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工程师打造的 P 图神器,让绘画白痴拍出世界名画 | Mind 访谈

这位工程师打造的 P 图神器,让绘画白痴拍出世界名画 | Mind 访谈

「Mind 访谈」,是 MindStore(微信号 mindstoredyh)旗下的轻访谈栏目。主要服务于亟需曝光的早期创业项目。我们发掘有趣、有思想的人,通过轻量访谈的方式,立体地把他/她展现出来,同时扩大项目、团队的知名度。

MindStore: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我是「名画滤镜」APP 的项目负责人潘军彪,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理学学士,同时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 MBA。

我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网络和软件开发工作。我有丰富的大型程控交换机网络和下一代交换网络技术工作经历,而我的工作经历也涵盖了网络硬件设备、分布式网络集群技术支持、大型通信网络的设计优化等等,熟悉传统网络和下一代网络的各种通信协议,甚至用汇编语言给程控交换机设备编写补丁程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同时作为一个有通信行业背景的软件工程师,我做过很多 ICT 即 IT 和通信融合的项目。近些年来我的工作重点转向企业和互联网应用开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开发。名画滤镜 APP 就是我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做的项目。

MindStore:你正在做的产品是什么?

名画滤镜 APP 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美图工具,它能够把照片转换为各种名画风格。例如你拍摄一张星空的照片,APP 可以帮你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梵高”的星空,就好像是梵高帮你画出来一样。

名画滤镜 APP 主要是面向喜欢艺术、发现美的用户群体。我们希望用户能够在生活中随手拍摄的图片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美丽世界。和其他类似 APP 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自认为名画滤镜 APP 的艺术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清晰细腻。

我们对项目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好玩的休闲娱乐美图工具,更希望能够成为一款严肃的艺术创作工具。我们除了提供许多国外名画风格的滤镜,最近更逐步推出了传统中国艺术元素,例如我们有一个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画风滤镜,还有一个层林尽染的国画风格。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电影《超人》里面有一种记忆水晶,水晶存储了超人父母的智慧。我们在做产品研发的时候,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用卷积神经网络等一些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和存储了艺术大师的智慧。

我们自己在做产品测试的时候,就时常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看到 APP 把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变成一幅幅名画,画中的色彩和线条,都能感受到大师的印记,有时候你会分不清是大师走进了你的生活,还是你走进了大师的画中

MindStore:目前,产品的发展状况如何?

我们的产品是 9 月份下旬上线,到现在有一个多月时间,目前用户增长情况非常不错,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透露用户量和下载量等信息。此外,产品发布以来,滤镜的数量、品质、分辨率、细腻程度、画风呈现都在不断提升。产品最初上线的时候我们只有三种滤镜,到现在已经接近二十种。

这是一个融合工程和艺术的项目,我们的初衷是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热爱艺术的用户朋友带来快乐。生活中发现艺术,让艺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和到博物馆欣赏名画的体验不同,我们希望带给用户一种置身画中的体验,和大师零距离接触,从大师的角度去看生活,感受大师的创作灵感和心路历程。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重点将会是继续产品打磨,提升用户体验,我们的产品形式也会走向多样化,除了目前的名画滤镜 APP,我们还将推出微信服务号等多种服务形式。在内容方面,未来我们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中国画风,甚至有可能会推出名画视频。

我们的理念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创造美好生活。在产品的背后,我们依托的是强大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人 工智能是计算机领域中一个让很多人着迷的分支,其实计算机最吸引人的地方,很大程度上是它能够像人一样去处理问题。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特别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相关的计算机硬件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的图像识别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谷歌的 Alpha Go 系统所展示出来的围棋方面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和人类顶尖棋手相提并论,而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还将会大大提升交通安全。名画滤镜 APP 项目就是在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启动的

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享受艺术。我们的产品上线之后,有朋友说这是“艺术 2.0 ”,这是让我们团队非常开心的事情。对于我们开发团队来说,如何为用户打造高品质的艺术滤镜,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要成为一款真正的艺术创作工具,我们仍然有许多技术挑战。这就对我们的研发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当中有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挑战,我们会专注于以技术进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同时我们也以开放的心态,期待与技术、艺术界的朋友们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MindStor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

其实我一直是以创业心态去做事情的。

在工程师职业生涯中,我不仅仅写很多代码,喜欢做从 0 到 1 的事情,将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成功、并且做到极致。

还有很多一线的客户技术支持经历,让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更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在乎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去过偏远的乡村角落做设备维护,通宵加班、睡过机房,我会时刻告诉自己,每一个电话都可能会关乎生命,每一次点击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亲情,而我们作为工程师的使命,是努力保障网络的畅通和系统的稳定工作。

同时我会对商业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充满了好奇心,例如平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会考虑有没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法。而我从科技媒体阅读到一些技术性的文章,也会去思考新技术能够应用到哪些商业场景中。

我觉得无论是商业还是技术,都是帮人解决问题,让生活更加美好。如果我们能够把商业和技术完美结合,就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很大的价值。

当然放弃一个稳定的工作,离开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的确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包括亲朋好友的担忧,以及面对非常不确定性的未来,自己也会心存疑虑。不过当一切开始,你其实就没有时间去忧虑了,创业者所能做的,就是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创造一个没有人见过的产品,然后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MindStore:你之前做过什么牛逼的事儿?

读初一的时候,计算机启蒙老师让我使用 8 位微型计算机学习电脑编程,那个时候流行在纸质的笔记本上手抄程序,我也玩过用录音机和磁带来存储代码。

高中的时候,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用 Pascal 和汇编语言做出了一套游戏开发引擎,向父母借了 1 万块钱在《电脑报》等报刊媒体投放广告,后来卖出了 2000 多套软件。当时这套软件用了雷军先生的 BITLOK 加密软件,还因此和他通过电话探讨技术上的问题呢,回想起这些,我觉得都特别奇妙。

(图片来自小米官方)

MindStore:从创业到现在,最心惊肉跳的一次经历是?

很难说那一次,每天都是走钢丝。

MindStore:平时工作当中,你灵感一般从哪儿来?

阅读、体验和思考。我会花大量的业余时间去阅读,了解各种领域的资讯,我的阅读渠道和形式也很广泛,书籍、社交网络、科技媒体、学术论文,我都会花时间去阅读。

然后是体验,我的爱好非常广泛,当然写代码是我的最大爱好,此外我也喜欢玩硬件、数码电子、电脑游戏,如果有时间的话,旅游、运动、音乐、时尚、艺术都能成为我的兴趣。

还有不带偏见地去学习和思考,这一点做起来非常累,但很重要。我喜欢做跨界的事情,例如从商业角度去思考一个技术的应用场景,反过来也会从技术角度去寻找商业问题的答案等。

MindStore:你会如何对抗焦虑?

我通过喝咖啡、跑步和听音乐,来舒缓压力。最近有一首歌我觉得创业者都会喜欢的,叫《Dream It Possible》,那歌词“So I’ll dream, until I make it real”真是相当的美。

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努力把事情本身做好,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说“对于今天解决不了的事,不要心急,因为很可能明天也解决不了,然后你就习惯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焦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好就是能够忘记焦虑,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本身。

注:本文数据不作投资参考;部分图片由嘉宾提供

编辑于 2016-11-09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