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中北美篇)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中北美篇)

许多人可能对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大文明耳熟能详,其实在美洲,有意思的古文明远不止这些。上万年前,智人不远万里来到美洲,自力更生地发展了独特的原生文明。本期中美洲人造物奇观以城市为主,因为中美洲许多古代城市的设计充满象征元素,具有浓厚宗教意义。

*.以下建筑奇观根据地域分类,按照时间排序,只选取始建于1800年之前,有考古遗迹,规模比较大的奇观。

*.图点开可以放大,我尽可能地找了各个奇迹的高清图片。

*.题图是特奥蒂瓦坎。

*.文中特奥蒂瓦坎、阿尔万山、蒂卡尔、帕伦克、乌斯马尔、奇琴伊察复原图来自西班牙设计师Anxo Miján Maroño,附上链接——

artstation.com/trasanco

*.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玛雅遗址网站,附上链接——

themayanruinswebsite.com

系列目录——

ag獭:巨物恐惧:卫星视角下的宫殿和古迹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西地中海西欧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中北欧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波斯中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南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南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南美篇)

墨西哥高原

奥梅克人头巨像

建造年代:公元前15—公元前10世纪

墨西哥湾沿岸韦拉克鲁斯和塔巴斯科一带的奥梅克文化被誉为中美洲“母文化”,Ta们可能创造了美洲最早的文字,发明了流行于中美洲的球赛,中美洲的各文明,多少都受到了奥梅克的影响。巨石人头像(Olmec colossal heads)是奥梅克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距今三千多年前,奥梅克人用玄武岩巨石,雕刻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巨大头像。目前发现的17个头像大多由单块巨石雕刻,最大重量超过40吨,最小的也有6吨重。头像雕刻的男子大多有着厚嘴唇、肥厚的塌鼻子,戴着头盔,也许是奥梅克统治者的写照。

拉文塔

建造年代:公元前12—公元前4世纪

拉文塔金字塔,侵蚀很严重了
拉文塔金字塔
蛇纹石镶嵌

拉文塔(La Venta)位于塔巴斯科州,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奥梅克文化遗址。拉文塔遗址占地约2平方千米,位于降水丰沛的热带,当地缺乏石材,留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用泥土建造的。仅有的一些巨石遗存主要是巨型人头像和祭坛,使用的石材产自图斯特拉山脉。

玄武岩巨石祭坛
考古学家和祭坛
有羽蛇神的石碑

拉文塔可能是奥梅克人的仪式中心。考古学家在奥梅克发现了残高约34米,体积约10万立方米的粘土阶梯金字塔。这是中美洲最古老的金字塔之一,历经数千年风化,金字塔的外形早已由四棱锥形变成圆锥形。此外,人们还在拉文塔发现了由蛇纹石镶嵌的“人行道”、祭坛、以及中美洲最早的羽蛇神浮雕。

特奥蒂瓦坎

建造年代:公元前3—公元6世纪

特奥蒂瓦坎中轴线
特奥蒂瓦坎复原
城西广场视角的特奥蒂瓦坎
月亮金字塔视角的亡灵大道
太阳金字塔视角的亡灵大道

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位于墨西哥谷地,墨西哥城的东北方向。特奥蒂瓦坎的历史比较模糊,我们并不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一文化,公元前后,特奥蒂瓦坎发展为中美洲强国,影响力远及洪都拉斯。据估计,在4—6世纪鼎盛时期,特奥蒂瓦坎城的人口超过12.5万,城市占地面积约22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7世纪后,可能是由于火山爆发、干旱或内乱,这座城市迅速衰弱。

特奥蒂瓦坎Zacuala宫复原
Quetzalpapálotl宫
羽毛蝴蝶宫的石柱浮雕
Atetelco宫壁画复原图
Tepantitla大院壁画,也许描绘了特奥蒂瓦坎的主神

特奥蒂瓦坎以宏伟壮观的建筑闻名,包括神庙、宫殿、广场、球场、宅邸等建筑和建筑群,不少都有浮雕或壁画装饰。城市的主要建筑位于45米宽,约2千米长的“亡灵大道”两旁。大道的一头是月亮金字塔,另一头边上是可容数万人聚集的羽蛇神庙。包括亡灵大道在内,特奥蒂瓦坎的建筑布局和方位蕴含着浓厚的天文和宗教意义。也许正因为如此,特奥蒂瓦坎成了新纪元运动的圣地,每年春分都有许多人前来朝圣。

太阳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上层的突兀夹层是20世纪初修复时的产物
太阳金字塔复原
亡灵大道开端处的月亮金字塔
中美洲建筑常见的talud-tablero(即斜坡上的垂直面板)示意图,特奥蒂瓦坎也许是其发源地
月亮金字塔前方平台,典型的talud-tablero结构

