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与焦虑:来到第36个年头的北京马拉松

野心与焦虑:来到第36个年头的北京马拉松

*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懒熊体育—在这里读懂体育产业

尽管北马再次提升了门槛,不接受没有任何马拉松全程或半程经验的选手,但报名人数还是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年,66576这个数字创下了国内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的新纪录,同时也创下了北马中签难度之最,最终,只有30000多人获得了9月17日的参赛机会。

一票难求,是北马快速爆发的一个缩影。北马赛事总监、中奥路跑总经理王简在2012年接手北马时,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还没这么火热,当时北马的名额报满需要3到4天。在此之前,组委会甚至要去高校招募学生来参加比赛,才能凑齐人数。

自2013年开始,苦哈哈的马拉松突然成为风靡的时尚活动。据中国马拉松网站官方数据,2016年全年,全国已经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共251场,上半年举办的赛事从2015年的26场激增到80场。

众多赛事中,北马无疑是中国跑者的第一目标。而头顶光环也让北马比其他国内赛事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越是在国内没有对手,就越是希望向国际最顶尖赛事看齐,但囿于现实,特有的焦虑也随之而来。


吐槽


放眼全国200多项马拉松赛,北马的历史最为悠久,选手整体水平最为出色,受重视程度最多,把北马称作标杆,恐怕没有人能表示质疑。

标杆意味着荣誉,同时也意味着压力。跑友们会更多地拿北马和其他赛事相比,对标对象既有纽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等国际赛事,也有汉马、厦马等国内赛事,比较的指标包括历史、成绩、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跑者聚集的社交网络上,各类吐槽屡见不鲜。

比如,一些跑者就在抱怨,汉马的跑者能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和轮渡,厦马为选手开通了15条免费临时公交专线,南京马拉松也推出了免费地铁。相比之下,北马却没有这样的优惠。

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北马赛事总监王简解释说,这与北京特殊的公交、地铁系统有关,一方面,管理主体众多,协调难度极大,另一方面,一旦开辟特殊措施,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影响面也更大。


▲ 2013年北马期间,参赛选手的“尿红墙”事件备受争议


和跑友们有关物资领取、服装尺码的吐槽相比,2013年的“尿红墙”事件显然是更大的问题,当时一度引发大范围的舆论批评。另外,每年赛后网络上流传的赛场垃圾图片也是特殊的一景,媒体和市民责怪北马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乱丢水杯,损害市容市貌,并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负担。

王简对懒熊体育表示,马拉松赛事有它独特的属性,如往路边扔水杯的现象,实际上是被允许的,跑步的人边跑边喝,然后将水杯丢在路边,这种做法能最大程度维持选手的比赛节奏,而水杯也会由志愿者会在赛段结束后统一清理。许多人只看见网络上满地水杯的照片,不知道这些背后的讲究。

此外,许多人甚至认为大规模马拉松赛事影响出行,无谓占用公共资源。当然,现在状况在逐年变好,以前曾有堵车的司机对马拉松选手冷嘲热讽,现在很多沿途市民都会和选手击掌,为选手加油。


今年将连续第4次参加北马的跑者林琨毅表示,跑北马的感觉比较孤独,“旁边也有人,但是很安静。”他曾参加过芝加哥马拉松赛,“体验肯定做得比北马更好。但二者最大的差距不是组织上的,而是文化。我从出发到终点,一路上都有热情的给我加油的观众,让我很兴奋,当时也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他们把马拉松比赛日当成全城的一个大节日。”


“现在市民对跑友的理解整体提高了,但还是不够,”王简说。


说起北马,林琨毅笑称自己是个宽容的跑者,“13年尿红墙,14年雾霾,15年断水,北马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但感觉做得越来越好。”


资深跑者晏懿表示,北马虽然历史悠久,但之前针对的是高水平选手,跟这几年要满足大众需求有非常大的不同。“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出些小问题属正常,主要得看有没有改进的意向和学习的积极性。”

