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在金融核心岗应届实习与校招求职中性价比较低的一点个人看法

关于上海在金融核心岗应届实习与校招求职中性价比较低的一点个人看法

在笔者三年前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的时候,我是作为小城高中生抱着上海是所谓金融中心(典型外行看法),有金光闪闪的陆家嘴,理所应当金融工作应该最多最好找的心态去的,出于大一学生护校情结的天真一度幼稚的diss北京并且在知乎上和央财贸大的同学唇枪舌剑论证上财比央财贸大分数高几分所以高一档次,我们上财才是坠吼滴(典型的越难越有价值的学生思维),甚至还觉得北京那边市场化岗位少所以央财贸大才只能去混吃等死的银行(大一学生气),更不用说看不起大湾区的广深了(广深那么多大公募真是闷声发大财)。

然而在我大概大二下开始在上海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我就隐约感受到上海这边至少在金融商科的求职的卷度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当时面试一个起薪7k的凯度咨询的暑期实习,当时offershow一查这7k的正式员工的工资感觉应该不会特别困难,于是踏上10号线单刀赴会。然而现实是跌破眼镜的,在填写学校的表格那一栏,本人在这家地段位于上海核心地段,逼格颇高但是起薪7k的咨询公司看到了包括不限于港中文、港大、复旦、波士顿大学和各种知名海本海硕的竞争对手;大三上在一家中等规模VC实习的时候遇到了人大和央财的北京院校的朋友令我一度感到相当困惑,这种夸张奇幻的情况还体现在上海pwc正式员工的夸张的学历上(90%硕士,其中人均QS50海硕+二梯队院校硕士)。

今天看到学长这个帖子深有感触,本人在一开始得知北京的三中一华一堆央财贸大南开硕士,深圳招商一堆中大武大厦大甚至是华南理工暨大硕士的时候,感到非常不舒适(高考分数比友校高十多分,上财金融会计考研也比友校们难一个档次;最近看学校公众号的讲座,看到上财本硕还是男生比较优秀的水平都只能去海通国君,怎会如此?),但是后面浸泡在各种信息后慢慢理解其中缘由。现在试图分析其中具体原因:

首先开宗明义,很多人在求职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一个关键的因素:劳资议价权。事实上据我所知,每个城市的劳资议价权(卷度)差别大到能有影响到offer差出一个梯队的区别。

1.最最关键的一点,上海岗位供给没有北京多,但是竞争对手却很多,深圳竞争对手又远少于京沪。

从需求端看,金融岗位校招岗位我了解的不多,确实每年变数也很大。遂搜索社招岗位。鉴于猎聘的岗位质量比较高,我在猎聘上以月薪35k+为标准筛掉一些杂七杂八的影响,也用圆手查薪资和前程无忧等平台,搜索过行业研究员 基金经理 投行 pevc等主流市场化商科岗位,综合下来一个比较主观的大致感觉是:
北京总体岗位数能有10列 上海大概8-9列 深圳有个4-5列 广州1.5-2列 杭州1列 成都武汉南京苏州之流0.5列左右 天津重庆这种0.3-0.25列 其他几乎没有
但是在北京,五大国有行+三大政策性银行总部,中债登中证登,四大AMC总部云集,20-30万+的好出路发展的央企简直不要太多,此方面就业上海深圳和北京比是云泥之别,作为每年能消化大量商科毕业生的金融类央企上,北京是全中国独一档的,算上这些的话,北京实质上的岗位应该能做到15列左右?(纯凭感觉)

仅看我心中的国内商科第一梯队:T0清北 T1复交+T1.5梯队人大 港大 港中深
第二梯队:两财一贸+南浙科武中厦开 港中文 港科
第三梯队:西南财中南财+同济北航山大西交华科等....
第四梯队:江财 东北财经+大连理工哈工大等商科一般的中下985(再往下学校的同学真不建议卷金融核心岗了,放弃幻想,您去用应届生身份考个江浙粤的公务员或者转码去,会比卷金融ALL IN考金砖容易且幸福很多)

