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支言碎语

2018年度院线华语电影个人榜单

(没有看过或许错过的,十分遗憾,未收入)

评选范围: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地院线上映的华语电影。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按上映顺序排序。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一、年度十佳:

《无问西东》(家国情怀)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电影应该有个别名,叫《清华往事》,尘封5年,终得上映。

清华百年校庆时,找到了导演李芳芳,这位后来李安的同门师妹,也真的拍出了西方灵歌式壮美与东方诗词般细腻的史诗感和厚重感。四个故事,横跨20年代的清华学堂,40年代的西南联大,60年代的水木清华,以及现今当下之困。长达七分钟的彩蛋里,屏幕上一晃而过的人物,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强人物背景墙”,那些如雷贯耳,书写中国近现代史的名字,那些风华绝代,站在历史潮头的功勋名家,黑白甚至模糊的照片里,是一双双坚定且自信的眼睛,那是风起云涌的时代中,文人大家的风骨与气韵。这是导演李芳芳筹备了14个月,翻阅百万字文献和十余万张历史影像制作而成。另外,这部电影是用胶片拍摄的,或许能够解释,为何画面可以如此动人。


淡化与褪去“献礼片”命题作文的标签,《无问西东》开篇掷出的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在满屏焦虑、抑郁、浮躁中的当下,提问愈发直指心灵。吴岭澜的困惑,沈光耀的抉择,陈鹏王敏佳的苦行,张果果的煎熬,四个时空下,年轻人的所困所历,所言所行,勾勒着被不同时代背景冲刷下的答案。有人说青春永远不会离开你。当你年少,你拥有它挥霍它;当你年迈,后辈们则用他们的青春冲击着你,人的一生是在对光阴的肆意挥洒与缅怀思念中,渐渐西行。从这个角度上讲,《无问西东》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青春片,成长、经历、困惑、抉择,每个人的芳华,都映衬着时代矛盾变革的滚滚洪流。


《大世界》(辛辣讽刺)

《大世界》的海报上,赫然写着“建议成年人观看”,这是继《大护法》之后,又一部主动分级的动画电影。2017年在柏林电影节上亮相时,它拥有一个更加辛辣讽刺的原名——《好极了》(Have a Nice Day),也是第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的中国动画片。但从画风、色彩、人物、对白、配音、故事,《大世界》都极度“不友好”,但这就它的独特魅力,“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历时三年,导演刘健一人身兼多职,用独特的画风描绘了一个发生于一天之内的黑色幽默故事,呈现出一幅独特的时代风景画和社会众生相。


动画电影本就充满着多样性,大圣归来——英雄情节,大鱼海棠——寓言神话,大护法——政治隐喻,大世界——现实冲突。我们真不缺好题材,国产动画电影的四个“大”字辈各占一种类型片,所以说动画电影有着真人电影无法比拟的优势。


《大世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真实,来自于生活,有对生活场景的高度还原,也有反现实的虚构小细节,还充斥着大量隐喻和意向,金句频出,“自由的三个层次”最简明扼要地戳中了现实中阶层的差异。而那段“我梦中的香格里拉”堪称2018年度国产院线电影,最鬼畜的一段,没有之一,可以让你笑到不能自已。笑完又能轻松get其中最辛辣最讽刺的意向,可谓身体力行何为“魔幻现实主义”。


《红海行动》(燃爆热血)

可能真应了“无敌是多么的寂寞”,被誉为“魔鬼导演”的林超贤,打败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两年前的《湄公河行动》,是他以往影像风格的集大成者,成功立起现实主义题材的新标杆。而今年春节档逆袭的《红海行动》,则让这种特质全面强化升级,且为几何级数的叠加,上天下海,爆炸与特效起飞,导弹共核武一色,为他赢下“爆炸林”的花名,并获奖无数。林导也用他的专业水准,和更加国际化的合作团队,攀上了国产重工业电影所能达到的新高峰。从电影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红海行动》或许拥有更加跨时代的意义。


电影里,我们敬畏蛟龙突击队队员的勇猛,无畏,专业,感受他们的刚毅勇敢,体会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恐惧,这种去“神”化,留“人”性,让带着各种小毛病的一颦一笑最动心,最倾心,也最虐心。当然《红海行动》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血腥暴力镜头的保留是电影“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肯定是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这些真实的存在和表达,才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血肉之躯承载的冲击和挣扎,感怀战火纷飞下难民们的家破人亡,更珍视和平的可贵。而电影通过小队成员,协同作战,出生入死的强大信念感和使命感所自然催生的国家自豪感,也是真情流露。

