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没有团队士气,做什么都不可能成的判断及其他

关于没有团队士气,做什么都不可能成的判断及其他


第一篇关于业绩对赌的设定差异方式探讨



同样是为了保障收购标的的未来价值,两种对赌的风格属性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A,将收购总价做一个弹性区间,再根据对赌业绩的完成情况来对应应该支付的收购总价:基础估价+根据业绩完成情况的溢价估价


很明显,你只能拿走基础估价,如果你想要拿到预定的溢价,那就要靠未来的业绩说话


且基础估价对于标的公司来讲,一般显得不够理想,真正的诱人部分在业绩对赌的溢价(比如晨炎的并购区间就很大,从1200万-4000万美元之间)


所以业绩跟你能拿到的并购回报休戚相关


B,支付一个收购总价值,再根据对赌业绩的完成情况来判断标的公司的承诺方是否需要为业绩的缺漏情况进行补偿:收购总价-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可能存在的未完成差价补偿


这种模式下,即使业绩不达标,所需要的补偿差价,相比较于按照PE几十倍换算的收购总价来说,都是很小的比例


假设业绩不理想,就是全额补足差价,也一样是很划算的生意,因为净利再高也是有限的


同样是为了保障标的公司未来的价值竞争力,但驱动性还是有差异的


这是很明显的判断


你要的是持续的竞争力


花大代价买一个不符合预期的,就是补回利润差价也是巨亏的,你要的是持续竞争力,而不是从付出的钱里再抠一点回来,那么点差价相比高额并购价并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篇关于仪式感对做成事的重要性



在一次次诉求没有被应验之后,为什么信仰仍然成立?因为信仰已经演化成仪式感了,而仪式感的意义就是:这事已经与未知力量协商,如果结局不好,那也是尽力了。


我大学阶段曾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学习James George Frazer的《金枝》(Golden Bough),主要内容就是全球各地的:信仰,民俗和巫术(这本书非常值得阅读)


顺便推荐下,之前聊的仪式感


……………………………


前段时间聊到的我为什么对存在仪式感的事情充满着迷,主要在仪式感本身能形成非常强的心境暗示,而心境暗示的基本形态是:


第一种,在做事情以前形成一种惯性暗示:我将开始做某种事情和行为,我需要在此时找回我自己专注的对应性,而仪式感的惯性让我迅速地找到自己应该有的匹配状态


第二种,强化事态的重要性,未来不可将就,不可妥协,不可懈怠,不可亵渎,需要我们更虔诚,更踏实,更专注,更齐心协力地把事情做好


第三种,仪式最核心的效能还包括敬畏时间的节点,一个是告别,一个是迎接,而这两者最共同的表征都是敬畏时间的节点,用最严肃的仪式对待时间所附属的人生意义:


即将到来的,在这一刻真的到来了;已经过去的,在这一刻真的过去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生活的态度和氛围的营造,这不是普通的日子,对你来说,这是可以精彩的时刻)



第三篇关于创造力和人脉关系在现在和未来的重要价值



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在Babson College的演讲: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一切都在被摧毁,一切都按照你想象不到的样子在重构


对每一人来讲,只有两种生存机会:


A,第一种是拥抱革新,用创造性思维去考虑做事的当前和未来价值


不管是当Employee还是Employer,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思维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B,经验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好的关系网络既可以催化你自己的创造认知,还能够依赖别人的发现价值,一起介入做有改变能力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以前分享的这条,就是绝对的真理了


………………


Jim Carrey在Maharishi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的演讲:你不敢冒险追求自己喜欢的爱好,转而妥协寻找更保险的谋生方式,很大的概率是你的理想废弃了而稳妥的生活其实也不咋地,然后你进退维谷地认命了当一堆平凡的肥料奉献给新一代,大概这就是最容易复制的人生


I'm the proof that you can ask the universe for it,please (我都挣扎着寻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了,现在轮到你们了)



第四篇没有团队士气,做什么都不可能成



这篇文章谈到的团队和项目逻辑(以下跟原文没什么关系):


A,某个领域的人通常更熟悉他自己的理念并总误认为其余成员也会熟悉导致了大出入(超乎想象的落差)


B,不管做什么,给产品设定一个合适的deadline,未明确开发时间通常导致烂尾


C,把事情解决在当下,觉得以后能补回来完善的都不靠谱


D,曾经成功的创业者不一定是其他项目好的顾问


E,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团队士气,哪怕是假装出来的,没有士气的Team,不战先败