从供给端看,北京有竞争力的供给端基本上就是清北+人大+两财+南开+北航+其他名校的北方同学回京选手,留学生比上海少一些,我的观察是港三校特别喜欢去上海而非北京

上海则为:复交+上财+南浙科+各大一二梯队院校的南方同学(几乎除了广东人都会选择上海)+海量的留学生(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上海影响力显著的留学生群体,鉴于京户门槛十分困难,大部分留学生会倾向于起薪一万多就能落户的上海,一来是中国TOP2,二是海派文化和海归的文化经历更加契合,三恕我直言是受小红书生活中逛逛武康路打个卡喝喝咖啡,逼格比小资眼中的土味北京和卷味深圳更高的影响。而深圳往往在刻板印象中还是“狗都不去”的宣传,无外乎医疗教育和房价,但事实上深圳房价阴跌一年后和京沪真的差不多了,房龄还要新不少)

要知道如果只按北方人去北京,南方人去上海的话是不太适配的,本人之前在某篇文章大致看过传统北方省份人口:传统意义的南方省份人口大致为4:6,但是北京和上海在各行各业的的就业岗位上反而可能是6:4。

深圳基本上只有清北深研院的一些同学(事实上清北同学不太愿意留深,他们更愿意去京沪,从北大汇丰就业报告也能看出留深的才21%),武中厦的部分选手,和一二梯队名校广东人返粤就业选手,中大可能多一些,加上最近刚开的港中深与一些不太多港三的选手,再往下就要下降到第三梯队西南财中南财甚至是江财了。据我所知中大基本上一半还是盘踞在广州的。

然而广深的就业往往超乎大多数人的预期,银行方向深圳的招商系,平安系 广州的广发系和上海比不落下风,券商的招商国信广发华南三小将余威尚在,深交所影响力不小,深创投等顶级PEVC黑马迭出;中信在深圳去年也是招了一大批人的,还让过于拥挤的上海选手是否考虑调剂下换到深圳和区域投行去;中债登中证登等机构北京上海有的话深圳也一定有分部。前十公募基金易方达广发一枝独秀,南方博时招商鹏华不遑多让,TOP10公募广深独占6斗,广州更独占TOP2。唯一的短板或许在于外资机构的缺少,这些大部分在HK,不过这对大部分非TOP2头部商科同学有什么影响呢?

广深绝对岗位数少,但相对不卷 而且广深的供给质量应该是不如北上一个档次的





某相亲平台数据,反映当地学历水平


央财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后同学们的实习体验,难以想象没设立各种广深分校前这里套利空间有多大

2.北方同学南下:客观的讲现在几年北方经济确实不太好,其中最明显的体现是核心城市除了北京外实在找不到像杭州南京这样的强有力的二号选手提供足够的金融互联网等中产阶级岗位。个人在大二曾经在各招聘网站上筛选过诸如月薪2w以上的“财务经理”“投资经理”“私募经理”等职位,除了四大一线外,肉眼可见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岗位不如成都武汉,最多和重庆比比,和比杭宁苏就差距更大了。这个其实也是我在上海切身的感受,就是北方的同学以及同事和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真不少,尤其是山东和东北。

我周围感觉的话,现在南方的同学如果在北京读书的话,和早十几年二十多年比留京比例确实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京户门槛没前十几年那么好拿了,一方面沪深广杭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现在北京落户定居的南方人大都是去的比较早的南方人和一些清北人等能拿到户口的学校。

以前北京的四川两湖江西人还不少

去年在网络上和杂志也看到说有很多北漂转战沪漂这个现象,基本说法还是捧沪踩京老一套


小红书随便打开offer贴,差不多的offer选北京还是上海90%都选上海


私以为在国内的求职环境限制求职地域不是很明智,尤其是这还是首都


然而在北方同学南下的过程中,江浙沪至少截流了80%以上,粤港澳大湾区在大部分北方同学印象中,还是相当陌生的存在。再加上我观察到知乎以及中文互联网上一直有一股无故抹黑首都生活质量,通过拉踩北京抬高上海的的风气,应该也有一部分影响。在小红书上随便打开“上海和北京/深圳选哪个”这种问题,下边9成评论都会说是选上海,然后沪吹集体出动开始大谈特谈上海怎么牛逼精致繁华宜居再拉踩京深(本人对这个风气是很嗤之以鼻的,非常有一种江浙人自带的所谓高傲和优越感在里边,即觉得京津生存环境各种不好经济下行,广东南粤是三教九流没文化暴发户的南蛮之地,只有我江南自古繁华书香诗意,其他都是乡毋宁)

