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移民小百科

新加坡移民小百科

经常收到国内朋友来电询问我关于移民新加坡的各种问题,因此我想到了写下面这篇文章。

我的目标是在这篇回答里尽可能全的覆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大家一次性了解到移民新加坡的利弊得失。

首先我想说的是,像任何东西一样,移民也有其两面性:好的,和坏的。我下面写的有些人可能基于自己的经历会认同,也有人可能会表示反对,感觉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作为一个证据主义哲学的信徒,我力图摒弃感情,用证据来向大家展示一个中立的,不带个人偏见的分析。

如果你没有出国的经历,你可以用北漂来想象一下。那些来到上海/北京/深圳漂泊的异乡人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移民就是一个升级版的北漂:只不过当地的法律条文和沟通语言从中文变成了英文(或其他语言),你在当地举目无亲的情况更加糟糕(很多异乡人在北上广可能还能攀上一些远亲)。


根据我这些年在海外的经验,如果要我向大家推荐一个移民的去处,我会首选新加坡。我明白你可能觉得我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我选择新加坡的理由(注:前提是你决定要移民,所以国内的各个城市已经排除在外):

1)从移民来说,我只会选择英语或中文国家。原因是要熟练运用一门语言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练习,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从中国人角度来说,你的出发点是会熟练使用中文,而一般人只要受过一些教育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我看来,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如果可以有技巧的掌握这两门语言(阅读大量中英文书籍,有若干有质量的书写作品,有能力做演讲,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已经足够。而如果要花时间去学习掌握第三门语言(比如法语/德语/日语等),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感觉有些不够用。

有些朋友可能对语言的重要性了解得不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我可以向你保证,在任何国家/地区,你以及你的家人的生活质量,事业成功和快乐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当地语言的使用(听说读写)熟练程度


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选择的国家/地区有:香港,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英国

2)从地理和人口因素来讲,新加坡相对于澳/新西兰/美/加/英有两个绝对优势:首先是离中国近(飞机4-6小时),其次是华人占大多数。

先来讲讲地理优势。在北上广漂泊的朋友们一定都有这个体验:即使你到了北上广,拿到了北上广的户口,成为了新上海人/北京人,你和家乡还是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逢年过节你可能需要回老家,而你的父母和亲戚可能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来北上广看你。

最大的可能性有两种:首先是你的父母老了,生病了,你要么需要回老家去照看他们,要么会把他们接来北上广便于你照顾。其次是你有孩子了,而你和你的爱人都要工作,找保姆又不放心,于是你让老家的父母来北上广帮你带孩子。我还没有提到其他一些家乡乱七八糟的事,比如亲戚朋友结婚了,办葬礼了,小孩满月了等等。如果你去了北美或者澳洲,那么你和家乡的关系会被遥远的距离生生割裂:毕竟每次飞回来一次劳民伤财,路上奔波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小时,铁人也有累的一天。在这个时候,更靠近的新加坡/香港/台湾优势就很明显了。

注:上图中新加坡位于地图的最下端,由于面积狭小只是一个小点点。

其次是华人社区。上面我提到过有一个很大的可能你老家的父母/兄弟/亲戚会需要来你的城市,那么相比较而言,新加坡对于其他那些移民目的地更容易让你的父母/兄弟适应。新加坡本地居民中有75%左右是华人,同时这里有大量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打工族,出行,吃饭,购物等用中文毫不费力。如果你想找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来自中国的朋友,比如打球,远足等,也很方便。由于华人多,中餐的供应更丰富,华人的传统文化节日气氛也更浓,这是移民新加坡的另一个优势。

在地理和人口因素上,新加坡,香港和台湾都很不错。我本人对这三个地方都很喜欢,也都有不少朋友(当然移民台湾难度要大一些)。对于香港和台湾大家应该有更多的了解,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下面我来具体讲讲大家比较关心的新加坡影响国计民生的几个方面:

1)税收
2)教育
3)医疗
4)住房

5)收入
6)法律
7)治安
8)消费

为什么选择以上这几点,主要是我觉得你在考虑移民去某一个目的地前,这些问题应该是你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当然我不可能将所有人的所有考虑都罗列下来(比如有些人会更看重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气候,美食,自然风光,等等),但是我希望我罗列的是大部分人最看重的那些因素

