头禅,是不是很熟悉

1.数落的话:你怎么这么笨!....

你怎么这么笨!
这个和你讲过多少遍了!
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当别人说你笨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失落、窘迫、愤怒…… 这些在孩子身上,不会减少,只会放大。

孩子的承受和判断能力都没有完善,很容易被别人的话所影响。 父母如果经常说这类话,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很容易被消极暗示所影响。他们经常不自觉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坏的标签,固化孩子身上的一下小毛病,导致其扩大化。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翁格玛丽效应”,说的是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告诉她其实她很漂亮。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

因为自信的提升,女孩看上去也就真的越来越美了。

这个效应的本质是,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朝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2.否定的话: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有些爸妈一听孩子哭,就心烦意乱立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认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汉气质,坚决不允许孩子哭,甚至告诉孩子哭很丢脸。

孩子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的。

一个不被允许哭、发脾气、失败的孩子,会严重压抑自己,并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释放内心压力。

比如有些孩子性情暴虐、爱穿奇装异服、爱啃咬指甲,大多是因为经常被否定,只好通过这些方式引起注意或者释放压力。

小时候经常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会苦苦追求他人的肯定。

3. 诉苦的话:为了妈妈,你努点力好么。

要不是因为你,我不会这么累....
为了妈妈,你努点力好么..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采用激将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则是打起了亲情牌。

“你看爸妈为了你,工作那么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你了,你就算为了妈妈,好好学习行不行?”

这句话的确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有些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父母造成了困扰,带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去学习,能学好吗?

有些父母老了会说,我的孩子不爱回家,虽然对我们从不吝啬,却也没有亲子间的温情。

其实,你们原本可以和孩子成为朋友。

坏会比好更有力,更难忘

那些负面的情绪、情感和记忆会比正面的影响更大。

科学家们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因语言暴力而造成的伤害,用爱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身体有记忆。

知乎上有人问:

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有个回答: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心里的绝望,可以想象。

据某项调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一个名为《语言暴力》的教育短片,让人看得心惊。



《语言暴力》中15岁的小王,小时候经常被母亲数落“就知道吃”。

这样长大的他,因此变得脾气暴躁,身体肥胖。他在打工时,一次被老板调侃“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这句话勾起了他屈辱的童年。

一气之下,夜深时,小王把匕首插进了老板的腹部。

案发后,小王说 “母亲说我,我没有办法,他凭什么那么说我?”



谢勇作品《语言暴力》

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却暴露了有时一句话带给人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长久更恶劣。

谢勇说:“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这几句话变成凶器,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老师们立即停止语言暴力。”

“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语言暴力在孩子心中造成的伤害,有时候,不亚于一场车祸。

伤人的一句话抛出去,不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立刻见伤见血,但它会随着时间,随着暴力语言的叠加,越来越锋利,最终在人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这个伤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

我们都不完美,请互相包涵

在豆瓣心理咨询小组看到一个评论:

“我也曾想过怪父母,在我刚开始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小时候的经历,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和小时候父母跟我的关系有关。

我忍不住想:是不是因为你们以前对我不够关心,所以才让我现在变成这样的?”

后来我听到一个阿姨的一句话,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她是这么对儿子说的:“你是第一次当儿子,我也是第一次当妈,都多担待着点。”

对啊,他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是边走边学,父母不是完美的,就像我们也不是完美的一样。

为人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父母都在承受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传染给自己最爱的人,孩子就会遭殃。

大人们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如果控制不了,那就远离孩子,避免孩子成为炮灰。

告诉自己的孩子,最近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没有关系。

让我自己安静一会就行,这样既免于冲突,你还为孩子示范了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多好。

如果没忍住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就及时弥补,第一时间跟孩子道歉,道歉没什么丢人的。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每个错误都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就像孩子小时候学走路,一定是需要经历摔倒的,他在摔倒爬起的过程中,才学会掌控自己身体的平衡。

孩子犯错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打击,这时家长如果能够蹲下身来轻声说话,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量。

第三,父母需要独立于孩子之外的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羁绊但不是全部,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积极地看待自己。

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你给予他爱,他传承爱,也会爱别人;你给予他恨,施加于他暴力,他也会恨别人,施加别人于暴力。

暴力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而语言暴力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更甚。

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弱者才使用暴力,好的家长只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包容。

因为从小被爱,就是孩子一辈子的铠甲。

发布于 2020-04-10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