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妈原创)折腾孩子的药之抗生素、西甲硅油、中药

(桐妈原创)折腾孩子的药之抗生素、西甲硅油、中药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微信公众号:wtmmdxb)

(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经的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后,二胎妈妈一起育儿!——这是同一个人……)

大便(六):那些年我们折腾孩子喂过的治肚子药,让妈欢喜让妈忧(第二弹),抗生素、西甲硅油、中药


一言不合就给孩子喂水喂药喂奶粉!为哪般?


1

抗生素及其他常见口服、静脉用药

过去,医生一听说孩子拉肚子,就会给孩子打抗生素,这基本变成诊疗常规。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的知识普及,这个情形有所好转,不过医生会给孩子检查大便,如果有白细胞,就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那么,孩子的胃肠问题治好了吗?基本上没有孩子会好!妈妈们反而越来越困惑,怎么拉肚子的宝宝越拉越厉害,停了药都不见好呢?再找医生复查,没白细胞了,如果还在拉就给常规开益生菌吃。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给孩子选用的抗生素,比较常见的是青霉素族、头孢类,相对安全。医生为保障疗效,通常要求家长带孩子在医院打针。这类药物的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症状!静脉用药因为没有首过效应,副反应比口服用药明显的多。很多妈妈发现,打针以后孩子每天拉黄水,特别心疼,就是这个原因。红霉素族药物比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可能也有胃肠症状,不过一般比较轻微,因为这些药物多采用口服的方式,静脉应用对很小的孩子有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另外,宝宝可能用什么抗生素都拉肚子,他吃辅食都那么慎重,娇嫩的胃肠怎么受得了这些药?要知道,宝宝任何不舒服,都有可能伴随胃肠道表现。


很多医院还会给孩子打许多无关紧要的药物。比如维生素C、氨基酸注射液等等,最丧心病狂地是给宝宝打中药提取物(炎琥宁、喜炎平)!这些药物,特别是氨基酸、中药等,是非常常见的过敏原,很多宝宝越打越拉,甚至发烧,寒战,过敏性休克!很多发烧的孩子打这些针越打越烧,原因就在于此。这个问题,只能用两个字解释——回扣!正规大型三甲医院不会这么干,稍有医疗常识便知,这是拿孩子的命开玩笑啊!如果你的处方单上有这些药物,你可以严词拒绝,不要心疼自己排队的时间,换个医生或换家医院,甚至把孩子抱回家养养,好起来比打针还快得多。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深爱的爸爸妈妈把自己按在小平板上,脑门、小手、小脚来上那么一针。宝宝拉肚子时血管很细,经常还要反复扎针!今天扎完不算,还得一天扎一两次,一次扎好几针!留置针更疼,最多也只能用3~4天,晃歪了就得重新扎。这让一个小婴儿多么恐惧啊!恐惧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压力激素,让孩子拉肚子,高烧不退,恢复期反而更为漫长,而且心理伤害,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平复。

打了几天,这会儿终于停药了,是不是肚子该好了呢?兴许你又该失望了。宝宝的肠胃实在是太娇嫩了,恢复期非常漫长,有的需要好几天,有的需要几个星期。如果出现继发性肠乳糖酶、蛋白酶功能不良,胃肠菌群紊乱,肠粘膜上皮脱落……会让宝宝对日常吃的奶水、食物中的成分都受不了,更是得拉上个把月甚至更久。奶粉宝宝更难办些,因为奶粉中没有抗体供给,又难于消化,致敏原较多,恢复期往往还要更久,医生通常建议孩子吃腹泻奶粉试试看。有的医生还会给宝宝吃一些免疫调节的药物,比如施保利通,匹多莫德等等,这些药物成分复杂,迄今没有十分权威的疗效及副反应研究,国外官方医疗网站往往不作推荐。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这大便里有白细胞,怎么解释呢?医生一见白细胞就打针,合理吗?跟大人不同(大人大便里检出白细胞,提示感染可能性较大),其实正常婴幼儿大便里有点儿白细胞很常见,他的胃肠免疫功能并不完善,通透性较高,而大便较稀,肠道分泌物较多,漏出一两个倒霉的白细胞被检查出来,也是常有的事(其实稀便比干便容易检出白细胞,大人拉肚子,肠道通透性也高)。

