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爱情?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类型分析

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爱情?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类型分析

事情总是这样发展的,你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直到失去。米歇尔《黄色出租车》

我们在生活早起学会期望从他人那里获得什么,并且这种期望会影响我们恋爱中的行为。我们期望获得友善,那么我们会得到友善吗?很多事情,我们会预想对方做出什么反应,然后倾向于刺激对方做出这种反应。

“你怎么这么烦呀?”面对这句话,恋爱的人们中,有人觉得这是针对自己,便会表现出委屈不开心,甚至针锋相对,这时对方会更加烦躁觉得你不可理喻,关系开始恶化,有人会想ta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听对方倾诉,沟通,两个人关系越来越好。

不同的期待导致不同的反应和行为,关系也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差异和反应?透过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的镜头,很多看起来奇怪的行为就会变得清晰明了。

心理学家最早是在儿童身上发现这种依恋关系的,这种关系会稳定的延续到我们成年,直到我们有意识的纠正它。

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对依恋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在我们有关如何与他人交往、更多时候是如何处理自身关系的认识基础。

安全型依恋的成人很容易和别人接近,并且不会由于对别人太过依赖或被抛弃而感到苦恼,这样的恋人也会在安全的以及忠诚的相互关系中享受性爱。而且他们会努力将关系往令人满意和持久的状态发展。

回避型依恋的成人很少投入亲密关系,而且更倾向于摆脱这种关系。他们也更容易涉足没有爱情、只有性关系的一夜情。

巴塞洛缪和霍洛维茨提出回避型个人要么是恐惧型(与别人太接近令我感到不舒适),要么是疏离型(感到独立和自足对我来说很重要)。

焦虑型(矛盾|反抗型)的成人缺乏信任感,因此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他们可能会经常反复地与同一个人出现情感破裂的状况——不断的分离又复合。如果交流时出现冲突的话,他们会变得情绪激动或者易怒(Cassidy;Simpson)。

我们既不想自己是回避型和焦虑型,也不想遇到这样的恋人,一个好消息是,大约70%的婴儿以及接近这个比例的成年人,都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

而且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一个包含了不用个性类型的滑动范围——具有相同依恋类型的两个人可能在所有其他方面都完全不同。

值得注意的事,少部分人可能同时展现出焦虑型和回避型的特性。通常是由于过去尤其是童年时期有过不好的经历,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同时了解这两种特性可能会很有帮助,这种组合令人非常痛苦,因此可能需要考虑向治疗专家寻求专业帮助。

安全型依恋的人有着最稳固的关系,这种关系只需要一个安全的伴侣就能保持其稳固性。

如果拥有一位令人安心的伴侣,且伴侣不会被这种依赖需求困扰,那么焦虑型的人会感到很自在,并且通常很忠诚、体贴。

如果自己的伴侣希望独自呆一段时间且本人并不介意的话,回避型的人对被束缚的担心会大大减少,但伴侣关系中绝大多数的让步都是由安全型依恋一方作出的。

当两种不安全型依恋碰到一起的时候,真正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自己的伴侣关系一团糟的话,学会判断依恋类型以及各种依恋类型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这有助于你找出解决情感冲突的办法。

如何判断你自己的依恋类型,见文章末尾附图。

当两个焦虑型相爱,两人关系可能很紧密,甚至可以说是热恋,但当两人都不直接沟通其感受,而是进行抗议时,将会出现很多矛盾。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可能愈演愈烈,而任何一方都不知道原因何在。

即使这段感情能够维持下去,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如果这段感情终止,可能以双方相互指责又不明所以而收场。

当两个回避型相爱,这种组合很少能天长地久的:双方都不会主动增加亲密程度,最终只能是分手。如果双方在一起,可能变成一种形式婚姻而非真正的伴侣关系——可能彼此都会有不忠的行为,越来越不尊重彼此,可能双方丢只能在别处找到最大的满足。尽管回避型不喜欢彼此之间的联系,但也是有此需求的,而这是另一个回避型伴侣无法提供的。

