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空中坦克——伊尔2强击机的故事(上)

东线空中坦克——伊尔2强击机的故事(上)

“伊尔2就是红军的面包和空气”——约瑟夫·斯大林

对于苏联空军而言,东线空战的主旋律,不是如空中华尔兹般优雅的歼击机缠斗,也不是遮天蔽日般的“空中堡垒”战略轰炸,而是伊尔2攻击机们奋不顾身的对地攻击。

作为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军用飞机,在1941年至1945年那段困难的日子里,伊尔2在四家飞机制造厂共生产过36154架之多,损失接近一万架。她与她的驾驶员们为全人类的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整场卫国战争中,共有2771名空军人员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其中来自强击机部队的飞行员共有860人,在空军各兵种中占比最高。

二战中消灭德军战机最多的苏联飞行员,其实并不是来自战斗机部队的伊凡·尼·阔日杜布(战果62架),而是伊尔2强击机飞行员亚历山大·叶菲莫夫。这位活到99岁的苏联元帅,曾经荣获两次金星奖章的传奇英雄,在其战斗生涯中摧毁地面敌机85架,空战中击落敌机7架,是名副其实的“双料”王牌。

也许来自它对手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几乎每一本东线德军的回忆录中,都会提到苏联强击机那永不停歇的空中打击给他们带来的深刻恐惧。

它的对手敬畏地称其为“黑死神”。



1.伊尔2之父:谢尔盖.伊留申小传



作为伊留申设计局的创始人,谢尔盖·伊留申是苏联最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之一,也是苏联最具传奇色彩的设计师。在他漫长的一生中设计过很多优秀的飞机,而其中光芒最耀眼的就是本文的主角——伊尔2攻击机。

谢尔盖·伊留申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畔村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11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尽管他的父母几乎不识字,却相当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想尽办法为孩子们添置书籍,甚至在家中构建出了一个由杂志和圣经组成的“小图书馆”。伊留申8岁时进入当地初级学校学习,学习了俄语,宗教和数学知识,但是这种好日子仅持续了3年,他就不得不辍学做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

1909年9月,为了筹办全俄航空周,圣彼得堡的赛马场被临时改成机场,以举办庆典活动。作为清洁工的伊留申目睹了形形色色的飞行器之后,立刻对航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他的一个学生邻居,也在这段时间教授了他一些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后来伊留申又回到了家乡给奶业公司当过送货员,之后前往西伯利亚修铁路,最后到塔林当了一名建筑工人。

1914年,一战爆发,伊留申应召入伍成为一名步兵,但因为有文化,很快被调去了指挥机关。幸运的是,正好上级命令选调7个人去学习航空技术。伊留申提出申请,后被派往圣彼得堡的机场工作。因为工作勤恳,吃苦耐劳,从助理技术员一步步升到了主任机械师。

1916年,战局日趋不利,沙俄政府放宽了飞行员培养的身份限制,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航校学习了。抓住了机会的伊留申得以选进航校学习,获得了飞行员执照。有趣的是,伊留申本人很少开飞机,后来他的儿子,著名试飞员弗拉基米尔.伊留申(苏霍伊设计局试飞员)曾经透露过他父亲的飞机的确开得不怎么样。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伊留申赞同布尔什维克的政治主张,1918年加入共产党,次年加入空军,作为一名飞行员参加了内战,后来又成为了一名负责修理飞机的工程师。在三年时间里,他边修理红军飞机,边对俘获的白军英国和美国制飞机进行仔细研究。1921年,他领导的航空师调往莫斯科。伊留申前往红军空军工程学院进一步深造,他在学习理论课时感到吃力,尽管付出了努力,大部分科目的考试分数都是“C"。

1923年,学员伊留申设计了自己第一种飞机,是架滑翔机。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什么天才,他的处女作相当的糟糕,因为平衡上的计算出现了失误,飞机一头砸向了地面。但伊留申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去完善自己的作品,后来他设计的另一种滑翔机还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滑翔机比赛。

1926年完成学业后,伊留申进入空军技术研发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在此期间他非常关注全球航空业的发展和红军对飞机的需求,渴望成为一名设计师。1931年调入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1933年前往39飞机制造厂领导中央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成立。