另外,婴幼儿容易对奶水中的成分过敏,奶粉宝宝更多见一些,检出白细胞也是常有的事。这些情况,打抗生素还有用吗?根本没用!很多孩子打了几天针复查仍有白细胞,那可能是对抗生素过敏,拉更厉害了啊!反而得接着打,真不知说什么好了。


如果是母乳宝宝,更是躺枪,大便本来就稀,没啥事抱来医院问问就开始天天打针,坑爹啊!


你可能满心怨恨,可恶的医生,想钱想疯了,拿这么小的孩子开刀,就为了回扣!简直恨得牙痒痒。不过,不考虑上述那些坑爹的没用的药,大便里有白细胞,的确是有抗生素使用指征。如果宝宝病情加重,而医生有了检查证据却不作为,你大可认为他没认真看化验单,是不是可以被起诉?看到这儿,我想你不难理解了。


宝宝的任何问题,首先从养育方式上找原因。有过敏就去除可能的过敏原,母乳妈妈要稍微忌口,母乳性腹泻和轻微的感染,大可不去管他,抗生素什么的药物,根本不起作用啊!小宝宝是不容易生病的,半岁内他身体里还留着从母体带出来的抗体,可以帮助他免受疾病困扰,即使感染好起来也很快。比如一些患梅毒而经过治疗的妈妈,宝宝出生后往往检查RPR也会高,只是滴度不高,都是正常现象,这就是母体给予抗体的证据之一,到半岁前后复查往往就没有了。如果宝宝吃母乳,母乳还会源源不断地帮他补充抗体,这期间宝宝即使感染,多半是病毒感染,程度也很轻微,好起来也十分迅速。3个月以内的宝宝,极少真的发烧、腹泻(如果发热,往往情况较重,其中误吸奶水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较常见。如果宝宝痰量突然增加,呼吸声很粗,呼吸急促,要考虑这个可能,很小的宝宝不一定发热)。


如果有比较明显的感染症状和确切的感染证据,需要用抗生素也绝不要含糊。一般需要遵循能口服不要静脉的原则,毕竟有“首过效应”给肝肾等娇弱的脏器保驾护航,减少过敏几率,宝宝用起来要安全得多!另外,打针会增加孩子许多脏器负担,尤其是比较薄弱的心脏和易于水肿的肺脏、脑部,需要打针一定要仔细权衡利弊。不过有些妈妈走了另一个极端,宝宝严重感染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严重的肺部感染等也拒绝给孩子打针,那就“因噎废食”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另外,即使选择静脉用药,也绝对不要太复杂,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毕竟小婴儿过敏的几率要比成人大得多!另外,氨基酸等看似无害的营养药物,会让心脏的负荷进一步加大(很多妈妈一听说是营养针,很愿意打,觉得这几天孩子没能好好吃饭,苦了小人儿了。静脉营养绝对是要严格指征的啊!那些重病、术后患者都得想办法肠内营养的,静脉营养产生的问题能拿斗装,是进食和胃肠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万不得已的选择)。所以,遇到这些用自己的无知和贪欲伤害孩子的医生,一定要严词拒绝。