焦虑——回避型陷阱:这大概是所有组合中最糟糕的一种,但却是最常见的一种。一方自惭形秽、处于弱势,另一方感觉独立而强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低位——双方强化了彼此的自我形象,又陷入感情跌宕起伏的怪圈。

通常对焦虑型一方而言结果会更加糟糕,因为压制亲密行为要远比强行令其发生更加容易,并且这种关系会在多达数年的时间内摧毁焦虑型的自尊。

如果你不属于安全型,请记住,无论如何自己的需求都是一种需求,并且你有权找到一个认真对待你需求的伴侣。

当两种相互冲突的依恋类型碰到一起时,让他们认可彼此的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当你的需求与对方有天壤之别时,会让人感觉其中一个人一定是疯了,并且通常你会认为是对方疯了。

安全型的伴侣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你的需求,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说法对其加以描述,你希望

别人如何描述你呢。

从这个表格里可以看到,一个安全型的成人,对你所有的行为都倾向于从正面进行解释,这也揭示了那些和谐幸福的伴侣关系中的一个真相,他们都能从积极的一面解释伴侣的言行。

如果你的心理期待是负面的,那么你会倾向于把对方一切模棱两可的行为解释为对你不怀好意,反之,你会解释对你充满善意,或者是他本身的原因。

在流行的通俗文化中,都假定女性天生属于焦虑型,男性则属于回避型。

约翰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里,认为男人需要先抽离才能找到被另一半拉回来的感觉,这是对回避型生动的描述。

但在现实中,很多男人属于焦虑型,同样也有很多女人属于回避型。

如果你不了解依恋体系的工作原理,很容易被人看做是黏人的,或者自私的。

这时候不防宣传自己是一个典型的男人或者女人,有助于化解这种尴尬。

如果另一半足够安全,焦虑型和回避型都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情感,无关性别。记住,无论男女,都无法控制童年苦难或者不良经历的发生,而且安全型的人数以2:1的比例远超回避型。

在依恋模型中,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的期望能够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进而影响我们与另一半

的关系。

如何确定你的依恋类型呢?1987年学者辛迪•哈赞与菲利普•谢弗在《洛基山新闻报》(RockyMountainNews)刊登一则“感情测试”,邀请读者从3个选项里选出最符合自己的一项,每个选项对应着一种依恋风格。这3个选项内容如下:

A. 我感觉自己容易与别人亲近,也容易和别人互相依恋。我不担心遭到伴侣的抛弃,也不会因为伴侣与我关系太过亲密而感到紧张。

B. 和别人亲近会让我感到不自在。我很难完全信任别人,也不愿依靠别人。如果别人和我太亲近,我会紧张。我的恋人经常想更接近我,这让我不耐烦。

C. 我喜欢亲密的关系,可是别人似乎不太喜欢。我经常担心恋人不真心爱我,还担心对方会甩掉我。我渴望完全融入恋人的生活,但是这种想法让对方感到害怕。

基于测量的结果,学者们发现,成人类型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婴儿。在成人中,约56% 认为自己是安全型(A)、约25% 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B)、另有约 19% 把自己描述为焦虑-矛盾型(C)。

那么,为了帮助你更加详细地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并实际应用于成人的亲密关系中,花几分钟测试一下吧!在下面的问卷中,请找出复合你的描述项目。

A 组依恋风格描述

1.我常常担心我的伴侣不再爱我。

2. 我害怕别人一旦了解真正的我,就会嫌弃我。
3. 我一不恋爱就感觉焦虑,生活像缺了什么似的。
4. 当伴侣不和我在一起时,我就担心他是不是看上了别人。
5. 向伴侣倾诉内心感受时,我担心对方发现我不好的一面。
6. 我经常为恋爱思绪不宁。
7. 我很快就对伴侣产生依赖感。
8. 我对伴侣的情绪变化很敏感。
9. 我担心如果现在的伴侣离开我,我再也找不到爱我的人。
10. 如果和恋人发生冲突,我有时会不假思索地说一些话,做一些事,言行偏激,过后又懊悔。
11. 我担心自己没有魅力。
12. 如果我发现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而喜欢别人,我会感到万分难过。
13. 如果我的伴侣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14. 如果我的伴侣想和我分手,我会用尽一切办法,让他知道放弃我是他的错(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

