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黑泽朋世
凯文·杜兰特生涯技术分析(第一期修改版)

凯文·杜兰特生涯技术分析(第一期修改版)

文章开始之前,先讲两点相关的题外话。

其一,这期内容并不是第二期,而是对第一期内容的修改、增补,我相信大家从标题也能很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至于说我为什么要花3天的时间修改之前的文章,而不是写第二期,自然也是有一定理由,我在第二点里会做说明。至于为什么不在原文做修改,而是另写一篇,因为,改动幅度有点大。

其二,因为这篇文章是从数据出发的,所以,必须要解释清楚,怎么利用数据。我知道很多人也对数据感兴趣,大家可以私信问我,我可以把自己查数据的一些方法与浅薄见识分享给大家。当然对于数据的理解方法以及如何在结合比赛的直观感受与数据做分析,如果有人问,我只要看到了应该都会回复。

我这一次修改文章,针对每个赛季的分析做了4段数据。而在修改文章之前,是做了2段数据,也就是如今的图1和图3。为什么要重写,为什么要增加新的数据,答案也很明显,因为之前的数据不但不够完善,也导出了一部分错误的结论。

比如说,我在给各种进攻方式的比例时,没有给样本容量。而命中率、效率一类的数据,一定要结合产量去看。而且,我并没有把具体的得分方式,做出图表给大家。这就导致,大家会被我误导,从而得出部分错误的结论。综合起来,还是必须要去做修改和增补。与之前相比,数据和内容,都做了很大幅度的调整,这一次在我看来,应该是能够做到符合客观事实。目的上来说,算是为了让内容更具参考价值和真实性。

至于说怎么看数据,首先,要看哪些部分是有效数据,哪些数据又要和哪些数据结合起来看,哪些数据是要结合球队的人员配置或是他自身所处环境及身体情况去看,而哪些数据就具有欺骗性。正因为如此,仍然要把前提标出:每个球员在生涯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都不同。根据身体条件不同,技术特点不同,战术风格不同,球场位置不同,球员心态不同,队友风格不同,球员在不同阶段的技术风格理所应当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最好是按照赛季,从阵容与数据出发,然后再结合个人印象去看。此外啊,有些人是注重数据高于观赛直观感受的,有些人则相反。我自己并不是纯数据派,我只是将数据作为求证的方法之一,看球是必然的,而且我看球比绝大多数人都多,基本上闲来无事的时间都在重复看比赛录像。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说什么,我只看数据不重视比赛本身这种话。

当然,即使我这么说,可能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太能理解我的用意,所以我要用我所做的4段数据做例子解释一下。比如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球员阵容,解释起来,因为这涉及一个问题,即,如果队伍内有专职组织的球员,球队的得分核心,可能就不需要去花费精力,时间在组织上。同理,防守,篮板方面,球队的核心,都可以只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发挥,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进攻上。

而像是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数据自然不必说,算是比较详细的展示了凯文·杜兰特的得分区域与手段,他的得分倾向性以及每个赛季之间的变化。我们要分析的就是这些,但说来其实这些数据还不全。可以的话,我还想加2组数据,分别是防守人距离和投篮前运球次数。但遗憾的是这些数据要在2013-2014赛季后才开始被统计,所以在本篇文章内,我没办法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数据了。

最后,文字部分很多,很枯燥,感兴趣的人希望您能在看的过程中有愉快的心情。而不喜欢看枯燥的数据分析类文章的人,那么大可以不必看我的文章,我能力有限,无论是对篮球的理解还是对文字的把握都不够优秀,没办法写出普适的能够让所有人都觉得简单易懂、条理清晰的文章,这是我的问题。在此,如果有刚接触篮球和知乎的朋友,我向大家推荐静易墨、张佳玮这样优秀的回答者。当然他们可能不止在篮球领域有所成就,其他很多有待大家自己去发现。




2007-2008赛季 西雅图超音速 职业生涯第一年

这里的跳投与上篮囊括所有不同类型的跳投与上篮,如三分被包括在跳投中,而突破被包括在上篮中。
这里的上篮与跳投并不是总称,而是区别于特殊类型的普通类型,如跳投与干拔跳投被分为两种得分方式。

阵容角度:

