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夏的末日剪影(4):博布鲁伊斯克-死亡漩涡

1944夏的末日剪影(4):博布鲁伊斯克-死亡漩涡

楔子:血与火的落幕篇

“即使对某些已经有心里准备的德军而言,苏联红军在6月倒数第二周爆发出的那种毁灭性的进攻烈度,依然是难以想象的” – 钢铁之师2

“28日,城中一片混乱,超过3万名士兵拥挤在城中(博布鲁伊斯克),大部分人没有武器,一半的人军服都丢了,此外还有超过5000名伤员。所有能搜刮来的武器全被搜刮来了,但是我们没有重武器,大部分的坦克,大炮都在撤退时被炸毁了。不过最终我们设法搞到了几辆突击炮,还有几门大炮。只有很少的卡车能用来运送伤员,马匹也严重不足。” – 德军383师在突围前夕的记录。

“。。。我冲过街角,发现一栋房子前,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躺在地上,背后插着一把刺刀,整个人正在抽搐,死去。屋子里,传出一个小姑娘的喊叫声。我冲进屋去,发现两个法西斯和一个小姑娘,很明显,就是他们这两个法西斯杀掉了那个老头,小姑娘也危在旦夕。我一枪结果了一个德国人,然后和剩下的那个鬼子肉搏。最后我成功用铲子削掉了他半个脑袋,小姑娘得救了。我满手鲜血还未擦干,小姑娘就拉住我的手,我知道,她已经准备好和我一起,向法西斯复仇了!” – 苏军409团机枪手彼得鲁欣,博布鲁伊斯克街头。

“第9集团军,作为一支有效的战斗力量,已经不复存在” – 6月28日,第9集团军日志。

“那些德国人是真正的魔鬼。我知道战争有自己的法则,但是那些德国人,他们是奔着平民和儿童来的。我在Marina Gorka(玩钢铁之师2的筒子应该对这个地名很熟悉)附近的一个村子目睹了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噩梦。五六十个孩子,大概9-13岁的样子,被德国人用铁丝网围在村外,他们几乎都没有衣服穿,受到了严重的虐待,又累又饿,几乎都站不稳。德国人要求我安抚他们(作为牧师),我有什么办法?孩子们大哭着告诉我,德国人把她们的父母都抓走了,还要抽他们的血。我作为一个活了快70年的人,我从未见过这种悲惨的场景。我只能抓住他们的手,和他们一起祈祷。最终,这些孩子都被德国人杀害了,他们的内脏被取出来研究,血也被抽走了。周围墓穴中都是孩子们的尸体。” - 内姆舍维奇,博布鲁伊斯克的圣.尼古拉斯教堂牧师,在战后审判德军战犯时的证词。

1944年夏的博布鲁伊斯克,是我们这个剪影系列落幕篇的舞台。血腥的残杀和凶猛的复仇,即将在这片土地上上演,好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几十万人卷入死亡的深渊。老马,将很荣幸在这里,为大家献上这血与火的一幕幕。灯光,音响,action!


第一章:第9集团军 – 无米之炊的困境

如果说在1944年夏天白俄罗斯地区的德军中,有某些人真的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的话,那么我一定推荐躲在“白俄罗斯阳台”南部普里皮亚季大沼泽后的第9集团军了。读过我们前几章内容的朋友,一定已经对白俄罗斯的地形比较熟悉了。东北高-西南地,以及多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河流,让位于白俄罗斯西南的博布鲁伊斯克地区整体地形碎片化。虽然其连通着西北的明斯克,西部的斯卢茨克(Slutsk),东南的戈梅利(Gomel)和东北的莫吉廖夫斯,是个名副其实的枢纽,但遍地的河网以及西南部的普里皮亚季大沼泽,让整个地区适宜通行的道路就那么几条。如果要防止东面的敌人打过来,防御方只需要重点盯着几条交通要道防守就好了,因为破碎的地形限制了任何大规模的部队通过其他未开发或者低开发地区的可能性,尤其是对机动部队,更加困难。

复习一下当地地形,整个博布鲁伊斯克地区沼泽和树林密布

防御博布鲁伊斯克的德军第9集团军,算是各位军迷的“老朋友”了,其在维亚济马合围苏军,勒热夫硬抗朱可夫的“火星”,在库尔斯克以北“血战”波内里车站,算是在苏德战争中从头打到了尾。而到了1944年夏,这支曾经拥兵30多万的王牌集团军,在饱经蹂躏后,被部署到了白俄东南地区休整养伤,麾下只有10个步兵师,1个师和一个刚刚调回来的第20装甲师,合计17.5万人。

汉斯.乔丹(Hans Jordan),步兵上将,和伟大球星迈克.乔丹共享一个姓氏(哈哈,歪了歪了,一提到乔丹这个姓就歪了)。这位前第6军军长,彼时也是德军东线的一颗不小的明星,1943年冬季在维帖布斯克城下让苏军吃够了苦头。在被授予橡叶双剑骑士勋章后,他于1944年5月20日接替约瑟夫.哈佩(Josef Harpe)大将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这是他头一次指挥一个集团军,而且接手的是一个烫山芋,不仅因为自己手下资源有限,而且自己的大领导们老是扯自己后腿。

国防军第9集团军标志和新任指挥官汉斯.乔丹

托FHO和OKH的“福”,德军严重低估了第9集团军当面的危险,在他们看来,甚至维帖布斯克面临的危险都比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大(乔丹:所以你们是认为我守不住维帖布斯克,才把我调到南边来的?)。6月14日,OKH的一份纪要显示:“。。。。在维帖布斯克和奥尔沙方向,敌人的基建项目似乎已近完工,而在罗加切夫(Rogachev-博布鲁伊斯克正面)方面,敌人的建设依然未完工,显示敌人发动攻击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顶在前线的中央集团一直有不同的意见,19日,在集团军群情报部总结会上,负责人海因里希.沃吉茨基(Heinrich Worgitzky)就表示:“。。。从6月2号开始,当面敌人的准备节奏明显加快了,尤其在奥尔沙和戈梅利(博布鲁伊斯克东南)方向,预示着敌人的胃口不小。。。。我认为敌人潜在的攻击方向将会集中在博布鲁伊斯克,莫吉廖夫和奥尔沙方向(这准确率- -!),甚至北面的维帖布斯克也在敌人大的战役计划中。。。总的来说,敌人预期会在多个地点发动战役级别的攻势,以期彻底消除我方中央集群突出部。”

高层的误判,让第9集团军空守着博布鲁伊斯克地区较为有利的地形,而缺乏足够的兵力去防御。在开战前,乔丹麾下合计有3个军10个步兵师,从北到南分别是35军(6,45,134,296,383步兵师),41装甲军(35,36,129步兵师,注意,这个装甲军没有任何装甲部队- -!),以及55军(102,292步兵师)和作为预备队的707师。他到开战前2周才得到一个装甲师(20装甲师)。在这之前,乔丹麾下没啥机动预备队,能拿的出手的就只有一个突击炮旅(244旅)和两个坦克歼击营(665和743营)。炮兵力量也严重匮乏,根本无法有效覆盖博布鲁伊斯克东-东南的几条要道,又是熟悉的10锅9盖的局面。困窘之下,乔丹只能折中布置兵力,他把突击炮旅布置到了东面的罗加切夫方向,配合665营(装备了“犀牛”歼击车);而在南面的帕里奇(Parichi)方向,他投入了自己绝大部分重炮火力,包括1个210重炮营(第858营),1个150加农炮营,一个170加农炮营,1个150榴弹炮营,3个混合炮兵营和一个105榴弹炮营,外加743营(一堆各种型号的“黄鼠狼”)。事后看起来,乔丹这么布置很明显是认为,如果敌人从东部来,他可以依托南北走向的德鲁特河(Drut River)和别列津纳河(Berezina river)进行防守,靠步兵拖死敌人;而南部多沼泽,只需要守住两条河中间那几个狭长地带南北走向的道路(坦克必须要走这些路,最起码以往的经验是这样的),就能把敌人挡在外围。所以他把大部分炮兵和一部分反坦克部队集中在这个方向。他当然想把两个方向都照顾到,但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他只能赌。很不幸,他赌错了。。。。。

中央集群1944年6月1号麾下突击炮旅的编制情况

6月1日,第9集团军下属各部队的布置情况,最左面少了56军的2个师

至于6月17号才被还回来的第20装甲师,成了乔丹手里的心肝宝贝,克莱勃斯告诉他,“你手里的这个装甲师是我们中央集群唯一的机动预备队了!” 这个宝贝真是布置在哪个方向上都不放心。纠结了半天,乔丹干脆把这个师拆成了两半,分别布置在罗加切夫方向(35军)和帕里奇方向(41装甲军)。这个决定看起来保险,其实真是再糟糕不过了。博布鲁伊斯克地区以土路为主,丛林里还藏着鬼知道有多少人的游击队,在这种地形上,任何的机动速度都要大打折扣。20装甲师事后的记录中吐槽道:“。。。。侦查显示,敌人的打击将会集中在南面的41装甲军方向,尤其是35步兵师的防御地带。我们装甲师在这个地区的布置不太好(我估计这么写是很给面子了,真的要写很糟糕,是要被领导骂的),比起东面35军方向的布置,我们在南线需要更多的机动时间才能抵达前线。当然,领导应该已经考虑了这些可能性了吧(才怪。。。。。)”。6月20日,20装甲师的参谋部做了个图上作业,预期其被分割的两个单位互相支援,需要14个小时!参谋部建议把部队集中布置在博布鲁伊斯科东和东南,这样两个方向都可以兼顾,支援时间也大大降低了。但不知为何,这项建议从未被实施,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乔丹的这种安排会有什么后果了。

