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那些事儿之(上)保险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开发分红险?

分红险那些事儿之(上)保险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开发分红险?

自从2000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我国保险市场上第一款分红险之后,消费者就一直对此情有独钟,尤其在2010年以前每年分红险的保费收入将近占全部寿险保费收入的50%,可以说是占整个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即便是2013年保监会启动人身险产品费改以后,分红险的市场占有率仍高达35%左右,和普通人身险、万能险基本处于三足鼎立的局势,那为什么分红险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追捧的对象,我想离不开“分红”这个非常诱人的字眼,对于保单持有人来说,分红险既能享有保险保障,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经营利润中获得红利,这么好的保险当然值得购买。然而就是这么“”的险种却屡屡被媒体、被消费者曝光是骗局、是销售误导,纵观整个寿险市场,从保监会公布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分红险的投诉率也远远高于其他险种。那保险公司顶着如此严重销售误导的压力,也要开发分红险,难道只是为消费者能获得分红而做出的牺牲?难道保险公司开发分红险真的是让利给消费者,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从分红险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确实是达到了多销的目的,但是不是让利还需要细致的推敲。保险公司本质还是金融机构,既然是金融机构那终究是唯利是图。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认真聊一聊,保险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开发分红险?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分红险的历史。分红险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在1776年英国公平人寿保险公司成立15周年进行决算时,发现实际责任准备金明显多于未来保险金支付所需准备金,于是决定将已交保费的10%返还给投保人,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分红保险,在欧美最初开展分红险的初衷也是希望消费者能够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盈余。

既然分红险起源于欧美,那回归到分红险的原始词汇英语——“participating insurance”,这个词汇直白的翻译应该是“消费者可以参与的保险”,没有提到任何分红的意思,只能说中国词汇博大精深,当然也是为了达到销售目的而起了一个诱人的名字。其实,我觉得我的这个翻译更接近分红险的本质。“参与”是一个中性词,每有任何利益导向,消费者可以参与获得保险公司每年不确定的红利,同时也要承担保险公司经营亏损所转嫁给消费者的风险。好,对于分红险我们慢慢道来。



【1】什么是分红险?

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所产生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身保险产品。

【2】分红险盈余的来源

既然消费者的分红来源于保险公司所产生的盈余,那盈余的来源又来自何处?谈到保险公司分红险业务的盈余来源就必须要提保险公司的保险定价,一般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都长达几十年,在这漫长得保障期限内,保险公司实际经营肯定会面临不确定的风险,而保险费率一经厘定,就不能随意改动,所以在定价中,保险费率都必须基于定价假设来计算,而在厘定费率时保险公司主要考虑三个因素:预定死亡率预定营运管理费用和预定投资回报率,而相对应的保险公司所产生的盈余分别是: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统称为“三差益”。

【3】什么是三差益

(1)死差益,是指由于实际死亡率小于预定死亡率所产出的利益。

举栗子,保险公司在定价假设时预定死亡率是0.096%,而由于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际死亡率是0.090%,实际死亡率要低于预定死亡率,那保险公司就获得“死差益”,反之,如果实际死亡率高于预定死亡率,则出现“利差损”。

(2)费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利益。

举栗子,保险公司在定价假设时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是1000万,而实际经营中公司通过改善管理机制营运管理费用是800万,那保险公司就获得“费差益”,反之,如果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高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则出现“费差损”。

(3)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计利率时所产生的利益。

举栗子,保险公司在定价假设时定价利率是3.0%,而实际经营中公司遇到更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收益率达到6.0%,那保险公司就获得“利差益”,反之,如果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预计利率,则出现“利差损”。

【4】保险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开发分红险?