据同事回忆,伊留申对下属要求严格,处事公平。当时的苏联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工厂职员和工程师非常的年轻,工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不少人在之前的战争中失去了双亲,伊留申在很多方面甚至承担了父亲的职责,他倡导的集体主义氛围让工厂成为了员工们的第二个家。

1935年,伊留申设计局的第一个产品,实验性质的木质机身的TsKB-26轰炸机诞生了。次年试飞员驾驶该机装载500千克货物升到了12819米高度,随后有载货两吨升到了11005米高度,成为了苏联历史上首个航空世界纪录。直到1946年,该记录才被美国飞行员驾驶波音公司的B-29超过。

打破纪录的TsKB-26实验轰炸机,伊留申设计局的处女作

1939年10月2日,伟大的伊尔2强击机首飞。1941年2月,该机进行量产,同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了。

伊留申同期的另一个作品----远程轰炸机伊尔4,在战争爆发了仅仅两个月后,苏联飞行员就驾驶它于1941年8月轰炸了柏林,此前,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多次叫嚣德国首都是最安全的,”东方劣等种族“没有可能威胁到柏林。伊尔4的光临让他们措手不及,颜面尽失,也预示了纳粹德国最后的结局。

伊尔4轰炸机,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中型轰炸机之一

在战争尚未结束的1943年,伊留申设计局就准备进军民用客机领域。在战争胜利后仅仅一年,伊尔-18型客机的研发工作正式启动,这时第一种打入国际市场的苏联客机,也是日后苏联国内运用最广泛的短途客机。1960年,伊留申开始研制一种能载客百人的远程喷气式客机,能直飞莫斯科至纽约的航线,这便是成功的伊尔-62。这种飞机是如此的成功,直到苏联解体仍然俄罗斯总统的座机。

伊尔18目前仍有少数飞机服役

1970年,谢尔盖.伊留申退休,1977年2月9日离世,葬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他曾七次因公荣获斯大林奖金,这是绝无仅有的。他还三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两次列宁勋章,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伊留申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但他本人十分低调,生前极少谈及自己,也拒绝留下回忆录。他曾经说过:“飞机会代我讲述一切,没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

——人物介绍部分摘自《空中黑死神传奇》


2.苏联强击机发展历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仍是新生事物的飞机被迅速投入了战场。在战争初期,这些动力不足,略显迟缓的飞行器,起初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装备,用来执行侦察任务。很快,就有好事者将枪械和手榴弹戴上了飞机,以便在侦察的同时,可以顺便“招呼”一下对面同行,同时“吓唬”一下敌人阵地上的步兵。随后,专用的战斗飞机开始登场。

对于早期的飞行器而言,对地攻击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一战攻击机那孱弱的直射火力和可怜的载弹量,使其即无法有效地压制步兵,也不能摧毁防御工事和车辆,顶多能给对手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打击。

缓慢的飞行速度加上没有装甲保护的脆弱机体,使得这些原始攻击机生存能力十分低下,甚至连来自步兵的火力都能对它们构成威胁。

一战结束后,战争的经验给了设计人员们一点对于前线支援飞机最初的启示,就是应该把这种飞机设计成一种“多面手”——既能使用强有力的直射火力击毁装甲车辆,也能携带炸弹袭击工事、压制步兵,还要能够执行侦察任务,进行战场通信。在此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类型飞机的发展陷入了僵局,大家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到底该设计一种什么样的飞机。

1930年,苏联当局决定发展一种带装甲的对地攻击机,委托中央飞机设计局进行设计。设计局十分看重这项任务,将设计师们分成了多个小组,同时设计飞机不同的部分。然而即使投入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在那个年代的航空技术的限制下,仍然无法造出理想中的产品,这个计划最终流产。

迫于对空中支援火力的需求,苏联人决定在波利卡波夫R-5轻型侦察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装出一款可用的对地攻击机。这是一款在30年代生产的飞机, 装备了仿制BMW-VI引擎的米库林M-17S发动机,可以携带250千克炸弹,并且有一前一后两挺机枪的直射火力。

