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垂涎俾路支地区(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版面文章,转)

张国良

苏联在入侵阿富汗后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和十分警惕的问题。许多国家的报刊指出,地处阿富汗和印度洋之间的俾路支地区很可能是最令苏联垂涎的一个目标。

俾路支地区是指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国交界处的俾路支族人聚居区,人们历来把这一地区称为俾路支斯坦或俾路支地区。这一地区南面濒临阿拉伯海,有从卡拉奇到阿曼湾的一千多公里长的海岸:东部是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西部是伊朗的俾路支—锡斯坦省,还有克尔曼省和霍腊散省的一部分,北部是阿富汗南部的尼姆鲁兹、赫尔曼德和坎大哈等省。整个地区多高山和沙漠,绝大部分地区是山区。

俾路支地区的居民大部分为俾路支族人。他们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境内各有二百多万,在阿富汗有六十多万,还有少数人在苏联境内,总数约有五百多万。俾路支族人属伊朗族人种,文化上受伊朗影响很深。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俾路支语,俾路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俾路支人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俾路支地区资源丰富,蕴藏有天然气、石油、铁、硫磺、铜、金、石膏和大理石等重要矿藏。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奎达(基达)附近的铬铁矿,是世界最大的铬铁矿之一。伊朗的俾路支人聚居区萨尔哈德高原有石油和天然气。

更为重要的是俾路支地区的战略地位。它是中亚细亚“软腹部”的出海口,沿海有瓜达尔(在巴基斯坦境内)和查巴尔(在伊朗境内)等天然的“暖洋”良港。同时,俾路支地区接近波斯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控制这一地区,就可以封锁进出波斯湾的通道,切断严重依赖波斯湾沿岸石油的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石油供应。

正是由于俾路支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它历来就是帝国主义特别是沙皇俄国垂涎三尺、梦寐以求的目标。沙皇俄国曾多次企图经过阿富汗和伊朗进占俾路支地区,打开一条南下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取得不冻港。沙俄的彼得大帝曾狂妄地扬言,“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

为了完成老沙皇的遗愿,苏联新沙皇处心积虑地企图在俾路支地区拼凑“大俾路支斯坦共和国”,把阿富汗和阿拉伯海之间的这块地方并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从七十年代初以来,苏联就加紧在俾路支地区进行渗透和分裂活动,利用俾路支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煽动俾路支人反对伊朗和巴基斯坦政府,与阿富汗的俾路支人一起搞苏联卵翼下的“自治、独立”。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六年,苏联向一些俾路支部族提供武器和基金,并趁机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俾路支人知识分子中培植亲苏势力,拼凑“俾路支人民解放阵线”等组织。一九七八年四月,苏联在阿富汗扶植塔拉基上台时,又策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举着塔拉基的像游行示威。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目前已有八千多俾路支人在苏联受训。阿富汗的商人说,他们看见过古巴游击战教官在训练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线上的俾路支人和普什图人。

在对阿富汗进行闪电式军事入侵后,苏联的大批摩托化部队立即从喀布尔和赫拉特两路南下,进占了阿富汗普什图人聚居处的重镇坎大哈,矛头直指伊朗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俾路支人聚居处。据巴基斯坦报纸揭露,在巴阿边界附近的坎大哈,已有一个师的苏联军队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在巴基斯坦重要边境城镇查曼对面相距仅两英里的斯平布尔迪克哨所有三百辆苏军坦克;在离查曼三十五英里的塔赫塔普尔也出现了苏联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苏军还在靠近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北部查吉镇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战略要地绍拉瓦克建立了一个指挥所。在靠近伊朗东南部的阿富汗西部边境重镇信丹德和法拉,苏军都建有巨大的空军基地,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与此同时,苏联的一支由二十四艘军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正在阿拉伯海以南不远的印度洋上游弋,苏联的六千四百五十吨的电子侦察船“塔曼”号甚至进逼到进出波斯湾的主航道当中,在那里监视过往的各国船只,窃听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沿岸国家的无线电通讯。

然而,苏联对俾路支地区的狼子野心已引起了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特别是俾路支地区人民的警惕。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巴基斯坦、伊朗,已激起了俾路支人民的极大愤慨。阿富汗的许多俾路支人已拿起武器,参加了抗击苏联占领军的游击战。伊朗的俾路支人则正在积极地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武器、粮食和资金,支持他们抗击苏联侵略军。巴基斯坦的一些俾路支部族首领也表示,如果苏军入侵,俾路支人将进行坚决的抵抗。

(附图片)

朱育莲

发布于 2021-07-24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