首先,从阵容角度来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这支队伍的阵容均衡性没有问题。

组织后卫的位置上是兼具组织与投射能力的球员,前锋杰夫·格林的防守尚可接受,且在近筐区域有着不算太差的命中率,而尼克·科里森算是值得信赖的队友,能够拿篮板,助攻数也很健康,不占球权,效率不错,防守数据也在良性范畴。唯一应该被怀疑的就是首发中锋,命中率奇低,各项数据均没有达到指标。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只打了28场首发的原因。但整体而言,中锋位置的球员中,他与凯文·杜兰特搭配出场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我仍然将他作为例子。总的来说,队友在这个赛季对凯文·杜兰特的帮助不够大,无论是吸引防守创造机会的能力,还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上,都很一般。

这个赛季的阵容中,队伍整体的身高很足,四人的身高超过了206cm,篮板能力强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考虑到两人是新秀身份,那么对数据有一定渴望是正常的。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凯文·杜兰特其实是能拿到4.4篮板以上,或者是1个抢断0.9个封盖以上的数据的。但队伍给他的指示是,你要把精力放在投篮上。组织工作,有人去做,篮板,有人去抢,你只要把球放进篮筐就好。所以,2.4个助攻,4.4个篮板,这样的数据可能是一般前锋球员的天花板了,却是凯文·杜兰特在最不成熟的阶段完成得分工作时,顺手做到的工作而已。


那凯文·杜兰特作为新秀,自己的表现如何。

首先,需要明白一个前提,这个赛季的全部时间内,凯文·杜兰特都作为得分后卫出场。更准确的说,他是个投手。仅仅是中远距离结合三分,也就是16英尺外(长两分与三分)的出手比例,就高达46.8%,而以跳投终结比赛的比率则是达到73.3%,这是他的球队定位。

乍看之下,43%的综合命中率以及28.8%的投篮命中率,这似乎是一个很喜欢浪投的球员,但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现实情况要稍好一些。他算是规避了三分线内命中率较低的区域,因为凯文·杜兰特即使在所有区域的跳投出手中,也最为偏爱长两分区域,出手比率有31.8%(场均5.4次出手),而这个区域恰恰是他除篮下外的所有区域中命中率最高的区域,达到了41.5%。而该个赛季的布兰登·罗伊在该个区域场均出手4.8次,命中率为44.2%。相比之下,凯文·杜兰特在这个区域的出手数量和效率,都不算差。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相应的弥补措施去提高效率。他在三分线外以及篮下的出手比率达到了40.8%,三分出手的命中率,折合到两分,达到43.2%。而篮下的终结效率,凯文·杜兰特作为后卫达到了60.2%,其实也很不错。再综合考虑到他每场可以创造5.6次罚球,并以87.3%的命中率,命中4.9粒。其实凯文·杜兰特在新秀赛季打的很聪明,只是可能因为核心力量等原因,而造成投篮稳定性不够,命中率不够高。

所以说,虽然很多人说凯文·杜兰特在新秀赛季,真的很铁。但那完全是相较于他现如今的水平以及其他球星而言的,如果是与其他新秀球员作对比,他要优秀的多,真实命中率达到了51.9%。要知道该个赛季布兰登·罗伊的真实命中率也不过53.1%,身为内线的艾尔·霍福德同为新秀,真实命中率也不过53.9%。而且我们还需要知道大样本下的投篮结果几乎能够证明,这名球员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中远距离投手且具备很好的篮下终结和造犯规能力,同时,他还有很高的球商,善于选择最佳的投篮区域。而2.4次的助攻数,对于一个尚在新秀赛季的后卫球员而言,也称得上优秀,场均1.0的抢断以及0.9次的封盖,也很让人欣喜。

另一方面,尽管,我们普遍认为凯文·杜兰特生涯初期因为体格问题与基本功不扎实而缺少主动进攻亦或是说持球突破的能力。但数据并不是这么显示的,从数据来看,凯文·杜兰特在新秀赛季其实在区域上很依赖篮下得分,而在技术特点上,很依赖上篮得分。不得不提的是他本赛季持球突破的次数达到了64次,而成功率达到了89.1%。