太阳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最大的建筑。金字塔分两阶段建造,内以碎石、砂浆堆筑,外覆石制饰面,最外层原有灰泥装饰和壁画,顶层原有神庙,如今多已不存。金字塔底边长约225米,高63.4米,体积约118.5万立方米(太阳金字塔的规模,查到的几个数据略有出入,算上神庙原高约70米,这点问题不大)。太阳金字塔原有260级台阶,正好对应中美洲圣历的每一天。考古学家在金字塔地基下方探测到一个人造洞穴,可能有非常神圣的意义。

羽蛇神金字塔,上半部分已经崩塌
羽蛇神金字塔复原
羽蛇神金字塔的羽蛇神头像装饰(还有几个类似唐老鸭的雨神头像)
羽蛇神和雨神头像复原

月亮金字塔尺寸稍小,底边长147米,宽130米,高43米。另一端的羽蛇神庙是座包括金字塔、庭院和围场的建筑群。羽蛇神庙的金字塔装饰精美,6级台阶上一共装饰着260个羽蛇神头像,神庙的庭院很大,几乎可容纳整座城市的成年人。羽蛇神庙下方有条隐秘通道,在通道里挖出了陶器、面具、首饰、雕像、水晶制品、黄铁矿金属球等大量文物。通道尽头的房间位于金字塔中心下方约17米处,显然非常神圣。

*.据说机器人在羽蛇神庙下方通道里发现了真正的拱顶,如果属实的话,将成为美洲最古老的真拱结构,但我没找到看得清的图,而且之后的美洲建筑也极少见到真拱。

阿尔万山

建造年代:公元前3—公元8世纪

鸟瞰阿尔万山
阿尔万山复原图
北广场望向中央广场
中央广场建筑,可能是观象台
阿尔万山球场

阿尔万山(Monte Albán)位于瓦哈卡州,离瓦哈卡市不远。大约2500年前,人们开始在瓦哈卡山谷海拔约1940米,易守难攻的阿尔万山上定居。Ta们在山上建造了数百个梯田,平整了一大块土地。阿尔万山早期的居民是萨波特克人,公元后,阿尔万山逐渐发展壮大,一度有约3.5万居民,势力范围延伸至瓦哈卡山谷之外,和特奥蒂瓦坎有着密切联系。8世纪后,阿尔万山的公共工程陆续停止,逐渐衰弱。

通向南卫城的宽大楼梯
“舞者宫”,因其舞者浮雕得名
舞者宫复原
“舞者”石碑
萨波特克文字石碑

阿尔万山的主要建筑有高台神庙、观测台、宫殿、球场等,位于300米宽,200米长的中央广场周围。可能由于这一带经常发生地震的缘故,大多数建筑并不高大。南卫城是阿尔万山最高大的建筑,其外形呈正方形,每边长140米,高40米,上面建有两座金字塔。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些石碑,刻有萨波特克文字,这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此外,在阿尔万山还发现了许多刻有姿势扭曲的裸体男性的石碑,也就是所谓“舞者”石碑。这些裸体男性可能是被萨波特克人俘虏的战俘。

乔卢拉大金字塔

建造年代:公元前3—公元8世纪

宛若自然山丘的金字塔
金字塔顶端的教堂
大金字塔剖面模型
墨西哥几座金字塔的尺寸对比,最大的是乔卢拉金字塔,第二大的是特奥蒂瓦坎的太阳金字塔

乔卢拉大金字塔(Tlachihualtepetl)位于普埃布拉州乔卢拉,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金字塔(秦始皇陵可能更大)。乔卢拉的鼎盛期大致和特奥蒂瓦坎同时,在当时是仅次于特奥蒂瓦坎的美洲第二大城,一度可能有10万人口。早在公元前3世纪,当地人开始用砖石建造金字塔,历经至少6次扩建,到9世纪,终于有了现代的规模。

经过修复的金字塔附属建筑
大金字塔的祭坛
金字塔前的大广场
壁画走廊遗迹

乔卢拉大金字塔底边呈矩形,原长约450米,原高约66米,体积几乎是胡夫金字塔的2倍。早期的金字塔可能是特奥蒂瓦坎式的,后期则受到了塔津的显著影响。8世纪后,大金字塔被人废弃,等到西班牙人到来时,金字塔由于缺乏维护,看上去就如同一座小山。如今,乔卢拉大金字塔顶端矗立着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教堂被列为墨西哥历史遗产,受此影响,金字塔本身的考古发掘进程一直比较迟缓。

塔津

建造年代:公元1—13世纪

壁龛金字塔和5号金字塔
鸟瞰塔津
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的壁画,背景是塔津城和进行空中飞人表演的托托纳克人

塔津(El Tajín)位于韦拉克鲁斯州的炎热丘陵。这座城市最初可能是由托托纳克人或瓦斯特克人(一支很早就离开大群迁徙的玛雅人)建造的。7—13世纪,塔津发展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如今韦拉克鲁斯州的大部,甚至对玛雅文化也有所影响。塔津在13世纪初毁于大火,也许是由于奇奇梅克人入侵所致,当地的托托纳克人后来迁徙到Papantla,一直繁衍至今。