波利卡波夫R-5投弹瞬间

经过十分简单的改装工作后,R-5侦察轰炸机摇身一变,成为一款对地攻击机。改装工作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只是在机翼下挂载了两个机枪吊舱,考虑到这种双翼机无法俯冲的问题,设计者将吊舱的角度向下偏转了10至12度。不过由于这种攻击机几乎不能的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整体效率十分低下。

R-5攻击机的后续版本还有一种搭载四挺机枪的加强型,它们作为早期的探索者均没有取得成功

1932年,伴随着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提出,航空兵们也分配到了不同的任务角色。为了同时打击整个纵深的敌人,远程轰炸机部队负责利用大航程的特点,负责袭击敌方腹地的机场等重要设施,而战术航空兵部队则利用自身快速灵活的特点,在前线为己方提供战场情报和直接火力支援。

正当被视为主要空中打击力量的远程轰炸机部队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时,制造一架属于战术航空兵的专用飞机,仍只是个停留在脑海里的计划。设计师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苏军指挥官当然希望这是一种集成了装甲、火力、速度,能够同时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的多用途飞机,然而此时苏联的航空技术并不足以支撑这样一种产品。

正当设计战术航空兵的飞机计划一筹莫展的同时,一只苏联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采购,其中包括引进美国伏尔梯公司V-11多功能轰炸机的生产许可。V-11轰炸机,是1934年美国伏尔梯飞机公司发展出V-1轻型客机,由于美国民航局不允许单发飞机用于客运,后改为3座攻击机,即伏尔梯V-11。该机采用V-1客机的机翼、起落架、机尾,重新设计半硬壳式机身、纵列座舱,主油箱、炸弹舱,机腹尾部装有向下开启舱门,装有活动机枪1挺,射击员卧姿操纵。可选择机内弹舱或机身外挂架挂载炸弹。左、右两翼外侧每边各装7.62毫米口径固定机枪2挺。该机采用1台1000马力的莱特风冷发动机。

伏尔梯V-11和苏2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因为原型是客机的缘故,苏联人评测后发现V-11轰炸机的生存能力堪忧。不过作为能够接触到的西方先进飞机,军方对于该机的性能还是比较满意的。1936年11月25日,斯大林和飞机设计师们在克里姆林宫内齐聚一堂,讨论能不能以参考V-11的一些设计改进设计中的多用途飞机计划。

会议的结果是帕维尔·苏霍伊负责造金属版本的飞机,约瑟夫·莱蒙造木制版本,尼古莱·波利卡波夫造混合结构的。经过评估后,苏霍伊的方案胜出。

(苏霍伊的处女作——苏2轻型轰炸机,伊尔2悲剧的竞争对手)

1936年,苏联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这是一个检验苏联战机性能的好机会,R-5攻击机投入了实战。比想象中的表现还要糟糕,这种半道出家的攻击机在战场上过于脆弱,部队迫切的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打击机型,一机多用的飞机设计思想开始遭到质疑。1937年12月,苏联军事专家建议研制一种新型的专业攻击机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入侵。

这个时候,领导着一个设计局,同时任第39飞机制造厂的总设计师,亦在国防工业总局有重要职务的伊留申脑海里也涌现着相似的想法——红军需要一款专业的攻击机,兼具重装甲、高速度和强火力的特点。两个月后,伊留申直接把他的想法写成信件,寄给了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并抄送给航空工业主管和当时的苏联空军领导人。信中他强调了装备一种由装甲包裹的“飞行坦克”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项目和建议,并自告奋勇承担研制工作,宣称在1938年11月就可以提交国家测试。这将是一种航程800公里,海平面时速400公里,拥有四挺ShKAS前射机枪和一门ShKAS自卫机枪的飞机,可以携带200至250千克炸弹。


3.伊尔2的武备和初期设计生产工作

伊尔2构想中的装甲防护方式是革命性的,不同与当时其它飞机采取的在表面上铺设装甲板的做法,伊留申选择将装甲植入机身结构,这毫无疑问会增加飞机重量,恶化飞行性能,但它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战场生存能力,日后给苏联军方和它的对手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机身上一些其它重要部分也几乎都装甲化了,具体是以邮票大小的装甲板拼接而成,厚度在4至8毫米之间。座舱风挡是用K-4型有机玻璃制成,这是苏联战机首次运用这种材料。