这是什么概念,德里克·罗斯新秀赛季突破次数达到168次,成功率75.6%。而凯里·欧文本赛季持球突破142次,成功率44.2%(注释:凯里·欧文还大比例地使用了3种以上的突破技术如突破挑篮,突破过程中的漂移投篮等,所以请不要以单纯一项数据理解),洛杉矶湖人队的新秀布兰登·英格拉姆在生涯第二个赛季共突破103次,成功率是51.5%。所以事实证明,凯文·杜兰特在新秀赛季的突破就很有杀伤力,尽管样本不大,但不算小,且命中率极高,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这是我之前一度犯的错误,我因为他的投篮比率过高,而忽略了他的突破数据,又因为他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征而无视了高命中率。那么,我就能够得出,凯文·杜兰特生涯第一个赛季就是擅长突破的球员,而基本功不扎实是误传了吗?这当然也不是,结合比赛来看,这个赛季凯文·杜兰特的上篮多半没有技术难度,对皮球的把控也还不是尽如人意。接球的跳投,简单运球调整后的投篮才是他的主要进攻手段,上篮也多半凭借对于防守的阅读,利用速度、身高快速插入。而他标志性的干拔跳投,后撤步与日后能够做到的在人群中闪转腾挪的突破运球技巧,这个阶段都没有出现。其实我们从他本阶段最擅长的得分方式也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极其基础的得分方式,跳投、上篮,三步上篮,扣篮就占到了83%。

这里附上一张他在新秀赛季上篮的图片,基本算是他该个赛季向内打法的缩影。

所以,我们如何评析凯文·杜兰特生涯第一年的技术特点。

我们无非从以下几个点去着手,他的具体打法偏向如何,是以突破为主,还是以投篮为主;是以无球为主,还是以持球为主;他的投篮区域选择如何,他的突破能力具体如何,他是否作为持球策动进攻的点以及一些具体的进攻方式。

凯文·杜兰特生涯第一年的打法,基本是作为一个效率不错的投手,以投篮、无球为主。证据就是高达73.3的投篮终结率以及59.3%的整体受助功率以及64.8%的跳投受助功率。另一方面,他很喜欢借助上篮的方式得分,突破成功率也很高,达到了惊人的89.1%,但多半凭借对于防守的阅读,利用速度、身高快速插入投篮区域的选择方面,他偏向于中远距离投篮。此外,他还辅以篮下攻框以及造成杀伤罚球作为得分手段。

所以说,这个阶段,他投的蛮准,打的聪明。但运球技术粗糙,身体尚未成熟,投篮能力尚未被打磨到极致,各种方面的技巧也很有限,还不能担任持球及其他工作。

凯文·杜兰特在这个阶段,承担的角色以及技术特点,更多是作为一个无球端的威胁,以接球投篮作为主体得分方式。他以比较高的使用率和投篮数,中等的效率,得到了大量得分。但这个阶段,碍于核心力量不够突出,运球,阅读防守的能力尚不够优秀,所以投篮还不够稳定,但篮下命中率和场均罚球数已经是极其优秀的水平了。同时,他具备一定的传球能力,篮板保护能力,防守数据也不错。

但问题在于,想比球队的管理层也认为,凯文·杜兰特虽然投篮潜力很大。但相比之下,提高他同样优秀的攻筐、造犯规能力,以及催促转型成为一个面框的持球进攻点以及一个持球策动进攻的组织者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也变得势在必行

毕竟,他的身高,臂展等身体的硬件都极为出色,而技巧方面显然还有进步的余地。那么作为一个射手,在无球端生存,显然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他的能力。而球队也理所当然去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名球员的潜力。在阵容配置方面,队伍需要一个更能利用好凯文·杜兰特无球能力的后卫以及一个分担他防守压力的球员。




2008-2009赛季 俄克拉荷马雷霆 职业生涯第二年

队伍在搬离西雅图后,先是签下了新的中锋,但这名球员显然不复之前的水平,但仍然要好于球队上个赛季的内线球员。当然考虑到球队仍然有多名潜力新秀需要培养,在这个时间段花费合同去签下明星球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在这个赛季之初,球队仍然延续之前的首发, 并让新选下的乐透后卫拉塞尔·维斯布鲁克担任替补。但没多久,球队就意识到了两个问题。拉塞尔·维斯布鲁克显然有更大的潜力和天赋,他才应该是球队的未来,所以首发毫无疑问应该属于他。其次,他们将凯文·杜兰特提上了小前锋位置上。而同样进步巨大的杰夫·格林则是顶替了尼克·科里森,担任了首发大前锋位置。