塔津B楼,可能是宫殿,这是古代中美洲除了玛雅地区外少有的多层楼房
构造特殊的平台Xicalcoluihqui
球场
球场的浮雕装饰
石柱装饰及还原

塔津是美洲金字塔最密集的城市,考古学家在面积10.7平方千米的遗址发现了20座球场,十多座金字塔。不同于墨西哥谷地规整集中的城市布局,塔津的布局是分散式的。其建筑注重装饰,尤为喜爱壁龛和阶梯装饰。塔津人用碎石、陶片、砂浆等制造混凝土,能用这种混凝土浇铸出1米厚的平坦屋顶,这在美洲也是一大创举。

壁龛金字塔
壁龛金字塔下的托托纳克人
5号金字塔
壁龛金字塔的石雕饰板

壁龛金字塔是塔津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这是座7层阶梯金字塔,高约20米,阶梯(不包括楼梯)上装饰着365个壁龛,象征着太阳历的天数。在中美洲,壁龛一类的洞穴往往被认为是神灵的居所,非常神圣。壁龛金字塔主要以精心切割的石板建造,其中最大的石板重约8吨,许多石板上都雕刻着精美的浮雕。金字塔外部原先涂有灰泥和颜料,如今基本都已不存在了。

米特拉

建造年代:公元14—15世纪

米特拉宫
宫殿外墙装饰
柱厅
内院
镶嵌细节

米特拉(Mitla)位于瓦哈卡州,是继阿尔万山之后的又一萨波特克仪式中心。11世纪后,瓦哈卡山谷落入米斯特克人之手,但当地依然居住着很多萨波特克人,因此在米特拉的建筑中,能够看到萨波特克和米斯特克两种文化的印记。16世纪,西班牙人在米特拉大肆破坏,此后,这里成为许多天主教士的住所。西班牙人用前人的材料建造教堂,宣示着新势力对旧文化的取代。虽然遭受严重破坏,考古学家还是在米特拉发掘出一些独特的建筑。米特拉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建筑外墙精美的石块镶嵌装饰,以及使用整体式柱子作为支撑。

特诺奇蒂特兰

建造年代:公元14—16世纪

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绘制的特诺奇蒂特兰
城市布局还原
特诺奇蒂特兰地图
墨西哥城市中心的特诺奇蒂特兰考古遗迹

特诺奇蒂特兰(Tenōchtitlan)位于墨西哥城中心,是西班牙人到来之时美洲最大的城市,面积约8—13.5平方千米,居住着超过20万人口,分为4个大区,每个大区有20个街坊(calpōlli)。传说在1325年,阿兹特克人根据大神维齐洛波奇特利的指示来到特斯科科湖,Ta们在湖中央发现一座岛,岛上有个叼着蛇的老鹰停在仙人掌上,于是便在此建立城市。

特诺奇蒂特兰的生活场景
特诺奇蒂特兰市中心示意图
市中心建筑复原

特斯科科湖是座盐湖,阿兹特克人建立了堤道,使岛屿和陆地相连。最长的一条是内萨华尔科约特尔堤道,长度在12—16千米之间。通过堤道分割湖面,阿兹特克人在其中储存了足够的淡水,以供日常生活之需。根据西班牙人记载,特诺奇蒂特兰的堤道很宽阔,足可供10匹马并行奔驰。堤道边上是浮动园地(chināmitl),种植着各种作物。城市的不同街坊以运河分割,通过木桥相连。每个街坊都有市场,但都比不过特拉特洛尔科的大市场,据科尔特斯估计,大市场的面积是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2倍,每天约有6万人进行交易。

主神庙复原
骷髅平台
台阶遗迹
遗存的蛇形塑像
骷髅架复原
祭坛上的蟾蜍,象征着水

据记载,特诺奇蒂特兰规划得非常规整,任何建设活动都必须得到城市规划官员的批准。特诺奇蒂特兰的市中心是座边长500米的大广场。广场边上有供奉着维齐洛波奇特利和特拉洛克的主神庙、羽蛇神庙、宫殿、球场、骷髅架等45座公共建筑。据说蒙特祖玛的宫殿有100间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浴室。还有座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园,一个植物园和一个水族馆。

霍奇米尔科的运河与浮动园地
霍奇米尔科特色的彩色木船

如今,特诺奇蒂特兰早已被全新的墨西哥城覆盖,面积宽阔的特斯科科湖也基本被抽干或填成陆地。周围仅有霍奇米尔科(Xochimilco,意为花田)保留着从前运河与浮动园地遍地的景象。霍奇米尔科的运河全长170千米,还留有约200块浮动园地。1987年,霍奇米尔科被列为世界遗产,时至今日,受水位下降和污染影响,古迹的保护形势非常严峻。

蜂鸟之地

建造年代:公元15—16世纪

高台上的yácata金字塔
金字塔复原,比例似乎有些失真
yácata金字塔的方型平台

Ts'intsuntsani,意为蜂鸟之地,位于塔拉斯卡州。11—13世纪期间,擅长冶炼金属的普雷佩查人迁居墨西哥西部,并在1450年前后创立了这座都城,逐渐发展为当时中美洲第二强的国家,屡次击败阿兹特克人。16世纪初,当西班牙人抵达时,蜂鸟之地约有2.5—3万人口,但这座城市未经战斗,便向西班牙人投降了。