伊尔2重要部分都包裹着装甲,几乎可以免疫7.92毫米枪弹的打击

伊尔2最初的项目代号为LT AM-34FRN,含义是“装备米库林AM-34FRN引擎的飞行坦克”。然而AM-34FRM的性能并不令人满意,海平面功率不到1000马力,即使在苏联也属于落伍的型号了。于是伊留申相中了米库林新的AM-35水冷V12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起飞功率为1350马力,通常情况下海平面出力为1130马力,在关键性的4500米高度有1200马力动力输出。得益于动力的提升,飞机的正常载弹量达到了400千克,挂在机翼炸弹架下。

AM-35引擎同时也是著名的高空战斗机米格3战斗机的动力来源,因为和伊尔2使用相同引擎的原因,悲剧的米格3被迫停产

1939年6月末,第一架原型机完成了制造,然而问题很多,直到10月2号才完成了处女航(此时距离伊留申承诺的日期超出将近一年)。由于在散热环节没有按照航空发动机专家通常的设计,而是搞了自己的一套,整流罩上没有为排焰口留出足够空间导致引擎过热,伊留申认为这是米库林引擎设计的缺陷,而米库林当然认为这是伊留申设计飞机不周导致的事故,两个人咒骂着对方的过失,结果这个问题直到1940年才得到解决,1940年4月原型机完成国家验收工作。

新飞机在综合测试中表现不错,总体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作为一种强击机或者短程轰炸机,主要的问题已经解决。飞行员报告新飞机易于操纵,操纵手感和苏霍伊Su-2战术轰炸机类似,军方也比较满意,建议制造一个批次的使用AM-35引擎的新飞机入役进行实验,测试战术性能并总结作战方式。

然而新飞机身上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最大速度、爬升、航程、起降性能都比当初的设计指标要差。此外,作为给高空飞机设计的AM-35引擎也不太适合伊尔2,其增压器的设计对于基本在低空活动的攻击机就是个累赘,很快AM-35的低空版本AM-38出现了,去掉了增压器的该引擎在重量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起飞功率达到了1625马力。经过其它方面的小修改后,新型伊尔2的各项飞行性能指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之后的改进工作里,伊尔2换装了功率更大的AM-38F发动机,飞行性能进一步提升。

新引擎在提升了功率的同时,油耗有所增加,可靠性也非常差劲,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此时军方对伊留申设计局施加压力,要求将预想中双座强击机改造成单座型号。尽管很不情愿,但伊留申还是屈从了,为此在原本机枪手的位置安放了一个油箱和12毫米钢板。按照当时的作战理念,保卫强击机的工作是由护航战斗机来负责的,然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出现的根本性变化,这个改动的结果谁都没能充分预料到。

早期型伊尔2飞行员背后的大油箱,由厚度超过一厘米的合金钢装甲板保护

在武备方面,伊尔2最初打算安装的并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Vya-23机炮,而是相同口径的的MP-6机炮。伊留申对采用弹鼓供弹的MP-6机炮的印象不好,认为其后坐力实在太大,是设计者宣称数字的一倍,在航空人民委员会的压力下,伊留申还是不情愿的将这种尚不成熟的航炮装上了使用AM-38发动机的伊尔2原型机。

当采用弹带供弹的改进型MP-6出现之后,人们将其与Vya-23炮进行了比较实验。两种火炮均表现良好,不过MP-6似乎更胜一筹,苏联政府和党中央下令,要求量产装备MP-6航炮的AM-38版本伊尔2,从1941年5月15日起,生产出来的伊尔2都装备了弹带供弹的MP-6。但之后事情发生了转机,国家委员会经过一番波折之后,认为Vya-23炮性能更为优越,MP-6的生产工艺和可靠性存在缺陷,Vya-23机炮因此起死回生,终究入役。