报名费


在王简看来,中国跑者对竞赛组织者还缺乏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北马的报名费只有200元,但北马在每个选手身上的平均花费近千元。“如果报名费涨到纽约那么高,我相信很多国内的组委会可能做的比纽约还好。”王简透露,不止是北马,许多收取100多元报名费的国内赛事,实际在每个选手身上投入也至少为600元。

和北马相比,国外马拉松赛事报名费确实偏高,如2016年东京马拉松本土选手报名费为10800日元,约合704元人民币,纽约马拉松本土选手报名费为255美金,约1700元人民币,柏林马拉松则为98欧元,约合724元人民币。


跑者林琨毅表示,北马的报名费确实便宜,“400元、500元我也能接受。如果比赛能由报名费作为主要收入,那赛事服务会更好。”


不过,大多数参赛者并不这么想。北马在2014年将报名费从120元涨到200元时,曾遭遇部分跑友抗议。此后,北马一直维持200元的报名费,但赛事投入却逐年增加。

王简透露,未来几年,北马还将维持200元的报名费,并在不提高报名费的前提下尽力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品质,如使用12000罐医疗喷雾保证选手安全,增加2个补给站提升供应能力、增加降温设施、丰富沿途补给品类等。

因为选手的低额报名费无法覆盖对选手的高额投入,在中国办马拉松赛事,靠赞助商吃饭是必然之举,也是无奈的选择。

早期办赛,往往由各地政府拨款扶持,而部分地方体育局临时搭班子直接运营赛事也导致了很多不专业的事情发生。随着政府获得营销效果后逐步放弃资金补助,来自财政的支持越来越有限。


▲ 在中国办马拉松赛无法靠报名费实现盈利

北马自2014年开始自负盈亏,目前每年报名费收入约为600万元。按照王简的说法,北马为每名选手投入近千元,每年的整体投入约为3000万元,如此算来,至少有2400万元的资金来自于赞助商。

据王简介绍,目前北马共有16家赞助商,包括1家冠名赞助商,1家官方合作伙伴,3家官方赞助商和11家赛事供应商,后续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北马的赞助商相对稳定,由于赛事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多数赞助商都与组委会签订了3至5年的长期合约。

北马报名收入这一块,可能要依赖于马拉松人口的整体上涨,毫无疑问,如果马拉松全程人口基数从10万增长至50万,能承受高额报名费的人群也将相应增加。

“如果中国的报名费能按国外的市场规律走,那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王简介绍说,报名费上涨,组委会就有足够的资金加大投入,而随着赛事品质不断提升,又会有更多企业愿意赞助马拉松,那么为选手投入的资金将更为充足。


连续5年参加北马的林赟告诉懒熊体育,现在200元的报名费比较合理,但只要服务品质能体现出报名费的价值,即使上涨到1000元也能接受。


王简希望未来能向国外看齐,让报名费而不是赞助费成为最大收入来源。但这将是一个缓慢的发展周期,马拉松毕竟是一项特殊的运动,在王简看来,中国能跑完全程的马拉松人口基数突破50万需要5-10年时间。

国际化

北马一直面临国际选手人数偏少的问题。今年北马的国际选手仅为千人,占比例为3.3%。按照王简的设想,合理人数应在5000人左右,占比1/6。

有此现象,首先受北马在全球马拉松赛事中的影响力和地位所限,和全球六大马拉松赛事相比,北马的吸引力稍逊一筹。

其次,北马没有设置太高的奖金。4万美金的冠军奖金(如果没有跑进2:09:00,奖金会降到2万美金)只是和国内一些马拉松赛事打平,这样一来,高水平的国际选手就会有默契地错开比赛,而不会为了一个冠军抢破头。相比之下,东京马拉松为冠军设置了8.5万美金的奖金,纽约马拉松和芝加哥马拉松的冠军可获10万美金,最高的则是波士顿马拉松提供的15万美金。

再次,报名时间对北马吸引国外普通选手也有影响,由于北京的特殊性,赛事审批到位往往已经是3、4月份。以今年为例,7月20日开放报名,8月9日宣布中签名单,9月17日开跑,对于外国选手而言,行程的准备周期过短。