死差益——死差损
费差益——费差损
利差益——利差损

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三差益”,当然也会有“三差损”的风险,如果三差之和为正值,也就是保险公司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那就能为保险公司带来盈余,而如果三差之和为负值呢,也就是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劣于定价假设,那保险公司就会面临亏损的风险,上面已经提到过,一般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长达几十年,这几十年间的风险是不可预知的。举个栗子,中国在1994年-1999年期间,银行存款利率是在10%左右,而保险公司在厘定普通人身保险费率时预定利率也会控制在10.0%左右,如果保险公司想获得收益,那就必须要求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但事实上,后来银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达不到当初预定的10.0%,假定投资收益率是6.0%,那么保险公司自己要贴补这(10.0%-6.0%=)4.0%的利差损,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及为不利的,这也是三大家保险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

切入正题,保险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开发分红险?

(1)从分红险的设计原理来分析:

分红险设计的设计原理是采用更加保守的预定利率、预定死亡率和预定费用率(也就是更低的预定利率,更高的预定死亡率,更高的预定费用率)来进行定价假设,还是上面的例子,假如在2000年以前中国已经推出分红险,那分红险在厘定保险费率时要低于普通人身保险,假定预定利率设为8.0%,投资收益率还是6.0%,那保险公司只需要补贴(8.0%-6.0%=)2.0%的利差损,从而减轻了保险公司的亏损压力,不过这里需要申明一下,预定利率也不是保险公司随便假定的,保监会有明确的定价利率范围。

这样保守的定价假设,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在保险责任完全一样的情况下,相对于普通人身保险,分红险的费率明显要高很多,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般分红险比较贵的原因。总结以上,如果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就会产生盈余,保险公司会按一定比例的盈余分配给消费者,如果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经营成果劣于定价假设,保险公司就会出现亏损,那投保人多交的保费就可以补贴保险公司一部分的亏损,这样就可以大大平滑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产生的收益波动,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保守的定价假设也会使收益更加稳健。所以分红险的本质其实就是风险共担,就是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共同承担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从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方式来分析:

上面提到了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如果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那保险公司会按一定比例把公司盈余分配给消费者,盈余中可作为红利分配的数额每年由保险公司精算等部门计算得出,然后由保险公司董事会予以决定,而此决定分配的数额就是所谓的“可分配盈余”,保监会规定分红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也就是说允许保险公司留存部分可分配盈余,因为可分配盈余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弥补未来经营成果不好时保险公司分配给客户的分红,以保证分红的分配稳定在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水平之上,避免了分红的大起大落,这样既不会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还同时平滑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分红险的分红方式有两种:一是保额分红,二是现金分红

保额分红也就是“英式分红”,就是每年的分红按照被保险人当时的年龄趸交购买原来的分红保险,增加保险金额,同时分红获得的收益还继续参与分红,起到复利的效果。

现金分红也就是“美式分红”,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现金分红有四种方式:

现金领取:每个保单年度以现金形式领取红利,或者某个保单年度申请领取全部或者部分累计的红利;
累积生息:把每个保单年度的红利留存在保险公司,按公司每年的红利累计利率,以复利方式生息;
抵交保费:用当年度分得的红利来抵交保险费,可以减少保费支出,交费期满后的红利自动转为累积生息;
交清增额:选择将每年度分得的红利作为趸交保险费购买原来的分红保险,以增加保险金额。

从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方式来分析来看:

(1)保额分红现金分红的交清增额其实还是把保险公司每年的分红又购买了分红保险,直接又给保险公司增加了保费收入,扩大了营业额;

(2)累计生息也是把保险公司每年的分红留在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用来投资;

(3)抵交保费也就是在保单缴费期内可以选择,缴费期满后此方式自动取消;

(4)现金领取可以把分红直接转化到自己手里,但是每年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点不确定的分红领取出来呢。

所以,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方式还有助于增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扩大保险公司的营业额。

总结: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论从分红险的设计原理还是从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方式来看,分红险不但大大平滑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还扩大了保险公司的营业额,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自然会热衷于开发分红险。我想,如果你开一家保险公司也肯定会热衷于开发分红险,当然你也肯定不会抖机灵,把这类险种起一个好听的英文名字叫“participating insurance”。

那对于消费者而言,分红险值不值得购买呢?请听下回讲解《分红险那些事儿之(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分红险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编辑于 2017-12-29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