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新旧版修订对比(二)【第四至六章】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新旧版修订对比(二)【第四至六章】

第一篇地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新旧版修订对比(一)

第四章 钥匙保管员

  • 首版:弗农姨父抱着一支来福枪连滚带爬地跑进屋,
  • 典藏:弗农姨父抱着一支来复枪连滚带爬地跑进屋,

评论:rifle的意思是步枪来复枪,即线膛步枪来复或指射手前后拉动枪栓的动作;华英字典集成译作来福枪起坑枪;rifle原指枪管中的膛线。来复枪种类很多,可以认为凡是具有膛线的步枪(不含手枪)都可称作来复枪。读者可以自行查阅枪支发展史。

这类名词的修改可能是因为重新定义了标准译词吧。

来复枪
  • 首版:门从合页上脱落下来,震耳欲聋的哗啦一声,摔在地板上。
  • 典藏:门从合页上脱落下来,随着震耳欲聋的哗啦一声,门板摔在上。
  • 台版:大门在一股强大力量的捶击下,铰链完全松脱,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倒落下来,整个平贴在地板上。
  • 原文:The door was hit with such force that it swung clean off its hinges and with a deafening crash landed flat on the floor.

评论:此处漏译了半句,参考米赫普补译作“门被狠狠地一锤,从合页上脱落下来”。

此处也可能是有意略去的。我发现除非必要,译者不会随便使用被字句,此处并未损失任何信息;此外,译著上段加粗的咔嚓!二字(原文是SMASH!)是形容合页断裂的拟声词,而不是轰!砰!这类锤门声的拟声词,声音前后不一致了,台译轰隆哗啦!,显然就是在处理这一情况。

  • 首版:他的脸几乎完全被蓬乱的长发和纠结的浓密胡须掩盖了,但你仍能看见他那对像黑甲虫似的眼睛在头发下面闪闪发光。
  • 典藏:他的脸几乎完全被蓬乱的长发和纠结的浓密胡须掩盖了,但你仍能看见他那对眼睛在头发下像黑甲虫似的闪闪发光。
  • 原文:but you could make out his eyes, glinting like black beetles under all the hair.

评论:像黑甲虫似的不再修饰眼睛,修饰的中心词变成了发光

  • 首版:他弯腰拾起门板,轻而易举地就把门装到了门框上。
  • 典藏:他弯腰捡起门板,轻轻松松地就把门装到了门框上。
  • 原文:He bent down, picked up the door and fitted it easily back into its frame.

评论:我更喜欢首版译词,给巨人以力量感。

  • 首版:能给来杯热茶吗?走这么一趟可真不容易……
  • 典藏:能给来杯热茶吗?走这么一趟可真不容易……

评论:所有的都改成了老爸改成了爸爸。虽然更正式了,可亲近感却弱了。这句话的修改让我感觉不像海格的话了。

  • 人文版:哈利抬头看着他那张凶狠粗野、面貌不清的脸,他那对甲壳虫似的眼睛眯起来,露出一丝笑容。
  • 台 版:哈利抬头望着那张凶恶粗野,看不清长相的面孔,发现那双甲虫似的眼睛皱了起来,露出浓浓的笑意。
  • 米赫普:哈利抬头看着他那张粗犷野性、面貌不清的脸,看到他那对甲壳虫似的眼睛眯起来,露出微笑。
  • 原 文:Harry looked up into the fierce, wild, shadowy face and saw that the beetle eyes were crinkled in a smile.

评论:fierce在新牛津词典的英文释义是having or displaying an intense or ferocious aggressiveness(具有或表现出强烈或凶猛的攻击性);OALD7的英文释义是:(尤指人或动物)angry and aggressive in a way that is frightening;wild在柯林斯词典的释义是:如果你将某人或其行为描述为wild,你的意思是他们的行为方式非常难以控制。因此我很纳闷为什么米赫普会说“凶狠、粗野用于形容海格不妥”。离谱的是,面对海格这样一个上一秒把房门拆了、吓走了姨夫和表哥,下一秒就能乐呵呵地哄你的巨人,有谁会把fierce译成粗犷

此外,米赫普提到后半句的saw应该译出。我们也看到了前文的常规修订,即便译者译出了,也不一定能过得了责编那关。前句虽然是look up,但翻译成汉语和saw一样,都是。我们的思绪已经被哈利的目光引到了海格的脸上,真的有必要译出连续两个相似的动作吗?思绪就不会为之一顿吗?我想,这样的译词极容易被合并同类项,删去一个。台版也没有译出看到二字,改译作发现,或许就是为了避免这一问题。

  • 首版:“上次见到你,你还是个小毛毛。”巨人说,“你很像你爸爸,眼睛像你妈妈。”
  • 典藏:“上次见到你,你还是个小娃娃。”巨人说,“你很像你爸爸,眼睛像你妈妈。”
  • 原文:Las' time I saw you, you was only a baby, Yeh look a lot like yer dad, but yeh've got yer mum's eyes.
  • 标准:Last time I saw you, you was only a baby, You look a lot like your dad, but you've got your mum's eyes.

评论:我们可以发现,海格说话有点大舌头,这是因为作者为了表现海格性格粗野、没念完书,还带有一些乡村和地域特色的淳朴,而特意使用了口音(方言)。海格说的是英国西南部乡村英语(West Country English),有这种口音的地区包括康沃尔郡、德文郡、多塞特郡、萨默塞特郡、威尔特郡、布里斯托尔市和格洛斯特郡,在文学语境中使用这种不规范的拼写就是为了添加地方色彩和阶层差异。如yeh其实就是you,而yer是you、your或you are的不规范拼写,用来表示各种口音或方言,词典都可以查到。

英国西南部地区,与使用西南部乡村口音的地区大致吻合

斯坦·桑帕克说的是伦敦音(Cockney),即伦敦东区中下阶层口音。(因此如有必要,笔者会列出【标准】一栏,以展示海格等角色话语的标准写法。)

因此这里我还是喜欢首版,小毛毛就可以当作一些地区的老年人对孙辈的昵称(海格现在已经63岁了)。

还可以看到,虽然刚开口时没憋住,可第一句的you和your字正腔圆,到了第二句口音就出来了。这似乎是罗琳故意的,海格是想给哈利留下个好印象(前后几句弗农和达力可没有这个待遇),结果显然是很惨痛地失败了。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还请读者注意。

此外,英国版写的是mum,美国版写的是mom,后者在英国人看来,更像是儿语的“妈咪”。这是罗琳专门强调过的美国版修改(可不是在这里),因此可以看出,罗琳写这一句表现的应该就是海格哄孩子的感觉。

  问:学者出版公司的编辑对美国版《哈利·波特》做了很多改动吗?
  答:一点也不多,我看到有的文章说,我的那些书被“翻译成了美国英语”,这种说法不确切。只有在含义完全不同的时候他们才会改动词语。jumper就是一个好例子。如果像英国版那样保留这个词,美国读者就会以为哈利、罗恩和弗雷德都穿着无袖背心裙①。我很乐意用sweater代替这个词,免得产生混淆!海格的土语全都保留了,改动的地方确实很少。只有一件事让我不太顺心,一位美国版编辑把mums全都改成了moms,为此我很不高兴。韦斯莱太太不是mom。所以这个词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其他几本也都仍然用的是mums。[1]
  译注:jumper在英国是套头毛线衣的意思,在美国指的是女性或小孩穿在衬衫外的无袖背心裙。
  • 首版:他隔着沙发把枪从德思礼手里抢过来,轻轻一撅,绾了一个结把它扔到屋角里了,仿佛这支枪是用橡皮做的。
  • 对照:他隔着沙发把枪从弗农姨夫手里抢过来,轻轻一撅,绾了一个结把它扔到屋角仿佛这支枪是用橡皮做的。

评论:只有弗农姨夫一词是对照版改的,原文就是Uncle Vernon

  • 人文版:“不管怎么说——哈利,”巨人转过身来,背对着弗农夫妇,“祝你生日非常愉快。我这里有一件东西要送给你——有的地方我可能压坏了,不过味道还是一样。”
  • 台 版:“不管怎样——哈利,”巨人转过身来,背对着德思礼夫妇,“得先说声祝你生日快乐。我还替你准备了个礼物——好像不小心压到了,不过味道是不会变坏的。”
  • 原 文:'Anyway – Harry,' said the giant, turning his back on the Dursleys, 'a very happy birthday to yeh. Got summat fer yeh here – I mighta sat on it at some point, but it'll taste all right.'

评论:译者似乎习惯将the XXXs等译作XXX夫妇,有时就会出现问题。此处应作德思礼一家,达力在佩妮姨妈的身后呢。

米赫普还提到,at some point指的是时间,而不是蛋糕上的某处;it'll taste all right.指蛋糕的味道会好,与是否被坐上去了无关。其实这一点区别都没有——海格那体格真坐实了就不是蛋糕,而是蛋饼了。我怀疑这里是有意为之,台版压根就没译。既然没提坐在上面,也就不会存在是否有关的问题了。当然,有时候较这样的真也挺无聊的。

  • 首版:哈利用颤抖的手指将它打开,
  • 典藏:哈利用颤抖的将它打开,
  • 原文:Harry opened it with trembling fingers.

评论:典藏版删去了字,表达更通畅了。

  • 译文:只见盒子里是一个黏糊糊的巧克力大蛋糕,上边用绿色糖汁写着:祝哈利生日快乐。
  • 原文:Inside was a large, sticky chocolate cake with Happy Birthday Harry written on it in green icing.

评论:原文拼写是正确的。但笔者想到了这个——

电影里的海格给哈利亲手做的蛋糕,拼写是#HAPPEE BIRTHDAE HARRY#。于是每到哈利的生日时,网上总会出现这一可爱的拼写,为哈利庆生。[2]它出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编剧史蒂夫·科洛弗的设计,我在第一部电影剧本里见到了这一拼写。

哈利的生日是7月31日,这一天同时也是两个人的生日:一位是我们最亲爱的魔法妈妈J.K.罗琳女士,另一位不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生日是7月23日),而是理查德·格利菲斯,他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饰演——

理查德·格利菲斯(1947.7.31—2013.3.28)
  • 首版:说真的,我还没向你做自我介绍呢。鲁伯·海格,霍格沃茨的钥匙保管员和狩猎场看守。
  • 典藏:说真的,我还没向你做自我介绍呢。鲁伯·海格,霍格沃茨的钥匙保管员和猎场看守。
  • 原文:Rubeus Hagrid, Keeper of Keys and Grounds at Hogwarts.

评论:Rubeus,详见第一章对Albus的介绍。罗琳接受采访时说到,Hagrid源于古英语方言,意思是你会度过一个糟糕的夜晚。海格是个酒鬼,常常睡不好觉。[3]海格的钥匙保管员头衔仅仅意味着他会让你进出霍格沃茨。[4]

霍格沃茨既没有狩猎场,也没有猎场,既没有狩猎,也没有猎物。其实Grounds指代的就是场地,即霍格沃茨城堡以外的区域。因此场地、大草坪、菜地等平时都归海格负责,比如为万圣节前夕的宴会准备南瓜、圣诞节前将12棵圣诞树带入礼堂。温室、球场之类的地方应分别由斯普劳特教授和霍琦夫人等负责。

本章结束前海格提到,邓布利多请他留下担任Gamekeeper(猎场看守)。猎场看守是为保证乡村地区有足够的猎物而设立的职位,其目的是防止偷猎、养殖猎鸟、控制猎鸟的天敌和管理猎场生态使其宜于狩猎等。猎场看守的职责范围通常包括管理狩猎或者钓鱼,他们会管理林地、高沼地、水道或者农田以保证其有足够的猎鸟、鹿、鱼和其他野生动物。

霍格沃茨类似猎场的区域其实就是禁林。海格是禁林的守护人,他要阻止学生私自进入禁林。海格还要负责在禁林边缘保护、照顾、饲养、繁育神奇动物,防止任何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窃取或杀死它们。此外,他还要与马人打交道,双方共同守卫禁林。(咳咳、他确实没带个好头~)

这样一来,我们看到霍格沃茨的校园管理其实就是海格主外(看守场地与禁林),费尔奇主内(管理城堡)。

  • 首版:他伸出一只巨手握住哈利的整只胳膊。
  • 对照:他伸出一只巨手握了握哈利的整只胳膊。
  • 原文:He held out an enormous hand and shook Harry's whole arm.

评论:完美!

  • 首版:如果有茶,在遇到比你强的人面前就不要说没有,记住。
  • 台版:要是有茶的话,最好别斗胆对比你们壮的人说个不字,知道吧。
  • 对照:要知道,如果有比茶更烈的东西我也不会拒绝的。
  • 原文:I'd not say no ter summat stronger if yeh've got it, mind.
  • 标准:I'd not say no to something stronger (than tea) if you've got it, mind.
  • 误解:I'd not say no to someone stronger (than you) if you've got it, mind.

评论: @鲁皓 在第一篇评论区提到此句误译。首版应该是把summat理解成了someone,其实这是something的不规范拼写。为方便读者对比,笔者同时列举标准误解两项,并以括号形式显示省略词(不属于原文)。我们可以看到,从句和主句的主语并不一致,若按照首版理解,主句的主语应该是You而不是I。(笔者快被海格的方言烦死了……实在是受不了这一堆乱七八糟的拼写。)

不得不说的是,几乎同时上市的对照版已经发现并修改了此处误译。对照版修订时,有好多人像我一样从头对比原著与译著,地毯式地梳理原文。马博老师有一次展示了他们的工作用书,便笺纸几乎把书页塞满了。

  • 首版:他的目光落到空空的炉篦子上,那上边只有揉成一团的包装袋。
  • 典藏:他的目光落到空空的炉箅子上,那上边只有揉成一团的包装袋。

评论:这估计是这些年规范用词之后改的词。

  • 首版:他开始从外衣口袋里掏出各式各样的东西:……和一瓶琥珀色的液体。他先喝了一大口,
  • 典藏:他开始从外衣口袋里掏出各式各样的东西:……和一瓶琥珀色的液体。他先喝了一大口那种液体

评论:海格喝的是什么呢?笔者批量检索了一下,发现琥珀色的液体只在第六册第一章出现过,是火焰威士忌,一种烈酒。想想也对,大冷的天,难道还喝蜂蜜酒或者黄油啤酒不成么。

  • 首版:小屋里随即充满了烤香肠的香味和咝咝的声音。
  • 典藏:小屋里随即充满了烤香肠的香味和嘶嘶的声音。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但是当他把第一批烤好的六根粗粗的、油汪汪的、烤得稍稍有点焦的香肠从拨火钳上拿下来时,达力有些坐不住了。
  • 典藏:但是当他把第一批烤好的六根粗粗的、油汪汪的、稍稍有点焦的香肠从拨火钳上拿下来时,达力有些坐不住了。
  • 原文:but as he slid the first six fat, juicy, slightly burnt sausages from the poker, Dudley fidgeted a little.

评论:笔者喜欢首版译文。顺便说一句,我已经坐不住了,下楼买香肠去了……

  • 首版:最后,他看不会有人出来任何解释,
  • 典藏:最后,他看不会有人出来任何解释,

评论:笔者专门去查了一下。作为当作的意思,即as explain;去做某事的意思,即to explain。改的没毛病。

  • 首版:巨人喝下一大口茶,用手背揩了揩嘴。
  • 典藏:巨人喝下一大口茶,用手背擦了擦嘴。

评论:笔者首版喜欢首版译词,有些很有特色的译词都给抹掉了。

  • 首版:海格显得震惊
  • 典藏:海格显得很吃惊
  • 原文:Hagrid looked shocked.

评论:笔者感觉惊讶程度稍微轻了点,摊手~

  • 译文:“一切什么?”
  • 原文:'All what?' asked Harry.

评论:漏译了三个字:“哈利问。”不过截至22版仍未修订,让我现在越来越怀疑这里是不是译者故意的了。上下文使得读者此处绝不会认错说话人,而此处早期以“读物”(即需要读者在心里读出来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看物”的形式呈现,海格和哈利连续抛出的三个一切(台译学会)使得念书人可以迅速感受到场面即将失控时的爆发力。若果真如此,译者们的翻译和打磨的程度让我不得不重新考量错译和漏译问题了,译者和读者又该如何判断翻译的边界,it's a question!

  • 首版:有些事情,我懂,比如,我会做算术之类的功课。
  • 典藏:我知道一些事情,比如,我会做算术之类的功课。
  • 原文:I know some things,

评论:典藏版译文更准确了。也许各位注意到了,some一词为斜体字,人文版是楷体字,以示强调。

  • 首版:什么?我的——我爸妈没有名气,不是吗?
  • 典藏:什么?我的——我爸妈没有什么名气吧?
  • 原文:What? My – my mum and dad weren't famous, were they?

评论:这是标准的反问句。首版还是中规中矩的直译,这次修订相当彻底,译者们终于抛开了条条框框,彻底摆脱翻译腔了。

  • 首版:海格说话时,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因愤怒而颤抖。
  • 典藏:海格说话时,每一个字都因愤怒而颤抖。
  • 台版:海格再度发话时,他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因愤怒而颤抖。
  • 原文:when Hagrid spoke, his every syllable trembled with rage.

