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画专家的误判?还是古陶瓷专家的落伍?   -沙家櫪

是书画专家的误判?还是古陶瓷专家的落伍? -沙家櫪

原创作品 -沙家櫪

鹧鸪天 观定窑白釉酒器及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白瓷属定窑。质坚细腻造型娇。

侍从温酒奉尊者,官宦观摩舞步摇。


如意盏,钮狮翘。白壶寿酒尽奢豪。

灯红酒绿韩熙载,歌舞升平一梦遥。


说到古代的绘画有时候很难鉴别时代、真伪,经历了几百、上千年,原作大多没有了,只能用最接近原作的临摹本代替,但是在没有见到原作的情况下,又怎么知道那一幅更接近原作呢?都是后人的推测,这就有了认识和理解的误差,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不可能对那个时代了解的十分准确,临摹前代的作品也有走样的,所以鉴定古代字画有些不是那么容易哦。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据传是南唐后主李煜命顾闳中(910-980)浅入韩熙载府邸查看情况,顾闳中凭记忆绘制了这幅名为《韩熙载夜宴图》,但那时候的绘画多数是不留姓名、签字的,因此作者很难确定,据记载有此事,而原作却不知下落,现藏的这本据称是宋人摹本,卷首有南宋人题20字,也就是说这幅作品上最早的是南宋时人的题,描写的是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家宴的情景,问题来了,五代时期的家宴桌子上怎么摆放着都是宋代的器物(古陶瓷学家认为定窑温酒碗是宋代的)?是我们的古陶瓷学家没有跟上形势?还是我们的古书画鉴定专家们的误判?

图1:五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部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来看看床榻前条案上的酒具,都是白瓷的,有温酒碗、酒注,还有盏、盏托,盘子和高足盘等,温酒碗、酒注和盏、盏托等,明显都是北方的白瓷器,据陶瓷考古认为这种器物是宋代,那五代的绘画里怎么会出现宋代器物呢?有些匪夷所思,我们放大来看条案上的器物吧。

图2:五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这些白瓷器如果是五代的那就是定窑产品无疑,这种定窑器物还是时有所见,对比一下十世纪定窑白釉温酒碗、酒注。

图3:欧洲私人藏十世纪定窑白釉狮钮酒注及如意纹温酒碗

再看看同一幅画里的另一个场景,一个侍女手托一个托盘,托盘上也有一套温酒碗、酒注,盏、盏托。

图4:五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暂且放在一旁,我们再看看同样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卓歇图》,据说是五代时期契丹人胡环所画,胡环 辽代画家,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卒年不详。也有人说这幅《卓歇图》是金代作品,理由是服饰是金代的。

图5:五代契丹画家胡环的《卓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 《卓歇图》的右上方有一位侍者手持一套白瓷菊花瓣温酒碗+酒注,见放大图

图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卓歇图》局部

菊瓣式温酒碗加上酒注,这明显都是北方白瓷,按理应该都是定窑白釉瓷器,这种定窑酒具虽然传世的不多见,但是还是偶尔能见到,我们看到欧洲收藏的这件定窑温酒碗+酒注明确标明是酒具,因为这两件器物的底部都留有定制时釉下刻的款,明摆着是官宦人家做寿定制的,是不是韩熙载家?

图7:欧洲私人藏十世纪定窑白釉狮钮酒注底款

温酒碗+酒注子应该从晚唐就已经开始流行,一直到金代,为什么说晚唐就已经开始流行呢?因为晚唐定窑的胎骨已经趋于坚薄,适于温酒碗温酒,之前温酒大多是将酒置入“壶”(瓶在当时也叫壶)中,将“壶”放置炭火上温热,再用温酒碗拖着服务于尊者,下面这张辽代壁画中的场景可以见到酒壶在炭火上温热,桌子上还有一只温好的壶置于温酒碗中。

图8:宣化辽代墓出土壁画

唐代的温酒碗应该是我们常见到的唐代早期的深腹碗,这种典型碗的作用一直没有人关注,它很可能就是温酒碗,有的是平底、玉璧底及圈足,唐代定窑的玉璧底双色釉深腹碗及晚唐定窑刻花“官”字款深腹碗都应该是这种属性。晚唐之前的深腹碗胎骨厚重,晚唐开始胎薄体坚。

图9:唐代定窑双色釉墩式玉璧底温酒碗、晚唐定窑白釉刻花墩式“官”字款温酒碗。

晚唐、五代定窑的温酒碗已经胎骨坚薄,装饰纹渐多,有官府的订制(左图),六瓣素面花口“官”字款温酒碗,也有官宦人家的订制(右图),十世纪定窑六瓣如意纹“府”字款温酒碗。

图10:晚唐、五代定窑六瓣花口“官”字款温酒碗、十世纪定窑白釉如意纹“府”字款温酒碗

十世纪定窑还流行一种菊瓣式温酒碗,这种温酒碗在五代的胡环《卓歇图》中可以看到,此时定窑不仅有白釉、青白釉还有双色釉,做工精粗兼备。

图11:晚唐、五代定窑双色釉菊瓣纹温酒碗及青白釉菊瓣纹温酒碗

晚唐、五代时期不仅北方定窑生产了不少温酒碗+酒注,南方的越窑也同样有类同的酒具,比如说临安水邱氏(901)墓出土的晚唐五瓣花口越窑温酒碗(右),很接近上面那件晚唐、五代定窑白釉六瓣花口“官”字款温酒碗类同,以及北京石景山八宝山统和十三年韩佚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酒壶也都能证明晚唐、五代这种温酒碗+酒注的流行时尚。

图12:八宝山统和十三年出土越窑划花酒注、临安水邱氏墓出土晚唐越窑五瓣温酒碗

辽代墓葬里出土的器物也可以看到这种酒文化的延续。

图13:1986年奈曼旗青龙山陈国公主慕出土辽代菊瓣纹温酒碗,1989年敖汉旗贝子府镇出土辽代莲瓣纹温酒碗+酒注、盏盏托。

图14:大英博物馆藏十二世纪景德镇影青八瓣温酒碗、狮钮酒注

温酒碗、酒注被古陶瓷学者认为是北宋以后的作品,南北窑口都有发现,而我们仔细研究、查找资料得出的结论定窑这类作品出自唐代,为什么呢?唐代的深腹碗其实就是一种温酒碗,或称酒注的碗托,以防止酒注烫手,到了晚唐、五代温酒碗的形式就更加明显现了,加上定窑的胎体坚薄,更加便捷,我们看看五代顾闳中的著名画作《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案几上的白瓷酒注和温酒碗,还有侍女托着的白瓷酒注和温酒碗,还有五代契丹族画家胡环在他的《卓歇图》里也画出了同样的白瓷酒注和菊瓣温酒碗,是这些五画家太超前了呢?在五代就画出了北宋的酒具?还是我们的古陶瓷学者有些落伍?出土的晚唐、五代越窑作品,也可以验证晚唐、五代时期有定窑同类作品问世,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唐、五代已经流行的这种时尚不言而喻了。

这两幅五代画作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要不就是我们的书画鉴定专家们“走眼”了?对当时的衣着、器物不太了解?就是我们的陶瓷专家们误判了?参见《定窑瓷器探索与鉴赏》上册八十七页。


传播正能量是一种智慧,我们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让爱好者了解不同视角的最新观点。 朋友如果你喜欢就请转发到朋友圈让大家分享。

编辑于 2019-01-29 23:57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