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精神系统的结构——意识活动的基本模型

022 精神系统的结构——意识活动的基本模型


可以把精神系统两个维度的活动情况分为五类:

第1区,反馈性和动力性都比较高

第2区,反馈性较高、动力性比较低

第3区,反馈性和动力性都比较低

第4区,反馈性较低、动力性比较高

第5区,反馈性和动力性都比较适中

(给整合度和紧密度假设一个可以衡量的值,可以通过人为界定这个数值,使意识系统的结构得到量化。)

事实上,第5区是其它四区的重合部分。把这五种情况综合图示如下:



特别说明:本书整体框架成于2005至2008年间,在2011看到乐嘉的“性格色彩”,发觉黄色与绿色对调更为贴切。在原始版本中,第1区用绿色是取其成熟稳重的感觉,第3区原来用黄色,是因为直觉地觉得黄色比较幼稚。现在看来,第3区用绿色,躲在绿色树丛里,取其安全柔弱的感觉;第1区用黄色,取其秋实的成熟意味,如此更为贴切。



上图简化如下:



因为两个维度的活动水平是不同性质不可比的,这个两维结构图所表征的是人为定义出的“两个维度的相对关系”和“各维度活动水平的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在两维坐标内给所有心理现象精确定位,情绪、人格、心理防御、人格障碍、意识障碍、病态障碍,等各自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坐标系内一目了然。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坐标并非限于生物性或心理性的,在这里没有区分两者的必要。


每一个坐标点代表两个维度的活动强度的对比,而不是单纯标示各个维度的活动水平。如上图,A点代表当整合动力水平和反馈性都较高时,动力水平相比反馈性更显著;B点代表当整合动力水平较低、反馈性较高时,低动力水平比高反馈更显著的情况。

在任何现实的精神活动中,动力性和反馈性是不可分割的,必须对两个维度同时考察。



平衡线两端的方向表征意识系统的整合度和紧密度的绝对值,在第5区是最“适度”的,紧接这一区域的1、2、3、4四个区域是“正常”的,再稍远是“异常”,两个远端则是“极度异常”。

而平衡线的垂直方向表征意识系统的整合度与紧密度的相适性,离平衡线越近的坐标点表征相适程度越高。这个“相适性”,是根据是否适应环境、由生活实践作出的经验性定义,依程度分别是“平衡”、“相当”、“失衡”、“极度失衡”。(失衡和异常统称两维失常

适度——正常——异常——极度异常

平衡——相当——失衡——极度失衡

当心理活动处在健康、适宜的状态时,将其意识系统两个维度的活动水平定义为“均衡”的(适度、平衡)。

也就是说,当意识系统两维均衡,心理活动就健康。

当意识系统的两维失常,将导致对心理事件的扭曲处理(事件形式和事件内容两方面)。轻则对事物产生歪曲认知,重则形成各种精神障碍。


根据两维活动的具体情况,还可以为各种性质的精神活动排序(这将为后续展开带来极大的便利):


有时为了指称方便,可以把1、2、3、4区形象地称为黄、蓝、绿、红。


023精神系统的结构—— 精神障碍的原理是什么?

目录——《一个简洁、整合的心理学基本理论》

编辑于 2017-11-07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