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语文模拟卷四

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语文模拟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特点的一面镜子,例如《红楼梦》就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作品中,同样被称为“百科全书”的是( )。

A.罗贯中《三国演义》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C.司汤达《红与黑》 D.老舍《茶馆》

2.一位学生学习完苏轼的《赤壁赋》以后,对苏轼很感兴趣。他读到了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

A.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3.某教师在班级内部开展读书节活动,本次读书节的主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下列不适合入选本次活动的作品是( )。

A.拉伯雷《巨人传》 B.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果戈里《钦差大臣》

4.“爱情”历来是文人墨客钟爱的主题,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爱情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到“爱情”主题的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某教师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后,为了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请学生将主要故事情节与主人公对应,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拳打镇关西——鲁智深 B.智取生辰纲——吴用

C.怒杀阎婆惜——晁盖 D.醉打蒋门神——武松

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某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描写梅花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7.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的“月”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含有“月”意象的诗句,意图表现高洁品质的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B.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李白《行路难(其三)》)

C.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在教学《鸿门宴》的过程中,某教师提醒学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中“王”为词类活用,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与“王”不同的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9.学生容易将借代、借喻两种修辞手法混淆,为了帮助学生辨析借代与借喻的不同,某教师搜集了若干使用借代手法的诗句,下列不宜入选的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得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要求学生重点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A.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

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1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为了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我有意识地搜集语料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围绕“老龄社会”这一话题节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包括《“银发潮”将席卷中国》《老龄化问题影响那个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居家养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良策》。然后,我设计三项学习活动:(1)根据材料内容为“人口老龄化”下定义,并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现实影响;(2)有人认为实行“二胎政策”能够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有人认为这种对策治标不治本。请任选一方,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和事实,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3)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材料提及的上海市社区经验,为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写一份《近五年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建议》。

对上述教学叙事中“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融入了“读写结合”的学习策略

B.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C.能够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D.侧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12.以下是一位教师关于课前演讲的教学反思,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虽然经历了漫漫长途,但坚持下来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喜的。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我也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

关于课前演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B.演讲可以提高学生胆量,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C.演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D.通过演讲,教师能直接倾听学生的心声,有利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势利导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3.下面是某位教师在执教《过秦论》时的教学实录,下列选项解析不当的一项是( )。

师:本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生:对比论证,例证法。

师:对比论证、例证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作为一篇千古名篇,其论证方法就是这两种吗?

生:参考书、资料都是这样说的。

师: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的论证方法有没有独特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对比论证法。

……

师:论证方法显而易见。文章有没有隐藏的论证方法呢?我们一起研究。先帮同学们解释“原始要终”的意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探究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我们可以把“推究”“探究”“分析”用“原”来概括吗?

生:可以。

师:古代在皇帝身边有记载国家大事的人,叫“史”,我们现在把它引申为事物发展过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秦国攻取天下到治理天下再至速亡的历史过程”概括为“史”?

生:可以。

师:贾谊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推出结论,这是一种方法,现在我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吗?

生:历史分析法。

师:把我们刚才分析过的两个重点字“原”与“史”结合起来,取一个什么名好?

生:原史论证法。

师:这样取名有点文化意味,也很好懂。原史论证就是在事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推究并揭示出认识规律的过程。也可以这样说,在“原始总末”的过程中认识事物规律,在“过去、现在”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规律。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独特的。结合文本同学们感悟一下“原史论证法”,里面还含着因果逻辑呢。

……

A.教师应不断改进激励性评价的对策,材料中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的时候,采用了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B.教师在讲述《过秦论》这样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应再多给学生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C.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有肯定,还有进一步的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批评指正,防止学生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14.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找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 )。

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

D.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15.一位教师在教授《再别康桥》时,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的诵读方法,体会多种修辞的好处。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做法是( )。

A.让学生默读全诗,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B.让学生大声朗读,画出诗中具有表现手法的句子。