这是近几年拍的博布鲁伊斯克城外状况,植被很密集,当年道路状况更差

截止到6月1日,德国第9集团军共有坦克63辆(56辆IV号,7辆III号),突击炮31+56辆(31辆属于244旅,剩下56辆分布在各个步兵师)。这点装备,加上不到18万人的兵力,要防御220公里的弧形扇面,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老马觉得,把哈佩大将调走,已经说明整个OKH够心大的了,因为在这个地段,指挥这么一个老牌集团军的,竟然是一个新手。然后辅助这个新手的,也是一堆新手。他手下最重要的35军,其军长是尤根.吕佐夫中将,这位之前只是个师长(12师)。他的前任弗雷德里希.维瑟尔在开战前被调往西线G集团军群任19集团军司令。至于35军下面的134师,更扯淡。新任师长恩斯特.菲利普中将此前是个炮兵学校校长,从43年开始就从来没在前线呆过,他带过的最大的单位是一个炮兵团。他在6月初到任后,发现前任已经闪人了,什么交接手续都没能当面对接,整个134师的交接环节可以说一塌糊涂。

博布鲁伊斯克要塞的指挥官是阿道夫.哈曼少将(Adolf Hamann)。这位也是个混日子的选手,从1941年5月开始,他就被调入了军官预备团,和咱们上一篇那位莫吉廖夫的埃德曼斯多夫非常像。直到42年夏天才被调入东线,在奥勒尔任守备官。一直到1943年9月,还在混团级职位的他被调到博布鲁伊斯克,随后被任命为要塞指挥官。他的作风也和埃德曼斯多夫类似,搞得这个地方民不聊生,尸骸遍野(看看乔丹手下这帮人,都什么货色啊,一个个的)。

最后我得再提一句,第41装甲军的指挥官是赫尔穆特.魏德林(Helmuth Weidling),后来在柏林战役中守卫第三帝国首都到最后一刻的城防司令。这位算是乔丹手下为数不多的老将了,而他的名言是:“(在被告知自己被任命为柏林城防司令后)我倒希望他枪毙了我!”

从左上到右下:尤根.吕佐夫,恩斯特.菲利普,阿道夫.哈曼少将和赫尔穆特.魏德林

第二章:沼泽救不了德国人 –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底牌

在苏德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希特勒对前线指挥官们越来越收权,而对面的斯大林,则一改之前的做法,开始逐步放手让一线的指战员们自行发挥。1944年夏天,在苏军高层中,最典型以及最有名的例子,应该就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K. Rokossovsky)和斯大林的这次争论了。

罗科索夫斯基和斯大林,有没有感受到慈父的爱?

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说法,战前最高统帅部的会议上,斯大林建议以白俄第一方面具麾下第三集团军在博布鲁伊斯克正面(即罗加切夫方向)进行一次“主要的攻击”,斯大林的建议得到了几乎全部Stavka的成员的支持,而罗科索夫斯基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单一进攻方向不仅面临恶劣的地形(若干条横亘的河流),还面临南北敌人的增援,不足以消灭博布鲁伊斯克方面的敌人,他坚持,只有通过“两个主攻方向”,才能达到瓦解这个地区德军的目的。

然后就是经典的桥段,这位元帅被斯大林赶出了屋子,出去冷静一下。然后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出来劝他,让他接受大领导的思路。按照罗帅后来回忆录的表述,他当时说道:“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最高统帅部命令在单一方向进行进攻,那我就辞去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

电影《解放》2里面,罗科索夫斯基在向斯大林汇报自己的思路,随后被请出了会议室

看起来很过瘾,对不对,敢这么怼大领导的下属,绝对满足了众多读者一颗八卦的心。而且国内的读物但凡写到这块的,基本都照搬不误。不过,咱们也知道,故事听多了,被打脸是常有的事。早在1944年3月,白俄第一方面军的军事会议上,罗帅就签署了一份进攻计划书。这份计划书上白纸黑字的写着:“Рогачев, Бобруйск со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м ударом из района Мормаль на Бобруйск. Это направление наиболее выгодно”(在罗加切夫方向,如果在马尔默(Mormal)地区对博布鲁伊斯克进行一个辅助进攻将会是非常有利的)。而后面又写到:“Паричи, Бобруйск. Это направление невыгодно по причинам”(南部的帕里奇地区不适合进行进攻)。简而言之,此时白俄第一方面军的高层认为,即使有辅助攻击,也要围绕主攻方向来,在南部进攻,将会削弱北部主攻方向的兵力。这份计划书通篇没有一个字讲到所谓的“两个主攻方向”。而且既然有罗科索夫斯基的签字,必然代表了他赞同计划的内容(又没人拿枪逼着你签,你才是方面军主官啊)。

1944年3月,白俄第一方面军的第一版进攻计划,罗加切夫方向是主攻,南方是辅助

而到了5月12日,在另一份递交Stavka的计划书里,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变得更加清晰,即在两条平行的轴线上进行进攻,“主攻”在罗加切夫-博布鲁伊斯克-明斯克方向,“辅攻”在更南边的帕里奇-巴拉诺维奇(Baranovichi)方向。哪怕后来罗帅争辩这份计划书里的所谓“主攻”和“辅攻”仅仅是为了取悦斯大林同志才这么写的,但嘴上这么说,身体却很诚实。他在主攻方向布置了超大规模的第三集团军(6个军16个师),以及四十八集团军(2个军6个师),而在南面的帕里奇只有六十五集团军(2个军8个师+1个旅)。而且作为预备队的二十八集团军,要用在第三和四十八集团军的结合处,作为后续突击的支援力量。这种安排怎么看都不像是所谓的“双主攻”打法。

5月份的第二版方案,变成了南北平行的两个进攻轴线

朱可夫同志在战后的回忆录里就这么写道:“在某些小圈子里传的很广的“双主攻”打法,尤其是白俄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在最高统帅部面前所谓“坚持己见”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这些作战计划,在5月20日就已经被斯大林同志批准了,而且总参谋长也已经签字。这个时间要早于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抵达最高统帅部的时间(指5月30日)。”

所以情况是怎么演化成了5月31日最终出炉的作战计划的呢?苏军史学界有一个折中的说法,即:在Stavka的会议上,大家经过商讨,“主+辅”的进攻方式最终演化成了“主+主”的计划。会议上没有什么激烈的争论,因为是原有计划的修改,也没有所谓全盘推翻之说。老马觉得,从43年以后斯大林的习惯来看,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的。放开手让前线指挥官去做,一切都协商着来。

最终Stavka批准的方案,南北对进,包抄夹击

不管怎样,最终于6月7日下发到方面军后勤部门和下属集团军的作战计划对各集团军兵力和部署做了大调整。其中第三集团军调整为5个军13个师,四十三集团军3个军9个师,六十五集团军2个军8个师,以及二十八集团军3个军9个师。前两个集团军配属博布鲁伊斯克东部罗加切夫方向,后两个集团军配属博布鲁伊斯克南部帕里奇方向,形成两个“巨钳”,夹碎当面的第9集团军。第三和第六十五集团军作为北-南两个进攻方向的主力,分别得到了第九坦克军和近卫第一坦克军的支援。大本营调集了多达5万名补充兵充实到个集团军,力保突击部队中各师级单位人员达到7000人的水平。

为了在德军后发狠狠插上一刀,苏军还组建了以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和近卫第四骑兵军的机动部队,准备在南线两个集团军撕开德军放线后投入这只机动部队,将德军的后方彻底搅烂。

因为罗加切夫方向多河流,而南边帕里奇方向多沼泽(普里皮亚季沼泽的延伸),罗科索夫斯基命令下属各部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舟桥工兵部队配备了大量的渡河器械和浮桥设备,步兵部队专门成了铺路队,储存了大量的圆木,可以在沼泽地形中快速的铺设可供装甲车辆通过的路面。炮兵部队为下属的轻型身管火炮装备了木质的台子,可以直接在泥泞地区拉着走,提高了炮兵部队的机动性。这些创造性的准备工作,很快就会让当面的德军大开眼界了。

6月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下属作战兵力为36.9万人,拥有火炮122毫米口径以上重炮891门,其他口径支援火炮3976门(不含迫击炮)。苏军各步兵师开战前人数基本在6000人上下,人力还是只能优先补充突击部队。方面军下属坦克部队实力为883辆坦克及414辆自行火炮(这里取T.N. Dupuy和Paul Martell的数据)

