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菊花石雕:用两亿年前的矿石做原料的一门手艺

浏阳菊花石雕:用两亿年前的矿石做原料的一门手艺

有一首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歌曲《浏阳河》,在中国大地上传唱了几十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而几年前出现的宋祖英版《又唱浏阳河》及周笔畅的《浏阳河2008》更是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这个地方。


位于湖南省的浏阳市,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一块山好水好民风淳朴的革命老区,它更是一块矿场资源丰富的宝地。


当地种类繁多的矿物资源里面,有一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浏阳特产”矿石。由于这种石头上有约两亿年前结晶盐的痕迹,且这些痕迹都是呈菊花状从中心往四周辐射,因此它被称为“菊花石”。


菊花石原石


在浏阳,上百年来一直有心灵手巧的当地匠人将这种矿石加工成艺术品。早在1915年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首次在国际上亮相的它就拿下了博览会评选出的“稀世珍品金奖”。


这门震惊了全世界的中国技艺,被称为浏阳菊花石雕。


当时的手艺人们使用浮雕及深浮雕的雕刻技法,结合菊花石本身的纹路雕刻出朵朵精美绝伦的菊花, 让这些艺术品成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匠人手艺的完美结合体现,作品的精美程度震惊了全世界。


菊花石雕


然而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战乱及菊花石雕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菊花石雕刻技艺一度没落。最低谷的时候,整个浏阳只有几十位散落在各地的菊花石雕老艺人。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他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学习、钻研菊花石的雕刻,开发出难度极高的镂空雕刻新技法,才为菊花石雕刻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在他的影响下,浏阳出了一大批新的菊花石雕刻良匠,浏阳菊花石雕的名声也重新响亮在国内外手工艺市场上。

这个人叫曹明珠,在浏阳地区,绝对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工艺美术大师。


年轻时与现在的曹明珠:雕刀刻石,岁月磨人


曹明珠出生在一个匠人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浏阳地区有名的木雕匠人。抗战时期,曹明珠的祖父死于日军的轰炸,于是举家搬迁到浏阳的古港镇,父亲重新开了一家木工作坊。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曹明珠从小耳濡目染,自幼喜爱雕刻这门手艺活。十三岁时便开始学习各种木雕技艺,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他并不局限于学习木雕,一听说当地附近有罕见的菊花石,他就去找了几块回家试着雕刻。


没想到雕出的一方砚台竟饱受好评,自此走上了菊花石雕刻的艺术道路。


壮年曹明珠及其成名作《岁岁平安》


菊花石雕作品一般经过采石、设计器型及雕刻三个步骤完成。


由于现在菊花石雕在浏阳地区已成了一项产业,有专门的采石人,匠人们也不需再自己去苦苦寻觅,艰难地开采矿石了。


但在这样的商业化模式下,倒是衍生出了一项有趣的获取原料的流程——赌石。从各地开采来的菊花石,个头大品相好的石头动辄上万。而菊花石的结晶体纹路又往往藏在石头内部,需要慢慢凿开才能看到具体的“开花”大小及品相。


因此也衍生出花高价从开采者手中买下几块石头,再凿开赌一赌自己买到的究竟是开花多的好石头还是里面空无一物的劣质石料的交易模式。


赌石


多年的“赌石”经验让曹明珠有了一双仿佛能看穿石头内部的火眼金睛,根据接触过无数菊花石的经验判断,曹明珠可以从石头外表的突起或者纹路,大概判断出石头内部的结晶品相。


开石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活,凿得太浅的话半天找不到花,凿的太深的话容易不小心破坏石头中的天然纹路。从哪个角度切开石头也是技术活,这会影响到后续的作品造型塑造。


因此每次买完原石,曹明珠都会在一旁紧张地指引着熟悉的开石师傅慢慢凿开石料。


开石


将原石开凿成自己想要的大致形状之后,便可以正式开始创作。


菊花石雕手艺人既要根据石料的大小及形状判断,更要结合石头上“花”的数量跟位置来设计,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决定创作何种艺术品。由于菊花石石料的稀缺,手艺人在对待这样珍贵的原料时总会万分慎重。


曹明珠曾经在山上发现一块品相极好的菊花石,运回家后设计多日,迟迟不敢下刀。每天拿着笔墨在原石上画了洗洗了画,光是设计稿就有150多份。


设计画稿


一年后,这块珍贵的石料被曹明珠设计创作成了一个鱼缸形象。1991年广州的展览交易会上他的这件作品《鱼缸》大放光彩,有商家出资5万美金收购。


在那个年代,5万美金可是一笔极其诱人的巨款。但是曹明珠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将这块自己第一件满意的菊花石作品永久地留在身边。