你也可以看到要把这些因素介绍清楚,需要作不少工作和研究,所以我在这里先提前警告一下:下面的篇幅会比较长。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因素已经很了解或者不感兴趣,也可以直接跳过,去看那些自己更关心的话题。闲话休叙,现在进入正题。

1)税收

在这个议题下我主要讨论个人所得税

图:世界各国/地区最高个人所得税率

Source: Ernest and Young

新加坡是世界上个人所得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最高个人所得税为20%,仅比香港(17%)更高。其他一些英语移民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的个人所得税要比新加坡高出很多。

Source: IRAS

同时,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还是比较高的。比如首两万新币(约合人民币十万元)征收的所得税为0。要达到20%的最高税率,你的年缴税收入(不是年收入,而是缴税收入,因为会有一些税收抵扣,我在下面会解释)需要达到32万新币(约合人民币160万)。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可能永远达不到20%的税率。


刚刚在上文中我提到,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简单的基于年收入(比如薪水),因为会有一些税收抵扣。比如上图中是一位工薪阶层的纳税单(2013年)。你可以看到他的年收入为5万2千新币(约合人民币25万元),在扣除了一些抵扣后(比如公积金CPF等),他需要上缴的年收入为3万7千新币,需要缴的税为330新币,实际税率为0.6%。

比较重要的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目有:公积金(CPF),小孩(生孩子越多,可以抵扣的数额越大),家庭主妇(如果老婆不工作在家里带孩子,也有税收抵扣),赡养父母(如果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税收抵扣)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所得税是综合税,个人每年需要向税务局(IRAS)申报全年收入,一次性计算所有收入,扣除可以扣除的项目得出税款。而中国的所得税是分类所得税制,共有11个分类。因此在比较两国的税收上不能简单的看最高收入的税率。当然中国政府已经提出需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


当然,在税收低的另一面,可能会被人诟病的就是新加坡的贫富差距。纵观过去十几年,新加坡的贫富差距一直处于世界上比较高的水平,和美国类似,在亚洲就比香港好一点。在最近两年,政府每年的预算中都有提到对于最低收入阶层的扶持,但是新加坡政府不想走上欧洲福利社会(高税收,高政府福利)的道路,因此如何有效的在不影响生产力的前提下减少贫富差距是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2)教育

新加坡国土非常小,但是政府对于教育的支出却毫不吝啬。

Source: Singapore Ministry of Finance

上图显示的是新加坡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预算。在预算案中你可以看到,教育支出仅次于国防支出,在所有的支出中位列第二。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小岛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很多人觉得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压力很大。事实上在新加坡的孩子其压力可以说和国内的孩子不相上下。和那些英语国家相比,新加坡的数学和科学考试水平是很高的(比如上面OECD的调查排名),和其他亚洲国家(韩国/日本等)一样,秒杀欧美列强

另一个在基础教育阶段被引用的比较多的是PISA测试。


比如上图显示的2013年PISA测试(英语)中,新加坡的数学/阅读/科学都位于世界前列。当然,这方面也是中国孩子的强项。来自上海的学生在各项测试中稳居首位,可见目前上海的英语教育水平已经位列全球领先水平。

除了大众教育,新加坡也比较推崇精英教育。关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我在这里有更详尽的解说:

有哪些反思「精英教育」的作品? - 伍治坚的回答

说完基础教育,再说说高等教育。


由于对于教育的巨大投入,新加坡的两所历史比较长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亚洲都属于顶尖水平。比如以上Times在2015年的亚洲大学排名中,国立大学位列亚洲第二,南洋理工位列亚洲第十

Source: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 2015

在另外一个QS做的世界综合大学排名榜上,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分别位列第12和13名。在英美名校林立的这个激烈的竞争舞台上,两所新加坡大学可以达到这个位置实属不易。


在FT评选的2015年度世界最佳MBA学校排名中,位于新加坡和法国的Insead位列第四,在亚洲位列第一。严格来讲INSEAD是欧洲商学院,不过他在新加坡有个校园,其MBA学生在新加坡和法国各花一半时间完成学业。

