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真相81——天赋之辨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痴迷围棋的老汽油,吃龙万吨亲眼目睹了吴清源被吹起来的整个过程。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三大早慧天才”小川道的、吴清源、赵治勋的说法。

依据是十几岁有高段棋力。

当时,这样说法没毛病。比如1993年,聂卫平马晓春对常昊五段(17岁)周鹤洋四段(17岁)罗洗河四段(16岁)下了个升降级的“霜花特约指导棋”,结果是这仨一直在被让二子和被让倒贴目之间来回。

这还是最杰出的青少年棋手了,其它的更差。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吴清源的天赋也开始起飞,逐渐变成了“古今第一”。

依据是“全靠自学”就成了中国第一。

甚至“全靠自学日本棋书”没有对局就成了日本职业三段。

然而这与历史不符合。

民国十三年(十一岁)受教于当时第一流奕手北京汪云峰氏顾恩浩氏受三子皆胜晋受二子

其实,进入新世纪,新的事实对吴清源的天赋评价的影响是负面的。

因为所谓的三大早慧天才的神迹表现,与冲段少年们相比,很平凡,甚至远不及

比如,杨鼎新11岁创造了最低年龄打进烂柯杯四强的纪录。

而大1岁的吴清源被岩本薰六段让二子还输了。当时六段对九段的棋份是被让先二先,且当时九段不过当今业余强手棋力。

因此,12岁的杨鼎新对同年龄的吴清源,让二子毫无压力,甚至可让三四子。

以低年龄达到高段棋力的标准来看,杨鼎新(以及大批冲段少年)的天赋远强于吴清源。

当然,脑残粉绝对不会认可这结论。毕竟,杨鼎新学棋条件远强于吴清源,因此上面的结论并不可靠。

不过,在有思辨能力的人的眼里,假如我们不双标,那么“三大早慧天才”的说法同样不可靠。


对比吴清源前后一二十年里,日本棋手们学棋的环境,我们可以发现,吴清源学棋的条件优越得多

优越之处表现至少在以下三点:

一。吴清源全职学棋,而日本棋手得上学,这是职业对业余的优势

吴清源没上学,才8、9岁就可以每天十几小时专心学棋:


而日本,早在1906年就实行了6年义务教育,棋手们都得上学,只能在上学之余学棋。

比如藤泽秀行:

坂田荣男:

武宫正树当了院生还只能周末学棋:

即便是内弟子,也只有一小部分时间能用于学棋,比如小林光一的描述,早上打扫后打谱,白天上学,放学后做杂活,晚饭洗碗后才继续学棋,9点就睡了:


二。吴清源有比较多的实战机会,而日本棋手则多靠打谱自悟

全职学棋,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有很多实战对局机会:

与父亲及其棋友对局:

在棋会所下棋:

目为神童,诚别具天才者矣。初,清源父嗜弈成癖,家居多暇,常教诸子排布为乐,清源其佼焉者也。稍长,每携出入于茶楼酒肆间,与人论弈,辄胜,父大异,出其所学以授,技乃日进。又于坊间购秘本,令清源读,*加神会,尽得其妙

与顾水如的棋友对局:

吴清源参加当时比赛的报道:


在东安市场对弈:


而日本棋手只能主要靠自己打谱,比如藤泽秀行:

再如小林光一做内弟子时:


三。吴清源有能对自己让子的当时国手陪练,而日本棋手们则不行

吴清源既能与自己差不多的下,也能和比自己强得多的下:

伊时北平奕风甚盛,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雷溥华诸氏咸为奕坛盟主,闻吴氏之名,睹其奕艺,大奇之,因竞相教授,饶以三子,吴氏连战连胜,改授二子

日本因为等级森严,棋手们很难有机会与能让自己子的棋手对局的机会:

插一句题外话,当时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本因坊秀哉以名人之尊,在短短两三年里,就给吴清源下了五六盘让子棋,可见秀哉对吴清源真的是格外垂青

即便有师父,也通常整个弟子期间只下两三盘:入门一盘,出师一盘。

更不用说像藤泽秀行这样拜师后老师就离开了:


吴清源赴日后,仍然比前后几十年的大多数日本棋手成长条件优越:

吴清源当时是顶流明星,为全社会所追捧,日本人给了最好的成长条件,各家新闻社都抢着办以吴清源为中心的比赛。

以吴清源全集收录的对局为例,吴清源仅仅在在三段的时期,比赛对局为66局,其中大手合之外的比赛多达50盘!

当时大部分同段棋手一年只有十来盘大手合可下,比如坂田的自述:

坂田等棋手的自传都描述了当时普通棋手比赛很少的情况

翻看坂田荣男、藤泽秀行、高川格、藤泽朋斋、岩本薰等棋手的对局全集,可以发现,确实他们在低段时期几乎只有大手合比赛可下。


吴清源每年比赛对局量是其它普通棋手的好几倍,甚至曾经因为棋赛过多而累得病倒:


从近二三十年顶尖棋手年轻化的过程,可以看到对局和比赛的重要性。

以中国棋手为例,第一波年轻化的浪潮起于围甲联赛的创办。

围棋甲之前,青年棋手很难有与顶尖比赛的机会,比如全国个人赛本来是很重要的比赛,但擂台赛后,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等最强的几名棋手都不参加了,段位赛也是如此。于是这些比赛沦为新秀比赛。

围甲联赛让新锐有了与比自己强得多的棋手对局的机会,而且保证了每年二十多盘高质量比赛,棋手们成熟变快了很多,例如古力,不到20岁成为等级分第一。


第二波年轻化浪潮起于道场的兴起。

冲段少年们对于义务教育只做最基本的敷衍,最大程度将时间用于学棋,没完没了的大循环对局,各种死活和官子的魔鬼训练。

于是,周睿羊15岁就成为天元挑战者,17岁进世界大赛四强。


第三波年轻化的浪潮起于网络对局的普遍化。

网络的普及使得年轻棋手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合适的对手进行对局,他们一年的对局比吴清源时代棋手们一辈子的比赛还多,因此更早棋艺成熟了。

于是谢尔豪14岁进世界大赛四强,范廷钰不满17岁夺取世界冠军。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吴清源就像一个穿越者:带着简化版的道场训练方法穿越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此,对其前后几十年的日本棋手,在学棋方面,实现了降维打击

只是,在评价天赋时,既然因为道场棋手的条件好而否定他们天赋强于吴清源,那么,同样地,既然吴清源的条件远远优越于前后几十年的日本棋手,那也应该否定吴清源的天赋强于他们。

当然,要看到这一点,就需要起码的思辨能力。否则,就只能用背诵“六超公认吴清源最强”、“曹薰铉说吴清源才是真正的天才”之类的话来否认这一点。

编辑于 2022-06-24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