这或许该是每一个优秀的手艺人都会有的独特情怀。


曹明珠作品 《鱼缸》


菊花石的雕刻步骤,以往都是使用锤子,凿子等传统敲凿工具进行创作。由于石料本身的硬且脆,雕刻工艺被限制在浮雕等只能浮于表面的技艺应用上。


接触过各种木雕技艺的曹明珠在做了一段时间的菊花石雕之后,也想到了使用各种雕刻技艺来提高菊花石雕刻的观赏性及艺术价值。其中,镂空雕就是他最想实现,也是最难的一种。


事实上在曹明珠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尝试过镂空雕刻菊花石,但是他们的尝试无一成功。也因此,刚做出几件作品就想着超越前人的曹明珠并不被同行们看好,甚至被贴上了“好大喜功”的标签,惹来许多非议。


传统菊花石雕


固执的曹明珠并不理会别人的议论,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一干就是一整天,不断探索着这个前人未能解决的业界难题。可惜有些事情并不是靠埋头苦干就能成功的,据他儿子回忆,那段时间听得最多的就是工作室里传来父亲凿断石料时的一声惨叫。


镂空雕刻自然会将石料雕得较平常薄上数倍,而变薄的石料根本承受不起凿子的敲击,往往作品还没做到一半,就在某次小心翼翼的凿击之下断开碎裂。


不到两年,整天埋头探索的曹明珠竟然将家中囤积的所有石料用尽,菊花石镂空雕的探索也难以为继,他仿佛走入了一条注定要遭人耻笑的死胡同中。


曹明珠作品 《佛量无边》


如果就这样放弃,曹明珠就不会是这个现在浏阳家喻户晓,甚至有歌谣传唱他故事的大师,菊花石雕也不会有现在的繁荣发展和艺术地位了。


石料耗尽了,那就接着找。因为当时菊花石的开采地永和资源已临近枯竭,所以原料才越卖越贵,也令好多人准备放弃这一行业另谋出路。


曹明珠想到自己住的古港距离永和不过十多华里,分析了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后,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古港镇的磊石山和狮子山上,风雨无阻地每日前往寻找菊花石矿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寻觅后,曹明珠竟然在狮子山上发现了一处大型的菊花石矿藏!


当代菊花石雕作品


这处新矿藏让无数手艺人重燃起对菊花石雕刻行业的信心,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在当地开办了菊花石工艺厂,并聘请当时已经手艺过人的曹明珠为厂里的师傅。


作为厂里的师傅,曹明珠不仅要管理好厂里的制作及运作,还要每天带着慕名而来的学徒,将自己半辈子的雕刻技艺倾囊相授。


然而这个固执的匠人,又岂会因此忘却自己之前的追求?有了充足的原石来源,曹明珠马上抽出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不断实验,继续钻研自己心心念念的菊花石镂空雕刻技艺。


工作中的曹明珠


从90年代初菊花石工艺厂建立,浏阳的手工艺人们又兢兢业业地做了近十年菊花石工艺品。然而这几年间依旧是沿袭着先辈们传下来的浮雕技法进行创作,再精美的创作也会有被看厌的一天,菊花石工艺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衰退。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几年间,有一个叫曹明珠的师傅在培养出一批批新匠人的同时,还在利用着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不倦钻研着一项让他被同行嘲笑了近十年的新工艺。


1999年,这一年曹明珠刚满50岁,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他的天命,似乎就是在五十岁这一年成功打破菊花石雕刻百年来的桎梏——这一年,镂空菊花石雕作品《岁岁平安》横空出世。


曹明珠作品 《岁岁平安》


取得成功之后,曹明珠毫无保留地将这项技艺传授给了厂里的学徒们,也毫不对之前并不看好自己的同行及前辈们有所隐瞒。


事实上曹明珠的成功,得益于他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思考上,而非一味埋头试验。思考到石雕与木雕材质的区别,曹明珠才联系到了跟菊花石材质更接近的玉石雕刻。借鉴玉石雕刻的各种技艺,曹明珠才想通了问题的关键:防止石料碎裂的关键应该在于用施力更小的打磨来代替施力太大的敲凿。


为此他自制了一系列适合于石雕创作的大小钻头,钻头打磨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施力远小于锤子的敲凿,因此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石料断裂。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用打磨代替敲凿


在镂空雕刻技艺取得成功之后,曹明珠毫无保留地将它传授给了自己的学徒们,对曾经并不看好他的同行及前辈们也毫无隐瞒自己的创作技巧。


其实很多手工艺的技巧说破了都是极其简单的道理,只要知道了原理,手艺人们都可以做得出超越前人的作品,但难点总在于要出现第一个参破这个简单道理的人。他需要打破成百上千年来先人们的固定制作及思维模式,有时还需要顶着无数同行对其异想天开“好大喜功”的冷嘲热讽,承受着头脑及心理的双重压力前行。


单从这点上来说,曹明珠就是极其伟大的一个“憨人”。


不止是在工匠界,在各行各业,我想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善心,来保护好这些难能可贵的“憨人”。莫让同行之间的一盆盆冷水,在无意间浇灭了一个行业的希望。




资料来源:

央视纪录片:《手艺》第五季之《妙石生花》

哔哩哔哩动画网纪录片:《天上烟花璀璨 地上石头开花》

华夏经纬网文章:《曹明珠(菊花石雕)》

发布于 2018-10-27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