林超贤导演曾坦言,之所以能够拍出不同以往质感的主旋律电影,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去想“主旋律”到底是什么。他的电影一个“真”字,一个“情”字,看似残酷的画面背后是他的温情和儒雅,以及匠人精神。“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就他“大片”里的人文精神和和平情怀。


《暴裂无声》(黑色悬疑)

《暴裂无声》在电影语言上生猛硬核的表达,以及其黑色冷寂悬疑的气质基调,总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吃人社会”的控诉。真正的恐惧并非是生理上的不适,而是心理上的震荡。“上层失态,中层失德,底层失语,人间失格”,或许还是电影的原名——《恶人》,最是简明扼要:底层旷工的“恶”看似最直接,打架斗殴,不妥协不签字,一股子蛮横倔的“暴民”,却最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中层律师的“恶”,恶的不显山不露水,压抑在两头都够不着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中,冷漠自私也难逃备受煎熬的滋味;高层煤老板的“恶”,如同他的假发和西装,越是开头粉饰的轻描淡写,越是揭开后剥皮拆骨,财狼般啃地骨头都不剩。“羊”,成为《暴裂无声》最具意向性表达的载体,养“羊”、放“羊”、宰“羊”、吃“羊”,全员“恶”人,无处可逃。


导演忻钰坤,继处女作电影长片《心迷宫》(原名《殡棺》)之后,延续着强烈的个人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并更加纯熟且得心应手,像招魂符一样的寻子启示,凛冽的绞肉机,幽暗深邃的矿井,写满罪恶的山洞,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暴裂”却成了“无声”,一个得了“失语症”的社会,在昭然若揭之际,却只能如鲠在喉,被敏感捕捉到的时代痛点,戳中人心。陷入刺骨的冰冷中时突然出现“灵魂出窍”的平行时空,“孩童牵手,山顶俯望"的超现实主义段落,与其说是导演“任性”而为,倒更像是连环组合拳后的致命KO一击。我们到底该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将来,留下些什么?控诉之后,出路在哪里?电影艺术本就超越现实,反思亦是痛定思痛后的希望与温情。


《我不是药神》(现实讨论)

《我不是药神》,或许也是中国电影的一剂药引子。


其所引发的国民大讨论,从年中持续到年终,已远超出众人预期。作为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电影,讲好一个故事,永远是商业片的命门。在飘忽不定的审查尺度,成为悬在所有创作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不少人自缚手脚,裹足不前时,在观众逐渐对玄幻仙侠、怪力乱神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反噬的当下, 没有比现实题材,民生故事,关乎生命尊严,且勇于带着“镣铐跳舞”作品的出现,更像往枯萎的干草堆中投去火星,拥有瞬间可以燎原之势的了。


当然,《我不是药神》的“求生欲”也是相当的强,选择实际已经“法外容情”并正在逐步推动改革的故事,同时在片头和片尾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用字幕表达着电影创作与现实的联系和区别。在创作的诉求和制度的章法间,这种“曲线救国”的微妙平衡,可能会给不少中国电影人在现今语境下,现实题材表达提供借鉴与启发。

面对深刻的主题,如何在创作者的诉求和观众的接纳间找到平衡,兼顾市场和艺术,《我不是药神》 给出了典型的“老带新”组合。文牧野,是宁浩,徐峥扶植项目中发掘的新人导演。正如有影评把他们比作一碗豆浆,配上两根老油条。豆浆的豆腥,便是生猛,是新人导演文牧野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宁浩徐峥耍地贼溜的喜剧类型元素,是嘎嘣脆的油条。清爽的豆浆化解了油条的油腻,油条又增添了豆浆的口感。文牧野是幸运的,徐峥和宁浩也是幸运的,各司其职,彼此成就,很杂糅,也很融合。这种脚踏实地与挑战变革,或许正是“老带新”组合与大制作,大场面,大IP,大数据,分庭抗衡的自谋出路与另辟蹊径。


关于“《我不是药神》到底是否过誉?”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愿它留给中国电影人的启示能更长,更久,更深远,毕竟“良药苦口利于病”。


《江湖儿女》(另类江湖)

“现在,你是江湖上的人了···”


可能每一个导演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只是贾樟柯的江湖很不一样,他的故事里总有故乡、故人、漂泊、奔波,回不去的家乡,找不回的旧人,沉浸在对逝去青春、家园的缅怀中,讲述慢慢被人遗忘的往昔。