Vya-23航炮是当时苏联威力最大的航炮,备受飞行员的信赖

伊尔2原型机在试飞时也测试过安装威力较小的20毫米ShVAK机炮。由于早期Vya-23生产存在大量问题,不少早期量产的伊尔2采用了两门ShVAK机炮和两门ShKAS机枪的火力配置。起初,ShVAK机炮被布置在ShKAS机枪外侧——这种排列方式遭到了一些专家的诟病,他们认为应将机炮置于内侧,以提高射击精度。

在伊尔2服役过程中,改装各种大口径火炮是对其进行改进的重要部分之一。早在1941年春天,国防委员会就要求伊留申将两门Sh-37大口径机炮安装在伊尔2上,以提供反装甲火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坦克”。

NS-37版本的伊尔2,其沉重的吊舱影响了飞机的其它性能

NS-37机炮被被布置在远离飞机轴线的位置,对瞄准和射击稳定性不利

有趣的是,当一场接待会议当中,飞行员们风闻要将大口径机炮(这里指Sh-37)搬上飞机时,建言此事大可不必,Vya-23型火炮加上火箭弹对付装甲目标已经够用了。与其安装37毫米炮,还不如多加两挺ShKAS机枪,用来扫荡地方地面部队。同时飞行员们还建议在安装机枪和机炮时,相对于飞机的水平轴线要有一个小的负角度,如此可以赢得时间,在目标爆炸起火时防止飞机被波及。由此可以想象当时伊尔2对地攻击时的高度该有多低。与此同时,飞行员强烈要求生产拥有后座机枪手版本的伊尔2。

1943年3月,装备了新型努德尔曼/苏拉诺夫NS-37机炮的伊尔2进入量产。飞行员认为该机的手感沉重,机动性明显降低,挂载能力下降严重。因为同步机构性能低劣,机炮远离机身轴线,后坐力过大的缘故,飞行员开火时很难瞄准,一轮攻击基本上只能射击1次。和Sh-37机炮相比,新型机炮基本上继承了所有的毛病。飞行员们普遍反映更喜欢Vya-23版本的伊尔2,认为该机用途更广,飞行性能更好,效率更高。

听取了前线的建议后,厂商给NS-37机炮安上了制退器,一线部队也采取步骤,训练飞行员以短点射轰击指定目标,并明确要求装备该机作战时应带弹100发,携带100千克炸弹。以上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飞机的战斗效能,在一些老手手中,装备了NS-37炮的伊尔2成为了对抗德军装甲车辆,甚至“虎”式坦克的利器,干掉普通的机动车辆,火车,弹药库更是不在话下。遗憾的是,由于对飞行员水平要求太高,这种“坦克”版本的伊尔2只生产了不到1200架。

当然NS-37炮并不是伊尔2追求的终点,为了得到更强大的火力以摧毁装甲更严实的目标,苏联人决定制造一种装备45毫米口径航炮的飞机。1943年9月10日一架装备了两门NS-45航炮的伊尔2提交了国家验收,空中射击实验表明,由于后坐力太大,新炮对点目标攻击效果不佳,尽管如此,官方仍然认为这种火炮表现合格。努德尔曼通过安装炮口制退器的方式成功降低了NS-37和NS-45机炮的后坐力,宣称新版本的大口径炮就算是在伊尔2上做单门射击也不会影响精度,不过此时不继续在伊尔2上安装大口径航炮的决定已经做出了,升级版机炮的推出也无济于事了。

有趣的是,为了提升伊尔2的反坦克能力,伊留申并不是一心只想把大口径航炮安在飞机上。他还有一招,反其道而行之,将Vya机炮的口径缩至14.5毫米,这样就可以使用PTRD-41和PTRS-41反坦克步枪使用的弹药。实验表明,新式Vya机炮使用一种新的14.5毫米弹药可在15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装甲,但该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从左到右:7.62x54mmR(ShKAS),12.7x108mm(UBT),20x99mmR(ShVAK),23x152mm(Vya-23),37x198mm(NS-37),45x185mm(NS-45),这些炮弹或多或少都曾经在伊尔2上得到过使用

刚开始时,伊尔2装备了RO-82型火箭发射轨,可以携带8枚RS-82火箭。到了1942年初,通过实验,人们设法增大了一些单座型伊尔2的火箭携带数,可以挂载14枚RS-132火箭或者8枚RS-82加上8枚RS-132的组合,付出的代价是去掉了炸弹挂架。1942年初一些一些部队对伊尔2进行了改装,并成功运用于实战,在一些部队,人们甚至把火箭携带量提升至不可思议的24枚!