2

西甲硅油

原本这是一个小众的非处方药物,多当做腹部影像学检查的辅助药物使用(比如胃肠造影、X线、超声胃镜等),可以当做造影剂的添加剂,试图减少胃肠气体造成的图像干扰。也用于腹胀的病人,特别是手术后胃肠不蠕动、胀气明显、需要复查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如今却突然时髦起来,追本溯源,发现来源于一些网红儿科医生的推荐!一听说缓解“胀气”、“肠绞痛”,深受其困扰的新妈妈自然趋之若鹜,有些孩子打屁的动作很夸张,妈妈感觉他很难受,特别心疼,也会给孩子用来“顺气”。一时间,网上各种各样的代购广告也蓬勃兴起!有些妈妈甚至天天给孩子用一滴管,有的顿顿喂,一天至少3~4次,还有的妈妈字面上看它是一种“油”,把它当成泻药给不解大便的宝宝使用。

这油理论上也是无毒的,不被身体吸收而原样拉出来,不管有没有效果,这样的物质通常会在儿科被滥用。现在,宝宝只要肚子有点儿不舒服或不对劲儿,比如肠绞痛、胀气、便秘、吐奶、打嗝等等,很多医生都会开给孩子吃。

这种药作用机理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种改变气泡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消泡剂”(洗衣粉就是这类玩意,可以用来吹泡泡,不过洗衣粉对人体有害),小气泡可融合成大泡泡,部分吸收,部分排出体外。很多孩子吃完经常打屁,就是这个缘故。

它到底对肠绞痛、腹胀、打嗝等有没有效?理论上是可能存在效果的,尤其对吃奶瓶的孩子。如果宝宝吞气较多,的确这些细小的气泡可能刺激胃肠道,肠绞痛的几率增加,吃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表现。吃奶瓶的动作比吃乳房更容易吸入气体,且泡奶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人工喂养儿或母乳瓶喂的婴儿腹部胀气的情形会更多一些。不过,对不是由小气泡引起的肠绞痛、便秘、打嗝等,便起不到多大的效果。西甲硅油服用后4小时内可以进入肠道开始起效,如果服用超过6~8小时,宝宝症状仍然没有缓解的趋势,说明服用西甲硅油无效,需要更改方案。不过,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国家像我国这般应用广泛,目前相关的有效性、副作用研究数据十分少。

用了可能有效,又没副作用,是不是可以经常使用呢?梧桐妈妈仍然不建议长期使用此类药物。

①宝宝每次排便只能排出部分西甲硅油,部分会残留在肠道并覆盖在肠壁上,阻碍肠壁对营养物质和气体的吸收,长此以往,有营养不良的可能。

②西甲硅油有表面润滑作用,可能会减少肠道蠕动,不利于其对事物的消化分解以及排便(想象把滑溜溜的洗衣粉糊在肠壁上……)。少数婴儿服用后明显排便次数减少,有些宝宝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顽固便秘!因此西甲硅油不能连续服用超过2周。那些把它当“油”治疗宝宝腹泻的妈妈们躺枪了——便秘或排便困难的孩子是不适合使用的,尤其不能长期用。

③西甲硅油不是100%无害,其本身或辅料也有过敏的几率。说明书上写着,对二甲硅油/二氧化硅或山梨酸及其盐类过敏,或对其乳剂中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所以,西甲硅油不是没有副作用的哇!绝对不能滥用。

另外,宝宝有任何异常情况,最好先找找原因针对性去除,别光想着万能神药解决一切麻烦。

①很多妈妈以为宝宝胀气,并不是真的胀气,小婴儿腹壁力量薄弱,没发育完善的神经中枢对腹肌的控制也不那么理想,小婴儿的肚子几乎都挺大,像小青蛙一样,而宝宝本身没有任何异常,就不必担心。如果宝宝真的肚子胀得不舒服,除了吃太多奶粉过度喂养,胀气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过敏,比如奶粉过敏、对妈妈奶水中的成分过敏等等。一些哺乳妈妈吃了胀气的食物,比如土豆、西蓝花等等,宝宝也可能肚子胀气。少数大一些的孩子是因为寄生虫感染比如血吸虫、蛔虫等,肚子大、四肢细,像“蜘蛛人”那样,往往是其典型表现,如今已然非常罕见。

