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关于输入和输出

关于输入和输出

目录介绍

1.输入和输出概念来历

2.通俗的案例

3.信息时代需要内化知识

4.关于其他



0.关于生活博客知识图谱

关于生活博客,技术博客,喜马拉雅,github开源项目大汇总,详细了解可以查看这个链接地址:关于博客笔记大汇总,持续更新迭代


1.输入和输出概念来历

关于这个概念,最初是看产品经理这本书获取的。起初,我还不是很明白输入和输出的意思,但后来慢慢想,才有了转折性的看法。

输入是指,平时看过什么书,逛什么论坛,学习过什么网站教程,听过讲座,听语音扩大知识面等等;

输出是指,看书后获取什么感受,学到什么,转化成内需。看网站教程,实践有什么收获。哪怕平时做过一些小Demo,都算输出。


2.通俗的案例

这样解释可能有点宽泛,我们就来举一些通俗的案例。

我是程序员,那么就先举个程序员的例子。某人,自学某Python编程,网上买了教程,书籍也买了几本,还去github上下载了部分优秀代码案例。平时也是十分好学,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如果说起编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哪哪儿都清楚,但是一写程序,就是一团乱麻,想不起用什么。那么所有的看教程,看书,看代码都是一种输入。但是输出实在太少啊,我问他,你写了多少代码,多少个小Demo,实在太少,对于这种实践性的学习目标,如果不多练习,那么入门初期看再多视频也难有变化。

再来举个例子,某人,我暂且把他称为A朋友,A朋友是个十分渴望知识的人,从网上下载颇受好评的演讲,从喜马拉雅上关注人气度高的某某,听历史人文,听读书等等,平时等车坐地铁吃饭时间爱好刷新闻,接触下来感觉他知道许多。但是一旦深入聊天,他很难形成自己的见解。一年过去了,用他的话来说,没有什么变化,其实,想想看,他说的这些大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演讲,那么看完后总结了吗,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如果只是看看,那真的是很难有变化。比如说听喜马拉雅,不错,很多的节目我认为挺好,但是在历史文化,读书这块,由于读的不是原著,所以你听到的大都是被提炼的各种片段的集合,你听完了认同,但依然不是你的感受。当然有些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认知,但是这个东西需要不断在工作生活中演练才会有效果。

上面两个案例都是真实的,要想让自己发生变化,我个人觉得,有效增大自己的输入,同时也不能较少自己的输出。

那么具体的输出有哪些呢?

比如,看专业性的书籍,看的时候记录笔记,然后实践,遇到问题,就去查询,最后看完书,也能够内化一部分书上的知识。

看到好的演讲,看完后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有的时候不想写,也可以思考一下,质疑一下,分析一下,这也是输出。

听到好的音频,那么也可以记录一些启发自己思维的语句,或者自己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也也是输出。

如果说看书,看视频,听音频,根本不琢磨,只是被动的接收,只是浏览到这个东西,然后过去了,那么就很难有进一步的收获。

当然,有时候休闲一下,也是不用讲输入和输出的。


3.信息时代需要内化知识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获取已经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呢?比如,我想学习Python编程,那么就可以选择CSDN,51CTO,或者一些机构的教程视频。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我们更需要做的还是有效的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至于什么是有价值的,那得问自己这个问题。

把获取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选择和应用,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者技巧或者见识中,才能真正地为自己创造价值。当然你如果问我能够创造什么价值,我也回答不了,因为我也在这条路上行走着。

获取信息,不管是什么途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输入”,如今我们输入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多呢!

内化经验,技巧,或者见识,最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帮助你解决问题,或者提高你的视野,见识,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输出”。

编辑于 2018-04-05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