6月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战斗序列

南北两线苏军都将得到强大的空军支援,其中北线将得到包括592架战斗机,270架强击机和297架轰炸机在内的共计1159架飞机支援;南线空中力量为726架(360架战斗机,366架强击机)。此外苏军还很贴心的给德军准备了夜晚叫醒服务,127架夜间轰炸机将准时送达“包裹”。

6月22日晚,当北面维帖布斯克的战斗已经打响时,整个博布鲁伊斯克方向依然是一片沉静。德第9集团军司令乔丹在自己的日记里惴惴不安地写道:“第9集团军正处在一场大规模战斗前夕。有一件事可以确定: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当面的敌人已经完成了战术集结。敌人的规模是前所未见的,而我的集团军能感觉到这一切。这支敌军的目的只有一个:重新夺回白俄罗斯。我们都知道,我们还有机会去抵御敌人,但绝不是用这种静态防御的办法。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敌人发动进攻,我们要么重回机动防御,要么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部队被彻底打垮。我认为“要塞”战术是非常危险的,这会让我们的部队处于当年波兰和法国战役时我们对手那样同等的地位。但是,集团军群指挥官没有胆量向上反应这些问题,只会机械的转达OKH的命令。这才是我们如此焦躁的根源。”

6月24日凌晨战线态势

第三章:复仇烈焰 – 苏军的南北组合拳

6月24日一早,在双方近50万人的焦急等待中,苏联的博布鲁伊斯克攻势开始了。头一天,苏军就已经沿着罗加切夫和帕里奇方向进行了战术侦查,以便找到德军防线上的弱点。苏军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小时。在罗加切夫方向,担任主攻的是苏军第三集团军的2个军(35和41军),指挥官亚历山大.戈尔巴托夫(Alexander Gorbatov)后来描绘道:“我们的指挥部距离敌人只有两公里,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德鲁特河河谷的情况。我能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工兵在敌人的机枪火力下勇敢的架设桥梁,所有桥梁的设备都是预先准备好的。然后是总攻的信号!我们的步兵越出战壕,以10-12步的间距形成散兵线,加速前进。我们的坦克很快通过的桥梁,打头的坦克带着扫雷器,这让后面工兵们的工作少了很多。”

苏军第三集团军指挥官:亚历山大.戈尔巴托夫

苏军第三集团军打击的正好是德军35军134和296师的防御地段。尤其是134师,受到了苏军3个军的重点照顾。但是借助河流和良好的防御工事,德军还是顽强的阻止住了苏军的攻势。当天苏军共伤亡2400余人,在134师防线上打开了一个3公里的缺口,但是仅仅占领了德军第一线的战壕。有些焦急的戈尔巴托夫命令投入2个旅的坦克部队,但受到当地沼泽地形和被破坏公路的阻碍,这些装甲部队未能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

稍微南边一点的苏军四十八集团军当天也取得了有限的进展,他们夺取了Kostyashovo, Kolosy, Vishenka等沿河的据点。但德军在此处工事密集,加上前期相当数量的防御阵地未被苏军侦察到,这些开战后毫发无损的防御据点给苏军造成了不少麻烦。德军密集的炮火加上河谷地区被春季泛滥的洪水搅拌成泥潭的地形,让四十八集团军步履维艰。当天,整个集团军损失了640余人,损失很小,同样,进展也不让人满意。

罗科索夫斯基在第三集团军指挥部观察突破战况

总的看来,第一天,在罗加切夫方向,德军感受到了苏军的压力,但并没有崩溃,反而借助着地形和苏军打的有来有回。真正让乔丹头大的,是南方。

24日上午7点,伴随着2个半小时的炮击,苏军第六十五集团军的2个军开始向Mikhailovka及Korma方向进攻(博布鲁伊斯克以南46公里,帕里奇以南10.8公里)。德第41装甲军报告遭到了至少15个苏军步兵师的攻击,而且攻击的地区正好在德军35和36师的结合部。苏军第十八步兵军一口气拿下了德军5道战壕,打开了一个宽6公里,深6公里的缺口。同时,因为南线德军孱弱的防空,苏军空军得以尽情的发挥空中优势。因为当天阴天,整个战场云层高度在300-400米,本不利于空军支援。但是不知为何,德军将有限的防空力量集中到了罗加切夫地区,导致帕里奇地区的防空力量几乎等于没有。苏军近卫第四航空军报告说:“(帕里奇地区)没有敌人有效的防空力量”。于是苏军的IL-2以100-200米的高度疯狂的“舔地”,当天出动了2400架次支援前线部队,而罗加切夫方向只有不到1000架次。

到了下午4点,苏军开始进入德军后方,第六十五集团军放出了自己的机动部队:近卫第十六和第十七坦克旅。当天晚间,苏军突入德军纵深已达10公里。

晚6点,乔丹打电话给中央集群总部,希望动用集团军预备队:20装甲师和707师。得到允许后,乔丹命令之前布置在东线罗加切夫方向的20装甲师一部南下支援第41装甲军,不过正如战前所料,这部分兵力需要至少20个小时才能机动到位,这还是不考虑苏军进一步空袭的情况下。但乔丹等人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南线突入的苏军很可能会北上切断第9集团军在罗加切夫方向所有部队的归路。

6月24日终战线态势,苏军南线取得明显突破,20装甲师南下

到目前为止,情况看起来虽然危机,但还不算太坏,如果20装甲师能在南面阻止住苏军的机械化部队,那么德军依然可以依靠复杂地形一步步抵抗,进退有余。但乔丹面临的困难在于,这场牌局,他的节奏完全取决于对手的出牌速度,握着满把散牌的人发挥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入夜,苏军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叫醒服务”。在罗加切夫方向,苏军进行了300架次的夜间轰炸,主要是IL-4双发轰炸机,及少量的Pe-8重型轰炸机。苏军在德军阵地上投下了大量的重型炸弹和燃烧弹,配合着当地茂密的树林和植被,燃起了冲天大火,顺便给夜间进攻的苏军指明了方向。南线苏军出动近400架次,投弹184吨,但是主要以轻型炸弹为主,造成的伤害要比北面的空袭小。

博布鲁伊斯克战役期间,充当“夜间快递”的苏军Pe-8轰炸机

6月25日上午9点,苏军开始在罗加切夫方向恢复攻势,45分钟炮击后,戈尔巴托夫投入了麾下的第九坦克军,配合第三十五步兵军进攻,意图切断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的高速公路。第九坦克军下属的3个坦克旅(二十三,九十五和一零八旅)分别和配属的步兵师密切配合,在各自进攻地段取得了突破,在Dobritsa和Krushinovka(博布鲁伊斯克东北20公里)地区,苏军撕开了15公里宽的缺口。德军134师正在被压迫着向西南方向退却,而刚刚抵达的707师无法堵住缺口。到了中午,德第9集团军和北面第4集团军的结合部已经被割裂。到了下午5点,苏军第二十三坦克旅渡过德鲁特河后,从西南方向切断了罗加切夫-博布鲁伊斯克公路。至此,苏军第九坦克军全部装甲力量都已渡过德鲁特河,可以大显身手了。苏军当天报告损失39辆坦克,而德军却报告击毁了超过100辆苏军坦克。不过从战果来看,老马认为德军的战报注了水,毕竟在不断被击退的过程中,前线士兵高度紧张,根本无法有效记录和甄别自己攻击的目标是否真的被击毁。35军军长吕佐夫下午报告乔丹,说自己的军通过抽调第6,383和45师防线上营一级的部队,勉强维持着南面的一条防线,但是北部的缺口已经毫无办法,同时自身的预备队已经耗尽,请求逐步将还未受到攻击的第6,383和45师撤出现有防线。

北线配属给第九坦克军的三十五独立重型坦克团装备有威力巨大的“斯大林”坦克

乔丹现在的关注点几乎全部被南线吸引了,吕佐夫的报告先被压了下来。因为就在25日上午8点半,苏军在南线切断了帕里奇一线德军北上撤往博布鲁伊斯克的道路。执行这个漂亮的迂回任务的是近卫第一坦克军近卫十七坦克旅。当天凌晨,已经前进到帕里奇西部17公里处Slobodka和Romanishche地区的近卫第一坦克军部队,派出侦察部队,发现帕里奇的德军正在打包行李。苏军果断在夜间穿过帕里奇西北部的沼泽地区,在25日上午截断了德军36师北上的退路。

上午9点,苏军大部队开始继续前一天的攻势。在35师当面,苏军坦克部队瞄准的是Cherny Brody(帕里奇西北20公里),这里可以截断博布鲁伊斯克向西南通往卢尼涅茨(Luninets)的铁路。到了下午1点,苏军坦克冲出沼泽和丛林后,守卫当地的德军35师一部,加上一对工程&建筑部队,作鸟兽散,留下了大批的建设物资和军事装备。36师已经被割裂,整个师沿着别列津纳河分成两部分,东岸的部队在向东北方(35军方向)撤退;西岸的部队被迫向帕里奇方向撤退,中午12点,他们向乔丹报告自己正在帕里奇以东2公里处作战。

南线困难的地形没有影响到苏军的前进速度,步兵在沼泽地里快速穿插

下午2点半,乔丹接到35师报告,称在帕里奇西北33公里处的Zelenkovichi,苏军200多辆卡车满载着突击队越过了铁路线,正在向西前进。而35师的部队,正分成两股向北和西北撤退。

此刻,乔丹的脑海里,已经能很清晰的勾勒出苏军的战术意图。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下去,苏军将在博布鲁伊斯克地区包围他的第9集团军绝大部分的部队。他在下午3点,给中央集群司令布施发报,要求撤出整个战区最东南角的383师,将其调到南线堵窟窿。布施直接告诉他:不论什么情况,各部队坚守目前阵地,不得擅自撤退!

