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rmula》读书笔记-关于成功的普遍道理



读完巴拉巴西的最新作品《The formula The universal law of success》,觉得有必要给读者预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这本书之后国内会引进,会成为类似《人类简史》那样的畅销书,这本书是作者认为写过的最重要的一本书,而我看过他之前的书之后,也认同他这本书对内容的组织更为紧凑,全书围绕成功的五条法则说起,这篇文先列出这五条,再逐个对其进行评论。


了解成功的普遍规律,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够按照书中讲的方式去追寻成功,你也许是统计规律外的特例,需要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但是如果你了解一般规律,那么你就能够按照书中的规律去帮助身边的朋友,让她们能够更容易的接近成功,能够成为他人的困惑时的灯塔,这在我看来,比自己取得成功更重要。而且根据书中写的,帮助别人成功,其实是让自己成功的捷径。





1) Performance drives success—but when performance is immeasurable,networks determine success. (一个人的表现驱动着成功,但是当表现不好计量的时候,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中距离中心节点的位置决定成功与否)


我的短评:成功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这一条道理,所谓成就功名,功是功力,名是名声。表现的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在达到了基础的能力最低要求后,好的名声会带来更多的机会,从而带来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之前提到的Science重磅:“要想成功,快抱大腿!”讲的是艺术市场,在艺术这样缺少客观评价的领域,网络中的位置会对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


将这条应用到具体生活中,选择学校的时候,是选择高的专业但差的综合排名,还是一般学科排名但综合排名好的学校。答案取决于你选择的是什么专业,如果你的专业像mba这样难以量化评估,那选后者;否则选前者。书中写道一项出人意料的研究,一个人的毕业后的薪资,和一个人毕业与哪所学校相关,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一般学校出来的也会有高薪。而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薪水更和这个人申请大学时申请的最好的学校是什么,哪怕Ta没有被录取。这并不是要叫每个人去申请常春藤,而是如果你真的准备过申请这所学校,说明你认为自己应该能达到该校学生应用的水平,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带来功。同时你觉得自己在名校的学生中并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从而可以交到更多处在网络中心的朋友,从而让自己也能有所成就。




2)Performance is bounded, but success is unbounded.(一个人能力的差异有限,但一个人取得多大的成绩之间的差距却可以是指数级的)


我的短评:对于顶级的选手,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成绩差距很小,但其成就却有着天差地别。个体间的表现是正态分布的,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时,评价的标准就会变成哪些看不清的细节,比如衣着,礼仪,出场的顺序等。书中写道葡萄酒品酒师对不同次拿上来的同一瓶酒能打出不同的打分,这并不意味着品酒师不称职,而意味着所有参加酒展的酒都是上好的,由于差异太小,再加上成功在充分竞争的领域必然会带有的随机性,才会导致上述的问题。


了解这些不是让你为自己的怀才不遇找借口,而是告诉你何时该注意细节,何时该不拘小节只专注的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条还指出如果你获得了优势后,如果能用这一优势带来的服务以指数级的速度扩展到更多的人,那么你的可达到的成就没有天花板的。而当你在评价他人的成就时,你也要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受到与你本来准备评价的能力无关的因素影响,为了保证客观,你需要刻意的根据自己的坏境和情绪校正自己的判断,从而避免成为别人成功路上



3)Previous success×fitness = future success.(未来的成绩等于你当前的能力和你当下技能适配程度)


我的短评:当你擅长的(哪些让你过去成功的素质)就是当下亟需的时候,你的成就有着无穷的上线天花板。当你之前成功过,但让你曾经成功的已不适合当下的坏境时,无论你之前的成绩有多少,乘法决定你未来还是不可能成功。


书中举了哈利波特作者在成名后匿名写作的故事,用来说明之前的成功对未来成功的重要影响。同时用这个例子还对比哈利波特第一本书最初出现时的状态,即虽然这本书fitness很好,人们都喜欢,但缺少声望,需要靠一个人一个人的口碑传播,才能达到临界点,引爆之后的成功。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对于新手来说,要做的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到让他人喜欢(高适应度),而不是在成熟的行业中去和已有的成功者竞争。


书中另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亚马逊上一本书的评价的人数越多,这本书的评价和该书的适应度(质量)的关系越差。这是由于当越来越多的人评价时,人们是根据之前的评价去锚定自己的评价,之前这本书是五分,你觉得这本书一般就打四分,后来者的评价更多是前人的人云亦云。了解这一点,你就需要在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具有高适应性的时候,就要去掉之前成功带来的光环。不管是投资项目,招聘,寻找一生的伴侣,过去的成功,众人的口碑都不靠谱,你需要做出自己的判定。





4)While team success requires diversity and balance, a single individual will

receive credit for the group’s achievements.(团队需要多样化和平衡,但个人可以从团队的成功中获益,因此选对团队很重要)


我的短评:团队的成功往往被归因到一个人的身上,而这个人往往是只是资历最深,位于网络最中心的。但细看起来,任何一个团队的成功都应该归因于这个团队的多样化和人员之间技能与性格的相互协调。因此对于团队的领导,首先要做的是不居功,虽然外界认为是你取得了成功,但你不要欺骗自己,其次要做的是补齐团队中的短板,增加团队的多样性。


对于团队中最优秀成员来说,要给予特殊的奖赏。书中列出的研究表明,团队中那个最出色的成员,不止能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能够带动团队中其他人的效率也一起提高,不管场景是客服呼叫中心这样的体力劳动还是科研合作这样的脑力劳动。


根据书中列出的对于github上项目成功与贡献度,团队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领导者,Ta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并指导他人去做,这样的项目成功的概率比每个人做出差不多贡献的项目更高。这指出要想成功,团队首先要确认清楚一个主导者,这个主导者还必须亲身参与进来,而不止是做协调的工作。





5)Success can come at any time as long as we are persistent. And it can arrive,regardless of one’s age or time served, so long as you keep striving for it.(成功会在你坚持的过程中任意时刻到来,只要你坚持,不管你的年龄或坚持了多久,只要你在持续的跳起来迈向成功中)


我的短评:爱因斯坦引用最多的文章不是他的相对论,而是他在三十年代写的关于贝尔不等式的一个思想实验,而那篇文章中爱因斯坦的观点则被实验证明是错误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让你成功的那个作品可能在任何年龄阶段来临,当你在做开创性的贡献时,你不确定何时你的成果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你需要的是不断的坚持走下去。注意这条规律适合的是那些真正原创性的领域,不管是艺术,工业设计还是科学研究,当你的成果的适应性需要未来的进展才会显现时,你何时成功根本无法确定,这说明对于创新的鼓励,不应该以眼前的影响力为衡量标准,而应该给予宽容。


总结来看,书中列出的五条成功的法则,关键的是第三条,其他几条展示了关于适应性在不同领域的呈现方式。具体可以分为是否能够量化技能高低,在未来还是现在能够评价,是否能够扩展到更多的范围。这本书论据翔实,语言简洁,值得细读。

发布于 2018-12-08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