评论:其实原单词就是音节,不过这会很奇怪(台译刻意选择了吐出二字),毕竟汉字不是英语单词,一个字只有一个音节。清末民初时曾出现过双音节汉字,比如瓩(读作千瓦)、哩(英里)或呎(英尺)等,现在这些字都已经给废掉了。少量诸如廿(二十)之类的汉字也都有单音节读法。

  • 首版:“哦,气死你们,把你们两个统统活活气死。”海格说,“哈利,你是一名巫师。”
  • 典藏:“哦,气死你们,把你们两个统统活活气死。”海格说,“哈利,你是一个巫师。”

评论:现在是终极问题:巫师论还是论

  • 人文版:海格说着,坐回到沙发上,沙发嘎吱嘎吱响得更厉害了,
  • 台 版:海格说,他再回座,沙发呻吟一声,又往下陷了一吋,
  • 原 文:said Hagrid, sitting back down on the sofa, which groaned and sank even lower,

评论:sank漏译,台版有所夸张。米赫普补译作“响得更厉害,陷得也更深了”。

需注意的是,口字旁的哩、呎、吋等计量单位均为英制单位,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计量总局联合颁布《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这些汉字被废除,不再使用;台湾地区仍在沿用。

  • 首版:国际魔法联合会会长、巫师协会会长、梅林爵士团一级魔法师
  • 典藏:国际巫师联合会会长、梅林爵士团一级大魔法师威森加摩首席魔法师
  • 台版:巫师国际联邦梅林勋爵士团第一级大魔法师,巫师协会会长,最高独立异议人士
  • 原文: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 Grand Sorc., Chf. Warlock, Supreme Mugwump, International Confed. of Wizards
  • 标准: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 Grand Sorcerer, Chief Warlock, Supreme Mugwump,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Wizards

评论: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Wizards即国际巫师联合会。它是魔法世界中的政府间组织,大致相当于麻瓜世界中的联合国,负责人是国际巫师联合会会长。与麻瓜世界的联合国秘书长不同,国际巫师联合会是一个拥有实权的组织,可以直接干涉各国的主权。

Supreme Mugwump直译作最高领导人,本书译作会长。前者的意思是(权力、机构、掌权人)最高的;后者则有两种解释,或来源于阿尔冈昆语,意思是重要人士战争领袖,或者是一个源于古英语的贬义词,用于表示装作凌驾于鸡毛蒜皮的争吵和派系之上的负责人(好比一个像不偏不倚的天使那样试图在会议桌上调解争执的老板)。[5]Mugwump在美国是一个政治绰号,代指超然于政党政治的人士。1884年总统选举时,一些共和党内的改革派认为党内候选人詹姆斯·布莱恩政治腐败,同情民主党候选人格罗弗·克利夫兰部分政治纲领,主张关税和文官制度改革,转而支持民主党,进而使民主党夺回了白宫。[6][7]

Chief Warlock应作首席大男巫,Warlock(男巫)不是男性巫师的意思,而是一项荣誉和头衔,详见本册书名评论及《男巫的毛心脏》中罗琳的脚注。Wizengamot(威森加摩)是wizard和Witenagemot(贤人会议)的合成词,这是一个早于魔法部,现在作为巫师法院和巫师议会结合体的组织。[8]该词首见于第五册,首版并未译出。

  Witan(盎格鲁-撒克逊议会)是公元7到11世纪期间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重要政治机构,起源可追溯到欧洲大陆日耳曼人条顿部落的马克大会或民众大会,由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组成,其会议有时也称作贤人会议(这是Witan和gemot,即贤人会议的合成词)。贤人会议由国王主持召开,会期不定、人数不等,参加会议的Witan(字面意思是贤人智者)包括国王近臣、王室宠幸和地方官员等,主要职能是就法律的颁布、司法判决、土地转让许可证的批准、解决冲突的契约、选举大主教、主教,以及其他国家重大事项向国王提供建议。盎格鲁-撒克逊议会还必须选举并批准对新国王的任命。[9][10][11]

Grand Sorcerer是大魔法师的意思,是巫师的一个显赫头衔,细节不详。有趣的是,《兔子巴比蒂和她的呱呱树桩》中的江湖骗子被愚蠢的国王任命为Grand Sorcerer in Chief(首席大魔法师),伏地魔也被称作the greatest Dark sorcerer(详见本册书名评论)。[12]

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即梅林爵士团一级勋章。梅林爵士团勋章由威森加摩颁发,首次颁发于15世纪,并以当时最著名的巫师梅林命名,传说一级勋章的绿色绶带是为了反应梅林所在的霍格沃茨学院。梅林勋章包括一块金质奖章和一条绶带。一级绶带为绿色,授予有杰出的英勇行为或在魔法方面具有杰出成就的人;二级绶带为紫色,授予成就或努力超出平凡的人;三级绶带是白色,授予对我们的知识储备或娱乐事业做出贡献的人。[8]梅林认为巫师应当帮助麻瓜、与麻瓜和平共处,他为此创立了梅林爵士团,并制定了禁止对麻瓜使用魔法的规定,维护麻瓜的权益。[13]

西方的习惯是把头衔和职务从低向高排列,这段准确译词应作:国际巫师联合会会长、(威森加摩)首席大男巫、大魔法师、梅林爵士团一级勋章。这表示了邓布利多的两个职务和两项荣誉。人文版和台版都把第三项和第四项并列显示了,表示获得梅林爵士团一级勋章的大魔法师,但没有足够证据证实大魔法师是梅林一级勋章头衔的组成部分。关于国际巫师联合会、威森加摩、梅林勋章的详细内容,详见笔者另一篇文章:《对英国巫师界政治结构的探讨》[14]

  • 译文:我们将于七月三十一日前静候您的猫头鹰带来您的回信
  • 原文:We await your owl by no later than 31 July.

评论:带来您的回信六字是译者便于读者理解加译的。其实这六字可以删去,静候您的猫头鹰就是等对方回信的意思。就是加上了哈利也理解不了,他这时候还没见过猫头鹰呢~

  • 首版:副校长(女)【换行】米勒娃·麦格 谨上
  • 典藏:副校长【换行】米勒娃·麦格 谨上
  • 原文:Yours sincerely, Minerva McGonagall, Deputy Headmistress

评论:原文为三段,译文改作两段。原文Headmistress指代女校长,典藏版删去了字,不再刻意区分。

密涅瓦(Minerva)是古罗马神话智慧、正义、法律、战争女神,是艺术、贸易和学校的保障神,是音乐、诗歌、医学、纺织和手工艺的处女神,对应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她经常被描绘成一只猫头鹰,这象征着她与智慧和知识的联系。[15]有趣的是,麦格(McGonagall)的意思是相当糟糕的苏格兰诗人[3],这显然是罗琳在抖包袱。

英国版和美国版中麦格教授的签名都是手写体,美国版整体更花哨一些。

美国版电子版《魔法石》的录取通知书
  • 首版:狂奔的戈耳工,哟,我想起来了。
  • 典藏:狂奔的戈耳工,哟,我想起来了。
  • 原文:Gallopin' Gorgons, that reminds me,
  • 脚注:戈耳工,希腊神话中三个蛇发女怪之一,面貌可怕,人见之立即化为顽石。

评论:对照版和22版没有脚注。这是一句罗琳自创的巫师感叹语(详见哈利·波特维基巫师惯用语[16]、巫师迷信[17]等词条),对于初次接触魔法世界的译者来说,简直要了亲命了(后文还有一处类似的)。直到后面译者们才逐渐适应过来,之后类似的感叹语就很好的翻译出来了。

  • 译文:一只真的、活蹦乱跳、奓着毛的猫头鹰
  • 原文:a real, live, rather ruffled-looking owl

评论:米赫普说ruffled-looking是错译,原文是看上去怒气冲冲的意思,并改译作看上去不大高兴的,还猜是不是说羽毛被弄皱了。

很遗憾,这的确是他孤陋寡闻了。ruffle指鸟类在清理羽毛、发怒、受到惊吓或炫耀时,羽毛竖起的状态。《新华字典》奓[zhà]字的解释是张开,例句作:头发~着、这件衣服下面太~了。《现代汉语词典》加了一个奓翅;另有奓着胆子一条,表示勉强鼓着勇气,例句作:他~走过了独木桥。还有一个奓刺,比喻某人嚣张,也是这个字。

奓毛其实是个双关词,这词的翻译高了!奓毛,北京方言,又作乍毛,意思是恼羞成怒、发火。它本意是指猫受惊或发怒,毫毛耸立,使形体骤然膨胀,恫吓对手;后来引申为人浮躁、经不起刺激、容易被激怒。类似于俗语点火就着。例句:三句话不到就奓毛了。

因此ruffle其实和奓毛一词,无论从人或动物的生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都做到了相对完美的对应。其实搞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很简单,查词典即可。甚至不看词义,仅看字形也能感受到猫头鹰毛发蓬乱,呲的乱七八糟,之哇乱叫的样子。奇怪的是,米赫普既然注意到了这个字,还说“这个字太偏了”,为什么就没有去查字典呢?若看到头发奓着奓翅奓着胆子等用法,也该明白这是通过毛发状态在表达某种情绪了。

  • 首版:一支长长的羽毛笔和一卷羊皮纸。
  • 典藏:还掏出一支长长的羽毛笔和一卷羊皮纸。
  • 原文:a long quill and a roll of parchment.

18年评论:首版严格字面翻译,典藏版就自由了。老哈迷可能习惯了字面翻译,乍一看新版反而不习惯了。

22年评论:是否加译动词并不完全取决于原文,更要看语感。我们也看到了前面各类原文有而译本无,原文无而译本加的修订手法了。

  • 译文:亲爱的邓布利多先生
  • 原文:Dear Mr Dumbledore,

评论:英国版海格称邓布利多为Mr,正文只有一段;在美国版中则改作Professor,正文每句一段。所以说米赫普先生不仅要认邓布利多音译的不准确,也必须接受把教授翻译作先生了~

美国版电子版《魔法石》海格的信
  • 首版:“我说到哪儿了?”海格说。这时弗农姨父突然移到火光照亮的地方,脸色依旧惨白,显得很生气。
  • 典藏:“我说到哪儿了?”海格说。【换行】这时弗农姨父突然移到火光照亮的地方,脸色依旧惨白,但看上去很生气。

评论:生气愤怒时脸会憋得紫红,脸白是吓得~此处原文未分段,对照版重新划作一段。(笔者不一定能把所有原文未分段但译本分段的地方都找出来,介意的朋友请参考英国版或对照版吧。)

  • 首版:我倒要看看,你们麻瓜们,像你这样的大笨蛋用什么办法去阻拦他。
  • 对照:我倒要看看,像你这样的大麻瓜用什么办法去阻拦他。
  • 原文:I'd like ter see a great Muggle like you stop him,

评论:此时译者显然还没法判断麻瓜一词的性质,虽然译出来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带有贬义。

  • 首版:“你什么?”哈利好奇地问。
  • 对照:“你这样的什么?”哈利好奇地问。
  • 原文:'A what?' said Harry, interested.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麻瓜,这是我们对像他们这类不相信魔法的人的称呼。
  • 对照:麻瓜,这是我们对像他们这类没有魔法的人的称呼。
  • 原文:A Muggle, It's what we call non-magic folk like them.

评论:muggle在麻瓜中的含义是门外汉、外行(2003年进入牛津词典)。muggle源于mug一词,即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巫师对自己和麻瓜的定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wizard和wisdom(智慧)有共同的词源。[18]

  问题:你是从哪里想到muggle这个词的?
  罗琳:我在寻找一个同时暗示愚蠢和可爱的词。mug这个词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它指代容易上当受骗的人,然后把它软化了一点。我觉得muggle一词听起来非常温柔,惹人怜爱。当时我不知道muggle已经是毒品俚语了……啊,好吧。【译注:指的是印度大麻,muggler也是一个俚语,表示吸大麻成瘾的人。】[19]

@爱兰德 提到,早在17世纪,muggle与sweetheart是同义词,但是这个含义没有可靠的来源,而且也没有流传太长时间,到18世纪就几乎没人使用了。当时英国一个编剧Thomas Middleton曾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20]

  Oh,(哦,)
  the parting of us train(我们分离的火车)
  Hath caus'd me mickle pain(带给我万分悲痛)
  And I shall ne'er be married(我将要永葆单身)
  Until I see my muggle again(直到再见到爱人)
  ——Thomas Middleton, Your Fiue Gallants As It Hath Beene Often In Action At The Black-Friers, 1608
  • 人文版:不幸的是,你竟然在这么一个不相信魔法的家庭里长大。
  • 台 版:你还真倒楣,居然在我所见过最超级的一个麻瓜家庭里面长大。
  • 米赫普:不幸的是,你竟然在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为麻瓜的家庭里长大。
  • 原 文:An' it's your bad luck you grew up in a family o' the biggest Muggles I ever laid eyes on.

评论:此处漏译了半句,不过我很怀疑这里是不是因为怎么译效果都不好,译者有意做的转化。无论是最超级的麻瓜家庭还是最为麻瓜的家庭,都有点别扭,几不成文。我曾试译作“我见过的最纯粹的麻瓜家庭”,还曾把不相信魔法的改作纯粹的,并在句末加上“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九字,效果都不咋地。

  • 首版:我们收养他的时候就发过誓,要制止这类荒唐事,发誓要让这一切一刀两断!
  • 典藏:我们收养他的时候就发过誓,要制止这类荒唐事,发誓要让他与这一切一刀两断!

评论:漏译了一个词,此处补足了。

  • 首版:哦,她就是收到同样的一封信,然后就不见了——
  • 典藏:哦,她就是收到这样的一封信,然后就不见了——
  • 原文:Oh, she got a letter just like that and disappeared off...

评论:一字之差,译文就更精准了。

  • 首版:每放假回来,口袋里装满了蟾蜍蛋,把茶杯都变成老鼠。
  • 典藏:每放假回来,口袋里装满了癞蛤蟆蛋,把茶杯都变成老鼠。
  • 原文:and came home every holiday with her pockets full of frog-spawn, turning teacups into rats.

评论:toad(蟾蜍)是一个中性词汇,在这里佩妮说的是癞蛤蟆蛋,带有一定的侮辱性质。frog-spawn或者是错译,或者是刻意使用贬语,按理应译作青蛙卵

另外大家想没想过,在校外是禁止使用魔法的……如果你想到这里……

没错,莉莉也收到过警告信(估计还不少),但家里人从没当回事儿过……

  问题:为什么莉莉没有被开除呢?
  罗琳:佩妮姨妈夸张了一点;你们应该允许当她开始尖叫抱怨这些事情的时候她脑子里会有这样的想法。然而,就像她的儿子一样,莉莉觉得试试安全法规的底线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经历,所以你们有理由设想她也收到了一些警告信——尽管如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21][22]

为什么佩妮在十年前会知道哈利这个名字?为什么弗农也这么讨厌哈利,德思礼一家为什么又会答应收养他?收养之后又为什么不告诉他真相?

详见J.K.罗琳新著——《佩妮姨妈的伤心史》(中译版不全,更多信息详见原文链接)。(皮一下真开心~)

  • 译文:可是我的父母却看不清,整天莉莉长、莉莉短,家里有个巫婆他们还美滋滋的!
  • 原文:But for my mother and father, oh no, it was Lily this and Lily that, they were proud of having a witch in the family!

评论:巫婆一词双重翻译了,witch是女巫,典藏版修订时一般会改作巫师。其实witch是贬语,在麻瓜世界指的是具有邪恶魔法能力的女子,通常被刻画为穿着黑披风、戴着尖顶帽,坐在扫帚把上飞。在小说中,女巫和巫师都是中性词,巫婆一词是贬义。

女巫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图自LDOCE5
  • 首版:“可是为什么?出了什么事?”哈利急不可耐地问。
  • 典藏:“可是为什么?怎么回事?”哈利急不可耐地问。
  • 原文:But why? What happened?

评论:这句英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译法。

  • 人文版:邓布利多对我说过找你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有许多事你不知道。
  • 台 版:邓不利多告诉过我,找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因为你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我当时完全没想到,情况竟然会这么糟糕。
  • 原 文:I had no idea, when Dumbledore told me there might be trouble gettin' hold of yeh, how much yeh didn't know.
  • 整 理:I had no idea how much you didn't know, when Dumbledore told me there might be trouble getting hold of you.

评论:此处译者应是理解错了,因果关系是硬加的。原文整理后可译作“我当时完全没想到你知道的这么少”。

  • 首版:我想,我从一个叫——不过你不会不知道他的名字,真叫人不能相信,我们的世界里人人都知道——
  • 对照:我想,我从一个叫——不过你不知道他的名字,真叫人不能相信,我们的世界里人人都知道——
  • 原文:It begins, I suppose, with – with a person called – but it's incredible yeh don't know his name, everyone in our world knows –

评论:哈利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答案出来了,不知道

  • 首版:对那些狂奔的戈耳工们,哈利,人们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 典藏:贪吃的怪兽滴水嘴啊,哈利,人们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 对照:贪吃的滴水嘴石兽啊,哈利,人们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呢。
  • 台版:那些吃人的怪兽,哈利,现在大家都还是会怕。
  • 原文:Gulpin' gargoyles, Harry, people are still scared.

评论:又是一句感叹语。这一处不止译者没看出来,米赫普也没看出来,还在说戈尔工呢。哈利·波特维基译作吞了个兽

电影里校长办公室的入口是狮身鹰首兽

gargoyle正是校长办公室门前听口令的石头怪兽怪兽状滴水嘴一词出自新牛津和柯林斯,故有此译;台版译作石像鬼;OALD7和柯林斯译作滴水兽。自对照版第四册开始(不含19年6月前出版的对照版前三册),gargoyle统一改作滴水嘴石兽

gargoyle原是建筑术语,指的是哥德式建筑(主要是教堂)顶上雕刻成怪兽形象的雨漏,可译作滴水嘴笕嘴承溜口,用于将雨水从建筑物中排出。(霍格沃茨里的水龙头也都是gargoyle,第三册第七章明确写到魔药课下课后,哈利在gargoyle底下洗手。)此类设施在故宫、天坛、太庙等古建筑中同样存在,就是那些雕刻在台基四周的螭首。读者可以在这篇文章里观看更多滴水嘴石兽照片:世界上最漂亮的滴水嘴兽

哥德式建筑顶上的怪兽状滴水嘴

放在翻译里,怪兽状滴水嘴一词对也不对,原因很简单,偏正结构反了。罗琳在这里和校长办公室等处想表达的是一个(张着大嘴,满嘴哈喇子的)怪兽,而不是(怪兽形状的)滴水嘴(即水龙头),偏正应该颠倒过来。这也是对照版再度修订的理由。

电影虽然把校长办公室入口改成了狮身鹰首兽,但也不是没拍过gargoyle。各位还记得《火焰杯》的转场吗?

  • 人文版:哎呀,难哪。当时有一个巫师,他后来……变坏了。坏透了。坏得不能再坏了。他的名字叫……
  • 台 版:哎呀,这真是困难得很。听我说,有一个巫师他变得——变得很坏。坏到骨子里去了。比这还更坏。坏得不能再坏了。他的名字是……
  • 原 文:Blimey, this is difficult. See, there was this wizard who went ... bad. As bad as you could go. Worse. Worse than worse. His name was ...

评论:原文漏译了两个词,当然,挑这种毛病实在有点无趣。首版句后未分段,至对照版已分作两段。

  • 首版:这个巫师,大概二十年前开始为自己找门徒。
  • 对照:这个巫师,大概二十年前,开始为自己找门徒。
  • 原文:this wizard, about twenty years ago now, started lookin' fer followers.

评论:22版仍改回了首版。我曾以为这是为文法更严谨而做的修订,看来还是排版原因。

  • 首版:他们有些是因为怕他,有些是想从他那里学到些功法,因为他法力高强
  • 典藏:他们有些是因为怕他,有些是想从他那里学到些法力,因为他的法力在一天天变强
  • 原文:some just wanted a bit o' his power, 'cause he was gettin' himself power,

评论:后一句翻译准了:使……法力高强。

  • 首版:你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也不敢跟陌生的男女巫师交朋友……
  • 典藏:你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也不敢跟陌生的巫师交朋友……
  • 原文:Didn't know who ter trust, didn't dare get friendly with strange wizards or witches ...

评论:首版中经常会出现男女巫师这样的译法,毕竟男巫和女巫的单词不同。典藏版干脆把性别删去了。(虽然我还是喜欢男女巫师这样的说法,更正式~)

  • 译文:他接管了我们这个世界。
  • 原文:He was takin' over.

评论:米赫普提到第一句是过去进行时,表示他当时正在接管,接管了,又没有完全接管。问题在于,其译句“他的权势越来越大”完全无法体现take over(接管)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其实当时虽然魔法部还没沦陷,可部长什么都做不了,想抓抓不着,想杀杀不掉,只能加班干瞪眼。因此这里是不是非要用英式表达刻意表示时态,尤其是在下文不远处就提到没有完全接管(霍格沃茨)的情形下,拼着句子不通顺,非要直译成“他当时正在接管我们的世界”,恐怕还值得商榷。

笔者对比第三册时,幸得雪月花提醒才注意到这一问题。对于细节是否需要表达到毫厘不差的地步,无论是我还是译者,都是在不停地双标,试图在各个层面都达到平衡,像奓毛这样的表达,不是什么时候都碰得上的。而且也不是《哈利·波特》这样,我手里有三种《福尔摩斯》译本,对比原文之后发现都这样,现在已经躺平了,不像台版这样加词就谢天谢地了。

  • 人文版:当然有些人反对他,他就把他们都杀掉了。太可怕了。
  • 台 版:当然,有些人出来反抗——他把他们全都杀掉。用很残忍的手段杀害。
  • 原 文:'Course, some stood up to him – an' he killed 'em. Horribly.

