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思维

概念思维

什么是概念思维?

概念思维(conceptual thinking)即“逻辑思维”,换言之就是思考方式;概念思维是一种识别表面上没有明显联系的事情之间内部联系本质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面对不确定现象的时候,能找到里面的要害,高屋建瓴,一语道破。

国外有许多CEO,既可以管理做火箭的公司,也可以管理开超市的、卖汽水的、做芯片的公司,原因是什么?

世界丰富多彩,事情五花八门,如何从纷繁复杂中抓住本质,直指核心?

为什么有的人比我们深刻,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找到解决方法?

概念思维能力的搞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管理学界曾掀起了一股寻找“理想经理人”的研究热潮,当时的假设是理想的高层管理者在性格和特征上有其共性,找到这样的共性就可以发觉更多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

1955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学者罗伯特•卡茨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一文。

在该文中他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

技术性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会计、技术员等。技术技能强调内行领导。

人际性技能指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如人际交往等。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概念性技能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作出决断的能力。具体包括:系统性、整体性能力,识别能力,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

概念思维方式的特点

(1)社会性。
他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由于群体活动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伴随着人类的劳动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必要工具。有了概念思维的方式,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才得以继承、流传,一代代积累、发展、扩大,从无到有,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
(2)中介性。
人类在概念思维尚未出现之前,由于没有语言和文字这种概念思维的工具,只能靠动作和意会来进行十分有限的简单交流,思维能力也就处于和其他动物同等的水平上。人类创造了语言文字工具后,大大提升了思维的能力和有效性,才成为地球上最有智慧和能力的动物,从而主宰了世界。
(3)延伸性。
概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延伸发展的,概念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思维领域的扩大,知识积累的丰富,并将随着科技的进步无限地发展下去。
(4)抽象性。
概念的抽象性恰恰能把现实中各种新鲜生动活泼的事物形象,用言语、文字、数字、符号等的形式来表示、传递和交流,而接受者也可以通过这种符号去理解和想象其中所包含的真实事件。它的好处是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实现纵向与横向的传递,而现实事件一旦结束就不复存在。(文章内容节选自《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

概念思维可分成4个等级


1、概念思维零级。零级就是想不清楚、看不明白,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事实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可能去相信。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说炒股,为什么说中国的股民老被当韭菜一茬茬地割,因为很多人压根就不懂这个规律,也看不清楚趋势,听个消息说某个股票涨赶紧买,结果一买就被套牢,所以零级的人最好不要干这种事情。


2、概念思维一级。具备可以“简单类比”的能力,是“成功经验的复制者”。
其实这个类比能力其实也不简单,达到这个需要三步:第一步你成功过,第二步你能够找到成功的原因,第三步能复制这种成功。
拿什么去定义这里的成功呢?就是说你亲手解决过难题、克服过困难、做出过正确决策,而不是简单的别人告诉你怎么做,或者机械地完成流水线任务。
成功一定是自己主导的成功,要找到成功的经验。根据经验进行全面认识,审视手头的信息时,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发展趋势,或发现整体中缺失、或没有显现出来的部分。能够辨别当前情况同过去的经历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你看很多工匠精神的人,他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比如说过去手工业者做陶瓷,你看做得非常的精美,最后成为皇家的收藏,做服装也是这样的,所以工匠精神它就是一级的典型代表,它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3、概念思维二级,是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级和一级最大的区别是这活我们没干过,但是能够借助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事情发展趋势的总结和过去在处理其他问题时所取得的经验,对眼前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和处理。
能找到其中的规律,而且找到了其中的规律之后,可以杀进去,将所学到的复杂概念及方法加以修改并灵活运用以适应具体情况,对这个行业进行一定的颠覆,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跨界打击、跨界打劫。


4、概念思维三级,能够深入浅出,能够洞察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那种长期发展的深刻的规律。
将复杂的情况或观点简单化,通俗化,能够清晰有效地解释;能把各种想法,问题及观察的结果“拼装”成清晰好用的说明;能够用更加简洁的方法阐述所学到的知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

那如何能够做到概念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概念能力呢?

第一:虽然读起来会很费劲,但要想训练自己的概念能力,你必须静下心来去读经典的理论性的书籍。

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才能知道在已经有哪些成熟的概念。

中国人的概念大部分是关于物体物质的多,这些具象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而关于事情的、思维的相对“虚”概念少,相应的这种训练也少。

因此我们有必要去通过经典的书籍补充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遍历”来了解别人用的概念你是否已经懂得,是否跟你的理解一致。

当你需要将纷繁复杂的事情总结成概念时,如果你已经知道前人成熟的概念就会相对容易,如果你不知道,需要自己定义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对于你而言是新的),这样的难度则很大。

第二:在实践中有对于概念的敏感性,遇到复杂问题时善于分类。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去多思考一步,不同维度的事情能否归于更高一级的概念中。

关于如何分类在下节进行详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束时主动去想更高一级的概念是提高概念能力的方式之一。

当然,对于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对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的打磨与多次深刻的反思提炼(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数年)。

只有经过学习、实践、反思提炼这样的训练,并有意识地去做概念化的尝试,才能最后形成大的概念和观点。

譬如关于知识管理这个概念,许多人经常挂在嘴边,并且都认为自己知道。

但怎么才算掌握这个概念呢?我们认为最少需要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是什么,不是什么?

许多人因为对知识管理的内涵不清楚,将跟知识管理无关的东西也放到里面来,造成范围不明确,就会乱套。

2、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不做?

如果知道前者,你可以写个“知识管理“必要性”的文章,如果知道后者,你需要搞清楚管理与竞争、社会环境、战略的关系。

这里面还可以加入“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时候不适合做”这样的思考。

3、谁适合做,谁不适合去做?

如果知道前者,你可以选择知识管理专业人员,但如果想知道后者,你必须建立知识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

4、如何做,错误的做法是什么?

了解知识管理实施和推动的步骤,你可能是个新手。但如果你能知道全中国甚或全世界知识管理实施的错误做法,并且能够简化成三点,那一定是很资深的专家了。

你尝试一下,如果真的能够很容易的回答以上的问题,是不是对概念就比较明确的掌握了。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判断你是否真正掌握一个概念,就是5w1h加上一个否定词,看你是否都能清楚的说明白。

总之,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将不同的概念结合到一起形成框架、模型用来判断和推理,用来决策与提升,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概念思维,需要持续的从学习、实践、思维三个角度去锤炼才行。

编辑于 2021-12-13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