电影跨越18年,但没有特意去说明解释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画面(电影画幅比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对话或是新闻旁白里。与其说是“江湖”,倒不如说是“漂泊”,那是中国社会变动期,人口大迁徙背景下,滚滚红尘中,随风飘摇的浮萍掠影与缘起缘灭。世界很小,世界也很大,所谓的“江湖地位”可能顷刻瓦解,曾经的意气风发、肝胆相照,在时代变革中不由分说地被新势力取代。那句“请二爷”所包含的道义,贯穿全片,也屡次在社会生存丛林法则中,被冲击、被打破、被修复、被延续······

说是"江湖儿女",却更像“江湖女儿”成长史,"社会你巧姐,人狠话不多"。剧烈变革期中,女性命运浮浮沉沉,失落茫然,幻灭新生,“就是这样,如梦一场”。当浪漫化和理想化的社群关系支离破碎,巧巧开始如同那场婚礼流水席上,被送出的玫瑰一样,蛰伏、蜕变,精干、坚毅。如果当年的那一枪是迫不得已,而今却真正成了踏入江湖的投名状。

在贾樟柯的电影宇宙中,让人捉摸不透又无以名状的时代,才是永远真正的主角,伴随着人物命运聚散离合,《江湖儿女》衔接和致敬了几乎所有他以往电影中出现的类型元素,在江湖渐行渐远的时代里,道一声珍重·····


嘿 兄弟

我们好久不见 你在哪里

嘿 朋友

如果真的是你 请打招呼

我说好久不见 你去何处

你却对我说 我去江湖


《无双》(复古港味)

有趣的是,今年国庆档的3部重头电影,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替身"这个概念,看完《无双》,回味片名,才惊觉,比起隔壁两部的一目了然,《无双》似乎更加“影子”。


“双雄”的人物设置,是港片屡试不爽的惯用套路,飙戏谁不爱看呐。庄文强,这个港味为数不多的坚守者,再次证明,手里有金刚钻,就敢揽瓷器活。他的金刚钻之一,就是周润发。当人们质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发哥一身笔挺的西装,深邃的眼神,告诉在座的各位——“我不在针对谁,我只是想说——对啊,有魅力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当然《无双》成为国庆档最大赢家,不仅仅如此,毕竟“套路诚可贵,反转价更高”。在这个“美术系学生看了会沉默,金融系学生看了会流泪”的故事里,复古的画面质感下,正邪对立、黑白颠倒、枪林弹雨、枭雄混战、虚实之间、真伪难辨,那些曾经令我们如痴如醉的港片元素,重装上阵。协奏曲一般的剧情里,多线并行,反转自如,人心难测,风云诡谲,优雅且残忍,传承又颠覆。一个人若是做了自己而囚徒,必定一身孤独。

《无双》中,对仿制美钞过程事无巨细的展示,转场、运镜、配乐,丝毫不输优质美剧和好莱坞水准,堪称近年来犯罪类型电影中,展示工业质感和技术细节,最专业敬业的段落。遥想当年的TVB和港片,在职业片上的专业度,令人望尘莫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也是港片传承的可贵品质。


《无名之辈》(荒诞戏谑)

上映前,可能谁也没料到,《无名之辈》会取得如今的票房成绩,光听片名就一脸炮灰扑街相,档期还“作死”地选在好莱虎“来势汹汹”的11月中下旬。可这部有梦想的“咸鱼”(它的英文片名是“A Cool Fish”),真的翻了身,甚至是逆袭地“鲤鱼跳了龙门”,连续数日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今年口碑不俗的三部国产现实题材电影,《暴裂无声》 、《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在内核上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是基调气质、表达方式各异。《无名之辈》借用荒诞喜剧的方式,让我们笑着哭,哭着笑,而真正的喜剧,内核却是悲剧——“去把东西拿回来”,“把什么拿回来”,“尊严”。其实喜剧是很难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个傻乐,需要真正清晰明确的主旨思想与思辨。导演饶晓志,接地气地将镜头朝下,《无名之辈》里这群边缘小人物荒诞不经的行为,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宿命,与“众生皆苦 ,要笑着活下去”的情感与思想,最是能引起芸芸众生的共情和共鸣。尽管电影后半段和结尾,处理过于浪漫化,失去了立意主旨可能探索到一个更深刻的层面的可能,亦是瑕不掩瑜的一股清流。

从《疯狂的石头》,到《火锅英雄》、《追凶者也》,再到《无名之辈》,这些商业类型电影的层出不穷,再次佐证了中国个性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延伸出的方言、食物和人文资源等,是非常值得中国电影人充分挖掘和诠释的,它们是一个成熟的电影体系中可被输出,可被识别,可被认可的宝贵资源。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自信。

最聪明的营销策略是拿出好剧本。电影票房成功的唯一因素是:口碑(摘自《剧本:影视写作的艺术、技巧和商业运作》 理查德•沃尔特 著)。


《狗十三》(残酷青春)

和年初的《无问西东》一样,《狗十三》亦是尘封5年。5年了,有变好一些吗?


