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创市记
所以,比特币究竟应「何」运而生?

所以,比特币究竟应「何」运而生?

前言:

《失控与币然》是笔者的原创科普系列,主要针对各类加密货币与相关区块链技术进行系统讲解。 炒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专栏不存在任何推荐倾向,谨以科普。

主笔@玲珑邪僧

程序员。巴比特专栏作家,SophonTech技术研究员,15年起任某大型比特币交易所研发工程师。

知乎专栏:万物情史

微信公众号:万物情史(id:EveryArrival)

本章简介:

此章节作为铺垫基础,大致回顾货币的历史并逐步引导比特币出场——只有了解现代货币体系究竟如何运行,才能更好地理解比特币这种新型货币为何会腾空出世。


第〇章:货币达尔文

1. 从海洋里爬起的金钱:货币起源

这次我们不妨将锚抛得远一些,凿向三亿年前的上古冰壁。

-“冰是烫的。”

星垂遍野。几只从海洋里艰难上陆的生物,第一次尝试抬头望向没有海水却依旧波光粼粼的星空。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地球纪元在这次疑惑的凝视中被喧然劈开。

其实早在传统货币诞生前,生物便可以对“交易”无师自通。从植物的光合效应,到动物互利共生,所有生命体都在与周遭进行着能量交换并进行储存。有价值、能流通、可储存,从这个角度来看,能量便是自然界最早的天然货币,货币便是为了获取能量的行为抽象。

人类在学会直立行走后解放了双手,掌握钻木取火后产生了思维。大脑的快速进化让人类逐渐意识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随即原始社会第一次出现了男女分工。这个惊人的物种很快便产生了具象化的能力与需求,于是山顶洞里的崖璧上开始不仅划有石器的磨损、野兽的齿痕,取而代之地出现了简单的食物、丰满的女性与至今无法破译的隐晦情书。

此后的漫漫岁月,万物奔跑,平地高楼。传承者将会高举明亮的火把,驾驶着轰鸣的蒸汽火车,穿过层层迷雾与硝烟,一路将旗帜插上月球。

合作意识的觉醒象征化思维的形成,这两个致使货币产生的最重要元素已经全部就位。在接下来的数千年中,人类开始大举阔步五洲七洋,货币同样也向着便携、高效不断地进行着快速变迁。

2. 枪炮与玫瑰:货币的形态进化

-“硬币枪炮的打响”

早在2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就已经出现了以牛羊肉、蔬菜为代表的商品行使着货币的作用。在人类此后的保护家园与扩张领土的过程中,方便携带的货币形式开始出现,例如小型石块与陶币。随着武力的进阶,象征着力量与权势的“斧头”、“铁器”、“黄金”渐渐成为货币的主导形式。一如喜欢叼拾眼镜与钻石筑巢的喜鹊,人类对这种闪闪发光的物体的偏爱和崇拜一直延续至今,历史上甚至出现了“炼金术”、“淘金热”等标志性事件,黄金始终是人类金属货币中的一枚翘楚。

“硬”货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占据了人类货币的主导地位。无论是石斧陶币还是金银铁器,都是以质量为计量尺度。但由于金属资源有限,打磨工艺繁琐,加之“硬”货币的磨损更容易让人将“优良货币”囤积在家中而不是出手交易,导致市面上流通的残缺货币越来越多,金属货币(例如金银硬币)的实际内在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这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也是金属货币的重要缺陷之一。

-“软币玫瑰的绽放”

在造纸术的横空出世后,以“硬”货币为主流的局面得到了巨大的颠覆。我国的唐朝首次出现了被称为飞钱的纸质汇票,虽然这些票据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应用,不能像白银一样流通,但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970年,宋朝设立了会子纸局,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王朝。自此纸币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至此,货币的钟摆终于从“质量”向“数量”轰然荡去。