知道为啥苏联/俄国坦克后面都带根木头么?这都是实操出来的经验

乔丹在当天的日记里这么写道:“第9集团军司令部完全明白这些灾难性的命令将造成的后果。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一个指挥官在向上表达完自己的不同意见后,只能继续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哪怕这个命令完全违背自己的意愿并与事实相悖。尤其是当我意识到,集团军群的领导们完全在无视下面的意见时,我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布施元帅和他的幕僚们完全无视下面指挥官的自主性,只是在机械地遵守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命令。”

第9集团军的命运,在6月25日,已经被决定。

6月25日终战况,注意南线苏军一个漂亮的穿插,阶段了帕里奇北面的道路

第四章: 死亡漩涡 – 通往要塞之路

6月26日清晨,已经占领了Dobyssna(博布鲁伊斯克东北29公里)的苏第三集团军进入了全面突破阶段。第九坦克军指挥官鲍里斯.巴哈罗夫(Boris S.Bakharov)少将命令麾下几乎全部机动力量涌过突破口,打头的是九十五坦克旅,然后是一四五五坦克旅,接着的是一零八坦克旅和一五零八自行火炮团,殿后的是二十三坦克旅以及八十一摩托化步兵旅。巴哈罗夫,这个带着圆片眼镜,看起来“人畜无害”彬彬有礼的大叔,其实是个极具侵略性个性的悍将(他熬过了41年的溃败,42年的溃败,43年哈尔科夫和普罗霍洛夫卡的炼狱)。在本次突袭中,他直接在领头的九十五坦克旅中现场指挥突破。机动部队涌过突破口后,分成南北两股力量,分别向博布鲁伊斯克东北的Kirowsk(东北19公里)和东部的Titovka(5公里)进攻。

第九坦克军指挥官鲍里斯.巴哈罗夫

行军路上的奥拉河(Ola river)已经无法成为德军的有效防线,巴哈罗夫的部队在下午3点30分,借助机动部队自己的装备就渡过河了,河对岸没有任何德军的防御部队。由于苏军近一天都采用了单纵列行军的队形,如果这时候河对岸有德军的“虎”式坦克或者“犀牛”坦克歼击车,对于苏军的坦克纵队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但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哪里呢?

德军防守当地的134师残部已经溃不成军,而拥有反坦克力量的296,6等师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堵在路上。原本唯一能阻止苏军突破的就是布置在博布鲁伊斯克以东的20装甲师一部,但他们现在正忙着转移到博布鲁伊斯克以南去堵帕里奇地区的口子。所以他们只留给134师一个不满编的坦克连(IV号坦克)。这么点兵力,很快就泥入大海般无声消失了。由于沿途没有了德军有效的反坦克力量阻击,苏军的单列纵队铆足了劲在路上驰骋,这种违反常理的突击队形,反而造就26日白天博布鲁伊斯克北线最大的意外。当20装甲师的112掷弹兵团和一部分坦克部队正紧赶慢赶的往南部支援时,苏军追了上来。

到了下午7点,苏军抵达博布鲁伊斯克东部交通枢纽(连接莫吉廖夫-罗加切夫-博布鲁伊斯克)Titovka,抓了20装甲师一个措手不及。20装甲师的日志里写道:“晚上7点,我们的行军纵队在Titovka遭到了莫吉廖夫方向来的苏军坦克袭击,整个队列被冲散。别列津纳河东岸还有我们21装甲团一部,92坦克歼击营一部,112掷弹兵团一部及师部部分力量没有渡河。苏军有10-15辆“斯大林”坦克,他们占领了通往南部的高速路口。晚上10点,我们师的进攻失败了,我们没有把敌人的坦克部队赶下高速”

从别列津纳河东岸拍摄的Titovka景色,拍摄于战前,保存于国防军在线档案馆


苏军占领Titovka,对于南北两线的德军都是要命的打击。北线,还远在东部地区奋战的第296,6,383等师向西退回博布鲁伊斯克的路被彻底封死,全部滞留在了别列津纳河东岸;南线,还眼巴巴等着20装甲师剩下部队来解围的帕里奇一线彻底断了希望。乔丹战前自作聪明的安排,就这么宣告彻底的失败。20装甲师在最需要它的时刻,依然在浑浑噩噩的赶路,最终像胡椒面一样分散卡在了博布鲁伊斯克东-东南-南方向长达30公里的地区,毫无建树。

到了当晚8点钟,苏军第一零八坦克旅也赶到了Titovka,现在在这个交通枢纽集结了超过100辆T-34(我很怀疑德军战报里写的“斯大林”坦克是德军看花眼了,当时第九坦克军编制里并没有这种坦克),德军想要夺回来,基本是没啥希望了。当天,第九坦克军前进的距离超过了50公里,能在1944年打出这种突破深度,看起来苏军和德军,和三年前相比,完全调了一个位置。

383师师部的冯.博尔奇少尉在撤退途中这么写道:“(26日)晚6点,我们接到消息,渡过别列津纳河的铁路桥无法通过了,因为完全被各种燃烧爆炸的车辆堵住了。苏军从莫吉廖夫方向的高速路上,以小股坦克配合搭乘卡车的步兵模式,一波波袭击骚扰我们,而我们前面的枢纽Titovka也被他们占领了。我们头顶上,苏联人沿着我们撤退的公路连续轰炸了我们超过5个小时,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因为路边就是沼泽,我们大部队完全无法离开公路前进。到处都是被炸毁的汽车和武器,而有战斗力的部队还被堵在后面上不来,没办法前往Titovka打破包围圈,看起来包围圈就要成型了。”

Titovka镇子上的北面的木桥和南边的铁路桥,木桥现在成了钢筋水泥桥,铁路桥还是老样子

苏军624步兵团机枪连连长马里宁(Malinin A.N)后来这么描绘那个夜晚:“。。。。德军在天还没亮时就像雪崩一样涌过来,我们的射击距离几乎到了面对面的程度,所有都混在了一起。早上我一看,周围有那么多的德军尸体,我从未见过这么多死的德国人。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把连里面的机枪手组织起来,我们伤亡不大。我们当天在林子中抓了15个俘虏,然后一卡车的补给品,从靴子,到红酒,什么都有。。。”

乔丹的26日注定是悲催的一天。当他把注意力放在南线时,北线奔溃了;当他把目光移回到北线时,南线又出问题了。当天上午,南线依然坚守在帕里奇的36师一部报告说,帕里奇以南的别列津纳河地段出现了苏军的舰队!这个舰队时千里迢迢从第聂伯河转进而来的苏军“第聂伯河舰队”特遣队,拥有超过30艘炮艇。这些炮艇上搭载着从85毫米到12.7毫米的各色火炮和机枪,直接怼到德国人眼皮子底下开火,顺利掩护了苏军部队度过别列津纳河。现在帕里奇的部队已经基本陷入重围,除了东面被别列津纳河隔着的沼泽地区外,它的北面,西面和南面都是苏军的重兵集团。

苏军的第聂伯河舰队在战役期间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不过苏军的拳头并没有砸在帕里奇上。当天上午11点25分,第六十五集团军司令巴托夫(P.I. Batov)上将下令近卫第一坦克军进入突破口:“攻占博布鲁伊斯克西南和西面的地区,阻止敌人向西撤退。”到了晚上7点,近卫第十六坦克旅和近卫第一机械化步兵旅占领了博布鲁伊斯克西南14公里处的Bogushevka,切断了博布鲁伊斯克通西南方向的格鲁斯克(Glusk)和斯卢茨克(Slutsk)的高速公路。至此,第六十五集团军提前6天完成了罗科索夫基斯交给他们的任务,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向西撤退的途径。其中,近卫第一坦克军的先头部队在当天下午袭击了位于博布鲁伊斯克以西的第9集团军司令部,而此刻乔丹却不在这里(等下咱们再说)。德军调集了周围所有能集中的拿得起枪的部队,勉强打退苏军袭击后,火速转移。一片慌乱中,第9集团军司令部转移到了Protasevichi(奥西波维奇Osipovichi以西-奥西波维奇是苏军既定的两路进攻部队的交汇点,在博布鲁伊斯克西北38公里处),这导致接下来的半天多时间内,德军在这一地区的部队实际上丧失了有效的统一指挥。

