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酸检测和方舱医院常态化

支持常态化传染病防控

我是共存派,对于核酸常态化,就事论事地讲,我是支持的。因为,放眼未来这其实是唯一的与病毒共存的方式。其实我这个观点有种以清零求共存,才有的存的意思。

客观地讲,这是「成本最低的清零方式」,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非躺平可控共存的唯一方式」。区别是这个共存是「与境外的病毒共存」而不是全民感染。核酸常态化,可能是上海疫情以来做的唯一一个正确的事。如果在上海疫情之前就做到了,上海疫情的情况会好很多。

虽然弥补粗放式防疫中透支的公信力,破坏的法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中国防疫信心的重建来的很可能比多数人想象的要快

建立常态化15分钟核酸,加强针接种完成,以及常态化方舱建立完成后,估计跨境航班会有显著的增加,因为动态清零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但完全放开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入境和隔离成本会显著降低,因此能够承受的出入境流量会显著增加。

15分钟核酸和常态化方舱体系可能会作为基建永久保留下来,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任何传染病大爆发

从长远来看,比起国外的应死尽死,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我不好判断。因为不仅「人类的疫苗和免疫力在现有物流水平下无法对新冠构成足够的选择压」,相应地,「低烈度的新冠本身也不会对人类的基因构成选择压」,因此「应死尽死很可能并不会在未来数十年内为国外带来任何基因上的优势」。但是理论上来说,有一种情况可能性非常高,那就是由于新冠没有足够的选择压,所以会在未来跨境航班相对放开的几年到几十年间,有某个病死率1-5%的变种在国外出现并隐匿传播很久才被重视,此时如果有15分钟常态化核酸检测体系,会对疫情防控有很大的帮助。常态化核酸,很可能是人类面临来自病毒的大过滤器时的最后手段。

我不确定决策者是否是从这个思路思考的,但作为一种防御传染病的基建体系,我认为这么做是完全值得且有必要的。这个操作可能意味着决策层「真的下决心下血本走一条既要又要的路」出来了。

常态化核酸和方舱,在如今的生产力水平下,真的是不可承受的代价吗?显然不是,比起经济停摆和医疗挤兑,它的代价几乎算是可以忽略的水平。以赛博朋克的角度来看,几乎是未来人类基础设施的标配。而上面提到的低烈度新冠变种的出现,很可能就是国外最终被迫学习中国模式的契机。

从长远来看,回顾我们现在生活中各种习以为常的制度,常态化传染病防控真的很离谱吗?我觉得并不离谱,只是我们非常不习惯罢了,只是前人想做而做不到罢了。这其实可以用这段话来解释:

  1.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GM性产物。
  3. 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把其中的科技换成制度,我觉得也没什么毛病。

发布于 2022-05-23 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