这是一部很难评述,也很难想推荐词的作品,因为它太让人坐立不安。擅长黑色犯罪类型电影的曹保平导演,将镜头聚焦在普通的中国家庭,却依旧是部彻头彻尾的“青春凶杀片”,被刺穿的伪装,被撕碎的成长,留下“听话”与“懂事”,在血泊中赤裸裸、明晃晃。

刺痛青春,这才真的“悲伤逆流成河”。可大多数人已无法逆流而上,寻回原本的天性和初心,只能顺流而下,“长大成人”。电影里有许多意象化、象征性的镜头、道具、台词、音乐。13岁的李玩,是她生活圈中的一个陌生人,浓烈的疏离感,方方面面的格格不入,在自己的平行宇宙,孤独星球,倔强着,游荡着。那只名叫“爱因斯坦”的小狗的出现,成为了青春期敏感少女家庭关系情感上的替代和慰藉。可伴随两任“爱因斯坦”到来与离去的,是少女李玩从未被尊重的想法、喜好、选择,脆弱的心理被一次次抽打、撕裂,直至支离破碎。爱而不能,求而不得,只得妥协,学会说谎。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虽然《狗十三》不留情面的描绘了很多中国家庭中“大人”们“所作所为”,但却并没有,将“大人”放在“少女”的绝对对立面。父亲车厢里的掩面而泣,“成人的世界没有不容易”。无法评述的对与错,内疚是长大的开始,尽管有些内疚,开始错的一方可能并不在于自己。而最渗人的地方在于,我们把自己磨平,敲去棱角,抹去个性,然后变得麻木,"以后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呐"······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Always like this.

总是如此。


(看完后《狗十三》,庆幸爸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给予我自己选择的自由和鼓励,保持性情和倔强的成长)


《地球最后的夜晚》(似真似幻)

诚然,《地球最后的夜晚》在2018岁末,2019的跨年夜引发了的讨论与震动,饱受争议的营销手法,让电影在2019年开年,就面对断崖式的票房和排片下降。即使如此,也完全不会影响到这部电影,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相应的肯定,以及一些奖项的提名。也就是说,营销事件并不会影响到它在部分影迷心中地位,以及喜爱程度,所以它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烂片”是有区别的(所以即使面对几乎是“灾难性”的腰斩,它的豆瓣评分在顶住首轮猛烈的降分后,目前是稳定的7)。

个人比较早就注意到了这部电影,而且也认为是必看的一部电影,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去关注所谓的“跨年”或“一吻定情”的营销手段。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毕赣导演所营造的,这种似真似幻的观影体验(除了影院3D屏幕亮度不够,后半段视觉上有些许疲惫和吃力)。初看时这部电影非常的杂乱,故事线人物线也很混乱。但仔细回想,特别是最后一镜到底梦境的中段部分,几乎就可以了解到,这就是男主的一个梦,而这个梦中与他有关系的所有人物,盘根错节在一起,产生了种种的幻象,重叠,经历相逢、相识、相忘。即使这样,电影在交代人物的时候,依然有前后的联系,前后的对应的设计,当你仔细想一想,把这些破碎的画面拼接在一起的时候,发现每个人都像迷一样,有着可以无限展开的前世今生,甚至有一点“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韵味。

但必须要承认,这是一部有观影门槛的电影,对一些没有文艺片的欣赏经验的观众来说,确实非常不友好。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把观众区分为三六九等,喜欢的不需要有优越感,不喜欢的也不大可不必愤怒。恰恰相反,每个人对电影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喜好,只跟兴趣有关,跟等级扯不上任何关系。完全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喜好来选择,各自安好就是最好。

“早知道是这样,如梦一场······”



二、年度遗珠:

《西小河的夏天》(清新童年)

江南似水流年里的斜晖,泛起恬淡与思念。或许,关于夏天的记忆还有世界杯。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追风少年欧文一球成名,瑞奇马丁的电臀与电眼。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届世界杯“有毒”。“20年弹指一挥间”的感慨,就是这部《西小河的夏天》。