3)医疗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适合移民,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它是否适合养老。而要讨论养老的话,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Bloomberg于2012年编排的一项世界健康国家指数中,新加坡位列全世界最健康的国家榜首。该指数的编排考虑了死亡率,吸烟率,种疫苗率等一些因素。


在另外一项世界最有效医疗系统排名中,新加坡位列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在医疗方面的开销不算太大,因为新加坡不像英国或者澳大利亚,没有免费医疗。无论大病小病,国民都需要自己掏钱(当然,如果是新加坡公民的话可以享受一定的政府津贴)。从上表中你可以看到,政府在每个国民身上的医疗开支为2400美元左右,比欧美一些国家要低得多。


新加坡的医院基本来说有两大类:政府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政府医院中,新加坡公民和绿卡PR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津贴,因此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私立医院全靠自己掏腰包或者商业保险,价格要贵很多。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大医院(比如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General Hospital等)都有JCI资质。JCI是一个国际医疗认证机构,医院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才能够获得JCI认证。


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对于医疗的开支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发达国家都要低很多。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花了很多钱,但还有很多人不满意。新加坡政府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非常精打细算,在开支方面很谨慎。当然,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觉得一个发达国家却没有免费医疗,其福利不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每件事情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有好有坏。新加坡的医疗模式也引起了其他国家一些专业学者的注意。比如上面这位美国的医学教授,就写过一本书叫做Affordable Excellence,详细介绍了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并呼吁美国政府从中学习一些新加坡的经验。


2015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了政府提供的医保(Medishield Life)的有关条例。新的Medishield Life将所有新加坡公民都列入保险涵盖的范围,不管其有没有任何保险公司不包括的特殊病痛(Precondition)。在上面一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到,一位48岁的病人如果在ICU中住4天,病房中住10天的话,自己需要支付大约2,500新币。虽然不是免费,但也算是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毕竟即使免费的医疗系统也不是真免费,总要有人买单。从这方面来说,新加坡已经渐渐向全民免费医疗这个方向进化了。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很大的担心,因为福利国家也有寅吃卯粮,把一本烂账留给下一代的问题。

4)住房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新加坡的组屋政策。

1960年,新加坡政府通过了Housing & Development Act of 1960,主要旨在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鼓励每一个新加坡家庭购买并拥有自己的组屋(HDB)。同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其主要功能就是建造并售卖组屋给新加坡居民和永久居民。


一开始的组屋(上图中的组屋建于1960年代)是这样的,有点像国内的筒子楼。很多组屋一条长走廊上有好多家,互相挨着,因此隐私保护的不是很好。由于组屋的目的是让每个新加坡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不动产,因此政府规定新加坡公民或者PR只能在结婚后以家庭的名义购买组屋(或者是年龄超过35岁的单身),并且每户家庭只能购买一套。由于组屋属于政府的廉价房,政府不希望国民去炒组屋,因此规定需要住满一定年限(目前是五年)才能够卖出。政府的宣传思路是组屋是一辈子的投资,因此鼓励大家长期持有。值得一提的是组屋的地契并非永久,而是99年,这个和国内的70年地契类似。新加坡建国50年,因此还没有遇到组屋地契到期的案例。

Source: Singapore HDB Statistics

长期来看,如果购房者长期持有组屋,其保值的功能基本可以实现。在图上你也可以看到,蓝色的组屋价格波动变化比较小,因为组屋是政府控制,随时可以对市场调控,并运用多种手段对供需进行调剂。相比之下,红线代表的私宅价格波动要大得多,主要因为政府有意让市场决定其价格。你可以看到在1997年和2008年私宅价格都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


新加坡组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他们占用的地都是新加坡最好的地。这一点确实让我挺佩服的。因为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最好的地(市中心,靠近地铁站等地块)都会被政府卖给豪宅房地产开发商,因为这样政府赚的钱最多。但是新加坡很多好的地段,市中心,地铁站边上,都有组屋区。比如上图显示的Pinnacle Duxton组屋区,位于新加坡的中央商业区,建造的十分现代化。楼和楼之间有空中走廊,顶楼有空中花园,可以俯瞰整个新加坡。当然也有人说这个组屋比较特殊,因为它位于李光耀生前所在的集选区(李光耀先生是该选区的国会议员)。除开这个特殊的例子不讲,在其他各个市中心地段,也都有不少其他的组屋区。