B 组依恋风格描述:

1.我容易和伴侣接近。
2. 依赖伴侣使我感到安心。
3. 我对自己的恋情基本满意。
4. 我在恋爱中感到没有什么压力。
5. 我很容易和伴侣沟通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6. 我相信大多数人本质上都是诚实可靠的。
7. 我可以安心地与伴侣分享思想和感受。
8. 即使与伴侣发生争吵,我也不会全盘否定我们的感情。
9. 我的情感生活波澜不惊,以至于别人有时候认为我有些无趣。
10. 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也能心平气和地表达。
11. 如果我发现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而喜欢别人,内心不会受到很大折磨。我也许会感觉有些吃醋,不过很快这种感觉就过去了。
12. 如果我的伴侣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想一想原因是什么,然而我知道他的表现也许不是因为我。
13. 如果交往了几个月的伴侣想和我分手,我一开始会感到受伤,但是也能够较快恢复
14. 我可以和前任继续做普通朋友,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点。


C 组依恋风格描述:
1. 我发现我分手后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我很惊讶自己能够这么快忘记一个人。

2. 看到伴侣伤心的时候,我感觉很难给他情感上的支持。
3. 对我来说,独立比恋情更重要。
4. 我不愿意和伴侣分享内心深处的感受。
5. 我发现自己很难全身心依靠伴侣。
6. 有时候,我会冒出一些无名火,让伴侣感到不知所措。
7. 跟稳定的恋爱相比,我更喜欢不用承担责任的性爱
8. 当伴侣与我过分亲近的时候,我会感到不安。
9. 我的伴侣常常希望我更亲近一些,但是我不想那么亲近。
10. 和伴侣分开的时候,我会想念;在一起的时候,我却想逃离。
11. 我讨厌被人依靠的感觉。
12. 如果我发现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而喜欢别人,我感到如释重负。这意味着他不会缠着我不放。
13. 如果我的伴侣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感觉无动于衷,甚至如释重负。
14. 在如愿以偿地和追慕已久的人在一起之后,我感觉兴味索然。

现在统计一下你的各组画勾数目:

在A 组依恋风格描述下画勾的总数:

在B 组依恋风格描述下画勾的总数:

在C 组依恋风格描述下画勾的总数:

统计完毕A、B、C 各项的总数之后,数目最多的那一项表明你的依恋风格。

A 项最多,说明你是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

B 项最多,说明你是安全型依恋风格;

C 项最多,则说明你是回避型依恋风格。

A.焦虑-矛盾型

你喜欢和恋人在一起,亲密无间,渴望深层的亲密关系。然而你常常处在不确定中,担心恋人和你不够亲近。情感问题消耗了你大部分的心力,让你疲倦。你容易察觉出感情生活中的细微波动,对恋人的情绪和行为非常敏感。在许多情况下,虽然恋人的情绪和你感受的一样有波动,但不一定如你所想是你造成的。在恋情中,你经常给自己消极暗示,情绪波动严重。有时候,你很冲动的说话做事,给恋人带来伤害,也让感情受损,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你又会感到懊悔。要是恋人能够给你足够的抚慰和安全感,你就会感到很放松,心满意足。

B.安全型

恋爱中,你会自然而然地充满温情和爱意。你喜欢和恋人亲密无间,通常不会对你们之间的关系忧心忡忡。对待恋爱中的风波,你处之泰然,不会轻易心烦意乱。你可以畅通无阻地与恋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也愿意聆听恋人倾诉,理解恋人的心情,并与之合拍。你乐于和恋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恋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全力支持。