第五篇关于机会永远只在坚韧的付出才会有



The Social Network编剧Aaron Sorkin的演讲,Aaron Sorkin是我对人的理解中最崇敬的一类:以最大的人生毅力克服掉自己的性格和行为缺陷,完成对自己的重塑和救赎


当然这篇演讲里,我很喜欢他的呼告:不要理会别人粗浅的判断,机会永远属于愿意为此冒险的少数人


In 1970 a CBS executive famously said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characters that can never be seen on television


A divorced person ,a jewish person,a person living in the New York city and a man with a moustache


But 1980 every show on television was about a divorced jew who lives in New York city and goes on a blind date with Tom Selleck


Develop your own compass,and trust it,take ricks,date to fail


Remember the first person through the wall always gets hurt


前不久我也梳理过相似的逻辑:


A,让自己有深度的垂直化认知,让自己的洞察更有力,让自己成为判断发起点


而不是跟着行业的节奏,特别是莫名其妙的危言耸听的八卦新闻瞎起哄,你看到的所谓节奏都是被用来引导的滞后节奏,带有致命陷阱


B,行业的事和很多大众说法其实是不一样的,公众视野看到的都是表层波浪,当然这也最精彩,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运行逻辑,如果什么都符合公众说法,那就不存在少数人的机会了,没有少数人的机会,这个行业就停滞了,行业的活力都在跟公众说法不太一样的独立探索


C,我自己推崇的两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


【来自圣经】马太福音的一句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向毁灭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向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来自游褒禅山记】看着像王半山写的袌禅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第二个判断


【来自圣经】马太福音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来自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D,作为从业者,具备基本的正向积极信念是从业的基本前提


D1,相信你所从事的行业


D2,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


D3,维护你所处行业的声誉


D4,坚持你所做工作的价值


剩下的就是踏实积累,相信一起协作的资源和伙伴,然后心怀希望,做好不被困难吓倒的准备



第六篇关于墨菲定律在现实中的残酷性



上周跟朋友聊到了Murphy's law(如下图)早上看了一下英文描述是不是有出入,果然规律是不会骗人的:


A,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B,If that guy has any way of making a mistake, he will


C,If it can happen, it will happen


这也是我们上次聊的:看人遵循墨菲定律,你觉得他会成为短板,他就一定会成为短板,你觉得他会成为灾难,他就一定会成为灾难,屡试不爽


而唯一能应对的就是鳄鱼法则,哪里被咬,就止损抛弃哪里,不止损,乱挣扎,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只会整体被吃掉


当然Drucker's Law表述更彻底


If one thing goes wrong, everything else will, and at the same time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在系统性项目里,一步错 步步错


并且不可逆


多米诺骨牌效应起来时,就无可阻挡



第七篇游戏行业的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是由少量最拔尖的产品驱动的



每一年App Store在说他们到底累计为开发者分成多少钱的数据,真的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数字:


WWDC2010,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10亿美元


WWDC2011,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25亿美元


WWDC2012,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50亿美元


WWDC2013,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100亿美元


WWDC2014,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200亿美元


WWDC 2015,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300亿美元


WWDC2016,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500亿美元


WWDC2017前夕,App Store累计开发者分成700亿美元


这条朋友圈得到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但其实我想说的是:


游戏行业的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是由少量最拔尖的产品驱动的


跟开发者队伍,产品新增数量和累计持有数量,资本支持力度,用户市场热情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市场最终形态的好坏,是否符合预期,基本取决于当期的头部游戏产品是否足够出色,脱颖而出的产品在量上是否可观


所以,逻辑仍然是:


当期出现的超级产品,数量如何,质量如何,就决定了市场预期的匹配度和发展的缓慢差异



第八篇尊重规则,利益是话题,不尊重规则,是非才是话题



在商业合作的局里,只要上了谈判桌就要遵循两大规则:


A,第一个是平等互利,商业局上都是聪明人,只要任何一方存在临时妥协,最后肯定会以各种方式再博弈回来,导致合作从互惠互利,转向算计伤害


这个规则从来就没有偏差过,只要心存投机,最后都会被规则带来的博弈局惩罚


B,第二个是契约精神,只要是你确认的,兑现契约上的条款就是你的责任,如果你能做决策但你不能为你的决策负责,你就不值得合作


不管你在契约上处于什么位置,只要你承诺的,你不能兑现,你都是背弃者


……………………………………


商业契约从来不是儿戏


生意场上都是高手,没有谁比谁笨


不尊重规则,就是害人害己


#尊重规则,利益是话题,不尊重规则,是非才是话题#


本文整理自朋友圈,欢迎探讨交流,郑金条,微信zhengjintiao

编辑于 2017-06-05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