此外,还有些非常罕见的情形,比如腹腔肿瘤、腹膜后肿物、肝脾肿大、胎中胎等等病理情形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腹胀,这些肿物可能生长较迅速,腹壁较硬,上面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虬曲的静脉血管,需要引起父母重视。

②肠绞痛最常见的原因仍然是过敏,奶粉或妈妈奶水中的物质是常见的过敏原。此外,早期胃肠蠕动功能发育不完善、功能失调、不同程度感染等,也可能造成肠绞痛。

③打嗝也很常见,不一定是吞气了,小婴儿膈肌平直,膈神经发育不完善,饱胃时易刺激膈肌打嗝。

④吐奶不一定是吞入气体造成的,很可能是胃食道反折的角度还没有发育好,宝宝吃奶后可能有胃食道反流,造成吐奶。

看来,这些情形下,西甲硅油还有作用吗?显然,它帮不上多少忙。

梧桐妈妈是个什么意见呢?如果是一个母乳宝宝,吞气的可能性很小,西甲硅油基本没用,拍嗝也没多大用处,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还是找找原因为妙。如果是个奶粉宝宝,首先改变一下奶粉的冲泡方式试试看,不要剧烈上下左右摇晃奶瓶,转圈摇晃就行,另外吃完可以给他拍拍嗝(现在也有许多研究认为喂奶后拍嗝并没有多大作用,有些人动作很粗暴,反而可能有脊髓震荡、组织损伤等风险),吃完多抱抱宝宝,或者使用婴儿背巾抬高宝宝上身。总是难以缓解的肠绞痛、肠胀气等等,也需要找找原因。实在很想用西甲硅油试试也未尝不可,但绝不适合长期使用。

再次强调,宝宝的这些表现,很可能只是其成长过程的小插曲,十分正常!不要总依赖药物解决所有的问题。西甲硅油不是通过恢复肠道排气功能消除胀气、肠绞痛的。把它当做万能神药并不可取,至少也是试验性补充治疗,绝对不是首选。


3

“健胃消食”、“下火”治炎症、便秘或消化不良的中药

医务人员和老百姓,都特别喜爱中医药。因为它们看上去很像食物,比如“金银花”、“菊花”、“银翘”、“双黄连”、“牛黄”、“薄荷”、“陈皮”、“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这些名字取得多姿多彩又古朴浪漫,让人遐思,满满的都是食物的感觉,貌似人畜无伤。说明书上也写着“副作用不明确”,感觉比啰啰嗦嗦写一大堆副作用的西药安全很多,也因此很乐意给孩子吃。自主产权可以大量盈利,也有民族自豪感掺杂其中。


每次谈起中医药,网上自动分为主张弘扬派和主张废止派,这么多年一直不遗余力一阵阵的“撕逼”。梧桐妈妈也不免俗,斗胆趟这浑水。有关中医药的见地,详见《夏娃的困惑——疫苗、疾病、伤害及用药》。这儿先不讨论这些药有没有效,我们主要讨论这些药安不安全,有没有吃的必要。


①首先,我们应该能理解,中药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甚至没办法搞清楚一个西红柿中所有的成分。中药的成分研究属于本土研究,有效数据更为有限,一个方子更有几味甚至几十味药。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内的婴儿,连水都不要喝,6个月以上,辅食都得一样样添加,唯恐过敏,更何况成分这么复杂的中药汤?竟然还常给新生儿吃?梧桐妈妈表示非常不理解。这些药物几乎100%会刺激宝宝娇嫩的肠道,生病的宝宝更难受,没病的宝宝也弄得鸡犬不宁了,恶心、呕吐、腹泻、肠绞痛、肠胀气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而我们往往还不明白,这磨人的一直哭闹的熊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看孩子病没好,还忙着换奶粉和上更复杂的治疗。少部分特别倒霉的孩子直接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而我们到死也不理解,是我们自己亲手葬送了孩子。


