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耆乐
当艺术家遭遇阿兹海默

当艺术家遭遇阿兹海默

隔壁家的饭总是闻着香,隔壁中心的研究也总是显得有趣。何况我们隔壁是行为治疗中心,前三年刚开始了我最感兴趣的一种治疗模式培训 —— 艺术治疗。

说到阿兹海默,病症的发展过程总逃不开智力衰退、妄想、人格与行为发生巨大改变、家人照顾起来相当辛苦。虽然现阶段阿兹海默还是不治之症,但想想,曾经肺痨就带走了林妹妹,现在好多的曾经的不治之症都能药到病除。

所以希望总是有的。

作为心理学家在药物治疗之余又能做什么呢?改善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嘛。艺术治疗在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思路。在心理层面上,艺术治疗有别于以语言作为媒介的心理治疗方式,能帮助患者将许多说不出或语言能力逐渐退化而无法说的感受,涵容在作品当中。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治疗师和病患建立互信,慢慢打磨。艺术治疗有两大取向,一为艺术心理治疗(Art psychotherapy),一为艺术即治疗(Art as therapy)。前者透过艺术媒材创作以及艺术治疗师的陪伴与见证,探索个案内心世界与介入治疗。后者则透过艺术创作的历程本身,艺术治疗师的陪伴与回应,达到治疗效果。

今天给大家介绍后者的一个案例: 英国艺术家威廉(William Utermohlen, 1933-2007, 享年75岁)。作用艺术家,威廉以前就画过自画像,1995知道自己罹患阿兹海默症后,更开始密集地画自画像,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自画像怎样随着疾病的进程而变化:

1967:

还是下笔精准轻微开始秃头眼神清晰的35岁中年人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9

2000

我们可清楚从他的自画像中得知病程的转变。一开始的作品,下笔线条明确,轮廓分明,患病后逐渐转为面貌模糊,内容从写实渐渐变得抽象,最终的作品几乎无法辨别长相。威廉的情况迅速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Lancet柳叶刀在2001年发表了他的案例,文章总结说:

视觉艺术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涉及新的设计和想法的产生。创作的作品,如绘画,捕捉到的是我们的想象力,它大于我们能够探索到的自然,它也反映了创作者当下的状况。正是这种关系使得在疾病背景下的艺术和创造性更能让人共情。(1)

医生们也给威廉做了很多认知测试,MMSE的分数图表如下:

从文章里,我们能看到威廉只言片语的对自己病情和画作的文字描述:“当作画的时候,你永远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 对于1995年那幅他刚刚确诊之后画的画,他的妻子认为,这幅画描绘了恐惧与孤立,人物为主,周围环境甚至无关紧要。当威廉被问及他的画是否有这样的隐喻时,艺术家本人指着窗户说:“是的,我得到了解放”。


(1) SJ Crutch, R Isaacs, MN Rossor (2001). Some workmen can blame their tools: artistic change in an individual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The Lancet, 357, pp. 2129-2133.

发布于 2017-10-17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