拿苏州的工作机会居然还碰瓷深圳,真能吹啊,能有这么多赞也体现了两种极端:一是江浙吹嘘宣传大于其里子,广东低调不在乎这些虚名,里子大于宣传口径导致认知偏差


北方同学聊到过想来江浙沪的对话绝对不是孤例了,这只是其中一个

3.上海学校升学的内卷。我在之前的回答和想法里不止一次的提到上海同级别的高校,不和二线城市的比,就和同为一线的北京深圳比性价比都是很低的,典型例子就是北大汇丰的考研难度至少不会高于复旦金融专硕,但是复旦金融专硕就是敢坐地起价30万学费还不包宿舍。深圳的北大汇丰的校园今年元旦我是去过的,那个校园环境和空气与生活质量比花四五千在复旦附近租老破小老鼠窝的体验强不止一个档次......而复旦上交考生卷生卷死换来的仅仅是TOP4商科的末流项目就业,同样的努力放在考北大上无论是汇丰还是软微都是绰绰有余。要知道,北大在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老家亲戚吹牛逼的饭桌上还是实习校招卡简历的学校那一栏,哪怕在上海,北大永远永远>复旦

再者,拿上财和央财贸大比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分数,控制变量在同一个专业的情况下往往要高出5-10分,学费要贵上10万左右,上财的MPACC甚至堂而皇之的打出全国最贵MPACC项目的旗号,其分数线不止一年的超过上交人大,然而其就业据我所知比起央财贸大一年能出20+三中一华来简直是有点汗颜,能去国君海通就不错了。因为上海的海通国君这种二流券商因为江浙沪VIP众多其实并不比北京三中一华释放的大量hc好进,也不如深圳那边这几年扩招的厉害但是竞争对手学历都比较低。以下分别为上财央财贸大中上专业研究生就业对比,差距显著。


上财的高溢价换来的是就业日渐不如财贸的事实,如果高考分数还能解释为有地域偏好影响,那么考研就是纯纯的溢价了。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无外乎和上海就业大抵相同,对定居上海所谓魔都有过高的滤镜溢价,此外还要算上江南做题家在考研上的卷力惊人。


4.部分女生对上海此类小资城市的向往。相信大家多少能模糊感受到一点,就是无论什么层次的学校,上至清北下至三本的女生都想往上海挤,或者说有种情结。即小红书和各种文娱作品打造的“早上一杯Manner+下午看展朋友圈打卡+高端写字楼里的精致白领工作的都市丽人”画像。


甚至我认识的无论是贸大还是央财的女同学都不止一次的对我提起过“可能上海更适合我”这种说法,也见到过一个上财保研人大的学姐说更喜欢上海,以后还是会回上海的。诚然上海确实是中国最适合中产阶级生活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大都市,但是并不是中国最顶级的城市(参见本人对四大一线的回答),上海的gdp总量很多都是人口堆出来才比北京高的,无论是人均gdp,人均个税,城市资金总量等指标北京都是独一档的,在北京面前本质上和深圳一样都是发达的地方都市罢了,所以上海不会有各大总行,不会有三中,不会有中债登中证登。我看很多暑期实习和秋招知乎贴,都喜欢死磕上海说什么只投上海。诚然这是个人选择,但是,古尔丹,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央财女同学
贸大就读的非上海女同学 地区也显示上海

5.广州深圳那边相比教育内卷的江浙相对不那么卡死学历,那边的主流观点是小孩读不出书会做生意一样OK,能读个中大的话那就是很优秀的学霸了。能实事求是的搞到钱就是王道,纯粹的务实和进取派,对新事物和稀奇古怪的道路出身更加包容。
江浙的话大体还是为了中产再生产一定要玩命鸡娃读书,并骄傲的称之为人文素养浓郁(往往会踩一脚广东暴发户浮躁),而且各方面鄙视链和框框也给人发展的空间比较小(当然,在江浙反而是一种学历内卷的舒适逻辑,或许这也是当年陈云同志本身是上海人却坚持要在广东设立特区的原因吧,不得不说有这种文化因素影响)