这么一部夏日版的“请回答1998”,用平缓的镜头,细腻的情感和不慌不忙的节奏,同样引人入胜,儿童的视角,讲述着南方小城中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往事牵绊。除了生活化的故事和场景,《西小河的夏天》也不动声色地描摹着那个变革时代的背景:旧城改造,城墙外的河道填成了马路;纺织厂关停,工人下岗,旧机器满是灰尘与蛛网;郑爷爷的儿子下海深圳,他成了第一代空巢老人。画面,道具,服装会把你我带回曾经的年少,电影里舞厅播放着《相约98》的背景音乐,点题般令人莞尔一笑。

但,如同电影里那款一次性相机必将消亡的命运,郑爷爷还是随儿子儿媳去了深圳,离开前,他带着晓阳去了杭州,见到了现代化的大球场。这两座现今的一线城市,仿佛也预示着而后20年城市化的进程无法阻挡。电影中的老门台,砖瓦房,马头墙,终难逃随时代而远去。2018年的顾晓阳会不会偶尔想起那个闷热、美好又充满烦恼的夏天?


1998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


《路过未来》(无根蚁族)

在深圳的电影院,看完这部反映深圳某个角落人群故事的电影,感觉很奇妙。想起了多年前,大学实习毅然决定南下,寻找未来,路过生命中的许许多多。那些日子虽然没有电影里那么卑微,但也同样有面对鳞次栉比的高楼林立时,那长时间的恍惚与迷茫。


电影非常克制,甚至本该煽情的段落都处理的很收敛,这才是真实又操蛋的生活,哪有时间鸡汤,哪有时间悲伤,我们只能,甚至是“麻木的”向前走,等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砸向我们,再挨个收拾残局。电影大量的平移镜头和长镜头,如同局外人似的讲述故事,很多画面高度的左右对称,既写实又艺术。 最喜欢的两个镜头分别是:新民在医院的休息室里,意外发现耀婷的身份,镜头并没有对准演员的脸给特写,而是通过玻璃窗反射新民的表情,那一刻你会十分感同身受;另一个是耀婷推开新民出租屋的窗户,航拍器拍到了远处的世界之窗,又拉回近处城中村,而新民正骑着摩托车在城中村的羊肠小道中穿行。怒赞这个转场的设计,“你的内心是一只鸟,渴望飞向更有远的地方,可现实中却如同蝼蚁,艰难地在水泥森林中穿行”。


“你在他乡,还好吗?”


《风语咒》(国漫希望)

《风语咒》是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和“道”,讲了一个关于爱,牵绊和守护的故事。公允地来说,它是继2015年《大圣归来》之后,国漫中完成度、工整性较好的一部。开篇的水墨片头十分惊艳,之后虽必有套路,但工整流畅,无处不在的幽默和段子颇有几分星爷无厘头的味道。传统文化根植其中,三星堆的面具,封印时使用的大鼎,非常讲究的陀螺纹饰,能找到中国古代传统青铜礼器的影子,“侠”的概念有了“礼”的体现。


《大圣归来》有西游这个大背景,观众有情怀;《大鱼海棠》精美的画面和配乐,无法掩盖创作者宏大野心和实际能力之间的落差,故事显得格局很小,可惜了;《大护法》、《大世界》,一个隐喻一个辛辣,剑走偏锋令人瞩目,却难免曲高和寡;《小门神》《吃货宇宙》传统文化题材,但故事串联度松散,有佳章无佳片。《风语咒》能看出来创作者花心思为故事埋设的各种伏笔和隐线,推动剧情发展,解释人物动机,在所难免地出现成熟商业电影的套路和模式。说国漫崛起,那肯定还早,连《风语咒》的导演刘阔自己也没觉得。但我们仍可在上面提到的每部电影中,看到不同题材不同画风不同背景的中国动画故事,在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被怼中,顽强生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冲鸭!!!


三、另一种关注:

《你好,之华》

虽然导演岩井俊二是日本人,但电影讲了个温暖的中国故事,主要演员,监制也都是中国人,所以归入"另一种关注"。

四、年度电影人:

1.年度导演&编剧:林超贤(《红海行动》)

2.年度新锐导演&编剧: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3.年度最受关注女演员:谭卓

《暴裂无声》《西小河的夏天》《我不是药神》《你好,之华》

4.年度最受关注男演员:章宇

《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大象席地而坐》(尚未公映)

5.年度荧幕CP,以及年度情话(二者并列):

(1)吃糖组:佟莉&张天德(石头)《红海行动》(蒋璐霞&王雨甜 饰):

"吃糖就不疼了"

(2)马虎CP:马嘉旗&胡广生《无名之辈》(任素汐&章宇 饰):

"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编辑于 2019-05-08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