组屋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周边的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政府在规划一个组屋区时,会同时规划地铁,巴士,菜场,超市,学校等等。而如果是私宅,则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因为组屋是政府的标志性项目,代表着新加坡政府的声誉,你可以看到政府非常用心。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新加坡的组屋区由于很多都在市中心,因此其停车场是公用的,收费为每小时1元新币。这样的做法是很不错的,一来是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更好的利用,其次也为组屋的管理者,市政理事会提供了一些收入。

所以在新加坡你有时候会看到令人不可思议的情况,即一个富裕的家庭宁愿住在老的组屋里,而不愿意搬去后来购买的新的私宅(Condo,有游泳池健身房等的高档小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把组屋建的太好了,出行和购物都很方便,还有一些老的邻居,所以宁愿住在老房子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Condo的租金可以多赚一些。


Source: Channel News Asia

接下来讲讲新加坡组屋的价格。上图显示的是2015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组屋价格。我们以4-ROOM(相当于国内的三室一厅,建筑面积约120平米左右)作为例子来说明。市中心地区(Central)的价格中位数为85万新币(约合人民币420万)。相当于二环以内(Toa Payoh)的组屋价格大约为55万新币(约合人民币270万)。大家可以和自己所在的城市房价比较一下。

5)收入


在新加坡打工的话,收入状况如何?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说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的起薪。从上图中你可以看到,如果拥有大学本科学历,那么起薪一般在每个月2700-2800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13000左右)。如果是大专学历,那么起薪在1800-2000新币左右。有一些特殊专业(法律和医科)的起薪会特别高,因为这两个专业在新加坡非常吃香,供不应求。

积累了工作经验以后的薪水涨幅就比较难说了,要看个人的发展,所在的行业和公司等等。上图给大家一点平均和大致概念,仅作参考。


从家庭收入来看,最近几年新加坡的家庭收入提高还是挺快的。比如从上图政府公布的数据你可以看到,在2013年,处于中位数的家庭月收入大概在8,000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4万元)。这个收入水平如果横向和其他国家相比也是比较高的。

从上图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家庭月入无论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在发达国家中都属于比较高的。当然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更精确的对比应该是找一些城市,比如上海,纽约等进行比较。

当然,讲收入不能只讲一方面,也要谈谈支出。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消费也不低。

上图是新加坡政府于2012/13年做过的一次调查总结。你可以看到,每个家庭月平均支出大约在4,700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23,000元),主要用于房租/水电,食物和交通等。

6)法律

如果想要移民去一个国家,那么当地的法律环境应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毕竟作为一个移民,在当地没有任何关系基础,认识的人非常少,到最后可以依靠的无非就是当地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定是否合理,法规是否透明,执行是否严格,在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新加坡执行的是Common Law(英美法),和图中其他一些棕色的国家类似,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如上图中蓝色的那些,包括中国)执行的是Civil Law,即大陆法。


Common Law和Civil Law最大的区别在于,Common Law遵循的是以前判过的案例,而Civil Law遵循的是立法。过去法庭判过的案例(无论对错)在Common Law下面,对于现在的审判的影响要大于Civil Law。陪审团在Common Law的框架下对最后判决意见的影响力更大。


新加坡的最高执法机构是Supreme Court(最高法院),下面有高院和申诉庭。在处理日常生活那些纠纷和诉讼时,主要的机构有家庭法院,青年法院,小额赔偿法庭等。

Source: World Justice Project Rule of Law Index

那么新加坡的法律环境在全世界来讲属于什么程度呢?上面的Rule of Law Index可以给出一些信息。你可以看到,新加坡在全球法治指数中排名第十,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