最后,我个人还是强烈劝进深圳的,原因见如下回答: “时代变了 主要是深圳那边资金量起来的厉害。这个时候,我还是对深圳没啥高的期望值,而且按照传统的说法,那地方没文化、没教育、没医疗,只是听人说深圳人挺有钱、城市挺干净。后来,2017年,深圳GDP超过广州跻身中国第三,大家当时还认为可能只是阶段性高于广州,最后还会掉下去。然而,深圳在2018年继续发力,超过香港,跻身亚洲第五,这个时候,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不过社会主流观念还没有反应过来,在2018年这个时间点,心中恐怕还是“北、上、广、深”的排序,但至少一线城市出现了“深”字。一个社会主流观念的惯性是非常大的,其改变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最先认知到真相的一小撮人一般比知识分子主流观念全部反应过来要早3年以上,比全社会主流观念全部反应过来要早5年以上。”

诚哉斯言,本人认识的包括不限于上财本科进入深圳TOP10券商,江财背景进入深圳TOP10券商,央财本+港中深硕进入深圳大买投研,还有港中深人均中金实习的履历,汇丰包揽深圳公募投研岗。哪怕在一级市场并不占优的深圳,我在四大实习期间也听到过“深圳安永的男生这一年被投行挖光了“(原话)这些都说明深圳人才底子不如京沪,求贤若渴的窗口期一直是存在的。


京沪内卷怪金融圈喜欢津津乐道“清北复交外无金融” 但这句话在广深并不成立


在公募实习的朋友的同事明着说你去广深竞争会更容易点

值得一提的是江财这个双非财经院校每年都有20+去华为财经的,外派的话一年到手也有四五十个,深圳四大和金融机构也不少。而上财很多人都舍不得所谓大上海,不愿挪窝去深圳导致只能卷生卷死去上海四大007,只能说医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这点是否和80年代很多中国顶尖学生去美国最后混个小中产泯然众人,但留在国内现在成为各行业领军人物吃到中国发展红利的反而是当年的二流人才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港中深一鸣惊人的就业,领英上很多均值川大+港中深硕士一堆头部券商和深创投的实习履历,狠狠的打了中国金融唯京沪论者的脸。事实上除了外资机构,北上深真的没有档次区别,尤其是二级市场求职。不过这才是深圳不是么,管你你怎么看不起我,哪怕我出身草莽,我就是能搞到钱,就是能屌丝逆袭,就是能赶上京沪的old money。你们上海要喝完咖啡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深圳早就开始“你总是自觉加班了”?

本人是十分后悔当年高考出分那天接到港中深的宣传手册以为是野鸡分校就扔一边没怎么看,本来港中深任意专业随便去,学费也和出国比不算太贵。但还是因为迷信上海和上财的光环来了SUFE结果发现各种sufer人尽皆知的坑爹之处,正态分布的绩点,均分比央财贸大都平均低2-3分导致出国劣势等等不一而足,此处知乎随便一搜太多了遂不赘述
去年港中深出了就业报告才发现“当初爱答不理,现在高攀不起”,平心而论港中深的就业和复旦经院和上交安泰比也不遑多让。我更加深信一个道理,在中国绝对不能追涨,投资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如果北京是10分的就业岗位对应10分竞争对手的话,上海是8分的就业岗位依然是10分的竞争对手,广深加起来5到6分的就业岗位但是竞争强度可能只有4。其他就真的没什么算得上的高端金融就业了。如果有朋友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去领英和脉脉上搜索一下相关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背景,可以自己去印证,我是都搜过截图过了,要放到文章上就太多了。

最后,作为上财的一份子,我必须要指出上财和上海的种种缺点了,正如大家这几个月看到的那样,上海和沪吹的光鲜亮丽后面是种种的实际的不堪与光环导致的拥挤效应,然而很多人还要捧这位高傲的大美女的臭脚,尬吹什么国际大都市东方巴黎给自己加戏;北京看似朴实的外表下却蕴藏着作为首都独一档的资源与发展机遇;深圳看上去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但是却闷声发大财。不要厚古薄今,不要觉得结婚只要找已经功成名就的京沪两位大爷大叔,又难还要各种舔有你好受的,陪着潜力股小伙子成长反而能有更有想象力的空间。非常建议各位报考各位院校的同学实地去北京上海深圳实习一下,尤其是去深圳的福田南山走一走,去深圳大学城走一走,你内心一定会慢慢打破你的刻板印象的。总之一句话,别给德不配位的东西加戏,别不给真正话事的老大面子,别看不起闷不吭声的后起之秀。

编辑于 2023-01-12 21:28・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