金字塔底座,石块的堆放方式和上一期的印加建筑有几分相像
金字塔底座
方型平台细节
经过修整复原的部分阶梯

普雷佩查人的语言文化与墨西哥其他族群大异其趣,反而和美国西南的祖尼人或安第斯的克丘亚人更接近。Ta们并未像其他墨西哥族群那样建造那么多大型仪式建筑,但在其都城和仪式中心蜂鸟之地,还是能找到非常大的建筑。比如建立在450米长,250米宽的大高台上的5个圆形yácata金字塔。yácata金字塔的底座是用巨石建造的,堆砌方式和印加建筑有些共通之处,每座金字塔顶端是一座木质神庙。

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

建造年代:公元16—19世纪

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受地面沉降影响,教堂怎么看都有点歪,谁让它一定要在阿兹特克神庙的基础上修建呢
教堂主入口
从阿兹特克骷髅架那里搞来的石骷髅
中庭十字架(Cruz atrial),据说基座里有阿兹特克人的头骨

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la Asunción de María)位于墨西哥城宪法广场北侧。征服阿兹特克后不久,西班牙人就决定在特诺奇蒂特兰市中心建立教堂。最早的教堂有些简陋,经常被人吐槽。于是1544年,教会决定建造一座豪华新教堂。教堂正式施工前,人们花了十多年功夫,打下了数万根木桩以建造稳固地基。正式施工从1571年开始。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大致完成,全部完工则要到1813年。

国王祭坛
可可豆之主像,体现了基督教和墨西哥传统的结合
管风琴

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长128米,宽约59米,钟楼高67米,是当时美洲最大的教堂,至今依然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教堂。教堂共计有16座小礼拜堂、5个华丽的大祭坛、2个钟楼、25口钟,还藏有18世纪美洲最大的两个管风琴。大教堂是墨西哥殖民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从阿兹特克到新西班牙的权力更替。

普埃布拉罗萨里奥教堂的祭坛和镀金穹顶
镀金穹顶
装饰细节

墨西哥还有座被17世纪作家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教堂,即普埃布拉罗萨里奥教堂。这座教堂建成于1690年,规模不大,但装饰非常华丽,被视为新西班牙巴洛克建筑的代表。普埃布拉罗萨里奥教堂布满镀金装饰,设计者也许是想要借此加强辉煌壮丽的感觉,引导当地人信教。

尤卡坦和中美地峡

埃尔米拉多

建造年代:公元前6—公元9世纪

埃尔米拉多主要建筑复原
埃尔米拉多遗址布局
La Danta金字塔复合体,网上有文章说这座金字塔连平台高172米,不可信(还有些用卡拉克穆尔和Caracol的金字塔说是La Danta的)

埃尔米拉多(El Mirador)位于危地马拉佩滕盆地,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并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期间达到顶峰,是前古典时期最强大的玛雅城邦之一,被一些人誉为“玛雅文明的摇篮”。埃尔米拉多遗址占地约26平方千米,拥有数千座建筑,包括目前发现的最大玛雅金字塔。2世纪后,埃尔米拉多逐渐被荒废。

La Danta顶端,都长树了
埃尔米拉多建筑的残余部分,这座遗址发现得比较晚,许多还隐藏在森林之下

埃尔米拉多的城市规划似乎蕴含着浓厚的天文意义,城中许多重要建筑的方位或连线都和星体位置相关。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是众多“三元”结构(共发现35座,其中3座特别大),即建设在高台上,顶上有1大2小3座神庙的金字塔(可能代表了猎户座腰带3星)。最大的三元结构是La Danta金字塔复合体,其大平台长600米,宽314米,主建筑平台长307米,宽260米,最高处距地面72米,总体积达280万立方米,甚至超过了胡夫金字塔,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玛雅金字塔。

埃尔米拉多出土的门楣
埃尔米拉多出土浮雕

埃尔米拉多的另一特色是众多石灰岩建造的白色堤道,堤道高出地面2—6米,宽20—50米,将不同平台和据点连为一体。此外,埃尔米拉多还建有运作良好的储水系统,后世玛雅建筑中常见的E型结构,在埃尔米拉多已经出现。这类结构布局类似字母E,通常包括中央和两旁的3座建筑,分别对应冬至、夏至、春秋分的日出方向。

卡拉克穆尔

建造年代:公元前5—公元10世纪

卡拉克穆尔周围被划为生态保护区,茂密树林掩藏之下,很难看清遗址轮廓。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很大,当地农民正积极为了开发用地而抗争。
森林中的卡拉克穆尔