细分到这个指数编排时考虑到的具体细节,你可以看到,新加坡排名比较靠前的是反腐败,社会正义和秩序/安全

在新加坡呆过的朋友看到这个结论应该不会感到惊奇。小岛国给人的感觉就是秩序井然,腐败程度很低(但是不是零腐败),如果在公共场合作奸犯科(比如摸女生屁股,向人吐痰,谩骂打架等),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同时,在其他一些人看来,这可能也是新加坡给人呆板,没有灵活性,没有自由的印象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在言论和新闻自由方面,新加坡的排名是比较靠后的。

Source: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15

在世界新闻媒体自由排名中,新加坡位于180个国家的第153名,相对来说新加坡的新闻自由是非常有限的。当然在新加坡没有互联网长城,那些对政治比较关心的朋友可以自由阅读各大西方媒体,比如CNN, New York Times,Guardian, Telegraph等等,也可以随时上Facebook和Youtube,所以要想获得不同源头的信息和观点还是比较方便的。


刚刚提到,新加坡的贪腐程度是比较低的,在世界贪腐排名中,和北欧一些国家名列世界上贪腐最少的国家。新加坡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对于贪腐的容忍程度很低,而达到低贪腐的路径之一就是高薪养廉




在上面两张图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年薪(在2011年降薪之后,1.7百万美元)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年薪为40万美元。新加坡的高级公务员不光总理薪水高,下面的一些部长也很高。比如市长级别的公务员(Mayor)年薪为66万新币(大约合人民币330万)。当然,有一点需要指出,即新加坡的公务员收入仅限于看得到的薪水,而没有其他福利(比如房贴,车贴,教育津贴等等)。新加坡政府的逻辑是与其给一个低薪水,外配其他一些比较不透明的福利,还不如给一个透明的大家都看得到的高薪水,这样在讨论其薪水水平,并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时也比较方便。

7)治安

一个城市的治安,对于很多人来说至关重要。在晚上我能够放心单独走在街上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的治安状况。

根据经济学家杂志(Economist)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的世界最安全城市排名中,新加坡位列第二,仅次于东京。

在安全分类中,新加坡的人身安全(Personal Safety)位列全球第一。基础建设安全位列第七,数据安全位列世界第二。相比之下,卫生系统安全则比较落后,没有进入前十。

在过去30年,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新加坡的犯罪率逐年下降:

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全国每年大概共有3万起犯罪记录左右,犯罪率大约为0.5%。

上图是新加坡警察局公布的2014和2015年犯罪记录详情。你可以看到,2015年和2014年相比,犯罪率上升比较明显的是商业犯罪(Commercial Crimes),主要以网上犯罪和欺骗性性交易为主。偷盗,抢劫等犯罪都有下降。

平均来讲,新加坡的警察数量是比较多的,比中国要多,但是比中国香港少。不过平时你走在街上的话,是几乎看不到警察的。

Source: US Dept of State

可能由于新加坡人口比较少,因此每年的死刑数量也特别少。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每年处死的数量介于0-2之间。

不过虽然死刑少,新加坡可是有鞭刑的。上图中给了一个鞭刑的例子,各位看官自己体会一下其中的痛苦吧。鞭刑一般被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犯罪,比如强奸,抢劫等。

8)消费

有很多朋友问我,新加坡的消费水平如何呢?在这里生活贵不贵?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

Source: Economist's Intelligence Unit

2015年,新加坡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世界上生活成本最贵的城市。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面包和牛奶价格比伦敦还要贵,烟酒被政府课以重税,汽油价格比纽约更贵,而去饭店就餐的价格全世界最高。

有人曾经粗粗算过,在新加坡一个单身汉每个月大约需要支出2000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1万元)。我看了一下,如果你真的要缩衣节食,可能1000新币也活的下来(比如外出吃饭,娱乐等可以砍掉)。如果稍微要活的舒服些,1500新币应该足够。

之前我说过,新加坡的烟和酒是被政府课以重税的,因此烟酒的价格非常高。比如上图显示,新加坡的啤酒价格在世界上属于最高之一。

上图比较了同一种牌子的香烟在各国的价格。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价格是其他各国的好多倍。政府的逻辑是:不鼓励大家吸烟,但是那些选择吸烟的,则要支付非常高的香烟税。