评论:可以看出,人文版译者将Horribly.单独成句,而台版将整句看作kill的状语,对kill补充说明。这次再看第一册,发觉人文版更准确。

伏地魔杀人的方式一般是杀戮咒,对于明之必死无疑仍旧英勇赴死的英雄本人来说,这反而是一种解脱。真正感到残忍的,是看到这一惨状难以释怀的亲友们。亚瑟曾在世界杯营地提到过,每个人最害怕的就是当走近家门,看到天上飘着黑魔标记——天塌了。(这就是Horribly.的意思。)我们不知道究竟是死了的人更痛苦,还是活着的人更痛苦。对小天狼星来说,能堂堂正正地死在战场上,临死前还救了自己的儿子,够本了。詹姆、莉莉、小天狼星和卢平,如果只有自己,我敢说他们并不害怕死亡本身——

车站在前方——“向前。”

但这话也不全对,毕竟伏地魔这个心理扭曲的魔鬼会使用各种办法撬开别人的嘴,我说的不是钻心咒,伯莎就是典型的例子,深入的摄神取念会对大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因此台版其实是在表现很多人临死前都受到了生理与心理的摧残,前三册刚刚问世的时候,这只是译者的一种想象,绝没想过后三册将会超越生死,真正挖开了第一册点到的死亡的主题。

  • 首版:当时惟一安全的地方就只有霍格沃茨。那个神秘人害怕的就是邓布利多。横竖不敢动那所学校,至少当时是这样。
  • 对照:当时惟一安全的地方就霍格沃茨。那个神秘人唯一害怕的就是邓布利多。不敢动那所学校,至少当时是这样。
  • 原文:One o' the only safe places left was Hogwarts. Reckon Dumbledore's the only one You-Know-Who was afraid of.

评论:典藏版改作他横竖;第一、三处,22版仍改回了首版、典藏版。

与上句对比可见,译者再次抛弃了最……之一之类的句式,宁要语句通顺,前文已述;而次句反而修订了(这正是米赫普的处理方法,用比较的形式去替代原文),笔者怀疑这是不是译者或责编修订的结果,前后两个唯一犯重,因此调整了后一个。这一句只能改,是上了回目的。

再看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其实是矛盾的,既然神秘人唯一害怕的就只有邓布利多,除了霍格沃茨之外,还有哪里安全呢?到了第七册,普通巫师可以跑到国外;可真要让伏地魔盯上了,呆在奥地利都白搭。格里戈维奇和老老实实呆在纽蒙迦德监狱的格林德沃有句MMP一定要讲!因此前后两个唯一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有一定的富余量,因为不可遍历(地方)、标准不清(安全),前句only这一用作对遍历进行范围限制的词汇在逻辑上失效了。这在“最高级”句法中尤其常见。

  • 首版:现在来说说你的父母,他们是我知道的最优秀的男女巫师他们当年在霍格沃茨还分别担任男女学生会的主席呢!
  • 典藏:现在来说说你的父母,他们是我知道的最优秀的巫师。当年在霍格沃茨还分别担任男女学生会的主席呢!
  • 原文:Head Boy an' Girl at Hogwarts in their day!

评论:Head boy或Head girl指的是一些英国学校中在公共场合代表学校的年长学生,是级长的领导,OALD7和柯林斯词典译作男生代表女生代表,LDOCE5、韦氏、剑桥等只有英释,没有译词。

  在英国的教育系统和英联邦组织的私立学校中,Head Boy and Girl(男女学生代表)指的是杰出学生的典型代表。他们通常代表学校参加活动,因此必须能够发表公开演讲;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学校的领导层分享学生的想法;还要担负起领导级长的职责。一些英国学校已经废除了Head Boy和Head Girl称号,改用head pupil(学生代表)。J.K.罗琳于1982年担任韦迪恩综合中学(Wyedean School and College)的女生代表。[23]
  男女学生代表是霍格沃茨有权管理级长的七年级学生,每年由时任霍格沃茨校长任命。他们会按照指示行使职责、协助学校;负责领导级长,并应当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一些情况下还会领导全体学生。这些职位的选拔标准包括学业成绩、优良声誉,还有诚实、善良、勤劳的性格。需要指出的是,成为级长并非是成为男女学生代表的先决条件。[24]
霍格沃茨男生代表徽章

领袖一词是米赫普编的,虽然他每册都要提到多次,译词确实不错,然而词典未见。对Head的翻译或诠释并没有标准译词,怎么合理就可以怎么来,原文其实就是男生头儿女生头儿。问题在于,领袖一词的词义扩张了,并不仅有表率之意,而是较多用于政治运动,政治意味太强,现在一般叫干部。而霍格沃茨Head Boy and Girl只是协助校长及教工管理学生而已,领导的也不仅仅只有级长。出版社疯了才会选择领袖这么一个词指代head pupil。

这些人是学生领袖(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

真正的问题米赫普其实点出来了:这是典型的归化译法,类比的是学生会组织。学生会主席英文是chairman (or president) of Student Union,后一种表达更常见于美式英语中。问题在于这里是类比不当而非译词错误,霍格沃茨并不存在学生会社团架构,所谓的学生会指的不是学生团体组织,而是指全体学生。会里也只有两个主席,主席对级长也没有任命权(级长同样由校长任命),只有管理权,在学生会里就是个光杆司令。不过话说回来,二位主席毕竟有一定的实权,这也可能是译作男女学生会主席的原因。

因此,如果非要修改译词,干嘛不参考词典译作学生代表;或者直接删去字,改作学生主席呢?比级长实权更大的称谓,用主席一词再合适不过了。台版后期即参考词典改译作男生代表女生代表

  • 首版:也许他知道他们和邓布利多很接近,不想与黑势力有关系吧。
  • 典藏:也许他知道他们和邓布利多很接近,不想与黑魔势力有关系吧。

评论:黑魔势力,原文是the Dark Side,笔者还是喜欢首版译词。

  • 首版:海格突然掏出一块污渍斑斑、脏得要命的手帕鼻涕,那声音响得像在吹晨号
  • 典藏:海格突然掏出一块污渍斑斑、脏得要命的手帕擤了擤鼻涕,那声音响得像在吹雾角①。
  • 22版:海格突然掏出一块脏得要命的圆点花纹手帕擤了擤鼻涕,那声音响得像在吹雾角。
  • 原文:Hagrid suddenly pulled out a very dirty, spotted handkerchief and blew his nose with a sound like a foghorn.
  • 脚注:①向在大雾中行驶的船只发警告的号角。

评论:该脚注第一次出现是在首版第四册中。圆点花纹一词第一章也已修订,这是第二次出现海格的手帕。

  • 台版:‘那个人’杀了他们。然后——这是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他也想要杀你,大概是希望斩草除根吧,也可能是他那时候已经变得很喜欢杀人。可是他做不到。
  • 首版:神秘人把他们杀了,可是叫人弄不明白的是他也要杀你。也许是想斩尽杀绝吧。可他没有杀成。
  • 典藏:神秘人把他们杀了,他也要杀你,也许是想斩尽杀绝吧。可是叫人弄不明白的是他没有杀成。
  • 原文:You-Know-Who killed 'em. An' then – an' this is the real myst'ry of the thing – he tried to kill you, too. Wanted ter make a clean job of it, I suppose, or maybe he just liked killin' by then. But he couldn't do it.

评论:此处修订可能是人文社反思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中了赫敏的混淆咒”。

混淆视听——

原文是四句话,用四个句点断开:第一句前奏(杀害哈利父母),第二句是海格的疑问(为什么要杀哈利),第三句是海格的解释(伏地魔要赶尽杀绝,且杀戮成性),第四句攒底,伏地魔的活儿没干利索。

典藏版则把逻辑从对起因的疑问转向了对结果的疑问,从为什么要杀,转向了为什么没能杀成。转换逻辑的原因或是,伏地魔杀人一点也不奇怪,即便多杀了一个孩子,再加上海格紧接着给出了两个看似没毛病的理由,因此逻辑转向。请注意,虽然前者是处伏笔,但这是因为奇洛告诉哈利,哈利才去问邓布利多的。哈利这晚获取的信息量太大,肯定是把这事儿忘了。可作者没有忘,这一句的伏笔直到第五册结尾才揭开。

此外,第三句还漏译了半句,海格第二条解释没有译出,按照原文文风应作“也许是想斩尽杀绝吧,也有可能他那时候就是喜欢杀戮。”

  • 首版:你就从来没有想过你脑门上那道伤疤是怎么来的吗?那不是一般的刀疤
  • 典藏:你就从来没有想过你脑门上那道伤疤是怎么来的吗?那不是一般的伤疤

评论:还记得上一处刀伤的修订吗?这一处同样也是如此。笔者最开始疑惑的是,哈利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处麻瓜伤口(刀疤)啊?再一细想明白了——父母死于“车祸”,哪来的刀啊!

  • 首版:那是一道很厉害的魔咒,它杀了你的父母,毁了你的家,
  • 典藏:那是一道很厉害的魔咒留下的。那道魔咒杀了你的父母,毁了你的家,
  • 原文:That's what yeh get when a powerful, evil curse touches yeh

评论:漏译了evil一词,可准确译作“一道很厉害的,恶毒的诅咒”。笔者更喜欢将此处的powerful理解作法力高强的,以表达伏地魔高超的法力。

首版表达咒语性质虽在探索期,却留下了大量前后未统一、含义却较为准确的译词,典藏版修订后,对咒语性质的表达反倒混乱了许多,咒语性质的分类反倒分类弱化了,咒语统称作魔咒,只有在需要进行比较时才进行细分。实际上咒语类型不止一种,根据性质和程度可大致分成六种。

  咒语定义
  时不时就会有人问我咒语、魔咒和毒咒的区别。在波特的世界中分界线很灵活,我猜想巫师可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然而我一直有一个赫敏式的理论:
  Spell(咒语):一段魔法的通用术语。
  Charm(魔咒):不会从根本上修改被施咒语对象的属性,但会增加或改变属性。把茶杯变成老鼠是一种咒语,然而让茶杯跳舞就会是一种魔咒。灰色区域随诸如Stunning Spells之类的表达出现,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魔咒,但我称其为“咒语”是为了押头韵。
  Hex(毒咒):具有黑魔法的内涵,与Jinx(恶咒)一样,但属于一种次要类别。我认为“毒咒”稍微恶劣一点。我通常使用“恶咒”来表示效果恼人但逗人发笑的咒语。
  curse(诅咒):特指最恶劣的一类黑魔法。
  • Spell,一般译作咒语。咒语是一种受控的魔法表现形式,是巫师调动魔法力量的操作手段,巫师以此达到某种常人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悬浮物体、凭空生火,或者击昏一个人。咒语通常会产生诸如发光等物理现象,因此通常可以躲闪、错开或者用物体(包括另一个咒语)阻挡。使用咒语的行为通常被称为casting或spellwork。[25][26]需要注意的是,台版译作符咒,不对。符咒是道家术语,有符有咒,巫师只念咒语不画符
  • Transfiguration变形术)是魔法的一个分支,用于改变对象的形态或外观。变形可以对大多数对象进行,并且像大多数魔法形式一样,它包括(但几乎不限于)变形咒语。变形术被认为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并且比任何其它形式的魔法“更科学”,也就是说,巫师必须正确地施展变形术才能成功。
  • Charm,人文版译作魔咒(译词由魔咒课固定,弗立维教授任教)。魔咒是改变某一物体(或生物)固有特性的咒语,注重于让物体做什么而非让物体是什么。例如,变色咒让物体改变颜色,飘浮咒使物体飘浮,快乐咒提高生物的情绪。一个带有持久性魔咒的物体被称为bewitched(被施魔咒的物体),通常魔咒的持续时间比其他类型咒语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27][28]
  • Jinx,人文版译作恶咒,首见于第一册第11章(魁地奇比赛)。恶咒是轻微的黑魔法,效果通常是恼人但有趣的,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多被用于娱乐,只会给目标造成轻微的不适。恶咒也可以用来进行防御,因此学生在黑魔法防御术课上也会学习一些恶咒。恶咒的效果可以被恶咒破解咒抵御或消除,也可以使用反恶咒进行预防。 [29][30]
  • Hex毒咒)同样带有黑魔法的内涵,会给施咒对象造成中等程度的痛苦、不便或伤害。它比恶咒更邪恶,但不及诅咒。[31][32]人文版未正式译出Hex,原文首见于第二册第3章(陋居);毒咒一词首见于首版第四册第23章(原文其实是jinx),次见于第29章小天狼星的来信,这也是Hex的第一处有效译词(延续到哈利等在图书馆的练习);至第31章预言家日报再次出现时,指的却是curse。此后,第四册第37章,第五册第27、28章均有该译词,第六、七册不再使用。典藏版修订后,hex大都改译成魔法魔咒恶咒等,译词逐渐消失了。在原文里,第四册后提到毒咒的次数不减反增,可译著里实际的存在感却很低。毒咒或许不是hex最好的译词,可hex必须要有一个专有名词指代,因此后文对比均把hex译作毒咒,特此说明。
  • Curse诅咒)是黑魔法中最邪恶的一种,大多会让中咒对象产生难以忍受甚至不可逆转的痛苦或伤害,对其进行精神控制,甚至致其死亡。尽管诅咒形式多样、效果各有不同,但大多数都十分邪恶、强大,并且持续时间长、效果几乎不可逆。不可饶恕咒是现存已知最邪恶的诅咒,由于作用十分强大,因此施咒者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强大的法力。[33][34]原文首见于此处;诅咒一词首见于第5章一部书的名字,这也是curse的第一处有效译词,此后该词在译著中时隐时现,如第一册第15章、第二册第1章、第18章、第三册第1章、第19章、第五册第27章、第29章、第37章等。第六、七册虽不再使用,可诅咒一词早已通过伏地魔的杀戮咒与不可饶恕咒绑定,并建立了该词的有效性。典藏版修订后,curse也都改译成魔咒恶咒等词,逐渐从译词系统中消失。因此后文仍旧称curse为诅咒,特此说明。
  • Counter-spell破解咒),用于抑制、消除或抵消另一个咒语的效果,原文没有过多的阐述。已知存在六种子类:现形术(Untransfigurations)、魔咒破解咒(Counter-charms)、恶咒破解咒(Counter-jinxes)、诅咒破解咒(Counter-curses)、反恶咒(Anti-Jinxes)及未分化的破解咒(Counter-spell),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毒咒破解咒。[35][36]在译著中,除现形术和反恶咒之外,其余四种并未区分,统称作破解咒

注意:恶咒破解咒不同于反恶咒,前者是抵御恶咒或结束恶咒影响的破解咒,而后者旨在预防这些效果,而不是消除它们。换句话说,恶咒破解咒是在决斗中使用的某种咒语,用于将对方攻击的恶咒消除,或在对方击中自己之后结束痛苦;反恶咒则是提前使用某种咒语防护,以预防恶咒的袭击。因此,第五册第15章的译文有误,文中赫敏顶撞蛤蟆精时提到的“反恶咒”其实是恶咒破解咒[37][38]

  • 首版:只要他决定要杀的人,没有一个能躲过劫难,只有你大难不死。他杀掉了当时一些优秀的男女巫师,比如麦金农夫妇、彭斯夫妇普威特夫妇
  • 典藏:凡是他决定要杀的人,没有一个能躲过劫难,只有你大难不死。他杀掉了当时一些优秀的巫师,比如麦金农夫妇、博恩斯夫妇普威特兄弟俩
  • 原文:No one ever lived after he decided ter kill 'em, no one except you, an' he'd killed some o' the best witches an' wizards of the age – the McKinnons, the Bones, the Prewetts

评论:博恩斯这一姓氏的出现时间太早,早已被遗忘,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五册了。很长时间以后才发现,原来第一册就已经提到了。

前文已经提过,XXXs指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两口子,更大程度上还有全家的意思。伏地魔也不是想杀夫妇二人,而是冲着灭门去的,比如波特一家(the Potters)。因此前两处均应改作一家

第五册,用了三句话解释了一切,血腥的三句话:马琳·麦金农在拍完照片的两个星期后就被杀害了,她全家(her whole family)被抓走。阿米莉亚的哥哥、苏珊的叔叔埃德加·博恩斯一家,全家被抓走,他和妻子以及不止一个孩子牺牲[39];此外罗琳提到,苏珊的祖父母也被伏地魔杀害了[40],因此博恩斯一家在第一次战争期间可能遭到了两次灭门;至1996年夏天,时任魔法法律执行司司长阿米莉亚牺牲,家族只活下来一个女孩(可能还包括她的父母)。吉迪翁和费比安·普威特在战斗中被五个食死徒围剿,战斗得英勇顽强,最终壮烈牺牲,这兄弟俩是莫丽·韦斯莱的哥哥,罗恩的舅舅。哈利的成年礼物,就是费比安留下的金表。

此外,Prewett(普威特)还是第三册献辞里吉尔的姓氏,译著作普莱维特,该处至22版得以修订。吉尔·普威特是罗琳的好朋友。

  McKinnon是苏格兰语,是Mac Fhionghuin英语化的盖尔语名字,意思是fair born或fair son,也可翻译作love。[41]
  姓氏Prewett源于威尔士的中古英语单词prou,意思是brave或valiant,后缀-et暗含“小”的意思。因此Prewett被认为源于一个small, but brave(小而勇敢)的人的昵称。[42](注:small还有身份低微的小人物的意思,为防引起歧义,特此注明。)
  • 人文版:你是唯一大难不死,活下来的
  • 台 版:你那时还只是个小婴儿,你却活了下来。
  • 米赫普:你不过是一个婴儿,却活了下来。
  • 原 文:an' you was only a baby, an' you lived.

评论:这一句译法或许是为了照应第一章的章节名。且人文版和台版不可兼得,只能二选一,字无法改作婴儿,一改意思就全变了。米赫普说前半句漏译,我怀疑这或许是眼神儿不好。

  • 首版:我奉邓布利多之命亲自把你从那栋被毁的房子里抱了出来,送到这里……
  • 典藏:我奉邓布利多之命亲自把你从那栋被毁的房子里抱了出来,送到这伙人这里……
  • 原文:Brought yeh ter this lot ...

评论:海格可能已经气疯了。

  • 首版:小子,现在听我说,我承认你身上是有些奇怪的地方,就是好好揍你一顿也治不了
  • 对照:小子,现在听我说,我承认你身上是有些奇怪的地方,但是可能揍你一顿就好了
  • 台版:现在,你给我听好,小子,我可以接受,你这个人的确有些怪里怪气的地方,这大概不是一顿痛打可以改得掉的——
  • 原文:I accept there's something strange about you, probably nothing a good beating wouldn't have cured –

评论:对照版译对了,可是似乎语气有点弱了。不过原句是虚拟语气,加上双重否定句子就太长了(台版也仅仅加了一个)。笔者试译后宣布放弃,译作“但可能没有什么是好好揍你一顿治不好的”(或简化作但没什么是好好揍你一顿治不好的)。@鲁皓 的译法和对照版很像,分别是“可能胖揍一顿早就治好了”和“没什么臭打一顿解决不了的”。感谢他。

句子很有趣,最有趣的就是双重否定和a good beating的译法,各位可以自己试译一下。

  • 首版:正说话时,海格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
  • 典藏:弗农姨夫正说着,海格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
  • 原文:But at that moment,

评论:看到原文我都惊了,直译过来就是“但就在此时”,翻译得厉害了。

  • 首版:这时哈利还有许多问题,成百上千的问题要问。
  • 典藏:哈利还有许多问题,成百上千的问题要问。
  • 原文:Harry, meanwhile, still had questions to ask, hundreds of them.

评论:meanwhile(与此同时)这个词被干掉了,干掉不干掉都没多大影响。

  • 译文:有人说他死了。我认为纯粹是胡说八道。他身上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性,所以也就不可能死去
  • 原文:Dunno if he had enough human left in him to die.

评论:Dunno是I don't know(我不知道)的口语和非正式写法。这一句及下文几句意味深长,to的否定意义表示他不处于死亡状态。此处的翻译空间说不大也大,笔者与几位哈迷讨论过,并试译作“也就谈不上死不死了”。

  • 人文版:有人说他还在这一带,等待时机,可能吧,但我不相信。
  • 台 版:有人说,他现在还躲在某个地方暗中活动,等待适当的时机,这我也不相信。
  • 原 文:Some say he's still out there, bidin' his time, like, but I don' believe it.