卡拉克穆尔(Calakmul)位于墨西哥坎佩切州,靠近危地马拉,离埃尔米拉多不远,是继埃尔米拉多之后兴起的又一玛雅强权。前古典期晚期,卡拉克穆尔已经成为一座比较重要的城邦,6世纪初,卡拉克穆尔与卡拉科尔结盟,击败蒂卡尔,成为玛雅低地霸主,但在7世纪末,蒂卡尔重新强大,终结了卡拉克穆尔的霸权,两国的争霸构成了古典时期玛雅历史的主线。

卡拉克穆尔1号和2号金字塔顶部,1号金字塔看起来更高,是因为建在高地上的缘故
卡拉克穆尔2号金字塔底部

据估计,在卡拉克穆尔鼎盛时期,其核心区域拥有约5万人口,下辖20个次级中心,整个王国疆域约1.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75万,是古典时期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玛雅国家。考古学家在卡拉克穆尔约20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域发现了约6750座古代建筑。卡拉克穆尔的建筑大多属于Río Bec风格,这些建筑多是由易于开采雕刻的软石灰岩建造的,多年以后,侵蚀很严重。

金字塔前面的石碑,侵蚀很严重
卡拉克穆尔球场

卡拉克穆尔被密集的运河与水库环绕,城中有5座主要水库,包括玛雅世界中最大的水库,长242米,宽212米。目前发现的13座水库总容量超过2亿升,可养活5—10万人口,至今还能为考古学家提供足够的用水。城市和王国的不同部分通过堤道连接,最长的堤道约有38.25千米长,通向埃尔米拉多城。

卡拉克穆尔的壁画

卡拉克穆尔2号金字塔底边长宽均为140米,高55米,是规模最大的玛雅金字塔之一。这是座三元金字塔,前后修建了数百年,包含国王陵墓、神庙、汗蒸浴室等多重结构,除了金字塔、宫殿和石碑以外,在卡拉克穆尔还发现了许多壁画,描绘了人们准备食物、进行交易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是了解古代玛雅人生活的珍贵资料。

蒂卡尔

建造年代:公元前5—公元10世纪

蒂卡尔中央广场
蒂卡尔主广场周围复原图
1882年刚被发现不久的蒂卡尔
航拍蒂卡尔

蒂卡尔(Tikal)位于危地马拉佩滕盆地,曾是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蒂卡尔最古老的建筑,比如一些金字塔平台,可追溯至距今2400年前。1世纪后,蒂卡尔逐渐强盛起来,直到8世纪初都是最强大的玛雅城邦之一。考古学家在蒂卡尔遗址发现了超过3000座建筑,分布在约1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8世纪鼎盛时期,蒂卡尔城方圆12千米核心区域内可能有多达12万人口,整个城邦势力范围内可能有多达42.5万人口。

“失落的世界”金字塔,高31米,建筑结构体现出特奥蒂瓦坎的影响,这座金字塔连同旁边的几座神庙,构成了一个天文观测坐标系
金字塔侧面
神庙及屋顶梳近图
蒂卡尔金字塔剖面图

蒂卡尔是人们研究最透彻的玛雅城市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对低地玛雅人影响很大。蒂卡尔的主要建筑都在地势较高的区域,互相通过堤道相连。工人们在当地开采石灰岩修建建筑,采矿形成的洼地经过加工,正好成为蓄水池。城市中心是座开阔的广场,东西两侧是巨大的金字塔,广场北侧与北卫城相连,南侧通向中央卫城。此外还有南卫城,Mundo Perdido等建筑群。考古学家在蒂卡尔发现了7座球场,其中3座位于寺庙的广场区域。

蒂卡尔北卫城
北卫城前的石碑

蒂卡尔有许多金字塔,包括9个双金字塔组(建在同一平台上的两座相似金字塔,在中美各地都有发现)。最标致性的几座金字塔位于约100米长,80米宽的北卫城和主广场周围。北卫城是座人工高台,地基比基岩高9米,比中央广场高12米。经典的蒂卡尔金字塔坡度陡峭,顶部设有神庙,神庙后方有个高耸的结构,叫做屋顶梳。屋顶梳看起来有点像梳子,可能类似统治者的头饰,上面雕刻着浮雕,如同一面广告牌。

森林中的蒂卡尔4号神庙神殿
4号神庙细部

蒂卡尔最高的4号神庙,曾被认为是玛雅世界最高的建筑。4号神庙建于741年前后,是为了纪念蒂卡尔第27任统治者修建的。4号神庙最高处距平台64.6米(算上平台高度,约70米),有7层,底层平台长88米,宽65米,最高层平台长38.5米,宽19.6米,屋顶神殿长31.9米,宽12.1米,屋顶梳高12.86米,主体部分使用了19万立方米建筑材料。

卡拉科尔

建造年代:公元前4—公元10世纪

卡拉科尔城市中心复原,最大的是天空宫殿金字塔
天空宫殿顶端视角

卡拉科尔(Caracol)位于伯利兹高原地区,是伯利兹最大的玛雅遗址,其定居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大约2300年前,人们开始在卡拉科尔修建大型纪念建筑。卡拉科尔曾是蒂卡尔的附庸,后来,它和蒂卡尔的死对头卡拉克穆尔联手推翻了蒂卡尔的霸权。

