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无水无电无信号无人烟,天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无路无水无电无信号无人烟,天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出品| 网易新闻

https://www.zhihu.com/video/924576137462566912

7月15日,在中国西北的茫茫戈壁和沙漠里,全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临白段通车,标志着京新高速内蒙古段通车。同时通车的还有京新高速甘肃段和新疆段,这意味着从北京到新疆实现了全线高速。

  (图片来源:由中国交建京新临白高速项目部)

从北京一路高速到新疆,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

  京新高速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全长2540公里,其中临白段高速全长930公里,始于内蒙古临河市,经青山、额济纳旗,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的白疙瘩,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公路交通工程。

  临白段贯通,京新高速将成为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与现有道路相比,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

穿越200公里无人区,施工环境极其恶劣

  京新高速临白段穿越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途径近200公里的无人区,这里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信、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地表凹凸不平,最高的沙丘能有100多米高,山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块石,没有任何绿色,施工现场就像是“月球表面”。在这样的无人区建设高速公路,难度可想而知。

  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浪漫,临白段穿过的地区一年有60%以上的时间是风沙天气,高达10级的大风裹挟起巴丹吉林沙漠的黄沙,戈壁滩的碎石也被席卷着往筑路人的身上和施工车辆上砸。

  (临白段高速深入西部无人区)

  测量员穿着军大衣,带着黑色的脖套、口套,只有眼睛露在外面。由于气候太干旱,一些施工人员一年时间内几乎天天流鼻血。有人调侃:“出去的时候都是帅小伙,回来个个像是从战场逃出来的。”

在沙漠中迷路,勘探人员靠点狼烟归队

  修建高速路的勘测工作需要找到地标和导线点,在这片大漠中,峰雷山、黑鹰山、白疙瘩是三个主要地标,这里是连当地人都不愿意前往的危险地带。

1、勘探中食物和水结冰

  测量员需要三四人一组,每天一大早背着仪器出发勘测,翻过一座座沙丘测数据。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的细节:在测量员口渴时,身上带的矿泉水瓶早已冻成冰,只能用斧头把瓶子砸断,嚼冰块解渴;饿了,所带的火腿肠也早已结冰,轻轻一掰,脆生生断成两截——恶劣的勘探环境一览无余。

2、没有黄昏,昼夜瞬变

  额济纳的日落比较晚,常常是晚上八九点依然天色大亮,然而不到5分钟,太阳突然坠到地平线以下,没有黄昏的过渡,白昼顿时变成黑夜。

3、迷路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

  如果勘探晚了,在沙漠中迷路了,这时候手机没有信号,不能请求救援,测量员要么看天象定位,要么通过仪器找方向。

  (沙漠里没有黄昏,从白天到黑夜只需五分钟)

  沙漠的晚上极其寒冷,曾有一队测量员实在无法找到回去的路,只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点燃树枝升起了狼烟,黑暗中的火光和狼烟吸引了前来寻找的同事,才得以顺利归队。

施工过程犹如“荒野求生”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信,没有路,没有人烟……这片戈壁滩几乎与人类所有现代文明绝缘。

1、没有水,五六十公里外找水源

  为了寻找水源,施工部请酒泉第四地质勘察院在标段全线勘察水源,结果却令人绝望,10多口井,打到100多米深,却几乎都是枯井。唯一能出水的井也水量很少,并且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严重超标,比海水都咸,根本没法用。

  无奈之下,扩大搜索范围,在距项目五六十公里外的一个矿山里,建设者打着矿灯,戴着防毒面具,下到300米深的巷道里,终于寻找到了水源。为节约用水,建设人员实施“分水制”,一盆洗脸水几个人轮流用,最困难时,全员两个月没有洗澡。

  (沙漠里的水源对施工来说弥足珍贵)

2、没有信号,耗费数月建基站

  与缺水一样,没有通讯信号严重影响项目的施工和员工的日常沟通。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在最高的山丘上,拼命摇手机,才能找到微弱的通讯信号,接收一个2兆的文件常常需要30至40分钟。

  为了解决通讯难题,项目部耗时数月终于在戈壁深处建立了通讯基站,初步解决了“失联”问题,也逐渐有了无线网。但一刮大风就会断网,要等风停信号才能恢复。

3、没有电,自带大小发电机接近300台

  没有电,只能自己发电。施工干到哪,发电机带到哪。项目部全线投入大型发电机90余台,施工现场小型发电机190余台。

  (沙漠里施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和正常工作)

  除此之外,施工地还没有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就连最基本的蔬菜也很难吃上,需要去300公里外的额济纳旗去购买。 为了吃蔬菜,施工队挖了一个地下室当作“菜窖” ,以延长蔬菜保鲜时间。后来,有人在工地旁边开了家小卖部,成了方圆百公里唯一的商店,成了戈壁中的“CBD”。

沙漠建高速,防风固沙最重要

  戈壁沙漠的生态非常脆弱,因此,防风固沙这样的环保项目,一直是临白段高速项目的先行工程。

  4月巴丹吉林沙漠进入了扬沙季节,风力经常达到6到8级,以往这样的天气下,路面早已被扬沙覆盖无法施工,由于项目部筑起了平均宽度300米的防风沙带,使得路面施工在大风中还能正常开展。

  针对特殊的地质条件,项目部专门设计了填充式的防风沙袋,填充好的沙袋可以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还可以循环再利用。

  (临白段高速配套的防风沙带)

  防风沙带由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组成。为了防风固沙,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而且这种鳍状防沙袋不但能减缓风速,还能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起到固沙作用。为了更好固定公路线的流沙,项目部还在沙带的网格内种植了适用于沙漠地区生长的红柳。

  (公路两侧设置了防沙网格,用于防风固沙)

  修路离不开土,在戈壁施工,把荒秃的山包整理成平地,取土的同时增加了牧场,沿线专门修建了供野骆驼等野生动物迁徙的过道桥涵、环保隔离栅栏和大量的野生动物饮水点,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在京新高速公路新疆哈密路段铺油)

  如今,广漠的戈壁上“长出”了一条平整笔直的高速公路。喜欢自驾游的小伙伴们可以相互约起来了~

作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正寻求战略升级。「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

投稿请联系newsresearch_ntes@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提供千字800元的稿酬。
——————————————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官方微博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网易号

作者| 中国交建

发布于 2017-12-14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