评论:韦氏词典out there的释义是used to say in a general way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exists(一般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存在)。存在不是活着,是比活着更低一级的状态,既然汉语语境不好表示某人还存在,所以此处不妨酌情译作“有人说他还活着”;或干脆删去这一带三字,末字即有存在之意。

海格前一句是在否定伏地魔的死亡状态,并加以说明;后一句是在否定伏地魔的生存状态(即还有能力挑事儿的状态)。因此对to die和out there的诠释就尤为重要,毕竟伏地魔处在巫师的认知里,活着死亡之间的中间态

而此处的这一带三字其实是在表示地理区域,即一般意义上的be out there(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译者着重强调了地方的概念,而没有强调存在的一面,意思有一点偏离,也与下文相混了。

  • 首版:如果他还会东山再起,他们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 22版:如果他还会卷土重来,他们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 原文:Don' reckon they could've done if he was comin' back.

评论: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 译文: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他还在这一带,不过已经失去了法力,已经虚弱得成不了气候了。
  • 原文:Most of us reckon he's still out there somewhere but lost his powers. Too weak to carry on.

评论:如上文所述,out there somewhere才是在表示某一地理区域,罗琳特意又与out there作了一个区分。这是海格在说清了伏地魔的生存状态后,对他的一锤定音。不过这一带三字的范围说小也小,说大也大,指代的是萨里郡,英格兰,大不列颠岛,欧洲还是全世界呢?伏地魔躲在阿尔巴尼亚,地中海北部离希腊不远。

在本册第17章,邓布利多又作了一次补充说明:“对,哈利,他没有消失。他仍然躲在什么地方(He is still out there somewhere),也许正在物色一个愿意让他分享的躯体……他不算是真正地活着,所以也就不可能被杀死(not being truly alive, he cannot be killed)。”

同样一句话,后一处的译文更严谨。什么地方四字(或如台版作某个地方),才是最贴切的表达。

  • 首版:那天晚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他没有预料到的事——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 典藏:那天晚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他没有预料到的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事,没有人知道——
  • 原文:I dunno what it was, no one does –

评论,怪不得会译偏。

  • 首版:一个巫师?他?他怎么可能是一个巫师?
  • 典藏:一个巫师?他?他怎么可能是巫师
  • 原文:A wizard? Him? How could he possibly be?

评论:真是看了原文才知道严谨在哪儿~

  • 首版:如果他真是一名巫师,那么当他们要把他锁进碗柜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有变成疙疙瘩瘩的癞蛤蟆呢?如果他曾经打败过世界上最的魔法师,那么达力为什么能像踢足球那样把他踢得到处乱跑呢?
  • 典藏:如果他真是巫师,当他们要把他锁进储物间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有变成疙疙瘩瘩的癞蛤蟆呢?如果他曾经打败过世界上最强大的魔法师,达力为什么能像踢足球那样把他踢得到处乱跑呢?
  • 原文:if he was really a wizard, why hadn't they been turned into warty toads every time they'd tried to lock him in his cupboard? If he'd once defeated the greatest sorcerer in the world, how come Dudley had always been able to kick him around like a football?

评论:量词删了、两处连词也删了,改成强大(而不是伟大),还改掉了碗柜一词。这些都是常规修订。

需要注意的是:toad才是癞蛤蟆,上文frog不是(应是贬语);此处提到伏地魔是魔法师(sorcerer)而不是巫师(wizard),二者含义不同。

  • 人文版:哈利很吃惊,海格居然咯咯地笑起来。
  • 台 版:他惊讶地发现,海格竟然咯咯笑出声。
  • 原 文:To his surprise, Hagrid chuckled.

评论:笔者查阅了To one's surprise各处的译法,发觉后文“哈利吃惊的是”译法更好。

  • 首版:哈利看着炉火,开始思索这件事情——
  • 典藏:哈利看着炉火,开始思索——
  • 原文:Harry looked into the fire. Now he came to think about it ...

评论:句子合并有之,时间状语now和宾语it删减有之,死译无之。【哈哈哈哈~】

  • 首版:他正为剪成那样可笑的发型上学发可又即刻想出办法让头发恢复了原样……
  • 典藏:他正为剪成可笑的发型上学发怵可他又让头发恢复了原样……
  • 原文:dreading going to school with that ridiculous haircut, he'd managed to make it grow back ...

评论:据柯林斯释义,如果你manage to做某事,尤其是一些困难的事情,你成功地做到了。manage to do的含义去掉可惜了,若作“可又设法让头发恢复了原样”要好得多。这里不是想出办法,而是设法,哈利没有想,而是借助魔法的力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到的。

  • 译文:而最近一次达力追打他的时候,他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对他进行了报复吗?他不是放出一条巨蟒去吓唬达力了吗?
  • 原文:and the very last time Dudley had hit him, hadn't he got his revenge, without even realising he was doing it? Hadn't he set a boa constrictor on him?

评论:回到第二章,达力没有追打哈利,而是照着哈利胸口狠狠打了一拳,也只有一拳。hit无论是译作袭击还是字,语义都更加精准。此外,巨蟒应作巨蚺,前文已述。

  • 译文:哈利回过头来对海格报以一笑,发现海格也朝他露出了笑容。
  • 原文:Harry looked back at Hagrid, smiling, and saw that Hagrid was positively beaming at him.

评论:positively在这里体现了海格的底牌和自信心,哈利一定有魔法迹象,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因此这里可酌情补译作“肯定的”。

  • 译文:我看过那些信,要他准备一大堆无用的东西——像咒语书,还有魔杖什么的——
  • 原文:I've read those letters and he needs all sorts of rubbish – spell books and wands and –

评论:rubbish翻译成无用的东西确实没毛病,可这里应是贬语,台版译作“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垃圾”。

  • 译文:如果他真想去,像你这样不信魔法的大傻瓜是拦不住他的,
  • 原文:If he wants ter go, a great Muggle like you won't stop him,

评论:这里并未统一,或是刻意暴露以贬斥弗农、或是遗漏未予修订,其实作“像你这样的大麻瓜”足矣了。译著(包括美国版)偶有改上句漏下句的情形,此处或为一例。

  • 首版:他生下来,他的名字就已经入了霍格沃茨的名册了。
  • 典藏:他生下来,他的名字就入了霍格沃茨的名册。

评论:这是霍格沃茨的一项学生选拔机制。每年麦格教授都会查阅准入之书,并用猫头鹰给将满11岁的孩子送去录取通知书。[43]

接纳之笔与准入之书
  霍格沃茨有一座房门紧锁的小塔楼,从来没有学生到访过。房间里有一本古老的书,自从四位创始人在城堡竣工时将它放在那儿之后,就再也没有被人类的手触碰过。这本用黑龙皮装订的古书旁边,摆放着一个小小的银质墨水瓶,瓶中插着一根褪色的长羽毛笔。这便是接纳之笔(Quill of Acceptance)和准入之书(Book of Admittance),它们构成了霍格沃茨挑选学生的唯一程序。
  即使有人理解了是什么法力强大又威力持久的魔法才使得接纳之笔与准入之书作出决定,也得不到任何认可。这无疑是因为(正如阿不思·邓布利多曾经感叹的那样),它们省却了教工人员对暴跳如雷的家长的冗长解释,这些家长的孩子都没有被霍格沃茨选中。准入之书与接纳之笔的决定不可更改,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名字不是先被记载在准入之书泛黄的书页上,后被霍格沃茨录取的孩子。
  就在孩子第一次显现出魔法迹象的时候,据信是用卜鸟羽毛制成的接纳之笔便会飞出墨水瓶,试图将孩子的名字记入准入之书。(众所周知,卜鸟羽毛排斥墨水,而且墨水瓶里是空的;还没有人设法仔细分析过被施过咒语的羽毛笔尖里徐徐流出的泛着银光的液体的成分。)
  少数目睹过这一过程的巫师(一些校长喜欢安安静静地在这座塔楼里待上几个小时,希望捕捉到它们的行动)都认为接纳之笔的评判比准入之书更为宽容。仅仅一点点魔法迹象外泄便足以使接纳之笔动心,而此时准入之书便会砰的一声合上,拒绝书写,直到它接收到足够引人注目的拥有魔法能力的证据为止。
  因此就在纳威·隆巴顿出生的那一刻,接纳之笔试图写下他的名字,但被准入之书拒绝,书一下子合上了。就连照顾艾丽斯·隆巴顿的助产士也没有注意到,纳威在出生后立刻设法捂了捂毯子让自己盖得更暖和,助产士还以为是父亲把孩子的毯子掖紧的。纳威的家人始终没能抓到他微弱的魔法迹象,直到八岁的纳威在本该致他于死命的跌落中幸存后,早已对他失望的叔爷、叔婆(还有准入之书这个老顽固分子)才承认他确实是一个巫师。
  事实上,准入之书的严格是有目的性的:它把哑炮挡在霍格沃茨门外的记录完美无瑕。父母是巫师却没有魔法的孩子偶尔会因父母而留有些许微弱的魔法残余气息围绕着他们,一旦父母的魔法损耗殆尽,就会发现他们没有丝毫施咒能力。接纳之笔的灵敏,配上准入之书的冷酷无情,让它们从没犯过一点儿错误。[44][45][46][47]
  由于准入之书上记录了每一个巫师儿童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因此它能够告诉人们谁将会在何时进入霍格沃茨学习。米勒娃·麦格教授每年都会去查看这本书,并用猫头鹰给那些即将年满十一岁的儿童寄去录取通知书,邀请他们来学校上学。[43]除此之外,对于麻瓜出身的孩子,学校还会派出专人向他们的父母解释关于魔法世界的一切。[19]
  魔法部并没有与之类似的检测巫师出生的办法,也无权查看霍格沃茨的出生记录。[43]这也许就是魔法部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成立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以辨别谁是麻瓜出身的原因。
  • 首版:不过这次他确实太过分了。
  • 典藏:这次他确实太过分了。
  • 原文:But he had finally gone too far.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他用伞嗖的一声在空中挥了一下,然后直指达力,
  • 典藏:他用伞嗖地在空中挥了一下,然后直指达力,
  • 原文:He brought the umbrella swishing down through the air to point at Dudley –

评论:常规修订。

  • 译文:当他把身子转过去、背朝他们时,哈利看见一根卷曲的猪尾巴裤子的破洞里伸了出来
  • 原文:When he turned his back on them, Harry saw a curly pig's tail poking through a hole in his trousers.

评论:据OALD7释义,如果某个物体is poking out of sth或is poking through sth,你可以看到它的一部分不再被sth的其他部分覆盖,译作露出伸出探出。poke a hole in sth (with sth)的意思才是捅窟窿、扎眼。所以,达力裤子上的破洞是哪儿来的?

  • 首版:他最后用恫吓的目光瞪了海格一眼,砰的一声把门带上了。
  • 对照:他最后惊恐地望了海格一眼,砰的一声把门带上了。
  • 原文:he cast one last terrified look at Hagrid and slammed the door behind them.

评论:这是米赫普本章提议的最后一处。

  • 首版:我——哦——严格地讲,我不能施用法术
  • 典藏:我——哦——严格地讲,我不能施用魔法
  • 原文:I'm – er – not supposed ter do magic, strictly speakin'.

评论:常规修订。注意,这里再次绕过了被字句,直译应作“我不(被)准许施用魔法”,不能二字的含义是通过下文明确的。

  • 译文:可邓布利多让我留下看管猎场
  • 原文:But Dumbledore let me stay on as gamekeeper.

评论:再读此句时,发觉是不是译作“担任猎场看守”更好一些?霍格沃茨毕竟没有猎场,只有相当于猎场的场地和禁林。

  • 首版:要是有什么东西乱动,没关系,我想,有个衣袋里好像还装着两只睡鼠。
  • 典藏:要是有什么东西乱动,不用理会,有个衣袋里好像还装着两只睡鼠。
  • 原文:Don' mind if it wriggles a bit, I think I still got a couple o' dormice in one o' the pockets.

评论:常规修订。

【22年后记】书中处处坑,句句雷,译文是否值得纠结,其实是一个在不停地双标中探索的过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字的背后是译文的不断地推翻与重建,是知识体系推翻与重建的过程,更是看透事物本质的过程。正如郭老师所说,一知半解最危险;我想再加一句,明知是错,宁死不改,更危险。有些人就会以见多才能识广,纠结一百个词不如多翻译一本书作理由——过去了就过去了。可是我们也看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者们没有这么做,从16年至今,或者说在更早之前,一轮比一轮彻底的修订使得译文更加完善,还有很多哈迷也在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每次看到新出的译著,我都能看到大量经多重审核后修订的译词。贪多嚼不烂,也容易噎着,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升华也未尝不是可靠的选择——正如此文。(只有拍砖才能让此文更加完善,我不怕拍砖,就怕好些人点赞收藏了不细心看,我就算是白忙活了。)

第五章 对角巷

  • 首版:我梦见一个叫海格的巨人,他来对我说,要我进一所魔法学校。
  • 典藏:我梦见一个叫海格的巨人,他来对我说,我要进一所魔法学校。
  • 原文:I dreamed a giant called Hagrid came to tell me I was going to a school for wizards.

评论:虽然修订版更准确,但我还是喜欢首版的说法肿么办……

  • 首版:“又是佩妮姨妈在捶门了。”哈利心里想,他的心一沉。
  • 典藏:“又是佩妮姨妈在捶门了。”哈利想,他的心一沉。

评论:常规修订。

  • 译文:哈利感到特别高兴,仿佛胸中揣着的一个气球渐渐鼓了起来,使他飘飘欲仙了
  • 原文:Harry scrambled to his feet, so happy he felt as though a large balloon was swelling inside him.

评论:首版及典藏版句前均未换行,至对照版断开,与原文保持一致。我一直以为在越来越熟悉译者笔法的情形下不太容易再看走眼了,可这一处是真开了眼了,又给米赫普带沟里去了。这反射弧也长点,花了足足三年时间。

他提到前半句漏译了,应补译作“哈利一下子站起来。他感到特别高兴”。此处应是他双重翻译了,原文其实没有缺漏,scramble to one's feet被译到了全句的末尾。对本段译文的讨论笔者撰有答案,详见:

想出这种译法的人,我只想给她跪下唱《征服》!

  • 首版:哈利摆手想让猫头鹰走开,可是猫头鹰用它的利喙朝哈利猛啄过,之后又去抓海格的外衣。
  • 典藏:哈利挥挥手想让猫头鹰走开,可是猫头鹰用它的利喙朝哈利猛啄过,之后又去抓海格的外衣。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海格的外衣上面除了口袋,大概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 典藏:海格的外衣上似乎除了口袋还是口袋——
  • 原文:Hagrid's coat seemed to be made of nothing but pockets

评论:这句修订地厉害了。

  • 首版:口袋里装着成串的钥匙、小弹丸、线团、薄荷硬糖、茶袋……
  • 对照:口袋里装着成串的钥匙、除鼻涕虫药、线团、薄荷硬糖、茶袋……
  • 原文:bunches of keys, slug pellets, balls of string, mint humbugs, teabags ...

评论:slug同时有鼻涕虫(即蛞蝓)、细长的圆形金属块金属棒、铅制的子弹等含义。pellet指的是由纸、泥巴、铅或其他材料团成颗粒状物,包括纸、泥小弹丸轻型子弹等,甚至还包括啮齿类动物的颗粒状粪便或肉食鸟类的吐弃块(小团羽毛、骨头);可是文馨英汉辞典、SOED5、韦氏词典都提到,经过压缩的硬质丸状食物、动物饲料、药品、杀虫剂也算在内,文馨单有一条作[英]小药丸

  • 首版:来根香肠吧,冷的吃着味道也可以——加上一块你的生日蛋糕更不错。
  • 对照:来根香肠吧,冷的也不难吃——加上一块你的生日蛋糕更不错。

18年评论:笔者深度怀疑对照版很多细微的删减或更换表达,是为了和右侧的英文对齐~

22年评论:22版仍改回了首版。看来我猜对了。

  • 首版:重要的事情他总是要我去办,比如接你,去古灵阁取东西,都要我
  • 典藏:重要的事情他总是交给我办,比如接你,去古灵阁取东西,都要我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弗农姨父租的那条船还泊在原处,暴风雨过后,船底积了许多水。
  • 典藏:弗农姨父租的那条船还泊在原处,暴风雨过后,船舱里积了许多水。
  • 原文:The boat Uncle Vernon had hired was still there, with a lot of water in the bottom after the storm.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飞过来的。”【换行】“飞?
  • 典藏:“飞过来的。”【换行】“飞过来的?

评论:两句话,原文就一个词:Flew

  • 首版:划船好像有点丢人
  • 对照:可惜得划船
  • 原文:Seems a shame ter row,

评论:米赫普认为此处不能单从字面翻译,然而文馨、新牛津表示两种理解均可。shame指代因意识到错误或愚蠢的行为而感到屈辱苦恼的感觉;用作可数名词单数时指代令人遗憾、悲伤、失望或不幸的行为或情况,例如it is a shame that they are not better known.(他们没有更出名,真是件憾事);作可数名词时可指代使人失去尊重或荣誉的人、行为或情况,例句:He [His behavior] was a shame to his friends.(他[他的行为]使他的朋友都没面子。)Ignorance of Latin would be a disgrace and a shame to any public man.(公众人物不懂拉丁语是耻辱丢脸的事。)

一件让人感到失望或可惜的事往往是不因个人意志而变动的客观条件限制的,只能认命;可海格不是,他的限制在于魔法部的禁令,而邓布利多作为威森加摩首席大男巫有权准许海格施用魔法,海格也正想钻这个漏洞。使用麻瓜的落后方式划船也确实让这个刚在这个著名的小巫师面前大大露了一回脸的成年巨人巫师感觉很跌份,因此我仍然感觉首版含义更准确,这不是可惜,而是丢人

  • 首版:海格抽出他那把粉红色的伞,敲了两下船帮,他们就飞快地向岸边驶去了。
  • 典藏:海格抽出他那把粉红色的伞,敲了两下船帮,就飞快地向岸边驶去了。

评论:常规修订。

  • 译文:因为他们会咒语——会施妖术
  • 原文:Spells – enchantments,

评论:enchantment一词原文无数次出现,但是妖术一词首版只出现了三次,一次是这里,一次是第二册第18章“像那样一个可疑的东西,显然充满了黑魔法的妖术”(后三字在修订中移除),还有一次是第四册第33章“他们溜回到我的敌人中间,说自己是无辜的,不知情,中了妖术”。

其实enchantment的意思很简单:施魔法这一动作,或施魔法后的状态。柯林斯的释义更加明确,这是spell的同义词。换句话说,后半句话针对的不是妖精的魔法性质,针对的是spell这个词。海格怕spell说完之后,哈利不明白,换用了一个同义词用作解释说明

因此,若译作施妖术(含贬义),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妖精魔法的贬斥(含对黑魔法的贬斥);若是译作施魔法施巫术,则可以看作是对前句的解释说明。相较而言,后者的意思更加准确。

  • 首版:他们说那些防范最严密的金库都由把守。
  • 典藏:据说那些防范最严密的金库都由火龙把守
  • 原文:They say there's dragons guardin' the high-security vaults.