天空宫殿是少数保存比较好的三元金字塔之一
天空宫殿底部视角

考古研究发现,鼎盛时期的卡拉科尔无论核心区面积还是建筑密度都超过了蒂卡尔,连同附近村落,人口超过10万(上限可能有18万),其面积和人口甚至超过了如今伯利兹的第一大城。卡拉科尔最宏伟的建筑是“天空宫殿”(Caana),这是座巨大的三元结构金字塔,高43.5米,至今还是伯利兹最大的建筑之一。

托尼纳

建造年代:公元3—10世纪

从金字塔顶端俯瞰托尼纳遗址
托尼纳的人造(或半人造)卫城\金字塔,顶端是两座金字塔,套娃典范
金字塔\卫城背面
托尼纳卫城顶端的小金字塔

托尼纳(Tonina)位于墨西哥恰帕斯高地,玛雅文明的西陲,有2000多年定居史,是帕伦克的主要对手。托尼纳最早的统治者可追溯至3世纪,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日期最晚的玛雅长计年石碑,标志着玛雅古典时代的终结。尽管规模不如蒂卡尔、卡拉克穆尔这样的大城,但人们在托尼纳发现了目前所知最高的玛雅金字塔,以及许多保存完好的灰泥雕像和纪念碑。

建筑入口浮雕
托尼纳卫城浮雕
灰泥饰板
托尼纳出土俘虏像

托尼纳的大广场建于699年,是为了纪念战胜帕伦克而修建的。大广场周遭有祭坛、大球场,北侧是规模巨大的卫城(曾被当成是座山)。卫城可能是在自然山坡上修建的,顶端距地面74米,被认为是美洲最高的金字塔。卫城分为7层,包括8座宫殿,13座神庙以及许多小型建筑,不同台阶上的建筑分别涵盖了行政、民事、礼仪和居住功能,最上层有两座金字塔,建筑之间相互连通,错综复杂,是美洲少见的超大多层复合建筑。

乌斯马尔

建造年代:公元6—12世纪

乌斯马尔主要建筑复原
雨林中的魔法师金字塔和修女宫
从玛雅式叠涩拱门看魔法师金字塔

乌斯马尔(Óoxmáal)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以注重装饰的Puuc风格建筑闻名。根据编年史记载,乌斯马尔世代由Xiu家族统治,建于6世纪前后,是尤卡坦西部最强大的玛雅城邦之一。乌斯马尔大部分建筑完成于9—10世纪,许多建筑以切割良好的石块建成,建造者以石灰和砂浆中相互叠放的大石块作为结构支撑,其建筑结构比较坚固,因此保存情况比大多数玛雅遗址都好。

总督宫复原
高台上的总督宫全貌
玛雅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叠涩拱,和真正的拱门相比,叠涩拱承重能力有所不如
总督宫外立面装饰
装饰细节
转角处装饰

“总督宫”是乌斯马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一,位于185米长,164米宽,比周边地形高7—14米的高台上。总督宫是殖民时代前美洲外墙最长的建筑,长约100米,朝向金星方向,其叠涩拱门是所有玛雅建筑中最高的。总督宫外立面装饰由2万多块精心切割的石块组成,包括数百个雨神Chac面具和几何图案。

魔法师金字塔剖面图
魔法师金字塔
魔法师金字塔附属神殿的装饰

总督宫以北的魔法师金字塔底面呈椭圆形,外形独树一帜。金字塔底边长69米,宽49米,高约35米,坡度陡峭,是乌斯马尔的最高建筑。金字塔修建历时数百年,体现了不同时期建筑风格。根据当地传说,这座金字塔是由一位叫伊扎姆纳的魔法神在一夜间利用魔法修建的,另有故事说金字塔是由一位矮人魔法师修建的。

修女宫部分建筑复原
修女宫一角
修女宫外立面装饰
修女宫屋顶细节

魔法师金字塔以西的“修女宫”是由4座建筑组成的合院,因外形类似修道院而得名。修女宫建于10—11世纪,是乌斯马尔保存最好的合院式建筑。除此以外,乌斯马尔城内还有大球场、几座大型金字塔和合院。12世纪后,可能因为战乱等因素,乌斯马尔的大型建筑营建逐渐停止。

宫殿遗址
宫殿复原图

*.目前最大的玛雅宫殿遗址位于危地马拉Cancuén遗址。这座城市可能是7世纪最重要的玛雅商业中心之一,宫殿建于8世纪,占地近2.3万平方米,分为3层,包含约200间房间、11个庭院,石灰岩墙壁厚度达1.8米。Cancuén大广场长约2千米,可能被用作市场。关于这座遗址和宫殿的资料比较少,不单独列条。