▲ 2014年北马遭遇严重雾霾,直接导致了北马从2015年更改日期


最后,北京这座城市有一些特殊问题,如雾霾,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马的声誉。要知道,过去几年,主办方和参赛选手都寄望于上苍有眼,让张家口的风吹来蓝天白云,而在雾霾中努力的跑者,往往成为社交媒体上被嘲笑的对象。2014年10月19日,北马比赛当天,北京的PM2.5值高达408,属于严重污染,甚至在“不适合生活“之列。

为解决这些问题,王简及其团队也在努力改善,如加强国际化宣传,和国际旅行社合作,通过脸书、推特等渠道进行赛事和理念的传播。

自2015年起,北马调整到了9月中旬举行。这显然是为了躲避雾霾。王简透露,他和团队做过调查,在2015年10月,北京重度雾霾有17天,而这一数字在9月份为0。王简希望通过时间上的调整,能降低雾霾对赛事国际化的影响。

比赛提前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气温。北京10月的平均气温为13.7℃,而9月的平均气温为20.7℃。所以北马组委会今年将启用10套喷淋系统和1.6吨冰块降温。

改期也让部分跑者没那么适应,比如林琨毅,在他看来,北马还是挪回金秋十月的好,“北马就是属于金秋十月的。去年9月办赛,我觉得很热,跑起来没有那么舒服。”

公益


如果说面向国外,北马还有可学习可借鉴的对象,那么在国内,北马必须要承担起带头的角色,各个方面都要力争走在前沿。

“如果有成熟的新技术,我们肯定第一个尝试,”王简表示,北马对各种新潮事物一向持开放心态,比如今年拟将采用的照片直播,这一技术能使选手本人和亲友能实时收到选手的参赛照片,这在社交属性极强的马拉松赛事中将提升一定的赛事传播效果。

论及时下最火的直播平台,王简坦言这项技术还不成熟。若以主播的视角跑马拉松,王简很担心主播能否完成一边跑完42公里,一边完成直播的任务。但他也表示,如能探讨出合适的方式,北马十分欢迎直播平台入驻。同样也在北马组委会考虑范畴的还有VR,“选手戴着头晕,不成熟的技术免费也不能要,但会一直观望考虑,”王简解释。

此外,专车也曾进入过组委会的视线。但因为赛事终点鸟巢附近的道路疏散能力较差,组委会暂时放弃了与专车的合作,但王简认为,专车送选手来起点是较为合理的尝试。


▲ 歌手沙宝亮和孙楠参加了2015年北马公益跑活动

增加公益性,是北马从全球顶级马拉松赛事中学来的一个经验。如东京马拉松在今年设立了轮椅组、视障组、弱智组和器官移植组。通过跑步,为这些残疾人提供一个表现舞台,也呼吁更多人关爱弱势群体。在王简看来,与足球、篮球等热门体育项目相比,马拉松参与人群众多,具有先天优势。而作为国内领头羊,北京马拉松无疑是国内所有体育赛事里最适合推动公益的平台。

自2011年和公益结合以来,北马的公益色彩日益浓厚。2016年北马联合15家公益组织发起了“益呼百应”公益行动,把所有跑友分成15个战队,分别代表15个公益组织,以每个战队的影响力和平均完赛成绩进行综合排名。

组委会还将对未中签选手开通500个公益参赛名额,报名者捐献1000元。这笔50万元的善款,加上赞助商另外捐赠的50万元善款,总计100万元将全数捐赠给以上公益组织。

“北马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已经带动了其他组织和赛事共同参与公益。目前,国内已有武汉马拉松、南京马拉松等几家赛事开始了效仿,我觉得这100万花的值,”王简说。

野心


已经走过36个年头的北马,在中国算是高龄赛事,但与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等赛事相比,北马尚显稚嫩。

北马的目标也是百年赛事,王简对此深信不疑。

为提升影响力,做强品牌,北马一直在提高门槛。2015年,北马砍掉了半程马拉松项目,一跃进入“全马时代”。2016年,北马要求报名者必须在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27日期间在6小时内完成过全马,或者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27日期间在3小时内完成过半马,对参赛者的整体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时,组委会希望加强对马拉松文化的理解和城市文化的积淀,对音乐、视觉等细节进行打磨,如起跑时的歌曲,“北京马拉松”的题字和奖牌的设计。与普通跑者的互动交流,也是北马的重点,今年组委会将选出20名普通跑者做北马的代言人。