那么以纸币为代表的“软”货币为什么会出现?或者说“软”货币相比于金属货币有什么优势?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 便捷。这点很容易理解,纸币一定会比金属货币容易流通携带。
  • 抽象。随着人类大脑的发展,具象化思维的逐步完善,货币早已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不再需要强烈的感官反应。
  • 普适。人类社会逐渐打通地理上的阻碍,成为了一体化的地球村。若是想要一个能够得到全球共识的普适性金融体系,纸币形式必不可少。
  • 权利。其实这是一种较为愤世嫉俗的说法。但发币机构可以不受资源限制地控制货币的数量以达到操纵社会的目的,这本身就是对权利渴望与集权的一种本能。

货币的最佳形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是美索不达比亚的石斧陶币,还是埃及的黄金白银,亦或是当今中央银行的软币纸钞?为了解决货币究竟是“硬”还是“软”这个问题,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不过无论两派如何争论,货币都已经坚定地走向了纸质货币的时代。

由于不再需要开采资源有限的金属,国家政府可以凭空地、直接地制造出更多的纸质货币。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客都曾严厉指出,在这个再也不受金属货币限制的社会里,政府对于货币数量和价值的操纵,根本就是另一种变相的疯狂炼金术。

纸币的凭空增发相比于历史上金属货币的贬值,其实更像是一种失控。

-“美元称霸: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194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

为了重塑世界经济体系,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正式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设立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重。这是自英格兰的格林尼治时间后,再次出现的一个全球性的刻度标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元成了新黄金。

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 若是要保持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就需要控制美元的发行,泛滥发行会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实际价值保持怀疑;
  • 然而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之需,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增长,即要求各国手中持有更多的美元,各国便在客观上要求美国增发美元。

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终于在越来越高的成本、节节攀高的通货膨胀率以及体制矛盾冲击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至此永远退位,美元正式坐稳了新一代“硬货币”的头号交椅。在美元这艘以黄金为锚的大船上,曾承载了世界各国的货币。最终美国砍断了黄金锚索,义无反顾地驶向远方。

现在为这艘船掌舵的是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共同操纵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福特汽车的创始人曾在自传里写到:“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摆在这里:一旦人们知道那些局内人能对货币体系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将如何看待他们所置身的这个货币体系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现代货币体系究竟是如何运行,也是我写本章的初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让某些疯狂的“软”货币交易隐藏于货币体系复杂的表象之后,也能明白比特币这种新型货币为何会腾空出世。

3. 数字炼金术:比特币究竟应“何”运而生

在前两个小节里我们粗略地回顾了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对“软硬”货币的诞生转变与种种缺陷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比特币究竟为何会出现?常常被提及的所谓“直击传统法币的痛点”到底该如何理解?不妨暂且回顾两个历史小片段:

① 在纸币诞生之初,宋朝政府曾设立分散式的货币体系,允许16家银行发行纸币。但逐渐政府发现,居民常常搞不清哪家银行发了哪些纸币,于是政府收回了发行权。收回后的政府成为了货币的唯一发行者,拥有了更多的权利。

② 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并没有统一的纸币,而是由美国政府批准的银行各自发行。由于发行纸币能够到来客观的利润,并且发币行为完全依赖于银行,因此存在较高的信用危险。如果一家银行倒闭了,那么纸币就没法再用了。这样直接导致了纸币在交易里的实际价值低于票面面额,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些银行占了大众很大的便宜。

根据前文的介绍与探讨并结合以上两个典型的例子,不难发现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政府和银行在货币领域里都占据着高度集权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共同“点纸成金”。政府在历史上一直寻求创造更多的货币:毕竟创造货币比增加税收更加容易。但是由于增加货币流量势必会导致通货膨胀,均摊在个人手上的货币价值反倒会下降,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变相的隐蔽税收?