C.让学生自由阅读,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D.让学生进行赛读,用竖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案例:阅读《小狗包弟》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今天这堂课我准备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第1、2排为第一小组,3、4、5排为第二小组,6、7、8排为第三小组。我们采用小组挑战赛的方式来共同解决我们的疑问。这次挑战赛一共分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我们当场评出优胜小组,最后指定一个小组为最终的优胜小组。下面进入我们的第1回合——我来做老师。在本回合中,每组同学解决一个问题,先集中讨论,然后请一位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意见的同学上台充当本题的小老师。这位老师要言简意赅的讲出你们的理解,同时用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板书在黑板上。下面,请听清楚各自的任务:

第1小组的同学阅读文章2-6自然段,思考:

包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第2小组的同学回答:

我们家人对包弟怎样?表现在什么地方?同样阅读文章的2-6自然段。

第3小组的同学,请你们阅读文章7-9自然段,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送走包弟,而且还要送到解剖桌上?请从文章中找出。

下面进入第一个步骤:集中讨论。

(生讨论)

师:好了。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同学都在摩拳擦掌。那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请哪位同学来当你们的小老师呢?

生:请同学们看到课文32页第2自然段第4排,“它是一条黄色的小狗,它干干净净的,而且,它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条小狗是一条非常漂亮的,外貌非常惹人喜爱的狗。它有自身的技能,所以我觉得它是一条有本领、有技能的小狗。

然后请同学们看第5自然段,“我们在广州时,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包弟是一条忠诚的小狗。它会守在主人的门前等待着主人,从它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出这条小狗是一条活泼可爱,对人特别热情的小狗。所以,从这些可列出小狗包弟的特点,总括起来说,这条小狗是一条有本领、有技能,机敏、有警惕性,乖巧并且对人热情的活泼可爱的小狗。所以,能不招人喜欢吗?谢谢大家!

师:好,第1小组的同学有没有补充的地方。

生:其实我觉得这条小狗重情义。

师:重情义。

生: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这就可以看出它非常地重情义。

师:非常地重情义。好,请坐。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的地方。还有没有?没有了,是吧?刚才听小老师在讲的时候,我一个人站在边上乐滋滋的。我们同学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这样的团结合作精神。你看,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比老师还要全面。同学们,你们非常棒!谢谢黄茂斯同学条理清晰地给我们讲出了包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1)结合语文课程理念,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该教师采取小组讨论法有何作用?(1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①一片片麦地仰望着天空,那里有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不会忘记,“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也不会忘记,在那个有风有光,有云有雨的天空,他在那里。

②他住在山间的木屋里,繁华的城市几乎要忘记。对着窗子,他只会看见荒凉的山岗、黑色的土地,只会看见美丽苍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

③带上《圣经》。他说,他跟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他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忘记了自己。

④但是,他永远都会铭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他永远都会铭记,“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他永远都会铭记,因为这些都是他心的伤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静静的愿望。

⑤二月二十六日,他说:“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他穿着鞋子走在大地上。这坚实干净的土地,总是护卫着他柔弱的身躯。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这么走着。跨过他曾经写下的“横陈于地的骸骨”的沙滩,跨过“众神死亡的草原”,也跨过“跑着雪和太阳光芒”的“麦地”,跨过马群,跨过闪电。在两行铁轨间,他躺下去发呆,忘了站起来!

⑥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会忘记他,早早地唤他回去。

⑦那一夜,世人渐渐发觉他用自己最后的身躯在地上铭刻的诗句。如今,他和他的诗永远不会被忘记。

⑧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却静静地躺在棺木里发呆,不肯站起来。

⑨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坟茔前,而那坟茔像一只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梦里是永远没有天空的,而我抬头却看见了他带着眼镜的笑容,他诗一样的头发盖住了天空,也盖住了我的神洲以及世界的土地。

⑩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中,我路过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愿他在天堂飞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继续飞翔,我也愿以跨越时空的凝望到达没有天空的天涯,去拥抱永远属于我们的海子。

问题:

17.请从第⑨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李商隐诗两首》,另外一首诗为《马嵬(其二)》。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蜀道难》《琵琶行并序》和《杜甫诗三首》。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热,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要求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不准照抄材料)(20分)


20.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21.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

编辑于 2023-05-31 17:33・IP 属地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