评论:这是罗琳埋设的一个伏笔。

  (火龙冲破古灵阁屋顶)那一幕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在第一册写道:“据说那些防范最严密的金库都由火龙把守着。”而我不可能只是把它写出来而不去思考。写这里的时候大概是1993年,我在想:“天啊,把火龙关在下面,那是本该飞翔的生物!你懂的,这是不对的。”所以我在第七册终于有机会完成这壮丽的一幕,让它们自由。而且这也是某种把那个世界里真正的、也是象征意义上的所有非正义付之一炬——这才是他们在做的事情。哈利走进了这个奇妙的世界,看到了古灵阁闪烁着光芒的珠宝金银,但是其下污垢丛生。这对我来说是个隐喻。但当我写那一幕的时候,在创作整个系列的过程中,我一直可以说是做好了准备的。我从不会去刻意追求大场面,因为我知道在七部书里有一些场面是我想要展现、强调的,比如说显而易见的,霍格沃茨将上演一场大战。而火龙冲出古灵阁的一幕和有求必应室里的厉火一样重要,在这里人们真正地意识到魔法会带来什么。是真的展现出来了,炸毁了所有的规则和常理。真的太有趣了。所以这一幕并不是直接受到电影的启发,而是我写完火龙那一幕。因为我刚刚所说的那些原因对我意义重大的那一幕之后,我就想到:“上帝啊,那样看起来该多壮观啊!”[48]

我就不纠结西方的dragon和中国的的区别了,词典早已收入该译词,并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映射关系,纠结起来没必要,反正词典也不可能集体脑子抽风,将其音译作拽根。典藏版修订后,dragon均译作火龙,已经做了一个事实上的区分了。与之类似的是phoenix与凤凰,词典不可能音译作菲尼克斯或者不死鸟,强行区分只会导致更大程度上的不统一,这就成了日语片假名泛滥的状态了。

其实这不单单是翻译问题,还是文化象征问题,更是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自信问题。正如新牛津的释义:“龙是神话中类似巨型爬行动物的怪兽。在欧洲传统中通常会喷火,往往象征着混乱或邪恶;而在远东,它通常是仁慈的丰饶象征,与水和天有关。”龙这种生物,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有,@黄鼠狼精Morrica先生答案按形态总结了各类龙的分类,笔者借花献佛,引用图片如下:[49]

phoenix也如是。前段时间读到一本《古典时代和早期基督教传统中的凤凰神话》[50],书中提到,凤凰涅槃传说并非源自欧洲,也并非源于希腊,而是源自古埃及的贝努(或者至少必须考虑到埃及对其早期发展的强烈影响)。偏巧笔者对古埃及神话略有了解,在古埃及神话中,贝努([英]Bennu,[圣]bnw[51])是拉神的,换句话说,凤凰是太阳神的灵魂[52]

贝努神的名字[圣]bnw源于动词[圣]wbn,后者意思是rise in brillianceshine[52]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这个神就应该是太阳被神化后,阳光的化身,这应当就是太阳灵魂的意义。贝努的头衔He Who Came Into Being by Himself(从自我中诞生)指代的就是太阳东升西落,阳光的消失与太阳的复活。贝努代表着创造更新,因此又与时间历法有关,事实上,贝努神庙正是以计时装置而闻名。[53]塔西佗提到,凤凰1461年降临一次,这正是埃及历法一个特殊的循环,天狼星偕日升——每隔1460年,天狼星都会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贝努的另一个头衔是塞德节之主,塞德节是法老庆贺其统治三十周年的大型庆典活动,法老在广场上跟在阿匹斯神牛后面奔跑,以显示他的生命得到了更新。凤凰涅槃的最初意象即出自于此: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阳光洒落大地,尼罗河水潮起潮落,历法1460年循环一次;贝努神就在这一次次循环中“浴火重生”,迎接日出,迎接新一年尼罗河水的泛滥。

  • 首版:如果你真有办法偷到了一点东西,在没有找到出来的路之前,你早就饿死了。
  • 典藏:如果你真有办法偷到了一点东西,恐怕在找到出来的路之前,你早就饿死了。
  • 原文:Yeh'd die of hunger tryin' ter get out, even if yeh did manage ter get yer hands on summat.

评论:lay (or get) one's hands on sth的意思是(在遇到一些困难后)找到、得到、控制某物把某物弄到手。此外,even if不是如果,而是就算,这是让步状语从句,海格假设性地退了一步。

  • 首版:他们当然希望邓布利多当他们的部长,可是他决意不离开霍格沃茨。
  • 典藏:他们当然希望邓布利多当他们的部长,可是邓布利多坚决不肯离开霍格沃茨。
  • 22版:他们当然希望邓布利多当部长,可是邓布利多坚决不肯离开霍格沃茨。
  • 原文:They wanted Dumbledore fer Minister, o' course, but he'd never leave Hogwarts,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不让麻瓜们发现这个国家还有那么多男女巫师。
  • 典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不让麻瓜们发现这个国家还有那么多巫师。

评论:记住这句话!似乎很多哈迷会想当然地把这句话忘掉,接着提出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问题。首版常用男女巫师四字表示巫师群体,典藏版修订均改作巫师

  • 首版:为什么?我的天哪,哈利,人人都希望用法术来解决遇到的难题。我们最好还是别去惹这些事
  • 典藏:为什么?我的天哪,哈利,那样一来,人人都会希望用魔法来解决难题。我们最好还是别去惹麻烦
  • 原文:Why? Blimey, Harry, everyone'd be wantin' magic solutions to their problems. Nah, we're best left alone.

评论:Blimey之类的感叹词并不少,该词诞生于19世纪晚期,是(God) blind (or blame) me!的变形。

首版:看见那玩艺儿了吗,哈利?这又是麻瓜们搞出来的什么名堂,嗯?

典藏:看见那玩意儿了吗,哈利?这又是麻瓜们搞出来的什么名堂,嗯?

  • 首版:《千种神奇草药及蕈类》,菲利达·斯波尔著
  • 典藏:《千种神奇药草及蕈类》,菲利达·斯波尔著

评论:这绝了!

  • 首版:《怪兽及其产地》,纽特·斯卡曼著
  • 典藏:《神奇动物在哪里》,纽特·斯卡曼
  • 对照:《神奇动物在哪里》,纽特·斯卡曼德

评论:《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球》是2001年罗琳为喜剧救济基金会筹集善款撰写的,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2014年再版,译者是叶显林(一目)。电影上映后,罗琳修订了全书,《霍格沃茨图书馆》系列译著上市,马爱农老师对全三册作了修订和增补。

  • 首版:《黑暗力量:自卫指南》,昆丁·特林布著
  • 典藏:《黑魔法:自卫指南》,昆丁·特林布著
  • 原文:The Dark Forces: A Guide to Self-Protection by Quentin Trimble

评论:这一摞书的作者有一个算一个,全是罗琳在挖坑、埋梗,我换种译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巴希达就不说了。

  《标准咒语,初级》,米兰达·苍鹰著(米兰达是西班牙语,令人佩服的、美丽的的意思。[54]
  《魔法理论》,阿德贝·胡诌八扯著(阿德贝是古高地德语,贵族气派的的意思。[55]
  《初学变形指南》,埃默瑞·斯威奇著(埃默瑞是整体的、普遍的的意思。[56]
  《千种神奇药草及蕈类》,叶子·孢子著(菲利达是希腊语,意思是叶子、植物[57]
  《魔法药剂与药水》,砷·量杯著(阿森尼是含砷的一词的变形。[58]
  《神奇动物在哪里》,牛顿·阿尔忒弥斯·怀多·“蝾螈”·火蜥蜴著(阿尔忒弥斯是狩猎女神、荒野女神,驯服野兽的恩赐;怀多是宠物狗的通用名字,拉丁语Itrust或faithful的意思;斯卡曼德是希腊神话中的河神,斯卡曼德河流经特洛伊战争的发生地,此外它还与火蜥蜴一词谐音。[59]
  《黑魔法:自卫指南》,昆丁·哆嗦著(特林布是tremble的变形,意思是因焦虑而颤抖[60]
  • 首版:一只大锅锡鑞制,标准尺寸2号)
  • 典藏:一口坩埚锡鑞质,标准尺寸2号)
  • 原文:1 cauldron (pewter, standard size 2)

评论:pewter指代的是锡镴制器皿(锡铅合金),首版没毛病;大锅一词,首版译文也没毛病,LDOCE5的图片坩埚这么大号——

cauldron指代的是一类非常大的、有盖、带柄的金属锅,用来放在火上煮食物。在小说和童话故事中,女巫用来施咒语。词典大都译成大锅——这是偷懒的译法,指代不清,对词典来说绝对够了,对巫师故事主题的《哈利·波特》不够。我想这也是重译该词的理由,比照的就是学生化学课上用到的坩埚(crucible)。这类词汇只要能够表达出预定的含义,让读者明白它是什么,怎么造词、怎么依附都无所谓。

译词形象最准确的是台版,译作大釜。釜与cauldron的形状、功能、加热方式都更接近,敛口圆底、无足、或有二耳,置于灶台上加热。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汉代,因便于携带,行军打仗便用它来埋锅造饭。

  起初麻瓜和巫师都使用坩埚,这是一种大型金属锅具,可长时间悬挂在火堆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魔法人士与非魔法人士都开始改用炉子,使用炖锅更加方便,坩埚就演化成巫师专门用于酿造魔药的物品了。制作魔药必须使用明火,坩埚因此成为最实用的锅具。
  坩埚一般都是由白镴或铁制成的,因此所有坩埚都被施了魔法,更轻盈也更便于携带。现代发明的坩埚甚至有自动搅拌或可折叠的功能,珍稀金属制成的坩埚也可以供专家或想摆显的人使用。
  J.K.罗琳的想法
  几个世纪以来,坩埚一直带有魔法的色彩。坩埚总是出现在几百年来的女巫图片中,爱尔兰小矮妖也会用它来存放宝藏。许多民间传说与童话故事都提到了有特殊魔力的坩埚,但《哈利·波特》系列里的坩埚只是一种相当普通的工具。我确实考虑过要把赫尔加·赫奇帕奇的圣器设定成坩埚,但这样庞大笨重的魂器会显得有些滑稽,还有点不协调;我希望哈利必须找到的物件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不过,坩埚不仅是爱尔兰四大神话珍宝之一(它的魔力可以满足任何人的心愿),也出现在不列颠十三秘宝的传说中(巨人戴温奇的坩埚只会为勇敢的人煮肉,懦夫却无法使用)。[61]
  • 首版:当他们顺着出了故障的自动扶梯爬到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大街时,海格又说。
  • 典藏:当他们顺着出了故障的自动扶梯来到店铺林立、人群熙攘的大街时,海格又说。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他们经过书店、唱片店、汉堡专卖店、电影院,就是找不到一家卖魔杖的商店。
  • 典藏:他们经过书店、唱片店、汉堡专卖店、电影院,就是没有一家看上去像是卖魔杖的商店。
  • 原文:They passed book shops and music stores, hamburger bars and cinemas, but nowhere that looked as if it could sell you a magic wand.

评论:常规修订。

  • 人文版:可是到目前为止,海格所讲的一切都太离奇了,令人难以置信,可哈利还是不能不相信他。
  • 台 版:但不知怎的,到目前为止,海格告诉他的事全都怪诞离奇得令人难以置信,哈利还是没办法不信任他。
  • 原 文:yet somehow, even though everything Hagrid had told him so far was unbelievable, Harry couldn't help trusting him.

评论:这句译文有些太简略了。原句直译作“可是不知怎的,到目前为止,即使海格所讲的一切都是那么离奇,令人难以置信,可哈利还是忍不住相信他。”

  • 首版:这是一家肮脏的狭小酒吧。要不是海格指出来,哈利很可能不会注意
  • 典藏:这是一家肮脏的狭小酒吧。要不是海格指出来,哈利很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它
  • 原文:It was a tiny, grubby-looking pub. If Hagrid hadn't pointed it out, Harry wouldn't have noticed it was there.

评论:破釜酒吧一名应是台版译者彭倩文老师翻译的,只有台版才把cauldron译作大釜。若破除早已深入人心的旧有译法,它其实应该叫破坩埚酒馆

直到对比第三册,我才发觉pub的译词有歧义。Leaky Cauldron和Hog's Head都不是酒吧,而是酒馆。该词未能完全统一,一般译作酒吧,第11章末尾译作酒店,第四册首章译作酒馆。破釜酒吧、猪头酒吧、三把扫帚和其他酒吧的区别是:这三家都有住宿功能,一般的酒吧都没有。前两家虽然叫pub,可它本质上是个前台酒吧后台客栈的综合服务场所,其实都是inn(古代的酒店);三把扫帚本来就是inn,喝酒反而是次要的。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捋清楚的问题。酒吧是bar的音译。对于国人来说,酒吧是舶来品,21世纪初才进入我国,无论规模大小,都有长长的吧台,属于提供提供酒类消费的娱乐休闲场所,没有住宿功能。而pub的正式说法是public house,它本质上和bar是同义词,都是酒吧。然而现在pub和inn不再有严格的区别了,许多pub名字前也都使用inn,或者是因为这些店铺曾经是历史悠久的马车客栈,或者是唤起一种特定的形象。[62]

破釜酒吧就更特殊了,它是巫师在麻瓜世界的避风港和信息集散中心,喝酒聊天办事为主,住宿功能是为方便住地离伦敦很远的旅行者后添的,客房也只有几间;三把扫帚却正好相反,它原是村子里的客栈,可现在却成了霍格沃茨学生们周末喝酒聊天的地方。

  破釜酒吧是伦敦最古老的酒吧,至少巫师们都这么说。早在查令十字街规划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破釜酒吧的真实地址是对角巷一号,据信建造于15世纪初,《国际保密法》实施前的大约两个世纪。最初破釜酒吧在麻瓜眼中是可见的。虽然它从一开始就是巫师们聚集的地方,麻瓜们并没有被拒之门外,也不会感到不受欢迎,尽管有些谈话(更不用说宠物)会导致许多没有提防的饮酒者还没有喝完蜂蜜酒就离开了。[63]

inn和pub不同,上文提到,它是古代形制的酒店,类似于同福客栈悦来老店古代二字是为了与hotel(即现代高档酒店)作出区分(详见马前卒的答案[64]),从这方面看,客栈一词更加适合对inn的定位。inn通常位于乡村或高速公路沿线,从历史上看,它不仅提供食物和住宿,还为旅行者的马匹提供马厩和饲料,并在一些道路上为邮车提供健壯的马匹。从功能上说,inn是驿站、乡村客栈和酒馆的结合体。

最糟糕的地方在于破釜酒吧对bar的定位,它并不仅仅指代吧台,还指代吧台前的公共饮酒区(新牛津和柯林斯译作酒吧间):bar是pub里面的一个房间,而不是pub本身。因此,将Leaky Cauldron译作酒吧,在实质上对此地的定位,无论是与inn住宿的比较还是与bar空间位置的比较,都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而这样细节的区分,词典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了:pub可译作酒馆酒吧,可后者译词与bar冲突,至第三册第4章出现混乱;inn一般译作酒馆,可它既是酒馆,又是客栈,是乡村信息的集散地,后者的功能被忽视了。

我想至少这一句,酒馆二字要比酒吧更加妥帖。

  • 首版:匆忙过往的人们连看也不看它一眼。他们的目光只落在一边的一家大书店和另一边的一家唱片店上。他们好像根本看不见破釜酒吧。
  • 典藏:匆忙过往的人们连看也不看它一眼目光只落在一边的一家大书店和另一边的一家唱片店上。他们好像根本看不见破釜酒吧。
  • 原文:The people hurrying by didn't glance at it. Their eyes slid from the big book shop on one side to the record shop on the other as if they couldn't see the Leaky Cauldron at all.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海格用他的巨掌拍了拍酒吧老板的肩膀,差点儿没把他压趴下。
  • 18版:海格用他的巨掌拍了拍哈利的肩膀,差一点儿把他压趴下。
  • 原文:clapping his great hand on Harry's shoulder and making Harry's knees buckle.

评论:第一处是18年出版的平装版修正的,后一处是典藏版的常规修订。

  • 人文版:“哎呀!”酒吧老板小声说,“哈利·波特——荣幸之至。”
  • 台 版:“老天有眼,”老酒保轻声说,“哈利波特……我真是太荣幸了。”
  • 原 文:'Bless my soul,' whispered the old barman. 'Harry Potter ... what an honour.'

评论:Bless my soul这类英式口语原文特别多,不读英文原著的朋友恐怕很难感受到英国口头语的丰富。魔法世界的俚语往往可以翻译出来,但是面对我的上帝啊保佑我的灵魂吧这类感叹句,译者只好牺牲这些信息量了。

  • 首版:他连忙从吧台后边出来,朝哈利跑过去,抓起他的手,热泪盈眶。
  • 典藏:他连忙从吧台后边出来,朝哈利跑来,抓起他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 原文:He hurried out from behind the bar, rushed towards Harry and seized his hand, tears in his eyes.

评论:笔者很喜欢这段原文。这里的bar是吧台的意思。

  • 译文:我是科多利,波特先生,真是不敢相信,总算见到您了。
  • 原文:Doris Crockford, Mr Potter, can't believe I'm meeting you at last.

评论:我曾以为这个人的姓氏漏译了,后来才终于想通:这是类似白瑞德、郝思嘉的中式人名译法,姓氏在前取单字,名在后。根据第五册同名译词(不同姓),她应该叫多丽丝·克罗克福德,没错,她是一个女巫。

酒吧老板和站在C位的多丽丝·克罗克福德
  • 首版:太高兴了,波特先生,简直没法说明我的心情,我叫迪歌。
  • 典藏:太高兴了,波特先生,简直没法说明我的心情,我叫迪歌,德达洛·迪歌
  • 原文:Delighted, Mr Potter, just can't tell you. Diggle's the name, Dedalus Diggle.

评论:首版有意简化的可能性极大,可算常规修订。

  • 首版:“我以前见过您,”当迪歌过分激动礼帽掉下来时,哈利大喊道,
  • 典藏:“我以前见过您,”当德达洛·迪歌过分激动而把礼帽弄掉时,哈利大喊道,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他神经质地哈哈大笑起来
  • 22版:他神经质地笑了笑
  • 原文:He laughed nervously.

评论:虽是常规修订,但这次精准太多了。

  • 首版:哈利花了大概十来分钟的时间才把他们摆脱掉。
  • 典藏:哈利花了大概快十分钟的时间才把他们摆脱掉。
  • 原文:It took almost ten minutes to get away from them all.

评论:这次准确了。

  • 首版:科多利最后一次跟哈利握过手,海格就领着穿过吧台,来到四面有围墙的小天井。
  • 典藏:科多利最后一次跟哈利握过手,海格就领着哈利穿过吧台,来到四面有围墙的小天井
  • 原文:Doris Crockford shook Harry's hand one last time and Hagrid led them through the bar and out into a small, walled courtyard,

评论:注意主语是科多利(即多丽丝·克罗克福德),后句便修订成了哈利。此外,这里的bar绝对不可能是吧台,应当理解作酒吧酒吧间(即破釜酒吧的公共饮酒区域),指的是pub或hotel中供应酒精饮料的房间。每天破釜酒吧都有很多人穿过去往对角巷,若入口设在吧台,那老汤姆就别想安生了。

  • 首版:他总是这么神经紧张吗?
  • 典藏:他总是这么神经质吗?
  • 原文:Is he always that nervous?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头脑聪明极了,上学的时候书也读得很好。可后来他休了一年学,为了获得一些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 对照:头脑聪明极了,书本知识学得很好。可后来他请了一年假出去游历,为了获得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 原文:He was fine while he was studyin' outta books but then he took a year off ter get some firsthand experience ...

评论:take a year off是休年假的意思,首版误译了。但这实在不能怨译者,因为没有人知道后文是什么情况,更何况直到小说最后也没讲。罗琳是在2007年的采访中谈到的:奇洛在霍格沃茨任教超过一年,但他不是黑魔法防御术课教授。他以前是麻瓜研究课教授。[65]因此这里就不可能是中断学业,而是中断授课了。

最后一句,22版仍改回了首版。

  • 首版:吸血鬼?老巫婆搞得哈利都晕头转向
  • 典藏:吸血鬼?巫婆哈利听得晕头转向。
  • 22版:吸血鬼?女妖?哈利听得晕头转向。
  • 原文:Vampires? Hags? Harry's head was swimming.