这个赛季球队的阵容更迭很频繁,队伍在不断的调试着不同的可能性。事实上,虽然这支球队仍然在赛季中输掉了59场,但显然三位年轻的核心球员却偶露峥嵘。而作为球队的替补核心,尼克·科里森也是坚挺稳定。

而在这个阶段,凯文·杜兰特的篮板上涨的如此之快,除去个人能力的进步之外,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队伍的整体身高有下降,他需要承担更多对篮板的保护。其次是因为,他被调整到了3号位上,所以理所当然位置会更加贴近内线。

但是,队伍与上个赛季有相同的问题。

队伍仍然缺少能够持球突破的后卫,拉塞尔·维斯布鲁克不足以弥补队伍的后卫线对内线冲击力不足的缺陷。而内线球员无论杰夫·格林,内纳德·科斯蒂奇,在对内线进攻方面,无论是产量还是效率,其实也都没有达到一支季后赛级别球队的水平。毫无疑问,凯文·杜兰特需要对此作出弥补。

另一方面,队伍严重缺少射手,场均较对手要少出手5.9次三分,新的核心后卫也同样是投射不稳定的球员。所以凯文·杜兰特作为一个进攻偏向外线投射的球员,毫无疑问要不断的锻炼三分能力,并增加三分的出手数。

最后,这个阶段,球队的得分点,实在太少了。凯文·杜兰特既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为队伍承担更多的得分压力。

这份数据能体现什么信息?

首先,凯文·杜兰特的核心力量和投篮能力都有所进步。证据是他在除中远距离之外所有区域的投篮命中率都有所提高,且涨幅很高,这是最明显的证据。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数据可以表明这一点,比如他开始尝试难度更高的后仰投篮,虽然样本产量很小,但命中率却很高,这表现出了他在投篮稳定性以及核心力量方面的进步。在此基础上,他还对投篮选择做了一定比率的调整,在每个区域都增加了出手数后,还特意增加了三分和中近距离的出手,减少了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的中远距离长两分,这帮助他把真实命中率和场均得分都提高到了全明星级别。而这一点,算是他在职业生涯第二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让我们看一看最为重要的几个关键数据,投篮终结比率,投篮命中率,受助功率,上篮比率,突破比率与成功率。投篮终结比率略微下降,考虑场均多出手接近2次,其实反而每场较新秀赛季都要多投,而他的受助功率,仍然很高,56.7%的出手来自他人的助攻。而投篮受助功率则是61.3%,同比上个赛季,下降了3.5个百分点。这并不是能忽视的数据,结合到他下降的上篮、突破比率,以及下降的突破成功率。

我们可以做出推测:

首先,他可能是主动调整了打法。凯文·杜兰特这个赛季开始尝试更为复杂,接近后卫的突破方式了,他在丰富自己的进攻技巧与运球等基本功。但,效果只能说一般。这个赛季他所做到的最大进步,就是在增加投篮数的前提下,仍然大幅提高了自己的投篮效率,规划了自己的投篮区域,并保持了防守端的积极性。

其次,在技术进步、投篮能力进步的前提下,因为要完成大量出手支撑队伍得分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个阶段的数据反馈,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凯文·杜兰特在持球这一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所以,凯文·杜兰特生涯第二年的技术总结:

凯文·杜兰特生涯第二年仍然是作为一个无球打法的投手,56.7%的受助攻率和高达47.1%的中远距离投篮比率定义了他仍然是作为无球端的核武器存在,作为平衡性,他用大比率媲美内线球员效率的篮下终结以及高达7.1次的场均罚篮数提高自己的综合效率,且他的效率较之前有着质的变化。

而这仅仅是他生涯的第二年。

整体上而言,你可以认为,生涯第二年的凯文·杜兰特,在数据层面,他的赛场影响力已经可以与现如今的保罗·乔治媲美了。当然,这也仅仅是停留在数据层面,论及对赛场形势的把握,对比赛走势的影响力,他还未能完成蜕变。

本个赛季,他以比较高的使用率和投篮数,优秀的效率,得到了大量得分。他此时的主要得分手段仍然偏向于中远距离投篮、篮下攻框以及造成杀伤罚球,且受助攻的比率仍然很高,无球端打法偏重远高于持球。但这个阶段,他的核心力量已经得到很大提高。所以投篮较为稳定,且篮下命中率和场均罚球数已经是极其优秀的水平了。所以,他开始逐渐提高自己在各个区域的投篮比率。同时,他具备一定的传球能力,且防守数据不错。

