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名师黄厚江:本色语文与和谐共生教学法

本色语文与和谐共生教学法

本色语文:把语文当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更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也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更好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日前在苏州中学举办了“黄厚江本色语文研讨会”,原本准备三四百人参加的会议最终吸引了全国1000多名中学语文教学同行。“本色语文”是黄厚江积30年语文教学实践、20多年语文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语文教学思想。本报在此就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及相关操作略作介绍。

本色语文的三个内涵:语文本原、语文本真、语文本位

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有三层:语文本原、语文本真、语文本位。“语文本原”指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即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黄厚江认为教语文,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而思考这些问题,就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

母语教育的任务有很多,在黄厚江看来,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

本色语文就是要求语文课坚持自身的课程追求,承担语文课程的使命,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本真”意在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规律和途径。黄厚江认为,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具有智慧,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种,它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都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不一样,因此母语教育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

本色语文就是要求语文课能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这个规律包括了语文课程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等等丰富的内涵。“语文本位”说的是方法和效果,要求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运用具有语文学科特点、契合语文学习规律、体现语文学科价值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就是语文。

黄厚江强调,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是其他任何东西。

黄厚江说,语文和生活联系密切,但语文不等于生活。现在有些课堂,教学的空间的确得到了拓展,教学资源也很丰富,语文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但让我们看到的只是“生活”而不是语文。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看看什么都有,想想,就只有语文。

语文就是语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它要求语文课必须体现自身的课程追求,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能够运用语文,会读会写会听会说,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搭建精神的小屋。它还应该让学生喜欢语文。现在不少老师是以学生厌恶语文课,讨厌语文学科为代价,换得学生一点可怜的分数,自己居然还得意于班级平均分比其他班高出了0.5分。这很可怕。

语文就是语文,要求语文课该有语文课的情趣,要求老师按语文的规律教,学生按语文的规律学,语文课有语文课的味道。有位体育老师说:听了几节语文课,发现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传球”,把这个学生的问题踢给另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的问题再踢给这个学生。他说他是学足球的,传球肯定比语文老师好,而且语文老师课堂上说的话,他没一句不会说。当然这个老师是在调侃,但反映的问题很深刻:语文课没有语文味了,语文教师看不出语文教师了。

黄厚江感到,语文就是语文,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热爱语文、懂得语文、研究语文的人,有着良好的语文素养,并且最好是有点情趣、有点性情的。

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

本色课堂强调的是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它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

黄厚江的本色语文教学有两个操作机制,一个是“和谐共生教学法”,另一个是“树式共生课堂结构”。

和谐共生教学法,就是追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学和教材、过程和内容、阅读与写作、内容与形式等多种对立元素之间互相激活、共生共长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征是“以活激活”。

黄厚江说:“活”,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有教师的“活”教,才有学生的“活”学。学生的“活”学,又生成了教师的“活”教。所以,“活”是指师生之间高度和谐、互相“激活”的教学情景。“以活激活”有三条基本的路径:以教师的学习生成激活学生的学习生成,以学生的学习生成激活课堂的学习生成,以课堂的学习生成激活师生的语文学习。

和谐共生教学法的课堂基本结构为“树式共生课堂结构”。黄厚江把“树式共生课堂结构”概括为:“一个点,一条线,多层次,求共生。”用一个比喻说明,就是精选一粒种子,长成一根主干,伸开几根分枝,萌生片片绿叶。

一粒种子,也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指向;一根主干,就是由逻辑起点延伸出去的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几根分枝,既指主要教学环节的不同层次,也指在紧扣围绕教学起点、突出教学主线的同时,不拘泥于“点”和“线”,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和教学需要“旁逸斜出”的“节外生枝”;片片绿叶,是指无论是主干还是分支,都必须追求鲜活的教学生成和教学细节。

在这个结构之中,“种子”和“主干”更多的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的预设,“分枝”和“叶子”则更多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但教师必须对这些“枝叶”进行教学现场的及时“人工选择”和“修剪”,以使课堂教学既内容集中、主线突出,又能形成最大的教学空间,具有活力和张力。

树式共生课堂结构的教学操作要领有三点。其一,精心选点筛选一颗好种子。一般说,这个点越是明确、具体、集中,效果会越好。这个点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应该是语文课程的共性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特点的统一。这个点还应该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需要之间的统一。

其二,分层连线长成一棵粗壮的大树。选择了一个理想的“点”,即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向之后,就是要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主线清晰而丰满。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种方法的学习活动,使教学主线既清晰又突出,就像一颗种子在精心培育下长成为一棵大树。

其三,多向共生让大树枝繁叶茂。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向共生。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师生共生。但除了师生共生,还包含了教学与教材共生、内容和形式的共生,知识和能力共生等等内容。这就要求首先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作文教学要能针对学生写作心理困惑,问题提出应该立足学生学习的立场。要实现多向共生,教师必须对文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解读;必须亲历写作过程,对写作有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还要善于从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写作。

一般说,树式共生教学结构,是一个点一条线(我们称之为单株结构),但也可以是两个点两条线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双株结构),甚至也有可以是多个点、多条线的结构形式(我们称之为多株结构)。

发布于 2021-05-15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