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简单代码
如何用 C++ 写一个可编程软件渲染器?

如何用 C++ 写一个可编程软件渲染器?

今天你想用最新的 D3D12 画一个三角形,少说也要上千行代码了,对于初学者来讲,这个门槛是非常高的,太多干扰了,而一千多行代码,已经足够你重头实现一个简易版 D3D 了,为什么不呢?比起从图形 API 入门,不如从画点开始,同样一千行代码,却能让你对 GPU 的工作原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因此,为了让希望学习渲染的人更快入门,我开源了一个 C++ 实现可编程渲染管线的教程:

skywind3000/RenderHelp

那么网上软件渲染器其实不少,这个 RenderHelp 和他们有什么区别么?区别有三:

  • 实现精简,没依赖,就是一个 RenderHelp.h 文件,单独 include 它就能编译了,不用复杂的工程,导入一堆源文件,vim/vscode 里设置个 gcc 命令行,F9 编译单文件即可。
  • 模型标准,计算精确,网上很多软渲染器实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纹理不是透视正确的,比如邻接三角形的边没有处理正确,比如 Edge Equation 其实没用对,比如完全没有裁剪,比如到屏幕坐标的计算有误差,应该以像素点方框的中心对齐,结果他们对齐到左上角去了,导致模型动起来三角形边缘会有跳变的感觉,太多问题了,对于强迫症,画错个点都是难接受的,RenderHelp 采用标准模型,不画错一个点,不算错一处坐标。
  • 可读性高,全中文注释,一千多行代码 1/3 是注释,网上很多同类项目,属于作者自己的习作,重在实现,做完了事,注释量不足 5%,一串矩阵套矩阵的操作过去,连行说明都没有,你想搜索下相关概念,连个关键字都不知道。RenderHelp.h 是面向可读性编写的,虽然也比较小巧,但重点计算全部展开,每一处计算都有解释。某些代码其实可以提到外层运行更快些,但为了可读性,还是写到了相关位置上,便于理解。

渲染效果图片:

使用很简单,include 项目内的 RenderHelp.h 即可,VS 和 PS 之间传参,主要使用一个 ShaderContext 的结构体,里面都是一堆各种类型的 varying。

// 着色器上下文,由 VS 设置,再由渲染器按像素逐点插值后,供 PS 读取
struct ShaderContext {
    std::map<int, float> varying_float;    // 浮点数 varying 列表
    std::map<int, Vec2f> varying_vec2f;    // 二维矢量 varying 列表
    std::map<int, Vec3f> varying_vec3f;    // 三维矢量 varying 列表
    std::map<int, Vec4f> varying_vec4f;    // 四维矢量 varying 列表
};

外层需要提供给渲染器 VS 的函数指针,并在渲染器的 DrawPrimitive 函数进行顶点初始化时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依次调用:

// 顶点着色器:因为是 C++ 编写,无需传递 attribute,传个 0-2 的顶点序号
// 着色器函数直接在外层根据序号读取响应数据即可,最后需要返回一个坐标 pos
// 各项 varying 设置到 output 里,由渲染器插值后传递给 PS 
typedef std::function<Vec4f(int index, ShaderContext &output)> VertexShader;

每次调用时,渲染器会依次将三个顶点的编号 0, 1, 2 通过 index 字段传递给 VS 程序,方便从外部读取顶点数据。

渲染器对三角形内每个需要填充的点调用像素着色器:

// 像素着色器:输入 ShaderContext,需要返回 Vec4f 类型的颜色
// 三角形内每个点的 input 具体值会根据前面三个顶点的 output 插值得到
typedef std::function<Vec4f(ShaderContext &input)> PixelShader;

像素着色程序返回的颜色会被绘制到 Frame Buffer 的对应位置。

完整例子很简单,只需要下面几行代码就能工作了:

#include "RenderHelp.h"

int main(void)
{
    // 初始化渲染器和帧缓存大小
    RenderHelp rh(800, 600);

    const int VARYING_COLOR = 0;    // 定义一个 varying 的 key

    // 顶点数据,由 VS 读取,如有多个三角形,可每次更新 vs_input 再绘制
    struct { Vec4f pos; Vec4f color; } vs_input[3] = {
        { {  0.0,  0.7, 0.90, 1}, {1, 0, 0, 1} },
        { { -0.6, -0.2, 0.01, 1}, {0, 1, 0, 1} },
        { { +0.6, -0.2, 0.01, 1}, {0, 0, 1, 1} },
    };

    // 顶点着色器,初始化 varying 并返回坐标,
    // 参数 index 是渲染器传入的顶点序号,范围 [0, 2] 用于读取顶点数据
    rh.SetVertexShader([&] (int index, ShaderContext& output) -> Vec4f {
            output.varying_vec4f[VARYING_COLOR] = vs_input[index].color;
            return vs_input[index].pos;        // 直接返回坐标
        });

    // 像素着色器,返回颜色
    rh.SetPixelShader([&] (ShaderContext& input) -> Vec4f {
            return input.varying_vec4f[VARYING_COLOR];
        });

    // 渲染并保存
    rh.DrawPrimitive();
    rh.SaveFile("output.bmp");

    return 0;
}

运行后,生成一张 output.bmp 图片:

由于 VS/PS 全部 C++ 编写,因此开发和调试都较方便,无需分开单独编译,能直接访问各种全局变量,能 printf 信息,还能断点观察问题。如果 Windows 的话,最后你可以加一行:

system("mspaint output.bmp");

这样每次运行后就能打开画板程序查看最新的渲染效果。

有了上面绘制三角形的代码,我们可以继续改写载入个模型绘制下:

直接显示模型纹理,光秃秃的太丑,加个高洛德着色:

稍微能看一点,像十多年前的网游,再加个法向贴图,让细节更丰富些:

看着还行,再加层高光:

看起来不错,主要用于验证渲染器,有兴趣你可以继续折腾 PBR/BRDF 等高级渲染技巧。

渲染器的主要实现原理很简单,我在下面这篇文章介绍过:

两种光栅化的实现方式,基于 Edge Walking 和扫描线绘制的适合 CPU 的传统实时软渲染方法,和现在这个基于 Edge Equation 的适合 GPU 的方法。前者复杂但是速度快,适合 CPU 实时渲染;后者简单,但是运算量大,适合 GPU 并行处理。

欢迎参考我十多年前做的另外一个软件渲染器:

走的是传统 CPU 实时渲染方法,其他参考:


--

收藏比点赞多一倍,怎么回事?点个赞那么难么?

编辑于 2020-09-24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