那么在这么紧要的关头,乔丹去哪了呢?他在中央集群司令部,没有去打球,而是去挨骂了。布施告诉他,根据元首的命令,他被解除第9集团军指挥官这个职位。等到28日,乔丹要和布施一起飞往“狼穴”面见希特勒汇报。第41装甲军的魏德林成为第9集团军的代指挥官,直到尼古拉斯.冯.沃尔曼(Nikolaus von Vormann)装甲兵上将抵达集团军指挥部为止(魏德林:我TM,烂摊子都留给我。。。。。。)。

火线上任的尼古拉斯.冯.沃尔曼上将(我突然发现这张图是上校军服,应该是这位早年时候拍的)

乔丹,这位当年维帖布斯克的“英雄”,防御苏军进攻的专家,东线之星,崛起的如此之快,跌下来也如此之迅速。他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再也没能担任任何实际职位,最终以意大利战线提罗尔集团参谋长的身份见证了战争的结束。当然,我们都知道,即使乔丹把第20装甲师正确的布置在东或者南面,对整体的结果依然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就凭20装甲师那不到90辆的IV号坦克,最多迟滞一下苏军两个攻击方向的进攻。在苏军绝对空优的笼罩下,在德军僵硬的指挥体系前,第9集团军的命运早就确定,无非是换了一种死法而已。这位被打入冷宫的将军战后倒是活得很长寿,直到1975年才以83岁的高龄去世。如果不是这么早被解职,以苏联的做法,这位东线之星大概率要在劳改营做个十年的苦役才能出来(魏德林:我又想骂娘了,怎么办。。。)。

26日终战线态势,博布鲁伊斯克包围圈即将成型

换人归换人,仗还得继续打。到了27日早上,第9集团面临的局势可以说已经糜烂不堪。北线承受打击最重的134师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集团军从26日下午就已经和这个师失去了联系)。北线,苏军除了已经完成对交通枢纽Titovka的固守,还开始威胁博布鲁伊斯克整个东北和北面的交通;南线,苏军开始向要塞西部和西北推进,而帕里奇的守军依然未能打破北上回到博布鲁伊斯克的道路。

这将会是非常混乱和血腥的一天,老马要带着大家一点点理理思路。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占据主动权的苏军的动态。

先来看南线。担任南线突击箭头的苏军近卫第一坦克军现在已经开始自由发挥了,因为他们提前6天完成了任务。27日一早5点,苏军机械化部队袭击了博布鲁伊斯克城外东部和东北的两个高速节点Miradino及Sychkovo(距离城区4公里),切断了这座城市和明斯克地区的联系。当地德军在遗弃了大量的弹药补给后迅速撤退。现在,只有北面沿着别列津纳河河岸两侧狭窄的通道可以供整个博布鲁伊斯克地区的德军撤退了。

双方围绕Miradino及Sychkovo进行了残酷的争夺。在Miradino,德军出动了1个步兵团,2个炮兵营,6辆突击炮和2列装甲列车,同苏军的近卫第十六坦克旅爆发了近距离战斗。但是苏军这种部队可是从斯大林格勒的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怪物”,论战斗意志,那可一点都不比德军差。4个小时的战斗后,德军惨败撤退。而在Sychkovo,苏军聪明的放德军突围纵队出城,然后敲掉了德军纵队的领头车辆。苏军坦克埋伏在道路两侧,向堵在路上的德军纵队肆意开火,击毁了100多辆各种车辆,Sychkovo通往明斯克的高速路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当天,在这两处地点,苏军报告打死1179名德军,击毁/缴获1辆坦克,5辆突击炮,9门火炮,2列装甲列车及其他大批装备,还抓了196名俘虏。

Sychkovo附近的死亡公路(不过来源存疑,可以确定在博布鲁伊斯克附近)

下午,当德军的反击被击退后,近卫第十六坦克旅旅长利马连科(Limarenko)上校决定发挥主动性,向北绕过要塞,占领城北2.5公里处别列津纳河上最后一处渡口Shatkovo,彻底关闭博布鲁伊斯克口袋。要知道,按照战前安排,博布鲁伊斯克西北的奥西波维奇(Osipovichi)是苏军第三集团军和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攻击汇合点,这个渡口处在第三集团军的第九坦克军进攻轴线上,现在南线的苏军已经跑到了北线部队的进攻区域。不过对于罗科索夫斯基来说,无所谓了,能兜住越多的德军越好,谁来做这件事已经不是重点。

德军方面,当天南线唯一的进展就是,帕里奇的德军(36师一部)突破苏军的阻碍,向北撤入了博布鲁伊斯克。但是他们也只不过从一个口袋跳到了另一个口袋而已。

在北线,苏军第九坦克军当天的首要任务就是守住Titovka,阻止任何还在别列津纳河东岸的德军渡河撤入要塞,毕竟在野外消灭敌人,比在城镇里容易多了。第三集团军下属其他部队,继续在向北进攻,当天,苏军兵锋以抵达博布鲁伊斯克东北27公里的Klitschew。

于此相对应,德军的任务现在也变得很简单,突围!不论是已经撤入要塞的,还是依然在河东岸的部队,都要想尽办法突出去。当时陷在河东岸的383师炮兵团2营营长库尔特.卡拉森(Kurt Klassen)少校战后的报告这么描述道:“他们(指第9集团军和博布鲁伊斯克要塞指挥官哈曼)从1943年冬天开始,就有机会完善Titovka周边的防御,但是他们什么也没做。第20装甲师的表现堪称软弱,只有3辆“斯大林”坦克堵在路口(之前不是说十几辆么?),他们却毫无办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26日,整个东部部队(大概是指383,45,6和296师,以及36师在别列津纳河东岸的一部)才被彻底的堵在了博布鲁伊斯克门口”。

仗打到这么份上,被隔断在别列津纳河东岸的德军已经别无选择,抱怨和咒骂是没有用的,首先,他们需要突破苏军在Titovka的防御进入博布鲁伊斯克,才有机会考虑下一步的事。突围的主力无疑还是35军,麾下的134师已经脱离其有效指挥,残部和707师正在向北溃散,包围圈内还有第6,4,296和383师,其中383师因为最先撤退,现在反而要承担起突围的任务(其他部队还在队列后面)。这个1942年底才组建期间的步兵师,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数万人突围的箭头,其战地日志和幸存者的回忆录,给这段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此外,第41装甲军的36师一部(河东岸部队),也在这个包围圈中。

383步兵师,典型的第18波步兵师编制表

突围部队中,还滞留在别列津纳河东岸的20装甲师一部也是重要的一员。按照第20装甲师的记录,27日上午,所有能被集结的部队都集中到了Titovka方向,包括装甲师21装甲团的1营,112装甲掷弹兵团的1营,以及383,36及6师的能战斗的部队。但是随后,德军发现苏军在Titovka地区的防御力量已经大大加强,有至少25-30辆坦克,还都占据了非常好的射击位置。苏军的步兵已经在Titovka东面外围构筑了反坦克阵地。“为了突破敌人阵地,21装甲团1营和383师的一个坦克歼击营配合向敌人发动进攻,装甲掷弹兵们用手持反坦克武器(铁拳)向敌人坦克攻击。”

“到了上午11点30分,装甲团的部队在Titovka方向高速两侧发动进攻,成功抵达博布鲁伊斯克-莫吉廖夫-罗加切夫岔路口。但是随后敌人投入了大量的增援,我方无法坚守现有阵地并夺取通往博布鲁伊斯克的木桥(别列津纳河)。383师的步兵,在20装甲师的掷弹兵配合下,成功将敌人击退到Titovka南部沼泽地带,并夺取了铁路桥。当天,我们遭到敌人大规模空袭,我方遭受了严重伤亡。同时,弹药短缺开始变得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军的战斗能力。”

散落在博布鲁伊斯克以东的20装甲师IV号坦克残骸

383师的战斗日志对当天的情况有着更详细的记载:“(27日)凌晨4点,532步兵团位于Titovka东南,团长亚瑟.尤特纳(Arthur Jüttner)上校在20装甲师师部,得知装甲师将会夺取Titovka。但是6点钟,消息传来,进攻失败。因为在Titovka北面的高地上,敌人集结了大批坦克,可以很容易击毁我方的坦克。尤特纳团长向20装甲师师长冯.凯赛尔(von Kessel)少将建议,由步兵团加入战斗配合作战,夺取北面的高地。上午10点,在20装甲师师部,35军军长吕佐夫,及36步兵师师长康拉迪(Conrady)均到场,下达了联合作战命令。计划是383师的部队要先将高地上敌军坦克击退,20装甲师的坦克再继续推进,和步兵一起攻入Titovka(什么时候步兵开始要帮坦克挡子弹了?)。”