除此之外,他的持球进攻,开始有进步。

需要解释的部分是,明明凯文·杜兰特的篮下效率与三分效率明明那么高,为什么他却要增长看起来效率很低的中距离投篮,而不是像詹姆斯·哈登那样尽可能选择突破和三分呢。首先,这是因为,凯文·杜兰特的篮下输出,仍然仰赖于空切的袭筐,属于无球打法,以他的技术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在刻意的提高自己的篮下投篮数的同时保持效率。

其次,就是因为,任何一个球员,都很难做到不在这个区域出手。作为一个场均要出手20次以上的得分球员,他势必要在中距离出手。过分的仰赖于三分和内线出手,反而会让自己的得分区域被局限化,更容易被防守。要知道对于生涯绝大多数时间内的凯文·杜兰特,他在进攻时的传球可能比起詹姆斯·哈登要小的多,如此一来,他作为一个纯粹的得分手,就更要注重去丰富自己的武器库。

而在这种前提下,其实凯文·杜兰特的中距离,已经开始初具无赖的雏形。尽管别人在这个距离的效率低,但凯文·杜兰特这个阶段乃至今后的进化趋势是,他在这个他人低效率的区域完成得分的效率,已经比很多外线球员的三分得分效率还要高了。这个话要怎么去理解呢?

因为很多出手情形,并非是看整体命中率,如果仅仅以接近5成的中距离命中率去换算,无论如何也只能得到33.3%的三分命中率。但如果凯文·杜兰特的中距离,是无视防守的呢?如果把凯文·杜兰特变态到接近6成命中率的掩护后接球投篮,单独划分出来看待呢?

如此一来,在很多情形下,尽管凯文·杜兰特看似是背负着整体45%左右的投篮命中率在中距离投篮。但实际情况是,防守他的球员实际面对的,是一个在挡拆掩护后能以60.0%命中率迎着防守迅速完成出手的怪物。

而60.0%的命中率,折合成三分球的命中率。高达40%。

综上所述,篮下与三分区域的高命中率和足够高的产量足以弥补中距离效率的差值,而他在很多情况下,中距离的命中率有助于帮助他消化掉出手权,并且分割自己的投篮区域,让以得分为任务的自己,更难被局限、防守。因此,在中距离,尝试性的增加出手,对凯文·杜兰特而言,是有意义的。

不过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凯文·杜兰特尽管作为小前锋出场了绝大多数的比赛,但他在这个赛季并没有很大的打法调整,而是仍在进步中,除此之外,他对自己的投篮选择做了微调,并呈现出一定逐渐尝试增加持球进攻比例趋势。一方面原因当然是他还尚未习惯这一切;此外就是因为,球队新任的二号位,并没有很好的外线投篮能力,还需要凯文·杜兰特去弥补;其三,凯文·杜兰特的持球面框进攻能力,仍然有待开发。




2009-2010赛季 俄克拉荷马雷霆 职业生涯第三年

这个赛季,球队终于集齐了日后进入总决赛的全部球员。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支球队在现如今就成型了。首先拉塞尔·维斯布鲁克和詹姆斯·哈登需要时间去适应,成长,而凯文·杜兰特作为核心也要适应由数据好看到对比赛有更深刻的影响力这个过渡过程,此外还需要根据队友的球权需求、打法去做不同的工作。正因为如此,球队的磨合往往是痛苦的。

事实上,2009-2010赛季以及2010-2011赛季,对于凯文·杜兰特都是适应别人的过程。他固然已经能够在内线外线搅得天翻地覆了,但为了让其他人打的舒服,并且弥补球队的短板。凯文·杜兰特还是需要不断的对自身的定位、打法做出调整。而2009-2012之间的三年,显然是这名球员不断摸索着提高自身对比赛影响力和适应力的过程,具体的表现,我会在下文提及。

首先,2009-2010赛季,凯文·杜兰特3年级,杰夫·格林3年级,拉塞尔·维斯布鲁克2年级,詹姆斯·哈登1年级。他们上赛季仍然是乐透球队,23胜,3号签。队伍的压力很重,毕竟凯文·杜兰特在上个赛季就已经打出了漂亮的数据,而这个赛季,必须要出成绩。他们要进季后赛,毕竟,无论是首发、替补、进攻、防守端的天赋,他们都已经具备了。