放眼全球,自2006年成立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是最高标准,如今它包括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参加六大满贯赛事是无数跑者的梦想。


▲ 北京马拉松的最大特色就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气质

不过,中国田径协会却为北马制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比进入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更有雄心的计划——打造中国的大满贯赛事。

在王简看来,六大满贯组织实际上相对松散,只是共同设置奖金,交流分享经验,共享部分商业权益。北马会学习大满贯的经验,从竞赛组织、服务体系,到文化培育都做到世界顶级水平,但对于能否进入国际大满贯并不十分在意。

“为什么我们中国不做大满贯,然后标准也很高呢?”他希望中国能因地制宜制定标准,集合既有赛事体量、又有文化积淀的城市,组成中国的大满贯,共同提高国内赛事整体水平。

王简表示,他的信心源自北马的不可替代性。

“北马最大的特色就是这座城市,天安门的庄严肃穆,与普通跑者相互交融,3万多人齐唱国歌,这是心灵的震撼。”在王简看来,这种感觉是其他城市无法做到的。

接受懒熊体育专访时,北马赛事总监王简还解答了跑友们关心的报名系统、参赛人数等疑问,也针对国内兴起的一些新式马拉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懒熊体育:今年北马为报名系统作了哪些工作?

王简:每年北马的报名网站被攻击量很大,好多都是恶意攻击,很多人是来采集数据的。我们今年的合作方马拉马拉对报名系统大量升级,重写了程序,往年系统会堵,今年不堵,但还是有小bug。因为手机和官网要联调,它俩每隔一秒就要互换数据。如果只有官网,反而顺利。未来没必要增加报名渠道,反而会尽量简化渠道。

懒熊体育:怎么看待线上马拉松?

王简:线上马拉松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但相对于线下马拉松来说还是隔靴搔痒,无法体现现场三万人一起唱国歌的情感,现场那种人山人海的气氛、状态都无法感受。我们现在对线上马拉松也没有太过追究,但如果它有商业上的开发,就会去追究,现在彼此都是互相尊重,不干扰的状态。将来北马可能会把10公里、半程马拉松放到线上,可以作为官方的标准,跑完了以后有一定的认证资格。

懒熊体育:3万人的参赛规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简:国际上来看基本上3万人是一个通用的规则。纽约以前7万人多,厦门马拉松到过8万,现在都降了。因为42公里6小时平均除下来,在赛道上能提供好的服务的最大量也就是3万人。上10万就会从头连到尾,那水站就不是2.5公里一个了,一张桌子挨一张可能都不够喝,就无法提供一个好的服务。所以在这么窄的赛道上,单位面积内,单位6小时内,3万人比较合理,真正为跑的人提供一个好的体验,需要理解。

懒熊体育:怎么看一些特色的马拉松,比如泼水节、油菜花马拉松?

王简:这些特色马拉松在我看来更像是跑步活动,是跑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来也会大发展,像景区、森林公园跑等等。但是作为公司运营来说,这块不会有太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做了那么多年,了解真正赞助商所看重的,是马拉松背后城市的影响力,赞助商的投入需要有回报,比如产品要有销量,这必须依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消费力。

懒熊体育:对许多中小城市蜂拥举办马拉松怎么看?

王简:马拉松是对一座城市宣传效果最好的项目,用几个多小时的直播可以一寸寸地展示城市的人文景观。如果没有直播,那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抛开推动全民健身这一点,政府可能就会改投其它项目。所以城市要做马拉松就要有一个长期做下去的决心,很多人一开始也说想做一个百年马拉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快就撤了,反而对城市有反作用。马拉松最后拼的还是城市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反复考虑,能不能坚持下去,城市的体量够不够赞助商支撑,不用政府补贴。如果有政府补贴,是不是会有一个文件,比如做5年、10年。

编辑于 2016-09-17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