“上午11点,532步兵团在师炮兵团第1和第2营配合下,集中全师剩下的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向Titovka北部高地发动进攻。进攻一开始很顺利,敌人在损失了4辆坦克后,向后撤退1公里。20分钟后,20装甲师以单列纵队开始向Titovka进攻(我猜测因为道路两边沼泽地形,被迫采取这种阵型)。但是进攻随后陷入僵局,因为苏联人不断的加强Titovka一带的防御。532步兵团没有足够的力量将敌人逐出高地,在敌人坦克的火力下被迫后撤。同时Titovka城内和城南的据点中依然存在敌人的火力点,导致20装甲师的纵队损失惨重。最终,我方被迫撤回出发阵地。”

苏军驻守Titovka的108步兵师师长捷列莫夫(P.A. Teryomov)后来这么形容当天的战斗:“。。。我们的大炮在700米距离上开火,随后是机关枪。炮弹在敌人密集的队形中爆炸,机枪子弹像割草机一样把成片的敌人扫倒。但是敌人跨过自己同伴的尸体,继续进攻。真是疯了一样,敌人的步兵如同瞎子般向前冲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纳粹们像中了魔一样一群群移动,如同一群顽固而愚蠢的动物,而不是靠着战斗意志在坚持的士兵。。。”

事后统计,德军在Titovka以东遭受了超过1万人的伤亡,还有6000人被俘。

6月27日终战线图,红叉代表激烈战斗地点Titovka,德军现在被包围成两部分,别列津纳河以东部队正在向博布鲁伊斯克要塞突围

在从Titovka突围入城的希望破灭后,留给河东岸德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20装甲师27日下午的日志记载道:“殿后的45步兵师已经无法守卫东南方向的防线。追击而来的敌军突破了我军防线,敌人的坦克冲进了我们的后勤部队中,和我方搅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36师协商,入夜后,抛弃全部畜力牵引的重武器,全部依靠机械化运力。所有步兵部队,在36师的带领下,从南面的铁路桥渡河;北面的装甲部队,需要投入全部兵力,从木桥过河(还在苏军手中)。本次突围行动,没有炮兵支援,因为已经没有弹药剩余,但是我们已别无选择。”

入夜,在36师的带领下,35军所有能行动的部队全部集中在铁路桥沿岸渡河。部队抛弃了所有阻碍行动的重武器,伤员在同伴的搀扶下,或者搭乘着卡车渡河。发现德军行动的苏军用密集的炮火封锁铁路桥两岸,德军遭受了巨大伤亡。20装甲师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因为无法通过铁路桥,而全被炸毁。午夜时分,突围部队的先遣队终于和博布鲁伊斯克的41装甲军部队接上头,近2万名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的步兵跟随在后。一片混乱中,苏军的追击部队尾随而至,35军军长吕佐夫在河东岸被俘(推测时间为28日凌晨)。

成功突入要塞后,于28日被德军炸毁的Titovka铁路桥

第五章: 逃出生天 – 博布鲁伊斯克突围战

当28日的天际被阳光照亮时,博布鲁伊斯克要塞已经被3万多惶恐不安的德军塞满。德军第6,36,45,296,383和707师,20装甲师,全部陷入了包围。因为魏德林在包围圈外指挥第9集团军,空出来的41装甲军指挥官的位置就由在头一天突围中表现出色的383师师长埃德蒙.霍夫迈斯特(Edmund Hoffmeister)少将担任,而707师师长古斯塔夫·吉尔(Gustav Gihr)则兼任383师师长(后改为要塞守备长官哈曼代理383师长)。鉴于吕佐夫下落不明,35军在博布鲁伊斯克的部队全部交由41装甲军指挥。此外,城内还有一小部分134师的部队,包括师部的部分人员,师长恩斯特.菲利普(Ernst Philipp)绝望之下自杀身亡。。。。。。。。(如果你点开钢铁之师2里面博布鲁伊斯克那一关,一开始,德军在要塞的单位均以Hoffmeister Group身份存在)

383师师长埃德蒙.霍夫迈斯特,其在战役前期的表现堪称亮眼

根据头一天(27日晚)的命令,要塞守备队指挥官哈曼必要时可以接管383师,博布鲁伊斯克必须要坚守。霍夫迈斯特发电称要塞目前状态无法坚守,并请求突围。28日中午,他等到了元首的直接指示,授予他“自由裁量权”。但对383师和要塞守备队,没有进一步指示,这是否意味着这帮人要与要塞“共存亡”呢?

霍夫迈斯特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拟定突围计划。现在包围圈内的德军缺粮少弹,夏日的焦阳让缺水的窘境愈发突出。霍夫迈斯特计划逐步将部队集中到城北,沿着别列津纳河西岸向北突围。因为要塞的西面同向明斯克的道路均已被苏军机械化部队占领,霍夫迈斯特对自己手下这帮残兵的战斗力不抱太大希望,所以从北突围成了唯一的选择。当天中午收到的中央集群电报也建议他们向北突围,因为侦查显示北面敌人活动要少得多。最终他上报的突围计划是以20装甲师残部为先头,其余步兵部队形成两翼,沿着别列津纳河向北突围;后卫部队包含要塞守备队和383步兵师,将在突围开始后尽可能守住后翼;所有需要维修的,无法出动的车辆全部被炸毁;伤员将被安置在要塞中心(他们的下场将会很惨)。

博布鲁伊斯克要塞地图,城区面积不算大,但是有历史悠久的城堡建筑

城外的苏军也没有闲着。一大早,近卫第一坦克军就出动第十五和第十六坦克旅,意图一举拿下要塞,但他们低估了要塞的防御程度。要塞里虽然缺乏重武器,但是步兵随身的例如“铁拳”和“装甲拳”等近距离反坦克武器还有很多。德军在建筑物之间的火力点可以有效隔离苏军伴随坦克的步兵,然后用各种反坦克武器从侧后击毁苏军坦克。一年后,苏军将在柏林继续体验到这种苦涩的巷战。西北方向的十五坦克旅当天晚上6点报告,当天其损失了18辆坦克,十六坦克旅在29日报告,其能战斗的T-34/85坦克还有13辆(27日这个数字是44辆)。

既然无法快速攻占要塞,苏军就开始用老办法:炮击。当天,苏军开始动用重炮轰击要塞,到了下午,大批增援部队赶来后,各种中小口径火炮也开始加入“合奏”,383师报告:“敌人的炮击和空袭入夜后并没有减弱。威力巨大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不仅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伤亡,还严重毁坏了防御工事。”

博布鲁伊斯克战役期间拍摄的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画面

当天下午,沃尔曼进入第9集团军总部(一说30日才进入),魏德林发现自己的位置很尴尬,他的41装甲军现在被霍夫迈斯特指挥,但是霍夫迈斯特实际上只了解41装甲军36师的状况,而剩下的35师和129师全在包围圈外,他鞭长莫及。魏德林在指挥这两个师在普蒂奇河(Ptich river)组织新的防线,但是却缺乏适当的名分。

沃尔曼也好不到哪去,他接手的是个彻彻底底的烂摊子,第9集团军的主力都被包围在博布鲁伊斯克,他手下能用的兵力约等于零。按照集团军司令部的记录:“第9集团军实际上作为一支有效的战斗力量已经不存在了,麾下没有一支能够战斗的单位。”这么说当然有失公允,因为OKH从北方集群派来的12装甲师和后方预备军的390后备师组成的林迪希战斗群(Kampfgruppe Lindig)正在玛瑞娜.戈尔卡(Marina Gorka)卸载先头部队(指挥官马克思.林迪希少将,第9集团军直属炮兵指挥部司令)。但是这点部队对于沃尔曼真是聊胜于无。从Červień(明斯克东南47公里)到Slutsk长达70公里的战线上,现在实际上只有一个“卑尔根阻击群”(Sperr-Riegel Bergen)挡在前面。

老马多说两句哈,因为涉及到游戏钢铁之师2里面相应关卡的史实,我就多查了点资料。“卑尔根阻击群”在6月27日的纸面编制是:390工兵营,791保安营,915国土防卫营,603保安团2营和22炮兵团3营,完全就是一个攒出来的部队。

在游戏钢铁之师2里面,博布鲁伊斯克关卡,一上来,莫德尔就希望你能用这点部队在奥西波维奇(Osipovichi)顶住敌人的进攻并向东南接应博布鲁伊斯克突围的部队,这纯属扯淡。历史上不要说奥西波维奇早已经失守,就是游戏中给你的那个什么“白俄罗斯地区守卫队”,资料里也没有,还带着几辆突击炮,历史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钢铁之师2里面博布鲁伊斯克关卡开始状态,注意,林迪希战斗群此时占据了奥西波维奇(Osipovichi),这与事实不符,但是为了玩家好受点,才这么设定的

好了,唠叨完包围圈外面的事,咱们还是继续看要塞那边啥情况。霍夫迈斯特给第9集团军以及中央集群的电报表示,自己打算在28日午夜突围,一分钟都耽搁不起了。他的上级们也没什么好办法,第9集团军回复说:“保持通讯畅通很重要,过去两天我们和你们的通讯时断时续,无法掌握你们的实际动态。请尽力恢复通讯并保持,实在不行,我们打算空投一名通讯技术军官和相关器械到要塞协助你们(谁这么倒霉。。。)”。