但是,其实这个赛季,拉塞尔·维斯布鲁克的进步并不突出,伴随着命中率与出手数都些微上涨,他仍然用普通的命中率消耗着球权拿到大量分数。而詹姆斯·哈登显然还只能作为替补中的一个组织者出场,杰夫·格林的数据甚至有稍微下滑。整个球队的强度,应该说都仰仗于他了。

所以,对于凯文·杜兰特而言,这是不容失败的赛季。凯文·杜兰特仍然需要弥补球队进攻效率不足,进攻能力不足,外线出手和效率过低在内的多个缺陷。所以凯文·杜兰特这个赛季,在进攻端大包大揽,已经是一种必然了。

而结果是,他不负众望,生涯首个得分王,生涯首次全明星赛,生涯首次入选最佳阵容一阵,带队取得50胜32负的成绩,以西部第八的成绩进入季后赛。

此外我仍然是想着重提一提位置的问题,在这个赛季,凯文·杜兰特第一次站到了4号位上。尽管样本很小,只有不到200分钟,但这却意义重大。这是时代在改变的前兆,也是篮球分析师,教练团队对凯文·杜兰特的对比赛的影响方式有了新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改变也是造成凯文·杜兰特打法逐渐变化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球队在这个赛季,还在不断尝试调整他们未来的内线核心塞尔吉·伊巴卡的位置。

凯文·杜兰特再一次对投篮区域的选择,做了调整。他继续减少中远距离和篮下的出手,并提高中近距离与三分的出手数。这里我们看的很清晰,凯文·杜兰特在生涯的前三年,每一年都要在巩固自己前一年技术的前提下,做出微小的改变。如果说第二个赛季是稳固了投篮稳定性与核心力量,并开始锻炼持球技巧,那么凯文·杜兰特在生涯第三个赛季也延续了之前的工作,他进一步提高稳定自己的投篮能力,并继续开发自己的持球进攻能力。

尽管无球端仍然是凯文·杜兰特最具威慑力的进攻方式,很多时候,他仍然是选择兜出去接球直接跳投或是在中远距离的空位上直接接球投篮。但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悄然之间,凯文·杜兰特持球与无球的进攻比例,已经十分接近了。

本赛季凯文·杜兰特上篮得分的比率达到了15.6%,突破的比率达到了4.4%。260次上篮,73次突破,职业生涯第二高的数据。结合均是上升的57.3%的上篮成功率和75.3%的突破成功率,不难发现。而且不只是进步,这个赛季,凯文·杜兰特已经能很熟稔的操控皮球和自己的身体了,他的持球进攻能力,在本赛季,算是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这个赛季开始,凯文·杜兰特已经算是能够兼容持球打法与无球打法了,但这就像是他在数据上的表现一样。仅仅是形式而已,凯文·杜兰特的突破方式,虽然较之前是云泥之别,但仍然很有局限性,他的基本功要扎实的多,力量也很好,脚步也要好。这个赛季,他总是提前起速,在罚球线之前,依靠脚步闪出一步,靠肩部或是身体侧面压住防守人,挤出空间,再切入到篮下。这是他的主要突破方式,就像是高了20cm的多诺万·米切尔。但他的运球技巧,结合度,都尚未达到巅峰。不过尽管这么说,但上文也提到了,这是他职业生涯突破第二多的赛季。一方面原因是他这个赛季需要大量得分,且不能被手段所局限,第二是因为他的持球能力在这个阶段,这个赛季,第一次发生了质变。这是我针对数据与比赛视频的推理。

而归纳起来的话,凯文·杜兰特的技术特点在这个赛季由一个无球定位的接球投篮射手,变成了一个持球、无球两端更均衡的球员。




2010-2011赛季 俄克拉荷马雷霆 职业生涯第4年

这个赛季的俄克拉荷马雷霆最多使用的阵容,并非我所列出的这套阵容,而是与上个赛季阵容相同。但是,真正具备竞争力的阵容,却是在赛季中途,即2011年2月25日交易截止前,与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完成交易后所构筑的阵容。队伍送出了杰夫·格林,从波士顿凯尔特人那里得到了善于防守的中锋球员肯德里克·帕金斯,并将本赛季进步明显的塞尔吉·伊巴卡提上了首发。