帕伦克

建造年代:公元7—8世纪

鸟瞰帕伦克
帕伦克城市复原
远望帕伦克宫殿区
图中左侧为帕伦克的太阳神庙
为宫殿提供饮水的水渠

帕伦克(Bàakʼ)位于墨西哥恰帕斯乌苏马辛塔河附近,有超过2000年定居史。599年,卡拉克穆尔入侵并洗劫了帕伦克,后来,统治者帕卡尔二世引领帕伦克复兴,目前所建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在帕卡尔二世及其儿子统治时建造的。帕伦克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建筑非常精美,且保存完好,是最著名的玛雅遗迹之一。8世纪,帕伦克在与托尼纳的战争中走向衰弱,逐渐被森林覆盖。

碑铭神庙
碑铭神庙,侧面视角
碑铭神庙复原图
碑铭神庙的浮雕
帕卡尔的玉石面具和陪葬品
著名的帕卡尔石棺盖板,小时候经常在未解之谜的书里见到

帕伦克最著名的建筑是碑铭神庙,始建于帕卡尔统治末期,其铭文长度仅次于科潘的铭文台阶。这是座8级的金字塔,底边长60米,宽42.5米,高27.2米,顶端神庙长25.5米,宽10.5米,连同神庙,金字塔体积约3.25万立方米。考古学家在碑铭神庙中发现了帕卡尔二世的遗体及面具、石棺等陪葬品,首次确定了玛雅金字塔的墓葬属性。金字塔内还有尚待研究的管道,也许指向了冬至时太阳的方位。

碑铭神庙与帕伦克宫殿区
宫殿区全景
帕伦克宫殿区复原图
宫殿区的观象台
十字架神庙
神庙屋顶梳复原图
帕伦克出土的灰泥浮雕

宫殿区建在97米长,73米宽的平台上,与碑铭神庙呈直角,是帕伦克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宫殿区历史比较悠久,历经数百年的修建,包括拱廊、汗蒸浴室、4层观象台等建筑,保存有不少雕塑和浮雕。另一处重要建筑群是围绕广场修建的十字架综合体,包括多座神庙,也有许多浮雕装饰。

哥斯达黎加石球

建造年代:公元7—16世纪

哥斯达黎加南部迪基斯三角洲和Caño岛上,有300多个意义不明的石球。这些石球大多是用辉长岩制作的,最大的直径超过2米,重达15吨。一般认为,石球应该是当地迪基斯文化的作品,其加工精度不一,具体作用不明。围绕着这些奇怪的石球有许多猜想,不管怎样,作为哥斯达黎加最著名的考古发现,石球如今已被视为哥斯达黎加的国家象征和文化的一部分。

亚斯奇兰玛雅悬索桥

建造年代:公元7世纪

乌苏马辛塔河上的废墟,原先可能是玛雅悬索桥的索塔
工程师James OKon复原的悬索桥

亚斯奇兰玛雅悬索桥(Maya Bridge at Yaxchilan)位于墨西哥恰帕斯的亚斯奇兰古城附近。亚斯奇兰是座兴起于4世纪的玛雅城邦,位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间的乌苏马辛塔河沿岸U形拐弯处。每年雨季期间,随着水位上升,亚斯奇兰将成为一座孤岛。为了解决交通问题,7世纪后期,玛雅人在乌苏马辛塔河上修建了一座100多米长的三跨悬索桥,根据已经坍塌的遗迹推断,悬索桥中心跨度长达63米,可能是当时世界跨度最长的悬索桥。

基里瓜石碑

建造年代:公元8—10世纪

基里瓜的统治者“暴雨天”
上图石碑的背面
基里瓜最大的石碑E
石碑E细节

基里瓜(Quiriguá)位于危地马拉东南部,是几处玛雅贸易路线的交点。基里瓜原是科潘的附庸,而科潘又是玛雅强权蒂卡尔的传统盟友。8世纪初,基里瓜统治者“暴雨天”得到卡拉克穆尔的支持,在738年俘获斩首了强大而年迈的科潘王“十八兔”,瞬间翻身做主人。暴雨天统治时期,基里瓜掀起了修建大型纪念碑的风潮,其中包括一些玛雅世界中最巨大、最精美的纪念碑。

融合动物元素的巨石浮雕,高度和成年人相仿
融合动物元素的巨型浮雕西部,原先应该涂有红色颜料
动物元素浮雕细部

基里瓜并没有多少大型建筑,但当地出产优质红砂岩,非常适合雕刻纪念碑。早期的纪念碑可能主要是由俘虏来的科潘工匠雕刻的,后来,基里瓜形成了结合动物元素的独特雕塑风格。基里瓜最高的纪念碑连同底座高达10.6米,重约65吨,是玛雅人建造的最大纪念碑。这块石碑可能也是殖民时代前美洲原住民竖立过的最大巨石。

奇琴伊察

建造年代:公元8—13世纪

鸟瞰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核心区域全景
一座较小的神庙,特色是面具浮雕装饰
奇琴伊察圣井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是墨西哥最著名的考古遗迹。奇琴伊察所在的尤卡坦半岛缺少河流,却有不少天然深井,因此成为玛雅人的朝圣之地。奇琴伊察兴起于古典时代后期,10—11世纪时崛起为尤卡坦半岛最强大的玛雅城邦,12世纪后,奇琴伊察逐渐衰弱,让位于玛雅潘(玛雅文明便由此得名)。奇琴伊察早期建筑大多属于Puuc和Chenes风格,后期则受到墨西哥谷地托尔特克人的影响。