入夜,苏军夜间轰炸机出动了超过500架次对要塞进行轰炸。因为德军猬集在城中,轰炸造成了骇人的伤亡,同时引发了大火。苏军在别列津纳河东岸的第九坦克军记载道:“。。。夜间,对岸的城镇燃起了大火,照亮了整个西边的天空。爆炸声从那个方向传来,我们知道,法西斯们正在被空军狠狠的教训着。。。”

6月28日终战线图,德军7个师被包围在博布鲁伊斯克,突围战即将开始

29日凌晨1点半,德军的突围行动开始。德军把剩下的炮弹全部打在了要塞北面沿河高速的苏军阵地上。这个地区是苏军三五六步兵师的防御地带,因为路边沼泽和丛林密集,另一边又是别列津纳河,这个步兵师的防御阵地正面很窄,只有4公里。三五六步兵师在防线上布置了57门火炮(12门76.2野炮,9门76.2步兵炮以及36门45毫米反坦克炮)。德军的突围部队,按照苏军记载,多达1-1.5万人,由30辆坦克和12辆突击炮组成。德军的第一波进攻被击退,但是很快在2点又组织起了第二轮进攻。

此时此刻,每一个包围圈中的德军士兵,都意识到这是最后的逃生机会。他们发疯般冲向苏军阵地,没有武器的就挥舞着铲子和木棍。苏军一一八一和一一八三步兵团的阵地上爆发了激烈的肉搏战。就在德军将要完全占领苏军这两处阵地时,苏军呼叫了远程炮火,整个阵地被火箭弹和重炮覆盖,德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到了上午8点,休整后的德军再次进攻,超过1万人参与了第三次突围。最终,德军在沿河向北方向和西北通往奥西波维奇的方向均取得了突破,德军较大的一股兵力占领了要塞西北3.2公里处的Sychkovo。战斗后,苏军三五六步兵师报告28-29日的损失为1785人,一一八三团团长,师炮兵团团长,作战处处长均在战斗中阵亡。

各位需要注意的是,德军原先的突围方向是沿着河一路向北,但是现在却分成了两股部队。一股较小的,沿着河继续北上,而大股的,却开始向着29公里外的奥西波维奇进发。要知道奥西波维奇已经被苏军近卫第一坦克军占领了,现在苏军的前锋正在向西北33公里处的玛瑞娜.戈尔卡运动。结果德军这股部队一头撞到了苏军近卫第一机械化旅身上。

又是一场血腥的战斗。因为苏军正处在向奥西波维奇运动的过程中,三五六师又没来得及报告自己阵地被突破的情况,导致两军立刻搅在了一起。危急时刻,近卫第一机械化旅把所有能投入的人全投入了战斗,包括旅警卫排,传令兵,司机,炊事员等,甚至旅司令部参谋们都端着枪和德国人厮杀在一起。这个机械化旅几乎打光了携带的所有弹药,当天在高速沿途,沼泽,丛林中上演了上万人肉搏的大戏。最终,德国人先泄气了,也许是想起自己原本规划的陆续不是这条,于是大部队开始向东撤退,进而沿着别列津纳河取道向北。

筋疲力尽的近卫第一机械化旅没有办法阻止德军的转移,不过他们在战斗中击毙了4000名德军,抓了2900个俘虏,其中包括大批的军官。

就在德军突围战打响后,围城的苏军也开始了进攻。德军后卫部队在哈曼少将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而又绝望的战斗。上午9点,383师报告,苏军已经攻入城中心,所有伤员,要塞指挥部均已转移到要塞北部,但预计坚持不了太久。在别列津纳河东岸的苏军也开始渡河,在要塞东北角的渡口Shatkovo,苏军的渡河部队威胁到了德军突围部队的右翼,德军干脆把88炮架到了河边,对着苏军的渡河部队直射。

苏军珍贵的战斗纪录片画面,摄影师跟随进攻部队进入博布鲁伊斯克。左数第3名士兵将在几秒钟后中弹倒地

当天下午3点,博布鲁伊斯克城内的枪声已逐渐稀疏下来,此时,突围部队位于城北9公里处河边小村Verbki,在吸收了之前和苏军近卫第一机械化旅血战后转进的那一股部队后,突围集群继续沿着河向北撤退。此刻,20装甲师依然还有一丢丢装甲力量,包括几辆坦克,12辆半履带运兵车和1辆自行火炮(150“黄蜂”)。

苏军进入燃烧的博布鲁伊斯克

此时第9集团军接到空中侦查报告,说在奥西波维奇以东,有一大股苏军部队正在向东北运动,非常可能抢在突围部队前面占领斯维斯洛奇(Svisloch)。这个镇子是别列津纳河和斯维斯洛奇河的交叉点,是德军突围部队北上必经之路,一旦这里被苏军封锁,德军上万人段无任何逃生的机会。第9集团军指挥部一面发电要求突围部队尽快赶路,一面要求Luftwaffe第6集团军派出全部能派出的飞机轰炸苏军,延迟他们的行进。

当天下午6点钟,空中侦查显示,德军纵队在Verbki以北10公里处,但是纵队的尾巴一路延伸到博布鲁伊斯克,而此刻,要塞里面除了烟雾和大火,已经没有德军活动的迹象。关于要塞守备队和383师最后时段的记录非常混乱,老马有理由相信,这些部队已经尽力完成了阻击苏军的任务。按照德军对后卫部队一般的要求,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向任何可能的方向突围。我所掌握的资料,哈曼少将是跟随着霍夫迈斯特等人一同撤离的,我不太理解的是,战史里又写着其带领后卫部队英勇奋战到最后,难道是这位突围后,一路小跑追上了霍夫迈斯特等人?383师日志最后记载道:“这时,已经没有单一的指挥系统,没有明确的命令。大小不等的战斗群分别在夜间渡河(指的是Verbki村子外面的小河,别列津纳河支流),向西和西北方向撤退。很明显,这些人最终大部分都落入了游击队手中,被杀或者被俘。而且很有可能,部分士兵自愿放下武器投降了。”

29日终战线图,蓝箭头代表德军突围和进攻方向。包围部队全部用霍夫迈斯特KG表示

6月30日,对于突围的德军,又是关键的一天。上午,在通往斯维斯洛奇的路上,他们在Tschutschja(斯维斯洛奇东南3公里),遇到了苏军坚决的抵抗。这股苏军应该是昨晚空军发现的那只苏军增援部队。同时,苏军集结在Sychkovo外围,昨天德军和苏军机械化部队的血战让苏军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德军被包围的人数。苏军在Sychkovo的西北高地上布置上火炮和机枪,就对着下面北上通往斯维斯洛奇的公路。公路上还拥挤着从博布鲁伊斯克逃出来的非战斗部队和后卫部队,被苏军向打鸭子一样一个个敲掉。

德军现在约2万人,拥挤在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地带,沿着别列津纳河西岸一字排开,在苏军的包围下,覆灭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从要塞中涌出的苏军,时不时突破后卫部队383师的防御,冲入后卫队列中,这种折磨人的情况直到下午约1点德军大部队基本全经过Verbki才好转。德军直接把剩下的88炮摆在Verbki村里,瞄准村南面的小河,才阻止苏军的追击。战斗中,德军前锋还成功缴获了1辆“斯大林”坦克,他们把这辆坦克开到后卫部队,用来阻击苏军的坦克部队。

博布鲁伊斯克以北公路上德军遗弃的军事装备

下午1点55分,突围部队向第9集团军发报:“我们已经拿下了斯维斯洛奇的桥梁,正在渡过斯维斯洛奇河,但是边上的别列津纳河的桥梁依然在苏军手里(我们之前说过,斯维斯洛奇是两条河的交叉口,有两座桥)。我们下一步向哪个方向突围?我们的弹药已经很不足,而且各种给养匮乏”。第9集团军回电:“向Pogoreloje方向前进(斯维斯洛奇西北19公里)。”

下午3点10分,第9集团军司令沃尔曼命令,林迪希战斗群向Pogoreloje方向进攻,扫清沿途苏军先头部队和游击队,接应博布鲁伊斯克突围部队。此刻,突围部队预估自己还有3万人。但是因为突围时情况十分混乱,真正有多少人还在纵队中已经难以估计,苏联方面估计到6月30日午夜,德军突围集群还有1万余人,要知道,刚开始突围时,德军整体也就是4万人的规模,在连续两天高强度作战后,阵亡,伤病,掉队及被俘的人数肯定不止1万人。

当太阳下山后,36步兵师领头,20装甲师残存的若干装甲车辆支援,突围部队从斯维斯洛奇向西出发,沿着斯维斯洛奇河走了7公里后抵达Lipen,于夜间转向北沿着公路继续行进。当天黄昏,突围部队还收到了Luftwaffe空头的补给,这在整个1944年白俄战役期间,绝对是罕见的景象和好运。

就在30日晚间的某个时间,突围部队指挥官霍夫迈斯特被苏军俘虏。与他一同被俘的还有要塞指挥官哈曼,45师师长约阿希姆.恩格尔 (Joachim Engel),36师师长亚历山大.康拉迪 (Alexander Conrady)以及若干名校官。对此,20装甲师事后的报告中宣称:因为纵队在行进中没有严密的队形,导致隐藏在路边树林和灌木丛中的苏军经常偷袭并给德军造成损失;霍夫迈斯特等人乘坐一辆装甲车,被苏军(游击队?)伏击后,车上众人被俘!