②每味药“炮制”、熬煮后起了什么变化,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们都没办法知晓。这就是为什么“蒲地蓝口服液”、“鱼腥草口服液”、“茵栀黄颗粒(日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声明,禁用于新生儿)”、“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溶液”、“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复方甘草冲剂”等等药物,说明书上简单地写一句副作用尚不明确的真正原因——因为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研究,安全剂量区间和药物代谢曲线等根本没办法做出来!换句话说,我们吃的是妙手回春神药,还是面粉,还是毒药,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③中药真的无毒无害吗?恐怕未必。中药伤肝、伤肾的消息早有耳闻,而搞清楚伤肾的马兜铃酸,西方人花了大半个世纪,而我国很多方子仍然在用!婴幼儿的用药,特别喜欢用“丹”、“丸”(如小儿保赤丸),里面经常含“朱砂”(汞)等重金属!为什么用重金属?很可能是源于其副作用,可以用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让孩子傻乎乎、昏昏睡、抗惊厥,能造成胃肠功能顿抑缓解肠绞痛,能用其表皮坏死作用消灭“胎毒”引起的小疹子。天哪!把有毒当有效,给快速发育的孩子吃,敢不敢更恐怖!

很多中医会用“君臣佐使”、“以毒攻毒”来给方子洗地,通俗的说,复杂的成分起了化学反应,所以没毒了。给孩子喝了重金属、砒霜,再喝点儿绿豆汤就没事了。天哪,你敢吗?

不说这复杂的方子了,哪怕是单一一味药,也可能有害。比如我们经常给新生儿泡水吃的黄连,就是泻药(茵栀黄就是泻药中的战斗机,用拉肚子去黄疸……);甘草含阿片类中枢抑制剂(鸦片有听说么……);钩藤含钩藤碱,也属于一种生物碱,跟利血平是亲戚,可以降压、中枢镇静、抑制肠蠕动……敢给孩子吃么?这还是我们最常用的,特别是最常给婴幼儿用的药,了解的比较清楚的,不清楚的究竟有多少呢?细思极恐。

④刚才提到过,最丧心病狂的,莫过于把中药提取液往婴儿血管里打!这些成分复杂的药,丧失了胃肠粘膜免疫第一道防线和肝脏首过效应第二道防线,直接送入血里流到全身脏器,不说毒副作用几何,起码过敏率超级高,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汇报,喜炎平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超过3.3%,事实上很可能这个数值还相当保守!很多孩子因过敏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一命呜呼了也不知道原因。我是太难理解了,稍有医学常识都能感受到其危险性,怎可能让这种东西过审,全民滥用特别是用在小婴儿身上,副反应申报漏洞百出,连网络舆论控制都干得滴水不漏?

⑤更何况,宝宝的这些问题,很可能不是问题!真值得用大炮轰苍蝇,用红汞、砒霜治感冒腹泻?多数感染属于轻微的病毒感染,不去理会,几天自己就能好;多数过敏,去除了过敏原就会缓解;至于“母乳性腹泻”、“攒肚子”、“胎毒”、早期胃食道反流,大便酸味、泡沫、奶瓣、粘液,屁多且响……这些根本不是病啊!没病乱吃药,美其名曰:“调理”,敢不敢更作死?我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中医药在我国成为主流医疗,跟西医药并驾齐驱,有其历史原因。我个人并不反对其存在有效性,也绝对不支持其无毒无害的言论。至少对未知的事物,需要保有敬畏及怀疑批判之心。最起码的底线——不要给孩子吃!百害而无一益。

一言不合就给孩子喂水喂药喂奶粉!为哪般?明儿开始介绍:那些年我们折腾孩子喂过的治肚子药,让妈欢喜让妈忧(第三弹),乳糖酶,锌,乱七八糟的水,脐贴。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微信公众号: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转载规则请添加公众号后,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购买新书可以戳文章末尾“阅读原文链接,也可以添加公众号,后台右下方有书籍详细介绍和微店二维码。”

preview
发布于 2017-04-26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