评论:这又是一处词典解决不了的词汇问题,老巫婆巫婆都没毛病,但都有问题。从词源上说,hag源于古英语hægtesse,意思是witch。但它指的不是老年女巫,而是一种精灵,与吸血鬼同属于异类(归神奇动物管理控制司异类所[66]管理)。hag在首版第一、三册译作老巫婆,第二册作母夜叉,第四册有时译作女妖,有时仍作母夜叉,《神奇动物》译作女妖;22版统一作女妖

  人们认为英国各个岛屿上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女妖,有些是善良的,人们把她们与收获和纺织联系在一起;另外一些则是邪恶的代表,她们对人类造成伤害甚至吃人。其中一个女妖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界精灵,负责变换天气,对自然风景进行调整。但是她们也有一些共同点:都是老女人,而且都很丑恶。
  与女妖在一起可能是很危险的,因为她们头脑里总是有各种恶毒的念头。她们喜欢坐在睡觉的人身上,让他们做噩梦,甚至会令人窒息。如果这个人足够幸运还能醒来的话也一定已经精疲力竭了。把面粉筛子放在头下面是防止女妖上身的好方法,因为女妖面对这种情况总是不得不钻过筛子中的每一个洞,那样的话足够她钻一个晚上的。
  英国最著名的女妖是黑安妮(见下图),她是一个蓝皮肤的独眼龙,长着长长的白牙和铁爪子,吞吃同类。人们说她会爬到爱尔兰东部兰斯特切郡的山上,居住在她自己用手挖的山洞里。在她的山洞前有一颗老橡树,她喜欢坐在树上寻找附近郊区的猎物。当一个看起来很可口的孩子走进她的视线之后,她会突然跳下树来扑向猎物,把他当作一顿美餐。如果不在树上,人们会看到黑安妮坐在山洞门口的一堆堆她吃掉的人的骨头上。
  在苏格兰神话中最出名的要算暴风雨女妖,这个古代凯尔特女神也被人称作Cailleachan。与黑安妮一样,暴风雨女妖也有蓝色的脸庞和一只眼睛,但是她的头发的颜色是白色的,好像干燥、粗糙的树干一样,永远穿着灰色格子花呢裙子。人们总是把她与冬天联系在一起,她在一种特殊的“有斑点的坩埚”里洗衣服的时候就会引起天气变化。这里也是苏格兰西海岸,当地的飓风经常造成船只颠覆淹没。她也有一根魔法手杖,凭借这根手杖,在每年万圣节前夕之后都会降霜于草木。传说暴风雨女妖把岩石和煤块扔到海里创造了赫布里底群岛,人们也认为很多苏格兰山丘和湖泊也是她一手创造的。[67]

swim竟然有眩晕的意思,孤陋寡闻的笔者也很swimming~

  • 译文:不多时,他们面前就出现了一条足以让海格通过的宽阔的拱道,通向一条蜿蜒曲折、看不见尽头的鹅卵石铺砌的街道。
  • 原文:a second later they were facing an archway large enough even for Hagrid, an archway on to a cobbled street which twisted and turned out of sight.

评论:archway同时有拱门拱道两种含义,究竟是哪一个,没人说得准。直到2017年,罗琳为大英图书馆筹办的“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展览提供了一批插图和手稿,其中一张就是如何进入对角巷。[68]画面很清楚,不是拱道,而是拱门。此处即应作“一道……拱门”。

罗琳手绘插图【《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英)第104页】
  • 译文:他们沿拱道走去,哈利忙侧身回头看,只见拱道一下子变窄了,然后又变成了原来坚实的墙壁。
  • 原文:They stepped through the archway.

评论:此句同上,应作“他们迈步穿过拱门”。

  • 首版:一个胖女人站在药店外边,当他们经过时,她摇着头说:“龙肝,十七西可一盎司,他们疯了……”
  • 典藏:一个胖女人站在药店外边,当他们经过时,她摇着头说:“龙肝,十六西可一盎司,他们疯了……”

评论:这是罗琳的第二处校订。因为十七个银西可合一个金加隆,她肯定把这茬给忘了~

  • 首版:咿啦猫头鹰商店——灰林枭、鸣角枭、草枭、褐枭、雪枭。
  • 22版:咿啦猫头鹰商店——灰林枭、鸣角枭、仓枭、褐枭、雪枭。
  • 原文:Eeylops Owl Emporium – Tawny, Screech, Barn, Brown and Snowy.

评论:此处使用的都是学名,也是首版唯一一次使用学名,修订版部分品种也改用了学名。后文灰林枭译作黄褐色的猫头鹰,鸣角枭译作长耳猫头鹰,仓枭译作谷仓猫头鹰,褐枭译作棕褐色猫头鹰,即使是海德薇有时候也被称作雪白的猫头鹰。此处可以用颜色代指的有三种:灰林枭、褐枭和雪枭,谷仓猫头鹰也是俗称,两种译法均可,没毛病。

仓枭一词已修订,它与草枭分属草鸮科草鸮属不同的种;后文长耳猫头鹰常指长耳鸮,与鸣角鸮不是同一物种,这一俗名值得商榷。指出此处也是要让读者明白,这些猫头鹰的品种在后文都出现了。关于猫头鹰的译名及其梳理,详见笔者另一篇文章:猫头鹰品种考证

咿啦猫头鹰商店(对角巷521号)
  • 译文:“不错,那就是一个妖精。”当他们沿着白色石阶朝那人走去时,海格镇定地小声说。
  • 原文:'Yeah, that's a goblin,' said Hagrid quietly as they walked up the white stone steps towards him.

评论:句后原版未分段,典藏版分作两段,至对照版改回。此外,镇定地小声五字对应原文quietly,镇定地是多译出来的,或者说是刻意作的补充。quiet指代发言以克制或低调的方式表达,这一部分,仅小声二字无法涵盖。

  • 原文:Enter, stranger, but take heed
  • 台版:进来吧,陌生人,不过
  • 原文:Of what awaits the sin of greed,
  • 台版:你得当心贪婪之罪招致的后果
  • 原文:For those who take, but do not earn,
  • 台版: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傻瓜
  • 原文:Must pay most dearly in their turn,
  • 台版:必将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 原文:So if you seek beneath our floors
  • 台版:如果你意图追求我们的地下金库
  • 原文:A treasure that was never yours,
  • 台版:一份永不属于你的财富
  • 原文:Thief, you have been warned, beware
  • 台版:窃贼啊,你已受到警告
  • 原文:Of finding more than treasure there.
  • 台版:当心招来宝藏之外的恶运

评论:诗句的灵感可能来源于《神曲》天堂入口处的诗句。人文版译诗只有最后一处压了韵脚[ao],而原文两句一韵,韵脚分别是[i:d]、[ə:n]、[ɔ:z]和[eə]。一些与笔者交流的哈迷认为押韵根本不是译者的主要任务,这些几乎不要想着去体现出来。当然,台版译者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因此这段仅台版与原文交替对比。除了最后一句,这恰好可与人文版互为补充。

部分所谓的哈迷非常担心巫师界的经济问题,看过下面的文字之后可能就不会操心这种问题了。

  古灵阁在巫师银行业中没有已知的竞争对手,在英国属于垄断企业。按照海格的说法,古灵阁是英国唯一一家巫师银行,同时还会负责铸造流通所使用的货币,因此魔法世界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由妖精掌控。由于妖精在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和巫师有较大的分歧,因此魔法部有可能针对古灵阁进行过专门的立法,通过建立妖精联络处来阻止他们故意扰乱魔法世界的经济秩序。
  古灵阁在魔法世界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美国联邦储备局在美国所扮演的角色。它会独立维护英国魔法世界的经济平衡,不允许男女巫师或团体为谋取私利操纵国家经济。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食死徒控制的魔法部对古灵阁银行的影响,给魔法世界的经济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死亡圣器》中,鲍格罗德曾厌恶地将一枚小矮妖金币扔到一边。这种金子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它的流通还会造成通货膨胀。但幸运的是,这种金币很快就会消失。
  • 首版:就像我说的,你要是想抢银行,那你就是疯了。
  • 典藏:就像我说的,你要是想抢这个银行,那你就是疯了。
  • 原文:Like I said, yeh'd be mad ter try an' rob it,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这是我的工作,不值得讲给你听。
  • 典藏:这是我的工作,不能讲给你听。
  • 原文:More'n my job's worth ter tell yeh that.
  • 标准:More than my job's worth to tell you that.

评论:其实两句都是对的,be worth to((不)值得)的意思是不值当的没必要的。米赫普调整了语序,即To tell you that is more than my job's worth.并译作“一旦告诉你,丢掉的可不只我的工作。”在这里worth作名词,表示代价

  • 首版:经过一片地下湖,上边挂满了巨大的钟乳石和石笋,一直垂到地上
  • 对照:经过一片地下湖,巨大的钟乳石和石笋分别从头顶和湖底生长出来
  • 原文:passing an underground lake where huge stalactites and stalagmites grew from the ceiling and floor.

评论:米赫普提到了,在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溶洞中,钟乳石从洞顶垂下,石笋在地面生长。

  • 首版:我一直弄不清,钟乳石石笋有什么区别?
  • 22版:我一直弄不清,石笋钟乳石有什么区别?
  • 原文:I never know,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talagmite and a stalactite?
  • 首版:钟乳石这个字中间有字母M。
  • 22版:石笋这个字中间有字母m。
  • 台版:钟乳石是三个字啊。
  • 原文:Stalagmite's got an "m" in it,

评论:stalagmite是石笋,stalactite是钟乳石,首版错译了,把两个词弄颠倒了。台版是正确的,罗琳讲了一个冷笑话,人文版变成了一个谁也看不明白的文字科普,首版还是个错误的科普。

  • 首版:浓烟散尽之后,哈利倒抽了一口气。里边是成堆的金币、银条和堆积如山的青铜纳特
  • 22版:浓烟散尽之后,哈利倒抽了一口气。里边是成堆的金币、银币和堆积如山的青铜
  • 原文:Inside were mounds of gold coins. Columns of silver. Heaps of little bronze Knuts.

评论:青铜纳特一词是准确的,此时哈利已经见过纳特的式样了,至典藏版改作青铜币银条显然是误译,西可也是圆形币,而非条状币;不过银币一词其实也有点偷懒了,columns of被前句成堆的三字合并掉了,此处准确译词作成条的银币

  • 译文:海格帮哈利把钱装进袋子里。
  • 原文:Hagrid helped Harry pile some of it into a bag.

评论:米赫普提到,人文社没有译出some of(一些),读上去好像哈利把所有的钱一下子都拿走了似的。这种理由是鬼扯蛋,因为下一段海格就说了一句“好了,足够两学期用的了,剩下的替你保管着。”任何一个眼睛没毛病的、逻辑思维也没问题的人都能看出海格并未搬空整个金库。

真正的问题在于,截至22版修订可以看到。译者显然是在考虑有些词是不是需要逐一对应英文译出来。加上一些二字不得不说很准确,可是显得太刻意了。这是在语感和原文的准确性二者之间找平衡,尽可能地摆脱这一英式说法带来的翻译腔,并且在考虑这是不是构成一种额外的强调。

  • 首版:他们下到越来越深的地方,加快了速度。
  • 典藏:他们下到更深的地方,速度越来越快
  • 原文:They were going even deeper now and gathering speed.

评论:常规修订。

  • 译文:“你多长时间才来查看一次,看里边是否有人呢?”【漏译】
  • 原文:'How often do you check to see if anyone's inside?' Harry asked.

评论:漏译了三个字:“哈利问。”这一句漏译和第四章“一切什么?”不同,上一处不会有人混淆说话人,这一处没准有人怀疑是海格问的。

  • 译文:“大概十年一次吧。”拉环说,不怀好意地咧嘴一笑。
  • 原文:'About once every ten years,' said Griphook, with a rather nasty grin.

评论:nasty的意思超越了不怀好意地,更倾向于用心险恶地。原文拉环的心思更加恶意,似乎拉环巴不得有人陷进去呢。

  • 首版:他用不着计算一英镑合多少加隆,知道他一辈子也没有过这么多钱,
  • 典藏:他用不着计算一英镑合多少加隆,知道他一辈子也没有过这么多钱,

评论:这两种译法表达了不同的情绪,我还是喜欢首版的情绪多一些。

  • 首版:“咱们还是先去给你买制服吧。”海格用头指着摩金夫人长袍专卖店说,
  • 典藏:“还是买制服吧。”海格冲着摩金夫人长袍专卖店点点头,说,
  • 原文:'Might as well get yer uniform,' said Hagrid, nodding towards Madam Malkin's Robes for All Occasions.

评论:nod有点头打盹打瞌睡点头致意等等含义,笔者深度怀疑应该译作晃了晃脑袋,表达海格神志的不清醒。因此这两处译文都没有错。可以发现,英语和汉语一样,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可不是所有汉语词汇都能作和英文单词同等的多义表达,所以这既是考验译者的功力,也在考验吐槽的我们。

海格的话在两种文字里也隐约表达了不同的含义甚至不同的情绪,这就需要靠译者和读者对原著的熟悉程度慢慢琢磨了。

  • 首版:是要买霍格沃茨学校的制服吗,亲爱的?我们这里多得很,说实在的,现在就有一个年轻人在里边试衣服呢。
  • 对照:是要买霍格沃茨学校的制服吗,亲爱的?都在这儿呢,说实在的,现在就有一个年轻人在里边试衣服呢。
  • 原文:Hogwarts, dear? Got the lot here – another young man being fitted up just now, in fact.

评论:这一处修订地更准了。

  • 首版:在店堂后边,有一个面色苍白、身体瘦削的年轻人站在脚凳上,一个女巫正用别针别起他的黑袍。
  • 对照:在店堂后边,有一个面色苍白、身体瘦削的男孩站在脚凳上,一个女巫正用别针别起他的黑袍。
  • 原文:In the back of the shop, a boy with a pale, pointed face was standing on a footstool

评论:此处错译了。不是boy,首版是为了照应上段的young man,不算错,对照版也修订了;pointed不是形容身体的,此处应作“面色苍白的尖脸男孩”,台版译作“一个长了一张尖白脸的男孩”。尖脸一词第二册形容过卢修斯,也多次形容过德拉科。

  • 译文:我爸爸在隔壁帮我买书,妈妈到街上魔杖去了。
  • 原文:My father's next door buying my books and mother's up the street looking at wands,

评论:德拉科是怎么买的魔杖?对这句话的解释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哈利·波特维基解释道,“德拉科在长袍店与哈利·波特交谈时,他的母亲up the street looking at wands,表明他的魔杖可能是由纳西莎为德拉科购买的,因此魔杖没有选择他。然而纳西莎更可能只是比较了魔杖制造者的技艺,决定了在哪家魔杖店购买。德拉科后来加入了她,并被属于他的魔杖选中”。

在为角色选择魔杖时,罗琳参考了凯尔特树历:凯尔特人给每个月份都确定了一种树木,类似于占星术中的黄道十二宫,哈利(7月31日冬青木)、赫敏(9月19日葡萄藤木)、德拉科(6月5日山楂木)的魔杖,以及罗恩(3月1日白蜡木)的第一根魔杖都是用这种方法确定的。[69]

  • 首版:这使哈利立刻联想起达力。
  • 典藏:哈利立刻想起了达力。
  • 原文:Harry was strongly reminded of Dudley.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爸爸说,要是我没有被选入我们学院的代表队,那就太丢人了。我要说,我同意这种看法。
  • 典藏:爸爸说,要是我不能入选我们学院的代表队,那就太丢人了。我同意这种看法。
  • 原文:Father says it's a crime if I'm not picked to play for my house, and I must say, I agree.

评论:先说第一句,首版更加准确:没有被选入是标准的被动句直译,而不能入选是为化解被动句的意译。问题在于,前者表示选拔者的眼光,后者表示德拉科的能力

这直接过渡到了次句:crime的意思是罪行可耻行为不道德行为,口语还表示令人遗憾的事糊涂的事。这一句crime的逻辑主语指代的是马尔福未能入选一事,且对“这一事件”的表述用的是被动形式,因此crime评价的对象不是他自己,而是选拔者,即斯莱特林球队。而译著使用丢人一词,则直接把责怪你对象指向了德拉科本人。

英语中I must say之类的用法很常见,但是在国内要是这么说话就很可能会挨打,译者很机智地删掉了。如果真是德拉科不够优秀而未能入选,就不会有这最后一句的赞同了。这一句其实可以看出德拉科的性格,他永远不会说自己的不是,不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拔高自己。

米赫普改译作“要是我没有被选入我们学院的代表队,那他们就是有眼无珠。”斟酌再三,笔者还是采用了米赫普的译法,以上几个词都表达不出来原来的含义,改不动。

  • 首版:你知道你被分到哪个学院吗?
  • 22版:你知道你被分到哪个学院吗?
  • 原文:Know what house you'll be in yet?

评论:首版是直译;22版是意译,把yet(已经)的感觉去掉了。都对,只是给读者的感觉不一样。我更倾向于首版,可22版也不错。

  • 人文版:如果被分到赫奇帕奇,我想我会退学,你说呢?
  • 台 版:要是被分到赫夫帕夫的话,我想我会干脆退学回家算了,你说是不是?

评论:Hufflepuff似源于huff和puff两个单词,意思都是大口喘气,是勤劳工作时会发出的声音。很多人认为应该译作赫夫帕夫,这正是台版译词。笔者猜测,这可能是译者的恶趣味:赫奇帕奇似是hodgepodge(大杂烩)的谐音,该词是非正式用法,主要用于北美。

  这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但它是事实……从很多很多方面来说,赫奇帕奇是我最喜欢的学院。以下是我的理由,多多包涵。(同样,我不想为那些还没有看完整部小说的人透露太多,所以我会很小心地说这些。)
  在最后一本书中,有那么一个时间,所有的学院和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出选择——是否去迎接一个确定的挑战。对于斯莱特林,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他们决定最好不参与。对于拉文克劳,有些人愿意,有些人不愿意。对于赫奇帕奇,几乎所有的人都留了下来,就像格兰芬多那样。此时,格兰芬多里包括很多鲁莽和爱炫耀的人,事情就是这样,我是个格兰芬多,我可以说出来。你知道,一个勇敢,一个炫耀,有时候这两者会走到一起。
  赫奇帕奇留下来则是因为另外一个理由。他们不是想炫耀,他们也不草率而为,这些是赫奇帕奇学院的精髓。我的大女儿杰西卡说了句话对我印象很深,事实上不是很多天以前,她对我说——顺便提一下,她没有被分进赫奇帕奇学院——她说:“我觉得我们都想成为赫奇帕奇。”我只能这么对你说,我对于被分进赫奇帕奇学院根本不会失望。——《哈利·波特页面之外》[70][71]
  • 首版:我听说,这个人很粗野,住在校园里的一间小木屋里,时不时地喝醉酒,玩弄些法术,结果把自己的床也烧了。
  • 典藏:我听说,这个人很粗野,住在学校场地上的一间小木屋里,时不时地喝醉酒,玩弄些魔法,结果把自己的床也烧了。
  • 原文:I heard he's a sort of savage – lives in a hut in the school grounds and every now and then he gets drunk, tries to do magic and ends up setting fire to his bed.

评论:初次翻译时,译者没明白grounds的空间位置;现在海格的住处就明确了:场地边靠近禁林的小木屋。hut指代的是“自己搭建的”小木屋,是简陋、粗糙的小型单层建筑,属于临时房屋,或指代穷人的庇护所。

  • 首版:“是吗?”男孩略带嘲弄的意味说,“为什么他来陪你,你的父母呢?”
  • 典藏:“是吗?”男孩略带嘲弄说,“为什么他来陪你,你的父母呢?”
  • 原文:'Do you?' said the boy, with a slight sneer. 'Why is he with you? Where are your parents?'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他们是男女巫师,我想你大概是指这个吧。
  • 典藏:他们是巫师,我想你大概是指这个吧。

评论:笔者一直在思考“男女巫师”这个说法用在什么条件下比较合适,我想正式文件、历史资料或表示血统时值得这么用,可以表示强调。哈利此时还没有“血统”的概念,首版这么用是直译,也表示了血统纯正的意味。哈利的父母都是巫师,他是纯血统家庭。

  • 首版:我确实认为他们不应该让另类入学,你说呢?他们不一样,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我们这样的教育,……我想学校应当只限于招收古老巫术家族出身的学生。
  • 典藏:我确实认为不应该让另类入学,你说呢?他们不一样,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我们这样的教育,……我想学校应当只限于招收古老巫师家族出身的学生。
  • 原文:I really don't think they should let the other sort in, do you? They're just not the same, they've never been brought up to know our ways. ……I think they should keep it in the old wizarding families.