而在篮板能力更强的塞尔吉·伊巴卡与肯德里克·帕金斯融入队伍后,凯文·杜兰特的篮板数据在这个赛季下降,这也对应了我之前的说法,因为他不再需要做这些事情了。随着队内的三个新人在得分数据方面的进步,塞尔吉·伊巴卡、拉塞尔·维斯布鲁克以及詹姆斯·哈登合计场均比上个赛季要多得到11.7分。凯文·杜兰特毫无疑问比起像上赛季那样大包大揽得分职责,需要更加慎重的考虑,如何让自己对比赛的影响最大化,即所谓地,由数据球员到统治级球员的转变。这对凯文·杜兰特而言,其实是一个考验。而这个赛季,其实凯文·杜兰特打的很艰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时,队伍的篮板能力虽然强了,新的得分点也开始逐渐出现。但多个内线让球队的空间变得很糟糕,而新人们的得分效率尚不够高。凯文·杜兰特难以像平常那样切入内线去得分,而在外线出手时,也要更加考虑球权的均衡与自己的投篮效率

甚至为了球队的空间考虑,他还要多尝试去投三分,而不是已经驾轻就熟的中距离,因为这会影响到其他球员。要知道这不过是凯文·杜兰特职业生涯的第四个赛季而已,这样的要求,对他而言未免过于严苛。


数据能够说明几乎所有的问题。

凯文·杜兰特这个赛季的投篮终结的比率高达81.6%,受助功率高达62.4%,要知道本赛季JJ·雷迪克以投篮终结的比率也不过84.6%,受助功率为69.5%,但他不过是场均出手7.6次的投手。而凯文·杜兰特却是场均出手19.7次的球队核心。凯文·杜兰特本赛季的职责与任务,就是回归无球打法,尽可能在外线出手,为球队腾出内线与中距离的进攻空间。

但突然改变打法,接受大比率的接球投篮并将进攻距离整体向外偏移了2.3英尺,凯文·杜兰特显得极不适应。哪怕他在生涯的前些年,一直都是以无球打法和投篮为主,但这样的定位无疑很为难球员。不过努力是值得的,获得了空间与球权的几位新秀,都得到了足够多的成长。这也为日后球队打入总决赛,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凯文·杜兰特的无球能力更进一步。

但之前也说了,这样的打法,等同于牺牲了凯文·杜兰特刚刚锻炼出的持球能力,也没办法发挥出凯文·杜兰特作为一个历史级得分手的全部能力。球队显然并不希望看到这一点,他们更期待的是凯文·杜兰特能够作为球队的领袖,在各个方面为球队提供支持。

但是,凯文·杜兰特还是有所收获,他日后仰赖的绝技干拔跳投与其他小技巧,在这个赛季都已经初见端倪,只是因为球队需要,以及他自身还不能熟练的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从而没有大样本的数据作为支持。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无球端的巨大炮台存在,显然不是凯文·杜兰特的最终归宿。尽管在之后的赛季,凯文·杜兰特仍然在无球端对比赛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个赛季,却是凯文·杜兰特以无球投射,牵制空间,为他人做球的最后一个赛季。

在此之后,也就是2011-2012赛季,凯文·杜兰特将完成对无球、持球的兼容以及做到不是制造美好数据,而是在攻防两端统治比赛,从而真正走出迈向历史级别得分手的第一步。

归纳一下,2007-2011的四年间,凯文·杜兰特的主格调始终是作为投手存在,但他其实在生涯初期,就能够利用自己阅读防守的能力和身体条件,完成高效率的突破与上篮。而后,他在接下来的几个赛季作为持球人持续进步着,锻炼出了扎实的持球基本功,并在生涯第三个赛季完成蜕变,成为了不错的进攻持球人。在无球端与持球段,达成了一定的平衡。但因为球队的需要,他的拉扯空间,无球远射打法,在2010-2011赛季迎来了最高峰。

这帮助他成功与队友之间完成了磨合,在无球方面登峰造极。同时,在这四年间,凯文·杜兰特愈发能够掌握篮下终结的方式,并将自己在中距离上的投篮能力不断提高,丰富自己的进攻技巧,为日后成为中距离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基本算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题外话:希望大家可以给我点赞,关注我或是关注我的专栏

编辑于 2018-08-20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