从博布鲁伊斯克附近丛林被发现并俘虏的德军,这样的漏网之鱼在战斗中不少

不过事到如此,要不要这些高级指挥官也无所谓了,因为德军突围的方向只剩下一条,就是沿着公路向西北的Pogoreloje。纵队后部,像小强一样顽强的383师残部逐步退过Tschutschja,然后是斯维斯洛奇,他们的身后,跟着上万名苏军和几十辆坦克。苏军第三集团军的戈尔巴托夫严令苏军彻底消灭这只德军,所以苏联追击部队的怒火全部释放到了殿后的383师身上。最终,他们在撤过斯维斯洛奇的桥后,在晚间7点30分,炸毁了镇子上的两座桥,暂时性把苏军隔离到了河对岸。

夜间一片漆黑中,德军59掷弹兵团和苏军在Lipen西南爆发了激战,这股苏军应该是从西南面的奥西波维奇赶来堵截的,德军用缴获的T-34在路口组成路障,暂时打退了苏军夜间的攻势。

7月1日凌晨2点10分,林迪希战斗群旗下12装甲师25装甲掷弹兵团1营穿过Pogoreloje,向斯维斯洛奇方向进攻。上午8点40分,1营营长布兰博伊斯上尉(Blancbois)报告1营先头部队在同苏军装备着美式半履带装甲车的机械化步兵战斗了4个小时候,抵达斯维斯洛奇西北约8公里处。下午1点30分,博布鲁伊斯克突围部队电告第9集团军,其已和布兰博伊斯上尉的1营汇合!这场惊心动魄的大突围,终于告了一个段落。

德军突围部队在7月1日下午,成功和林迪希战斗群的先头部队汇合

尾声:剪影的结束,完结的开始

德军究竟从博布鲁伊斯克突围出多少人呢?按照7月2日第9集团军上报给中央集群的报告,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合计收拢部队2.5万人。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7月1日汇报给Stavka的报告中宣称:俘虏5089名德军,击毙23252名,击毁/缴获104/24辆坦克,击毁/缴获84/23辆自行火炮,击毁/缴获3877/1721辆卡车。

如果我们还有印象的话,开战前,第9集团军拥有17.5万人,而到了6月30日,如果不考虑增援而来的林迪希战斗群,第9集团军麾下还有第41装甲军的35和129师及55军的102和292师,不在包围圈内的134师已经在先期战斗中被摧毁,剩下的1个装甲师及6个师在包围圈内。如果我们简单的按比例去核算,这17.5万人第一步就该划掉11-12万人,这部分划掉的人,要么在包围圈内,要么就已经在战斗中损失掉。而根据德军突围前的报告,有近4万人在要塞,这就意味着,先期的战斗,德军已经损失了约7-8万人,这种损失率是骇人的,在以往的战斗中,德军还从未经历过。

而苏军方面报告的德军损失数之所以和我们推测的,以及德军自己汇报的差距极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前线战斗依然在继续,各单位汇报的歼敌数字存在大量的遗漏,甚至有些单位因为密集参加战斗,根本没能及时统计歼敌量。一个最直接的数字,苏军对德军技术兵器的损失统计基本相当于第9集团军大部分的装备量,如果技术兵器的损失如此重,而步兵损失却很轻的话,那么只能说明德军一开战就全跑了,这当然不符合事实。

那些被俘虏的德国将军们,将和维帖布斯克,奥尔沙和莫吉廖夫战役中被俘的同僚们一起,参加莫斯科大游行

所以,总的来看,德军在博布鲁伊斯克方向的确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已经无兵可派的沃尔曼不得不紧紧抓住林迪希战斗群。也正应了第9集团军在6月28日日志里记录的那样:集团军实际上作为一支有效的战斗力量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这并不是我们故事的真正结尾。逃出生天的博布鲁伊斯克守军们,在做了一番紧急筛选后,那些被认为不适合继续战斗的人,被紧急安排通过火车向西撤退。但是,还是有数千人没有来得及上车(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没有运力),只能安排他们步行向西撤退。劳苦功高的20装甲师,依然需要为自己的命运奋斗。师长凯赛尔把所有能找到的交通器械,包括马拉车集中起来,领导者数千人的“凯赛尔战斗群”,向西面的涅曼河撤退。因为西北方向,明斯克包围圈正在形成,苏军的兵锋已延展到这座白俄罗斯首都的西北和西南,继续呆在明斯克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明斯克包围圈的情况,请参考我们第二篇奥尔沙战役的描述)。

7月3日下午,凯赛尔战斗群抵达明斯克西南75公里处的Jeremicze地区,开始架桥渡过涅曼河。在过去的48个小时中,这帮人已经向西撤退了超过140公里(我觉得单凭步行是肯定不可能的,马拉车也不太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经过一段铁路运输后,下车继续行进)。下午6点,这群游魂般的士兵开始渡河。

7月4日,当明斯克包围圈已经形成时,凯赛尔战斗群被安排到了Jeremicze西南5公里的Turzec,和新来的28猎兵师一同组建新的防线。当天,中央集群计算了一下第9集团军的家底,只有我们上面列出的那4个师被认为还有战斗力,剩下的部队纸面上已经不存在。当然,对于20装甲师这种血战出来的部队,大本营还是很仁慈的要求残存的人员逐步后撤到德国本土进行重建。至于第9集团军,从这一天开始,将以“沃尔曼战斗群”的名义被并入第2集团军,直到整个指挥工作恢复正常。

堪称“无敌小强”的20装甲师师长凯赛尔,他在1944年夏的经历和奥尔沙战役期间的25PGD师长舒曼有一拼

第9集团军的命运,只是1944年夏季东线德军的一个缩影。所谓的要塞战术,不仅不能解决德军当时面临的问题,反而大大加快了其崩溃的步伐。从巴格拉季昂开始,纳粹德国开始在覆灭的道路上一脚油门踩到底,再也无法回头了。

最后,来聊聊咱们本文中几个露过脸的人的结局吧。乔丹,咱们说过了,在北意大利地区迎来的终战,最终高龄去世。383师师长霍夫迈斯特,这位在战斗中异军突起的仁兄,如果不是被俘,估计战争的最后一年他肯定会高升。不过他似乎已经厌倦了这些,被俘后,立刻作为“自由德国”的核心力量,加入了保卢斯和塞德里茨等人的行列,并且在接下来的1年中,活跃在苏德前线的广播站中。但到了1951年,他还是死在了苏军的劳改营中,看起来,苏军并没有对他网开一面。

“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二战苏联扶植的反纳粹宣传组织,保卢斯,塞德里茨,霍夫迈斯特等德军将军先后加入

博布鲁伊斯克的守备官哈曼,在他统治这个地区的时间段内,SS警察部队强化了对当地犹太人的围捕,并且组织了好几次清缴游击队的作战。此外,在博布鲁伊斯克西北,存在着好几个类似灭绝营性质的camp,不仅处决犹太人,也处决任何德国人认为有潜在风险的俄国人,包括要给德军生化研究提供样本的儿童。这期间,哈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解放后,哈曼被地区法庭判处绞刑,在1945年12月30日于布良斯克被挂上绞架(俄国人都没给他机会过新年)。

1943年博布鲁伊斯克附近等待被转移的犹太人和苏军俘虏,这些德军拍摄的图片,正好成为战后审判哈曼等人的铁证

20装甲师师长凯赛尔,最终官拜第7装甲军军长,在东普鲁士坚持到了最后终战日。凯赛尔最终活着从苏军劳改营中回到了德国,以87岁高龄去世。

41装甲军军长魏德林,这位在白俄战役中跑的飞快的将军,最终在1944年7月拿回了自己的41装甲军指挥权(大家还记得吧,有那么三四天,魏德林将军是没有什么实际职位的,游离在第9集团军指挥层外)。他担任这个职位一直到1945年4月,然后接手第56装甲军。在战争的最后1个月中,他终于被元首看中,被安了一个柏林城防司令的职位。在元首的地堡里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说出了那句名言:“我倒希望他枪毙了我!”魏德林最终还是走进了苏联人的战俘营,不知道他在战俘营中是不是会碰到已经在里面呆了一年的前同事们。最终,他在1955年11月,因心脏病死于苏军劳改营。

魏德林名言:“还不如枪毙了我!”

好了,全部的1944年夏季末日剪影系列就到此结束。老马打算好好休息下,真得动笔写我的“七年战争”系列了,各位下次见。

编辑于 2021-04-30 20:1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