但平心而论,如果只是去新加坡的小贩中心(Hawker Center)吃饭,其实也不是那么贵。比如上面这些菜的价格是比较普遍的,一般一顿饭也就是5新币左右(合人民币25元)。

小贩中心一般都是这样的:


除了吃以外,也有一些朋友问到新加坡出行的问题。我在这里稍微介绍一下。

新加坡的拥车量不高。如果只算私家车,新加坡的拥车量只有10%左右,比北京低。新加坡人不买车的一大原因是车太贵。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Source: sg.news.yahoo.com/globa

上图的数据是2013年全球丰田卡罗拉价格对比(新币)。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汽车价格和其他国家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是名副其实的全球车价最贵的国家。

车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牌照贵


比如上图显示的是新加坡2016年2月份的公开组车牌拍卖价格。以一辆1.6L以下的私家车来看(A组),车牌的价格是4万6千新币,合人民币23万左右。注意,这个车牌只能用十年。十年以后车牌到期,车主需要再拍一次,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购买新车牌。

2)税费高


由于新加坡本地不生产车,所有的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新加坡政府对进口的汽车客以重税。比如上面显示的一项税费,叫ARF。一辆市场价7万5千新币的汽车,税费高达10万7千新币。也就是说进口税费比车价还要贵。注意这个税费是在我上面提到的牌照价格之外的价格。

3)进城要收费


在新加坡各种马路上,特别是比较繁忙的马路上,你都可以看到上面的电子收费口。这个电子收费口在繁忙时段(比如早上6-8点)收取额外的拥堵费(1新币到3新币不等),以缓解该路段的拥堵状况。不要小看这几块钱,如果每天要经过2-3个这样的收费口,早上上班一次,晚上下班回家一次,你自己算算一个月下来要多少开销。

4)汽油贵


上图显示的是新加坡汽油的价格(新币/升)。98号汽油的价格在2.2新币左右,即每升11元人民币左右,你可以和上海/北京的油价比比。

买车这么贵,用车这么贵,叫人怎么活?答案是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车)。

Source: Pan Di (LTA) - Key Transport Statistics of World Cities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加坡人出行时平均使用的地铁和公共汽车在各大城市的比较中都属于比较高的。事实上新加坡政府在各个场合都鼓励国人尽量依靠公共交通出行。

大致来讲,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包括:Taxi(出租车),MRT(地铁), LRT(轻轨)和Bus(公共汽车)



上图是新加坡最新的地铁和轻轨地图。新加坡的地铁从1987年11月份开始运行第一条线,全岛共有8条地铁线(包括在建的),全长170公里,共有121个地铁站,每天运载超过200万人次。根据LTA(交通局)的预计,全岛的轨道交通到了2030年将被增加到360公里,比现在翻一番。到时候80%的新加坡家庭,会在10分钟内步行到达任何一个地铁站。

平心而论,新加坡的轨道交通和上海/北京相比并不算发达。当然你可以看到,图中有几条虚线部分还在建设,预计到2030年才能完全建好。考虑到新加坡的人口不及北京和上海的1/3,如果这些轨道交通全都建好以后,应该可以缓解大部分的公共出行需求。


上图是新加坡一部分的公共巴士服务路线。因为全岛的巴士系统比较复杂,很难在一张图里把所有的信息一览无余。事实上,新加坡每天大约有380万人次使用公共汽车(2015年)。全岛共有300多条线路。目前全岛共有4,200多辆巴士被每天使用。预计到2020年会有更大的增加。

总体来说,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靠公共交通(地铁和巴士)出行,主要原因是第一汽车很贵(在上面的回答中有详述),第二新加坡公共交通还算比较便捷。当然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也不是完美,比如最近两年由于地铁老旧,会经常有故障。同时政府也在加紧建设更多的地铁线,预计到2020年会比现在的地铁线增加一倍。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到最后我还是想提醒一下大家,移民不是万能药,不要指望移民了就能把自己原来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解决了。我希望上面的证据主义分析可以给大家尽可能多的客观信息,帮助大家更好的做出关于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未来的选择。


编辑于 2016-07-19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