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发展简史:从“百家争鸣”到“三足鼎立”

共享单车发展简史:从“百家争鸣”到“三足鼎立”

有消息报道,5月19日,广州市交通局将启动新一轮互联网共享单车运营招标。消息称此次招标将比上一次招标减少15万辆共享单车的投放,将会把整个广州市的共享单车运营控制在40万辆规模之内。

不仅广州一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管控共享单车的数量。以贵阳为例,贵阳全市自2021年8月底清空全市共享单车以来,截至2022年6月初,依然没有投放的消息。

有不少从业者感叹,距2017年高峰期仅过去5年,整个市场玩家怎么给人一种想躺平的感觉?

资本狂欢的那些年

2014年,共享经济突然大火,戴威与几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共享单车ofo,创立之初提出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一年后,共计超过2000辆ofo共享单车出现在北大校园内,几个月后,ofo迅速在北京各大高校爆火。

从校园走向社会,ofo被看作是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开始。

资本看到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后,也瞄准了其背后的经济红利。再加上共享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纷纷参与共享单车的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2017年之间,共享单车企业一共拿到了近5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摩拜单车累计获得约12亿美元融资,ofo融资额高达14.5亿美元,就连后起之秀哈罗单车也得到了阿里巴巴的全资投资,金额高达3.5亿美元。

中国信通院在2017年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自2016年10月以来,中国共享单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共享单车渗透指数一年增长近8倍,特别是2017年3—6月涨势尤为突出。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为2.09亿人,市场规模为102.8亿元。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也仅有12.3亿元而已。

这也意味着在共享单车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将会被各大资本争相投资。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爆发之年2017年全国有2300万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超过77家。

同时,2017年既是共享单车发展的顶峰之年,也是资本疯狂投资的一年,自2017年以后,共享单车行业就开始走入沉淀期,开启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从领头羊摩拜单车、ofo小黄车、哈罗单车到其他单车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在无限竞争中咬紧牙关过日子的企业,用亏损换来的市场,很难站住脚跟。再加上投入越大,付出的成本越大这一规律,多数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到最后。

当市场进入沉淀期,资本开始冷静思考投资时,第二、第三梯队玩家难以对摩拜、ofo等排名靠前的企业构成威胁,再加上找不到资本融资,以及运营成本高昂、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很多创业公司烧完仅剩的一点钱够,黯然离场注定成了结局。

就连首创共享单车的行业大佬ofo小黄车也难逃命运,2018年开始,ofo开始出现用户难退押金等问题。最后媒体纷纷爆料ofo资金链紧张,找不到融资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ofo被市场抛弃,废墟场里堆积如山的小黄车注定被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在ofo黯然退场后,摩拜单车也紧随其后。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摩拜单车创造了1.1亿元营收的记录,但同期却产生了5.65亿元的运营成本。再加上员工工资支出、福利待遇及各咨询管理费等问题,最后居然出现了6.81亿元的净亏损。

看到摩拜单车盈利无望,投下去的钱石沉大海后,投资人们开始退场,最终摩拜不得不卖身给美团。终于在2018年4月初,摩拜召开股东大会通过美团收购,最终收购总价为37亿美元,除去10亿美元的债务外,实际交易价格为27亿美元。

自从美团收购摩拜后,共享单车行业开启了“三国杀”的局面。

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当摩拜卖身美团、ofo退出市场后,共享单车企业只剩下哈罗单车坚强地运营着。

虽然哈罗单车依然“活着”,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随着亏损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卖身给阿里巴巴,从中拿到了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自此,美团、滴滴、哈罗单车三家占据了共享单车市场份额的95%,三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滴滴、美团和哈罗单车的生产价格为每辆1000—2000元。最新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这三家企业三年来平均共在全国投放共享单车数量基本保持在1800—2000万辆之间,按照这个数据显示,三年来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已经高达40—50亿元之间。

同时,根据哈罗单车在2021年启动美股上市的招股书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哈罗单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高年亏损金额超过20亿元。截至2020年年底,哈罗单车三年内共计亏损近50亿元。

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也好不到哪儿去,自从美团单车与摩拜单车双品牌合并半年后,美团2019年共计亏损金额为85.2亿元,其中摩拜单车净亏损45.5亿元。

随着亏损的不断增加,美团开始调整运营框架,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逐渐开始淘汰旧单车,想以此来争取市场份额。据资料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更换了约150万辆旧单车,同时推出了29万辆电动单车。

虽然更换了新单车,用户体验感也有所提升,但依然挽救不了美团单车亏损的事实。据美团财报显示,2020年年底,美团在共享出行方面共计成本为118亿元,共计亏损金额为102亿元。

亏损的不只是美团和哈罗,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也亏损不断。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滴滴共投放了600万辆共享单车,而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金额超过500亿元,其中社区团购和共享经济亏损超过200多亿元。所以粗略估算,共享单车亏损金额也在40多亿元左右。

造成共享单车重度亏损的原因其实是其商业模式。首先是恶性循环的市场竞争,各大企业在加入市场后,拿着投资人的钱疯狂补贴占据市场,一时间造成了市场混乱,最终只能靠强大的背景勉强“活下来”。

另外一个是成本问题,因为共享单车的成本不是一次性的,其中还有运维成本、储存、物流、投放和维修等部分,所以支出大于收入,再加上市场竞争,共享单车很难盈利。

根据智研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共享单车用户数为2.4亿左右,但每周骑行共享单车一次以下的用户比例为23%,1—2次的人数占比为27%,这就意味着一半以上用户每周仅使用共享单车不到2次。

同时这些用户不是共享单车月卡、季卡、甚至年卡用户,无法作为平台收入用户来源。因此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共享单车单纯依靠出行收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发布于 2022-06-01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