评论:首版仍旧是直译,而典藏版把容易产生误解的词汇精简了。wizard和wizarding都有男性巫师的含义,但我本人并没有真的搞清楚二者的差异。

  • 人文版:哈利发现了一瓶写字时会变色的墨水,心情便好了起来
  • 台 版:哈利在这儿找到一瓶写字会变色的墨水,心情稍稍好了一些
  • 原 文:Harry cheered up a bit when he found a bottle of ink that changed colour as you wrote.

评论:心情好了,又没全好,只有a bit(一点)。要说是抬杠吧,也不算,可我自己都感觉自己是在抬杠,这一点点微妙的差异,也是对比文的乐趣所在。

  • 首版:如果他父母是男女巫师——你在破釜酒吧已经看到了——那么他就该是听着你的名字长大的。
  • 典藏:如果他父母是巫师——你在破釜酒吧已经看到了——那么他就该是听着你的名字长大的。
  • 英版:If he'd known who yeh were – he's grown up knowin' yer name if his parents are wizardin' folk – you saw 'em in the Leaky Cauldron.
  • 美版:If he'd known who yeh were -- he's grown up knowin' yer name if his parents are wizardin' folk. You saw what everyone in the Leaky Cauldron was like when they saw yeh.

评论:这一句巫师的原文是wizarding folk,是表示友善的“大伙儿”的意思。另外,我只能再次说抱歉了,又让米赫普忽悠了一次,而且几次都没有审查出来,这就是我的不是了。米赫普忽悠了,又没有完全忽悠:人文版确实漏译了前半句,可后半句是美国版加的,并非英国版文字。

  • 美国版的结构是:如果他知道你是谁——如果他父母是巫师,那么他就该是听着你的名字长大的你在破釜酒吧已经看到人们见到你的反应了吧
  • 英国版的结构是:如果他知道你是谁——如果他父母是巫师,那么他就该是听着你的名字长大的——你在破釜酒吧已经看到了。
  • 台 版的结构是:他要是知道你是谁的话——他的父母如果也是咱们巫师伙伴的话,他等于从小就是听你的名字长大的——你自己也见过破釜酒吧里的那些人

这段原文很有意思,米赫普提到译句结构支离破碎,那是因为他看的是美国版。英国版译出来句子本就不完整:看到二字后没有宾语,句子不全。可原文的宾语是them,根本没法译,them指代的不是破釜酒吧的宾客,而是宾客看到哈利后的反应。我想最后半句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被译者提前的。

原句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和第二段各给出了一个对那个男孩(德拉科)的限定条件;第二段条件放在最后用作补充条件,其主句是结论;第三段则是支撑结论的证据。人文版删去了一条限制条件,并把英国版一带而过的证据改作插入语,直接推出了结论

  • 首版:其实,他又知道多少,我看见许多最优秀的巫师都是出自麻瓜家庭里惟一懂法术的人——
  • 典藏:其实,他又知道多少,我见过许多最优秀的巫师都是麻瓜家庭里惟一懂魔法的人——
  • 原文:Anyway, what does he know about it, some o' the best I ever saw were the only ones with magic in 'em in a long line o' Muggles

评论:这里的麻瓜家庭其实是long line of Muggles(纯纯的麻瓜家庭),我喜欢罗琳的这种用法。

  • 首版:哈利拿起一本温迪克教授著的《诅咒与反诅咒》,海格好不容易才把哈利从这本书前拖开。
  • 典藏:哈利拿起一本温迪克教授著的《魔咒与破解魔咒》,海格好不容易才把哈利从这本书前拖开。
  • 原文:Hagrid almost had to drag Harry away from Curses and Counter-Curses by Professor Vindictus Viridian.

评论:原书名应作《诅咒与(诅咒)破解咒》,读过上文咒语分类就会明白,首版其实区分地更细致。后文一项最重要的课程就是黑魔法防御术,学习目标应该是学习恶咒、了解毒咒的用法(允许私下学习)、熟悉诅咒并精通以上三种的破解咒。穆迪教授会把这本书扔进垃圾桶,哈利还是太小啊~

此外,作者的名字没有翻译完整,他叫温迪克·温瑞迪安,或者叫他复仇·绿色(他的姓名都源自拉丁语)。[72]和书单一样,这个名字还是罗琳在玩梗。

  • 译文:用最新的复仇术捉弄你的朋友,蛊惑你的敌人:脱发打折腿绑舌头及其他许许多多手法
  • 原文:Bewitch your Friends and Befuddle your Enemies with the Latest Revenges: Hair Loss, Jelly-Legs, Tongue-Tying and much, much more

评论:这是浮萍发现的一处可能有错译的句子。笔者细加分析之后发现,这句不是错译,而是误译。译者完全不可能想到译文不对,也想不到这句与后文的关联,因此出现了瑕疵。

和前文Owls一样,这句其实也有省略,略掉的是四个Curse(其实就在书名里),分别是:Revenge Curses(复仇诅咒或复仇咒语)、Hair Loss Curse(脱发咒)、Jelly-Legs Curse(软腿咒)和Tongue-Tying Curse(结舌咒)。

脱发咒(咒语是Calvorio)在原文中并未出现,仅见于乐高系列游戏中;软腿咒(咒语是Locomotor Wibbly)首见于第四册第31章,咒语在原文中并未出现,哈利·波特维基译作腿软脚绵结舌咒(咒语是Mimble Wimble)是穆迪教授在凤凰社总部为斯内普设置的诅咒,首见于第七册第9章,咒语在原文中并未出现,哈利·波特维基译作缄口结舌

Bewitch其实就是施魔法的意思,翻译成捉弄也很贴切;Befuddle的意思是使某人脑子变得糊涂,翻译成蛊惑是不是听起来还蛮不错的?

  • 首版:我想找出办法来诅咒达力
  • 典藏:我想找出办法来给达力施魔咒
  • 原文:I was trying to find out how to curse Dudley.

评论:首版是对的,典藏版后把诅咒一词抹掉了。哈利这时候还不知道轻重呢,这三个咒语哪是那么好练的,软腿咒直到将近四年后他才学会。

  • 首版:这主意不坏,但你不能在麻瓜世界使用魔法,除非在很特殊的情况下。
  • 典藏:我说这主意不坏,但你不能在麻瓜世界使用魔法,除非在很特殊的情况下。
  • 原文:I'm not sayin' that's not a good idea,

评论:笔者很喜欢原文双重否定的说法。

  • 首版:不过,你现在用不那些咒语
  • 典藏:不过,你现在用不那些魔咒
  • 原文:An' anyway, yeh couldn' work any of them curses yet,

评论:这里anyway并不是间断后继续原来的话题(我说这主意不坏),它承接的是上文后半句对哈利学习诅咒的否定(但你不能在麻瓜世界使用魔法),是在肯定或支持刚提及的观点或想法,译作再说况且要好得多。即“再说,你现在还不了那些诅咒”。

当然,海格说错了,不是施不了,是根本不建议学。

  • 人文版:海格也不让哈利买一只纯金坩锅(购物单上开的是锡鑞坩埚),
  • 台 版:海格也不让哈利买下一个坚固的金釜(“单子上说是要买白蜡的”),
  • 原 文:Hagrid wouldn't let Harry buy a solid gold cauldron, either ('It says pewter on yer list'),

评论:原文括号里是有引号的,这话是海格的原话,而不是罗琳提醒读者书单内容。各位肯定也注意到了,只有海格才会把you说成yer。此句可径直改作“你单子上开的是锡镴的”(含引号),加强海格的口语。

  • 首版:当海格向柜台后边的营业员买一份标准剂量的各种药粉时,哈利正在细看一个独角野牛角制成的号角,每个价值二十一加隆,
  • 对照:当海格向柜台后边的营业员买各种标准剂量的药粉时,哈利正在细细察看银独角兽的角,每个价值二十一加隆,
  • 台版:海格请柜台后的男人替哈利抓一些基本药材,哈利自己则兴致勃勃地观赏二十七加隆一根的独角兽角
  • 原文:While Hagrid asked the man behind the counter for a supply of some basic potion ingredients for Harry, Harry himself examined silver unicorn horns at twenty-one Galleons each

评论:第一处是典藏版修订的,属于常规修订。此次再读,我又发现问题了:此前ingredient的理解一直是混合物的成分,可魔药课上用到的药材都是学生现场加工的,因此应理解作原料配料

第二处是对照版的修订,银独角兽的角即成年独角兽的角;22版再次改作独角兽的银角,指代角的颜色。独角野牛是一类很特殊的误译。unicorn不仅指代身似马、后腿似牡鹿、尾似狮、前额中部有一螺旋状独角的独角兽;英汉大词典指出,它还指代《圣经》中似牛的双角兽,这是希伯来文re'em的误译;此外,韦氏词典还表示它可以用于称呼正常的双角哺乳动物(如公牛),其角芽经过手术变作位于中间的独角。

  • 译文:现在就剩下奥利凡德没去了,只有奥利凡德一家卖魔杖,到那里你一定能买到一根最好的魔杖。
  • 原文:Just Ollivanders left now – only place fer wands, Ollivanders, and yeh gotta have the best wand.

评论:only place for确实不仅表示只有一个地方提供,还有只有一个地方般配、被指定、适合的意思;gotta即have (has) got to,是必须有的意思。笔者直译作“只有一家值得买魔杖”,米赫普的译文更带劲一点,是“要买魔杖就得去奥利凡德,你一定要买到一根最好的魔杖。”

只有奥利凡德卖魔杖吗?

在一家堆满破破烂烂的魔杖、摇摇晃晃的铜天平和药渍斑斑的旧斗篷的旧货铺里,他们发现珀西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一本非常枯燥的书:《级长怎样获得权力》。

还有旧货铺啊~

  • 首版:“哦,是的,”老头说,“是的,是的,我知道我很快就会见到你,哈利·波特,这不成问题。你的眼睛跟你母亲的一样。”
  • 对照:“哦,是的,”老头说,“是的,是的,我知道我很快就会见到你,哈利·波特。”他肯定地说道。“你的眼睛跟你母亲的一样。”
  • 原文:'Ah yes,' said the man. 'Yes, yes. I thought I'd be seeing you soon. Harry Potter.' It wasn't a question. 'You have your mother's eyes.'

评论:这又是一处米赫普提出来的误译,至对照版纠正,译者大概是没注意到双引号。

  • 译文:十又四分之一英寸长,柳条做的,挥起来嗖嗖响,是一根施魔法的好魔杖。
  • 原文:Nice wand for charm work.

评论:这句误译了,不是魔法,而是魔咒。下文可见,詹姆的魔杖更适合变形术。

  • 首版:“可你不用它了吧?”奥利凡德先生急忙问
  • 对照:“可你不用它了吧?”奥利凡德先生敏锐地问道
  • 原文:'But you don't use them?' said Mr Ollivander sharply.

评论:sharply的意思有:1、迅疾而突然地急促而大声地;2、尖刻地严厉地猛烈地;3、尖锐地。这处修订棒极了。

  • 首版:每一根奥利凡德魔杖都具有超强的魔法物质,这也就是它的精髓所在,波特先生。
  • 对照:每一根奥利凡德魔杖的杖芯都由超强的魔法物质制成,波特先生。
  • 原文:Every Ollivander wand has a core of a powerful magical substance, Mr Potter.

评论:这是一处典型的误译,core的意思是果核或某物的核心部分,如电缆或电线的芯线等。

  • 首版:我们用的是独角兽毛、凤凰尾羽和龙的神经
  • 典藏:我们用的是独角兽毛、凤凰尾羽和火龙的心脏神经
  • 原文:We use unicorn hairs, phoenix tail feathers and the heartstrings of dragons.

评论:独角兽很稀少,凤凰就更少了,火龙还都生活在罗马尼亚……(呵呵~奥利凡德先生~)

米赫普提到heartstrings应译作心弦,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神经。其实他应该知道,而且知道的很清楚:它作心弦解释时,指代深切的爱或同情之类内心最深处的感情(如扣人心弦);可在解剖学上,它指代心脏腱索,即连接乳头肌与心脏中的三尖瓣和二尖瓣的索状肌腱。韦氏词典指出,15世纪时期,heartstrings指的是可以支撑心脏并维持心脏功能的神经肌腱

我隐约记得第四册该词曾译作心弦,仔细查对本章、第四册第18章、第七册第1章、第24章后,发觉仅第四册克鲁姆的魔杖译作心脏腱索,其余各处均译作神经。或是我记错了,或是译者早就发现不对,在一次次迭代中去掉了。

  • 首版:那么,波特先生,试试这一根。山毛榉木和蛇神经做的。九英寸长。不错,很柔韧。
  • 典藏:那么,波特先生,试试这一根。山毛榉木和火龙的心脏神经做的。九英寸长。不错,很柔韧。

评论:我很怀疑早期译词就是蛇神经,前一句龙神经反而是首版编审时改的。因为dragon原本就是《圣经》里的大蛇(撒旦的化身),英汉大词典有此译词。结合前句独角野牛一起看,似乎曹苏玲老师一度参考过《圣经》里的译词。

  • 首版:哈利刚要试,可还没来得及举起来,魔杖就又被奥利凡德先生夺走了。
  • 典藏:可哈利刚一试,还没来得及举起来,魔杖就又被奥利凡德先生夺走了。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哦,有了,怎么会没有
  • 对照:哦,有了,为何不试试
  • 原文:yes, why not

评论:我还挺喜欢首版译句的~可惜~

  • 人文版:他把魔杖高举过头,嗖的一声向下一挥,划过尘土飞扬的空气,只见一道红光,魔杖头上像烟花一样金星四射,跳动的光斑投到四壁上。
  • 台 版:他把魔杖举到头顶上,咻地一声挥过灰尘翻飞的空气,魔杖尖端忽地爆出一串像烟火般的金红色火星,在墙壁上洒落无数跳动的光点。
  • 原 文:He raised the wand above his head, brought it swishing down through the dusty air and a stream of red and gold sparks shot from the end like a firework, throwing dancing spots of light on to the walls.

评论:这句话很有意思,人文版译者把加粗的and前后断开了;台版没有断开。我曾试译作“一连串红色和金色的火花像焰火一样从魔杖尽头射出”。米赫普表示原文根本没有只见一道红光,red和gold都是修饰sparks的,整个of red and gold sparks都是修饰a stream的。

可问题是:sparks与a stream形态互斥,无法修饰。真正并列的应该是a stream of red和gold sparks红光是单数,是射出的一条线金星是复数,是炸开的火星四溅。两者虽然并列,同作主语,可有一个先后次序,红光在先,是哈利向下挥魔杖的动作;烟花针对的主要是后者,是红光的余辉。我曾提到,译者或许是特意把红色和金色打散,拆开来翻译的,以表现文学的美感和韵律。现在想来,是我思考的不够仔细了。

  • 首版:波特先生……不管怎么说,我不能提名的那个神秘人就做了大事——
  • 典藏:波特先生……不管怎么说,那个神秘的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就做了大事——
  • 原文:Mr Potter ... After all, He Who Must Not Be Named did great things – terrible, yes, but great.

评论:美国版作He-Who-Must-Not-Be-Named,单词之间均有连字符。其实应该把神秘的三字删掉,因为和神秘人一样,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也是伏地魔在巫师世界的专用代称。为什么非要留下神秘的三字呢?可能因为这是该称呼第一次出现,为了不使读者混淆而进行的妥协吧。

  • 首版:哈利顿感毛骨悚然
  • 典藏:哈利浑身一激灵
  • 原文:Harry shivered.

评论:shiver指的是人或动物因寒冷、惊吓或兴奋而颤抖、哆嗦,因恐惧而寒颤。首版强调哈利的状态,典藏版则强调颤抖。这个词还曾译作寒噤寒战,每次都侧重不同的环境进行表达。笔者很喜欢将其表达成“毛骨悚然”,我要遇上这样的事儿肯定也毛骨悚然,这也太吓人了。

  • 典藏:他付给奥利凡德先生七个加隆买下魔杖,奥利凡德先生鞠躬把他们送出店门。
  • 对照:他花了七个加隆买下魔杖,奥利凡德先生鞠躬把他们送出店门。
  • 原文:He paid seven gold Galleons for his wand and Mr Ollivander bowed them from his shop.

评论:典藏版只加了一个字,22版仍改回了典藏版,对照版或是排版所致。因排版造成的个别字句删减,各版都有,一般都是之类无关紧要的虚字。还是那句话,出版社永远不可能满足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读者,尤其是笔者对译文的期望远比普通读者要高。对照版只好认命了~呵呵~

笔者对这一句感觉非常好,浮萍评论道:“首版表达得比较慎重、郑重,这样更好。因为七个加隆可是不少钱,花了七个加隆太随意了,就像花了七个纳特似的。再说大部分穷巫师估计一辈子也就一根魔杖来着。”

对巫师界物价感兴趣的哈迷可以看一下笔者的另一个答案:

  • 首版:傍晚,哈利和海格踏上回对角巷的路时,太阳已快下山了。
  • 22版:傍晚,哈利和海格沿着对角巷往回走时,太阳已快下山了。
  • 原文:The late-afternoon sun hung low in the sky as Harry and Hagrid made their way back down Diagon Alley,

评论:又一个没想到。22版修订力度不亚于对照版,我读了这么多遍都没注意到首版有什么不对劲,即便是注意到,也被得过且过的心态忽悠过去了。

  • 首版:一路上,哈利一言不发,在地铁他甚至没有留意他们提着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包裹。他怀里还抱着一只熟睡的雪枭,这招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 典藏:一路上,哈利一言不发。在地铁他甚至没有留意那么多人正张大了嘴凝视着他们提着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包裹,他怀里还抱着一只熟睡的雪枭。
  • 原文:he didn't even notice how much people were gawping (gawking) at them on the Underground, laden as they were with all their funny-shaped packages, with the sleeping snowy owl (in its cage) on Harry's lap.

评论:两个括号都是美国版修改、增加的字眼。

  • 首版:他们乘另一部自动扶梯,
  • 典藏:他们又乘了一段自动扶梯,
  • 原文:Up another escalator,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哈利一直在东张西望,不管怎么说,他总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很奇怪。
  • 对照:哈利一直在东张西望,不知怎的,他总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很奇怪。
  • 原文:Harry kept looking around. Everything looked so strange, somehow.

评论:改的太好了!!!

  • 译文:海格把哈利送上可以回德思礼家的火车,然后递给他一封信
  • 原文:Hagrid helped Harry on to the train that would take him back to the Dursleys, then handed him an envelope.

评论:envelope不是信,而是信封,里面装的应该就只有一张哈利的火车票——这个笨蛋连张怎么穿过站台的字条都没给哈利留下。

【18年后记】第五章至此结束了,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但是进度缓慢。

【22年后记】第四到六章是哈利初次进入魔法世界,了解他的身世,了解巫师界物质文化方方面面的三章,再加上海格的口语,翻译难度说小不算大,可说大也绝对不小。文中处处有坑,句句埋雷,事事牵扯后文,经过典藏、对照、22版的三轮筛子,各位想必也看到这两章背后的难度所在了。

第六章 从9又3/4站台开始的旅程

  • 人文版:尽管这在许多方面是一个进步,但时间一久就使人感到有些没趣
  • 台 版:虽然就许多方面来说,这都可以算是大大改善,但日子一久,就难免让人感到沮丧
  • 原 文:Although this was an improvement in many ways, it did become a bit depressing after a while.