伊尔2正常出击挂载,可以使用机枪、航炮、炸弹和火箭弹进行对地打击

飞行员们对RS-82的评价不高,但对战争中入役的改进型RBS-132火箭弹的穿甲能力和ROFS-132火箭弹的爆炸威力印象深刻,同时RS-82和RS-132的改进版本M-8和M-13也得到了使用,新型火箭弹大大提升了威力。


M-13火箭弹,装药4.9公斤,由RS-132升级而来,同时也是“喀秋莎”火箭炮使用的弹药之一

伊尔2上对付装甲车辆最有效也是最具创意的武器就是PTAB炸弹。这是一种携带1.5千克炸药,自重只有2.5千克的“袖珍炸弹”,采用空心装药设计,足以贯穿当时任何一种德军坦克的顶甲。每架伊尔2的弹舱可以装载100多枚该炸弹,从德军车队头顶低飞过时,可以水平轰炸大约70米长的装甲纵队。

PTAB聚能反坦克炸弹,可以贯穿70毫米厚的装甲板

6架伊尔2编队可以在一次攻击中对德国装甲纵队投放近千枚这种袖珍炸弹

“PTAB”是俄语“Antitank Aviation Bomb”的缩写,实际上是一种破甲弹

对于伊尔2的各种武器,苏联英雄切尔卡申评价如下

“.......至于他的武备,其机炮和机枪的精度相当高,火箭弹只有在进行大面积攻击时有效,想用它打坦克极为困难,能打中完全是因为运气好。需要定点清除时,我们会用机炮,Vya型机炮十分出色,它有300枚炮弹。而要对付坦克,那最有效的武器无疑是PTAB型炸弹,那玩意儿太牛了。在每个炸弹挂架上,我们都会挂上128枚这种小型炸弹。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发现了一列10辆坦克,6架强击机在他们头顶上,沿着其行进道路进行一轮攻击,第1架飞机将四个挂架下的弹药逐一倾泻,然后是第2架,第3架,第4架......待6架飞机离开现场,你会看到又2到3辆坦克已燃起熊熊大火......这就是我所谓的一次成功的出击。”

此外伊尔2还可以携带FAB-50,FAB-100,FAB-250普通航空炸弹,可以在600至1200米的高度进行俯冲轰炸。弹仓里能安放四枚50或100千克炸弹,或者最多外挂两枚250千克炸弹。

在海军航空兵服役的伊尔2们采用各种武器攻击敌军水面舰艇。其中最有效的攻舰方式是跳弹攻击:伊尔2下降到30米高度,保持400千米/时的速度接近并投下炸弹,炸弹触及水面后会跳起,撞上敌舰侧面爆炸。据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总结,跳弹攻击的战效果比水平轰炸高大约5倍。不过,采用这种方式对飞行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极低的高度飞行,还要穿过密集的火网。

1944年5月16日,侦察机发现有敌舰队在芬兰湾活动,包括登陆艇,扫雷舰,和巡逻快艇共15艘。苏军立刻放出了攻击波,由18架佩2轰炸机和20架伊尔2构成,给他们提供掩护的是49架战斗机,另有12架拉5战斗机沿海岸线巡逻以拦截对方战斗机。
佩2机群首先从2000米高度对敌舰俯冲轰炸,投下高爆弹和杀伤弹;30秒后,11架伊尔2用机枪,火箭和小型炸弹压制住对方防空火力;接着剩下8架伊尔2实施了跳弹攻击。在这场空袭中,3艘扫雷舰和两艘快艇被击沉,1艘巡逻船被击伤;另有8架Fw-190被击落。而苏方的损失为3架伊尔2和3架雅克9。

伊尔2上还测试过火焰喷射器和迫击炮等奇怪的武器,由于效能太低,仅停留在测试阶段.......





下期预告:4.战争爆发——传奇的开端

编辑于 2016-12-05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