C.回避型

你认为独立、自由比亲密的恋情更加重要。其实,你也需要亲密关系,你只是不愿意太过亲近,喜欢与恋人保持一点距离。你丝毫不担心感情问题,不怕被拒绝。你不容易向恋人袒露心迹,这使得对方感觉你有些疏远。在恋爱中,一旦恋人表现出亲密的愿望,或者逾越了你个人自由的界限,你就会警觉起来。一般良好的成人依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亲密接触的意愿,在长时间分离时会体验到焦虑;

第二,在压力和感受到威胁时,会向依恋对象寻求支持;

第三,从依恋对象处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帮助自己建立起对外界事物更为开放的信任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呢?重大人生事件、正在进行的关系、对自我的整体认知等,都会对依恋类型产生影响。

除去不可控的重大人生事件,具有不安全类型依恋的人群可以通过改善对自我的整体认知以及选择合适的伴侣,来改变自身的依恋类型。

首先,具有不安全类型依恋的人群,先学会接纳自我,理解自己的羞耻感,提升自尊——即让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珍惜的。这可以帮助其客观看待伴侣的行为,不会对对方任何的一个小行为都十分敏感。另外,具有不安全类型依恋的人群还应当,学着变坚定,对于你自己的需求,不要妥协,要求对方满足;学着识别出、看重、并坚定地表达出你的情感需要。

其次,在选择伴侣时,具有不安全类型依恋的人应当更加谨慎。亲密关系中,双方某些依恋类型的匹配可能比其他的匹配要好得多,更让人满足和稳定。选择自己依恋类型相匹配的伴侣,或者尽可能选择安全型依恋的伴侣,都有助于改变不安全依恋类型。

如果你不属于安全型依恋,自己无法调整,寻找专业帮助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网上有各种心理咨询,江南老师建议面对面的咨询,网络电话咨询效果要打折。

如果你的伴侣属于不安全型依恋,你无法强迫对方去做心理咨询,只能循循善诱,心理咨询必须在对方自愿的情况下才有效。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接近易触发友谊, 预期的实现促进友谊,熟悉不会导致轻视,人喜欢出现频率高的事物---->了解她是为了喜欢她。
情感先于认知,人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对象,(内在、外在),因此相似的人结婚后更幸福更持久。
先验理论导致认为美的就是好的,正面的相互情感--->促进吸引力---->热情的人更有吸引力。积极的评价不一定产生好的感觉,负面评价一定产生坏的感觉。

人很多时候做事情,并不是先想好我要做什么,然后去做,而是在外界事情的激发下,不经思考的去做一件事情。这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就好比开车,时间不允许你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先想好我该怎么处理,然后再去动作,那样你早成马路杀手了。复杂的路况要求你不假思索的去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时候,思维并不指导你的行动,而是潜意识在指导你的行动。

潜意识是一种了不起的技能,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不好的陷阱,比如前面说的偏见,很多时候就是潜意识作怪。我们的坏习惯,我们性格中不好的部分,往往都是由潜意识引起的。

潜意识不但指挥行动,有时还会指挥思维。人有时候没有办法控制不好的情绪,比如不由自主的想起前尘往事,为已无法改变的过去懊悔,为打翻的牛奶瓶哭泣,虽然明知无用却无法抑制,任灰色的情绪淹没自己,以至于看不到拥有的现在和未知的将来。

我想,心理学的很大的一个意义是教会每个人,不要做潜意识的奴隶。潜意识是人类千万年的进化和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后沉积在自我的某一个角落的精灵,当然也可能是幽灵。不好的东西根深蒂固,但绝非不可改变。思维没有办法直接挑战潜意识,但思维指挥的反复的行动却可以使某种态度内化,因而我们有可能用这种间接的方法,塑造自己的潜意识,替换坏的,积累好的。

如果你痛恨自己的一个坏习惯,那就强迫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去替代它。如果你沉溺往事不可自拔,那就强迫自己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情。如果你自己不够勇敢,那就强迫自己做你想做却还没做的事情。

有时候这样的事情很难做,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相信自己,你值得更好的,而且,你也能变得更好。

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婚姻,你配得上最好的,你也能变成最好的自己。

编辑于 2019-01-25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