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天文科普
科普 | 宇宙中的量天尺——造父变星

科普 | 宇宙中的量天尺——造父变星

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的"师大天文馆"微信公众号,


宇宙如此浩瀚,人类是怎样测量遥远星体之间距离的呢?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而对于地月距离的测量,我们可以利用激光测距。然而,在宇宙学的尺度上,动辄以几十甚至上百万光年为单位,即使是光也要经历十分漫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所以,天文学家只能用一些间接的方法来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


1 蜡烛的启迪

图1 黑夜的烛光

试想在夜晚,如果远处放了一支蜡烛,你会觉得非常昏暗。倘若把蜡烛移动到眼前,便会觉得十分明亮了。蜡烛本身发出的光的强度没有变化,只是由于距离的改变,使得你的眼睛看到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亮度和距离存在一种关系,如果我们知道了蜡烛本身的亮度,并测量我们看到的亮度,就可以推算出蜡烛离我们有多远。

图2 距离的测量原理

2 宇宙中闪烁的蜡烛——造父变星

在天文学中,我们把恒星自身的发光本领称为光度绝对星等,光经过传播到达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恒星亮度称为视星等

1784年,天文学家在观测仙王座δ星(中文名“造父一”)时,发现它的光度有周期性变化,这个周期约5.4天(即光变周期),非常稳定。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很多类似的恒星,这类恒星就是“造父变星”。然而受当时科学水平限制,科学家们并没有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图3 造父变星及其光变曲线

对造父变星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在1908-1912年期间,美国天文学家H.Leavitt在研究造父变星时发现,光变周期越长的造父变星,其光度也越大,也就是说,周期和光度之间有着某种数量关系,即周光关系(周期-光度关系)

这为我们测量宇宙中天体的距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我们很容易测量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和视星等,知道了周期,就能得到绝对星等,通过绝对星等和视星等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距离。

图4 造父变星测距原理

这样看来,造父变星就是我们在宇宙中测量距离的天然蜡烛!它可以作为测量天体之间距离的“尺子”。


3 为量天尺定标

我们终于找到了用于测量宇宙的尺子。然而,只是知道几个物理量之间有关系还不能用于测距。我们要找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才能建立一个标准的“量天尺”。

首先,距离和亮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点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辐射到面积为 4\pi r^2 的球面上,显然,亮度与距离 r 的平方成反比,

I \propto \frac{1}{r^2}

图5 亮度与距离的关系

接下来就是要知道周光关系,得出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与光度之间关系式。

光变周期很好测量,但是绝对星等的测量并不容易,人类不可能飞到恒星面前去测亮度。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了视星等,绝对星等和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推算出绝对星等,我们还要知道距离。也就是说,为了利用造父变星测量距离,我们还要已知一些造父变星的距离,这似乎是一种“套娃”操作。

但仔细想想,这并不奇怪,我们用尺子测量长度时,就已知了尺子的长度,这样才能去测量和比对。所以,利用造父变星测距也是一样,在使用这把“量天尺”之前,要为其进行定标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用不需要定标的方法,例如三角视差法,对一部分造父变星进行测距,得到精确的周光关系。然而,由于三角视差法的使用时的测量精度的限制,这把“尺子”始终不够精确。

图6 喜帕恰斯卫星

20世纪90年代,喜帕恰斯卫星利用三角视差法,精确测定了银河系内的223颗造父变星的距离,经过分析,人们终于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周光关系式,

\left \langle M \right \rangle =-2.81\lg P-1.43

其中, \left \langle M \right \rangle 是光度的平均值,P 是以天为单位的光变周期。

图7 周光关系

于是,造父变星这把“量天尺”终于建成了。实际上,早在1923年,虽然当时的测量还没有如今那样精确,但哈勃在那时就已经利用这把“尺子”测量了仙女座星系的距离,发现其距离远大于银河系直径,证明了仙女座星系实际上是一个河外星系。


4 多种多样的量天尺

除了造父变星,天文学家还想出了很多方法,利用多种多样的标准烛光来测量天体间的距离,例如Ia型超新星。这些方法彼此之间优势互补,为各个尺度上的天体距离提供了精确有效的测量。

图8 天文学家的量天尺

发布于 2022-02-15 13:57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