鸟瞰大球场
大球场
球门位于高处,其实很小
骷髅平台
球场边上美洲虎神庙的浮雕
美洲虎神庙浮雕

奇琴伊察核心区面积约5平方千米,以几座广场为中心,最大广场面积接近7万平方米,不同建筑群通过80多条堤道相连。这里的地形并不平整,为了平整土地,人们付出了不少精力。考古学家在奇琴伊察发现了13座球场,最大的一座长168米,宽70米,是中美洲最大的古代球场。大球场南北两侧各有条95米长,8米高的墙壁,墙壁中间有个圆环,也就是球门。大球场边上的骷髅平台结合了玛雅和托尔特克风格,体现了墨西哥谷地的影响。

标志性的羽蛇神金字塔
羽蛇神金字塔剖面图,外层金字塔是在老金字塔上修建的
春秋分时节的羽蛇神金字塔,可以看到台阶上蜿蜒的投影
羽蛇神金字塔底部的羽蛇神头

羽蛇神金字塔是奇琴伊察最著名的建筑。金字塔底边长55.3米,高约30米,顶部是座6米高的神庙。羽蛇神金字塔的台阶数量与回归年一年的天数相等,每年春分、秋分前后的下午,金字塔北侧栏杆都会在台阶上投射出三角形的阴影,恰如正在爬行的羽蛇神。

观象台
观象台复原
观象台中发现的圆盘
广场上的金星平台

著名的观象台建在高台上,是玛雅文化中非常少见的圆形建筑。通过螺旋形楼梯爬到高层,可以获得宽广的观测视野。观象台上层窗户各自面向特定方向,和玛雅人关注的天文现象密切相关。

勇士神庙
勇士神庙复原
勇士神庙
勇士神庙前的柱廊
查克穆尔像
查克穆尔像

勇士神庙是奇琴伊察另一座具有浓厚托尔特克风的建筑,其外观和功能都和托尔特克都城图拉的一座神庙类似,但规模更大。勇士神庙是座阶梯金字塔形建筑,前方柱廊原先可能是大型建筑的支撑结构。神庙顶端的查克穆尔(Chacmool)形象在中美洲各地均有发现,可能和宗教仪式有关。

北美

普韦布洛群居

建造年代:公元9—12世纪

普韦布洛群居
群居复原图

普韦布洛群居(Pueblo Bonito)位于美国西南新墨西哥州,是美国规模最大,最著名的普韦布洛大宅。普韦布洛群居外形大致呈半圆形,有点像福建土楼,都是由许多户人家聚集建造的大型多层建筑。群居以砖石建造,长约200米,包括约800个房间,最高处有5层,可供上千人居住。建筑者通过建造平行墙面,并在中间填筑土石的方式,建造了厚达0.9米的墙面,用来支撑这座建筑。

群居的门,上面还带这原始的木梁

普韦布洛群居是在数百年间分阶段建造的,虽然它的房间众多,但平时并没有许多人住,可能不是纯粹的居住建筑。人们在群居中发现了墨西哥的可可和陶罐,说明它也许是查科峡谷地区普韦布洛人重要的宗教和艺术中心。在建造群居的数百年间,普韦布洛人砍伐了大量树木,后来由于干旱等原因,放弃了这一场所。

悬崖住宅细部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蒙特祖玛县(美国竟然还有这地名),还有一处普韦布洛人的悬崖住宅。悬崖住宅大约是在1190—1260年间建造的,大部分建筑修建于20年内。悬崖住宅主要以砂岩、砂浆和木材建造,建筑的入口都很低矮,一共有150个房间。普遍认为,这是重要的仪式和行政场所。

僧侣土墩

建造年代:公元10—13世纪

卡霍基亚遗址复原图,位居C位的就是僧侣土墩
老版画里的僧侣土丘

僧侣土墩(Monks Mound)位于美国东部伊利诺伊州的卡霍基亚丘陵,是中美洲以北最大的金字塔建筑。这座土墩是在10世纪前后,由密西西比文化先民修建的。僧侣土墩底边长291米,宽236米,高约30米,上面曾有座长度超过30米的大建筑,是卡霍基亚遗址中最大的建筑,可能是卡霍基亚人的神庙或者统治者居所。

鸟瞰僧侣土墩

僧侣土墩的建造持续了数百年,不过其主体部分可能是几十年内迅速建成的。建造土墩的泥土由附近各地居民一篮子一篮子运来。为了提高稳定性,当时人们在土墩中建造了粘土或草皮承重墙,并在其上种植树木,通过植物的根系稳定土墩。20世纪后,现代研究和开发者移除了土墩上的树木,由于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土墩发生了多次滑坡。

编辑于 2022-02-08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