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正在变得越来越电子化、不可见,抽象化的货币让人们逐渐忘记,只要货币仍然是价值的象征,那么便总会有人想要占有它。

在这个令人忧虑的大环境下,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个名为中本聪的计算机科学家创造了比特币。数量固定、具有“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直击传统法币的痛点,至此以它为先驱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也正式登上货币达尔文的舞台。

-“我年轻的时候,整个世界完全不是这样。”

无论你生活在18世纪的蒸汽化革命,19世纪的电气化工业革命,或是20世纪的自动化革命,也许只有完整地过完一生,才能有幸体会到一次恍如隔世。但在信息技术爆炸的现代,即使你只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也可以深沉地对90后说上一句,“我年轻的时候,整个世界完全不是这样。”

十年前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一种技术可以支持自己在家中挖取货币,甚至发行属于自己的货币。所谓的矿工们用挖矿的方式创造出比特币,并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记录。当然人们也可以不直接参与挖矿,而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买卖。

(关于比特币与区块链的相关技术细节问题,我会在下一章比特币的专项科普里详细解释。这里主要大体介绍比特币存在的社会意义,欢迎各位保持关注,这里便不再赘言。)

比特币依靠的并非是任何一家银行,而是依赖于一个由加密算法和去中心化认证的体系。但恰恰也是这点,让比特币最终能否成为一种持久的货币显得不得而知——政府将会是比特币流行的最大阻碍。毕竟传统货币供应者想要的是掌控,而不是相反。

不过抛却政治因素不谈,固定数目的比特币虽然预防了政府的无节制操控,但也同样会如黄金一般,带来通货紧缩的隐患。加之例如Mt.Gox的信任危机问题、交易确认上链速度等问题,都让比特币在通往成为主流货币的道路上显得困难重重。

比特币虽然会给法律执行和监管带来风险,但其背后蕴含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大的潜力。其实在比特币之前就已经存在加密货币,但却因为无法解决分布式共识和双重支付问题而未能得到推广——例如无法解决货币创造环节的准确性的B-money。比特币的出现无疑吸取了先驱们的精华,同时还去掉了劣势的糟粕。比特币与其说是一种新型货币,不如说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协议技术。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说——

“就算比特币失败了,它也是一种成功。”


由于很多优秀的Reference都发布在外网上,而大部分朋友无法翻墙,所以我把资料内容都整理到了我的gitbook上以便各位查阅,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gitbook地址:

<失控与币然> 后续连载:



更正:

根据@许哲 老师给出的建议与详细的指正解答,本文中出现两处不妥的地方:

① 在纸币诞生之初,宋朝政府曾设立分散式的货币体系,允许16家银行发行纸币。但逐渐政府发现,居民常常搞不清哪家银行发了哪些纸币,于是政府收回了发行权。收回后的政府成为了货币的唯一发行者,拥有了更多的权利。

许哲老师给出的解答是:

“政府收回发行权并不是因为居民的混淆。

当年交子是商家自行发行造成汇兑换乱不是因为发行的标准不一,主要是因为商家超发比较多,所以造成市场混乱。在刚刚超发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会给商家带来一定的收益。

宋代的官家不是为了与民便利决定垄断交子纸钞的发行,而是也想要通过纸币超发来凑错军费。造成通货膨胀本来就是计划内的事情,剥削民众的手段。”

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若是要保持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就需要控制美元的发行,泛滥发行会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实际价值保持怀疑;
然而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之需,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增长,即要求各国手中持有更多的美元,各国便在客观上要求美国增发美元。
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这里我对特里芬难题的描述有误。

许哲老师给出的解答是:

“特里芬难题主要的矛盾在于美国作为美元的发行国,贸易必须逆差,而作为储备国,贸易又必须顺差。顺差和逆差无法同时存在的矛盾。”

十分感谢 @许哲 老师的指正与耐心解释,今后我会更加严谨,努力提高文章的正确性。



<失控与币然> 目录:
第〇章:货币达尔文


第一章:遇见比特币的「前世情人」


第二章:比特币的「天启四骑士」

第三章:最成功的山寨币营销 —“比特金,莱特银”

第四章:区块链界的操作系统:以太坊

第五章:将规则玩出花的EOS

编辑于 2018-08-14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