评论:米赫普认为没趣二字没有译到位,应改作压抑。depressing在这里指的是德思礼一家把哈利当成空气,哈利兴奋劲儿过了之后只可能感受到沉闷无聊没劲透了,表现的是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意志消沉的感觉,压抑沮丧才是都译偏了。说哈利感觉压抑,单看译句,是在说哈利心情低落、意志消沉,在说哈利抑制自己的感情,还是在说德思礼家的空气压抑?

沉闷没趣二词倒还值得推敲,压抑

  • 译文:哈利大多时间都待在他的房间里,有他新买的猫头鹰做伴。他决定管它叫海德薇,这是他从《魔法史》这本书里找到的名字。
  • 原文:Harry kept to his room, with his new owl for company.

评论:后半句,米赫普改译作伴着他的新猫头鹰,还提到“猫头鹰是海格送的,不是他自己买的”。话是对的,可问题来了:既然是新猫头鹰,那旧的呢?

这句话我琢磨了几个月,怎么琢磨怎么感觉不是味儿。其实这是一个逻辑陷阱:原文和译著强调的并非字,而是做伴二字,译著他新买的四字其实是他的新买的的缩略形式,前文既已阐明,自然无需解释买主。而米赫普的译句过于强调逻辑,突出了字,反而陷入了原文的陷阱里,译跑偏了。

很多纠错是米赫普完成的,笔者只是信息提取。不得不说,米赫普大约一半的内容非常精彩,另一半或是过于强调逻辑,反而忽略了文学效应,或是错误翻译,或是在某些诠释类译词上纠缠不清,或是处于上帝视角苛责译文,还有一部分就是吹毛求疵了。笔者该批得批,该捧的捧。基本上他所有的纠错文章我都看过了,有部分没提的大体都是以上原因。

米赫普提到的合理的文字,笔者会尽可能模仿两位马老师的文风,参考他的意见后进行重译,因此大都有所修改。限于工作量难以完整说明,还请担待。

海德薇

罗琳在一本介绍中世纪圣徒的书里找到了St. Hedwig这个名字,并牢牢地留在了她的记忆里。[73]在现实生活中,安德希斯的海德薇(Hedwig of Andechs, 1174-1243)是西里西亚公爵夫人,致力于孤儿教育的圣女,她也是孤儿的保护神。[74]罗琳为哈利的猫头鹰取了这个名字,意在表示她是哈利的守护者,会守护着哈利免除死亡,而海德薇的牺牲也象征着哈利在长大之后,失去了纯真。

  问题:你为什么觉得海德薇的牺牲很有必要?
  罗琳:海德薇的牺牲代表着纯真和安全感的丧失。有时她对哈利来说几乎就像一个可爱的玩具,伏地魔杀死她标志着童年的结束。对不起……我知道死亡让很多人感觉不舒服。[75]
  • 首版:幸运的是佩妮姨妈不再到房间里来吸尘了,因为海德薇总是叼死耗子回来
  • 典藏:幸运的是佩妮姨妈不再到房间里来吸尘了,因为海德薇总是叼回来死老鼠
  • 原文:because Hedwig kept bringing back dead mice.

评论:对比上文可以发现,前文提到老鼠一词用的都是rats,这里用的是mice(mouse的复数)。英文中mouse与rat都译作老鼠,它们都是啮齿动物,通常以大小来区分二者,rat比mouse要大。但这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差别。汉语并不单独命名,仅在老鼠之前冠以大或小加以形容。

另一个重要差别在于文化,西方往往将rat与负面意义联系在一起。如“Rats!”在英语中可以代替很多粗俗的感叹语。这与rat的生物学特性或者行为无关,很可能与历史上的黑死病有关系。rat被看做是邪恶的、不洁的、寄生的动物,盗取食物并传播疾病。在英语中,rat也指告密者,rat on someone指背叛某人并向政府检举其罪行。说某人rat-like的意思是他不招人喜欢、不被信任。mouse则经常成为宠物,是好玩的、可爱的或容易侍弄的,经典卡通形象是小巧的鬼鬼祟祟的动物,藏在墙壁内偷取奶酪。米老鼠就叫Mickey Mouse。[76]

  • 人文版:哈利把九月一日以前的每个日期一天一天写在一张纸上,钉在墙上,每天临睡前就在第二天的日期上打一个钩。
  • 台 版:他在墙上钉了一叠自制日历,倒数计日至九月一日为止,每天晚上临睡前撕掉一张
  • 原 文:Every night before he went to sleep, Harry ticked off another day on the piece of paper he had pinned to the wall, counting down to September the first.

评论:米赫普认为,人们一般勾去的是过去的那一天。其实这句话说对也对,说有毛病也有毛病。another的用法是,不论文中是否挑明,都一定要有一个one与之对应。过去的那一天其实就是今天,不可能是昨天。如果以今天为one,another自然就是第二天;若以已经度过的每一天为one,那就是米赫普理解的今天了,或可改译作“每天临睡前就在日期上打一个钩。”

米赫普的译句“每天临睡前勾去一天”和我的试译其实都有点耍滑头,他实际删去了another一词,而我则是改作状语修饰动词,都是意译了。

  • 首版:“别胡说八道了,”弗农姨父说,“根本没有9又3/4站台。”
  • 典藏:“别胡说八道了,”弗农姨父说,“根本没有9又3/4站台。”

评论:常规修订。9又3/4官方的表示方法是纯分数数字,因3/4是特殊符号,字为笔者所加。

另外……

谁说没有【得意脸】?
  • 人文版:他又核对了一遍霍格沃茨开列的购物单,看需要的东西是否都齐了,
  • 台 版:他又再核对了一次他的霍格华兹必备物品清单,确定自己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 原 文:He checked his Hogwarts list yet again to make sure he had everything he needed,

评论:这里有一处瑕疵:不是买齐了,而是带齐了。哈利的私人物品除了几件麻瓜衣服和上学用的文具等,几乎没有什么特别要带的,他检查的购物单上的物品是海格在对角巷陪他买好的。

  • 译文:之后就在房间里踱起步来,等候德思礼夫妇起床。
  • 原文:and then paced the room, waiting for the Dursleys to get up.

评论:其实这里也应该是一家夫妇亦可,达力算不算也不吃劲了。

  • 译文:哈利转身眼看着弗农一家开车离去。
  • 原文:Harry turned and saw the Dursleys drive away.

评论:这里也是德思礼一家,这是早期译文的痕迹。

  • 首版:警卫从来没听说过霍格沃茨。当他发现哈利甚至说不清霍格沃茨具体在什么地方时,开始生气了,
  • 对照:警卫从来没听说过霍格沃茨。当他发现哈利甚至说不清霍格沃茨具体在英国什么地方时,开始生气了,
  • 台版:这名警卫从来没听过霍格华兹,当他发现,哈利甚至连这个地方在哪个国家都搞不清楚,他就开始觉得很不高兴,
  • 原文:when Harry couldn't even tell him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it was in, he started to get annoyed,

评论:对照版是对的,台版把the country扩大理解了。首版“具体在什么地方”严格来说也没有太大毛病,霍格沃茨并非行政区,米赫普作“在国家的哪一部分”是死译了。

  • 首版:一定是海格忘记告诉他诸如敲左边第三块砖就可以到达对角巷之类的事了
  • 对照:一定是海格忘记告诉他什么秘诀了,诸如敲左边第三块砖就可以到达对角巷之类的。
  • 原文:Hagrid must have forgotten to tell him something you had to do, like tapping the third brick on the left to get into Diagon Alley.

评论:这类修订其实是很考验译者功力的。

  • 首版:他在想要不要拿出魔杖来敲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检票口
  • 典藏:他在想要不要拿出魔杖来敲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隔墙
  • 原文:He wondered if he should get out his wand and start tapping the ticket box (ticket inspector's stand) between platforms nine and ten.

评论:首版错译了,而典藏版是误译,或说是有意修改。英国版ticket box不是检票口,而是售票亭,形制如同地铁站人工售票窗口,仅办理售票业务[77][78];台版译作票口。美国版改作ticket inspector's stand,指的应该是检票台。而人文版似乎为与电影中的描述相符,相关词汇全部改译作隔墙

  • 首版:正在这时,一群人从他背后经过,偶尔一两句话飘进他的耳朵里。
  • 典藏:正在这时,一群人从他背后经过,一两句话飘进他的耳朵里。
  • 原文:At that moment a group of people passed just behind him and he caught a few words of what they were saying.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只见说话的是一个矮矮胖胖的女人,正在跟四个火红头发的男孩说话。
  • 典藏:只见说话的是一个矮矮胖胖的女人,正在跟四个红头发的男孩说话。
  • 原文:The speaker was a plump woman who was talking to four boys, all with flaming red hair.

评论:首版没毛病,火红头发更加准确;后文均作红头发,不再出现flaming一词。

  • 首版:“9又3/4!”一个火红头发的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尖着嗓子大声说,“妈妈,我能去……吗?
  • 典藏:“9又3/4!”一个头发的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尖着嗓子大声说,“妈妈,我能去吗……?
  • 原文:piped a small girl, also red-headed, who was holding her hand.

评论:这句只说了red-headed。可以看出,除了上句之外,后文的火红头发都作了简化,译文干脆全部简化了。值得注意的是:哈利注意的第一个人,是他未来的妻子。

  • 首版:“我不是弗雷德,我是乔治。”孩子说,
  • 典藏:“我不是弗雷德,我是乔治。”一个男孩说,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他的孪生兄弟在背后催他快点。他想必听了的话,因为他一转眼就不见了——
  • 典藏:他的孪生兄弟在背后催他快点。他想必听了兄弟的话,因为他一转眼就不见了——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这时第三个兄弟迈着轻快的步子朝检票口走去——
  • 典藏:这时第三个兄弟迈着轻快的步子朝隔墙走去——
  • 台版:现在轮到了第三个兄弟,他踏着轻快的步伐迈向中间的票亭——
  • 英版:Now the third brother was walking briskly towards the ticket barrier
  • 美版:Now the third brother was walking briskly toward the barrier --

评论:首版说没错也没错,说有错也有错,但不是米赫普提到的错。ticket barrier不是检票口,更不是售票亭,而是验票口——英国检票口的形制不是人工检票通道,而是一排验票闸机。米赫普使用的美国版确实是隔墙,但这并不是原文。

哈利出站后与韦斯莱夫人拥抱瞬间(第四册最后一章)
  • 译文:这孩子又瘦又高,显得笨手笨脚,满脸雀斑,大手、大脚、长鼻子。
  • 原文:He was tall, thin and gangling, with freckles, big hands and feet and a long nose.

评论:米赫普提到,gangling应译作不怎么结实,说意思是瘦长得难看的、细长的、不结实的,不知道怎么成了显得笨手笨脚。他应该知道,而且知道地很清楚。他手里至少有一部柯林斯[79],那上面是这么写的:gangling用于形容年轻人(尤指男子)又瘦又高,且clumsy in their movements(举止笨拙),类似的解说在现代英汉汉英词典、英汉大词典、LDOCE5、新牛津、OALD7等词典均可见到。简单说,就是身体比例不协调导致动作看起来怪怪地。可我没见到各词典有细长的、不结实的两处译词,如果有谁见到了,请联系我,我很想知道这两个译词的来源。

  • 首版:别担心,你只要照直朝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检票口走就是了。
  • 典藏:别担心,你只要照直朝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隔墙走就是了。
  • 原文:Not to worry, All you have to do is walk straight at the barrier between platforms nine and ten.

评论:这一次典藏版是对的。barrier的意思是障碍物,包括墙、栅栏、篱笆、十字转门等等,台版译作路障。在这里,指代的是分隔第九、第十站台的一整面金属墙壁,从车头一直贯到车尾。如前图所示,忽略墙壁材质(图为砖墙),画面左侧应是一整面金属墙壁,正对着的是一排验票闸机,哈利等巫师撞的不是两个站台间柱子,而是穿墙而过。再看下图,这是真实的国王十字车站,每四个站台之间就有一面墙壁隔断。[80]

下图是真实的第九站台,即上图第八站台的左侧面,哈利等人就是撞的这面墙消失的(在现实生活中,第九、第十站台之间是两条铁轨,根本没有墙)。文中说这是一面金属墙壁,实际上就是砖墙。[81]

  • 人文版:别停下来,别害怕,照直往里冲,这很重要。
  • 台 版:中间不要停下来,也不要害怕你会撞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 原 文:Don't stop and don't be scared you'll crash into it, that's very important.

评论:这句绝对是错译了。译者误把这句话看成了两句。实际上,you'll crash into it是scare的宾语,因此应改译作“别害怕撞到隔墙上”。笔者深度怀疑这一句话“很重要”,因为火车站不比其他地点,麻瓜出身的巫师会有麻瓜亲友前来送站(比如当年送莉莉上学的父母和姐姐佩妮,见第七册王子的故事),因此这面墙的魔法效果应该是——只要你相信它不是隔墙,你就能过去。

  • 首版:他把小车掉过头来,眼睛拼命盯着检票口那地方的栏杆看起来还很结实呢。
  • 典藏:他把小车掉过头来,眼睛拼命盯着隔墙看起来还很结实呢。
  • 原文:He pushed his trolley round and stared at the barrier. It looked very solid.

评论:这几处译文非常坑人,真是难为死译者了,包括译者和几年前的我在内都大脑宕机了。译者无法让读者理解书中的画面,是前文提到的检票口,还是什么障碍物?要知道,the barrier极有可能会被误认作the ticket barrier的简写。所以就在这一处,检票口栏杆就都译了出来。

等到了典藏版修订时,系列电影早已流行开来,电影中的哈利竟然是直接去撞了墙——

因此这些地方就都修订掉了,包括the barrier在内的相关译词都直接译作了隔墙。虽然这对一般读者来说没有阻碍了,可对我这样较真的人和读英文原著的读者来说,这一系列改动影响了对哈利进站前车站布局的判断。单以检票口为例,早年国内各大车站都是人工检票口,人们对它的印象不是横亘在眼前的“栅栏”,而是竖直的通道(可以想见,译者构建的画面是人工检票口);从横向变作纵向,理解自然就会产生偏差。也许读英文原著的哈迷们会是这个想法吧——

这些修订给我造成了极度的困扰,我不知道ticket box、ticket barrier和barrier三个单词、短语该如何理解了,毕竟我也没去过英国,不可能拉来一个英国人问问这些指的都是什么。再说了,译词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在脑海里构建出哈利从弗农姨夫离开至面对列车这段过程中车站站台的平面图,以确保我理解的画面与小说的描述合榫,这难了。电影有改编,我只能去找各种照片佐证。

不过还好,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系列问题都已经不存在了,哈利可以安心地去撞墙了……

  • 首版:他开始向检票口走去,一路上被拥向9和10站台的旅客推来搡去。
  • 典藏:他开始向隔墙走去,一路上被拥向9和10站台的旅客推来搡去。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哈利加快脚步,准备直接冲进票亭,但是他遇到了麻烦——
  • 典藏:哈利加快脚步。他肯定会直接撞上隔墙,那样可就麻烦了——
  • 英版:He was going to smash right into that ticket box and then he'd be in trouble –
  • 美版:He was going to smash right into that barrier and then he'd be in trouble --

评论:首版是对的,原文写的是售票亭,不是隔墙;无论立着的还是躺着的,译成票亭都不算错。哈利害怕遇到的麻烦是招来麻瓜注意,引起骚乱,正如二年级撞墙,立即引发众人围观,还招来了警卫。

  • 首版:眼看离栏杆越来越近——
  • 典藏:眼看隔墙越来越近——
  • 原文:the barrier was coming nearer and nearer –

评论:这一句我没有办法埋怨译者,她想象的场景一定是国内的检票口,那时还是人工检票,没人的时候是有栏杆挡着的——这就是她在脑海中构建的barrier。换句话说,这里用的还是归化法,把场景还原到人人都可能见到的国内场景而不是英国当地场景,在尽可能不偏离原意的情形下译出来。

  • 首版:列车上挂的标牌写着:霍格沃茨特快,十一时。哈利回头一看,原来检票口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
  • 典藏:列车上挂的标牌写着: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十一点。哈利回头一看,原来是隔墙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
  • 原文:A sign overhead said Hogwarts Express, 11 o'clock. Harry looked behind him and saw a wrought-iron archway where the ticket box had been,

评论:第一句,首版译词“霍格沃茨特快,十一时”感觉更好一点。第二句不是检票口,而是售票亭。下图左侧就是拱道,哈利此时面对长长的墙壁,穿过墙壁就是列车;前文已提到哈利稍一侧身就会撞上售票亭,可见售票亭紧贴墙壁立在一旁;跨越虚空后,哈利回头,发现墙壁已经变成了一道道短短的拱道,不长,但确实是通道;一旁的售票亭已经幻化看不见了。

  • 首版:蒸汽机车的浓烟在嘁嘁喳喳的人群上空缭绕,
  • 典藏:蒸汽机车的浓烟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上空缭绕,
  • 原文:Smoke from the engine drifted over the heads of the chattering crowd,

评论:这处修订粗看没啥感觉,细品却很有味道。

  • 译文:头几节车厢已经挤满了学生,他们有的从车窗探出身来和家人说话,有的在座位上打闹
  • 原文:some hanging out of the window to talk to their families, some fighting over seats.

评论:这一句错译了。seat是fight over的宾语(表示争吵的对象),而不是地点状语,fight over (about) sth是为某物、某事而生气地争论、争吵的意思。米赫普译作“有的在争抢座位”。

  • 首版:一个留着骇人长发绺①的男孩被一些孩子围着。
  • 22版:一个留着脏辫的男孩被一些孩子围着。
  • 脚注:①牙买加黑人的一种发式。

评论:米赫普改作细长发绺,并提到dreadlocks与吓人没有关系,原荷兰足球明星古力特梳的就是这种发式。其实,新牛津、OALD7、柯林斯等词典的译词就是骇人长发绺。该译词正是源于单词直译,其前半部分dread就是吓人的意思,他或许忘了查原文的词源。

据各词典解释,这是拉斯塔法里教派成员蓄的一种法式,洗后不梳理,头发未干时紧编成辫子或做成长卷发,任其垂下。据出生于牙买加的美国教授Horace Campbell推测,该发式可能受到一支肯尼亚游击队启发,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的Mau Mau起义中反抗英国,“骇人”可能是指英国士兵在遇到游击队时的反应。[82]

22版删除了脚注,不过改译作脏辫以后,恐怕也就不需要脚注了,只希望不要再有人说这种发型不脏,该译作某某某就好。

  • 首版:让咱们也见识见识,阿里,快点。
  • 典藏:让咱们也见识见识,,快点。

评论:这里指的是李·乔丹(Lee Jordan),应该是首版统一的时候没有发现。

  • 首版:哈利从人群中挤过去,在靠近车尾的地方找到一个空隔间
  • 典藏:哈利从人群中挤过去,在靠近车尾的地方找到一个没人的包厢

评论:隔间(compartment)一词在典藏版修订后均改译作包厢,后文不再重复。

  • 首版:他先把海德薇放上去,然后连拖带拉地把他的皮箱朝车门口搬。他想把皮箱搬上踏板,可是一点儿也抬不起来。他试了两次,箱子都重重地砸在他的脚上。
  • 对照:他先把海德薇放上去,然后连拖带拉地把皮箱朝车门口搬。他想把皮箱搬上踏板,可是根本抬不起来。他试了两次,箱子都重重地砸在他的脚上。
  • 原文:He tried to lift it up the steps but could hardly raise one end and twice he dropped it painfully on his foot.

评论:22版仍改回了首版。

米赫普提到,could hardly raise one end没有“可是一点儿也抬不起来”的意思,并改译作“可是只能勉强抬起一头”。翻译得不错,可是不严谨了:hardly用于表示程度的微不足道,在语法中通常表示为否定,意思是几乎不好不容易才几乎无法

第二句米赫普改译作“箱子都把他的脚砸得好痛”,末两字若改作“生疼”就有点味道儿了。painfully用于强调讨厌的性质或情形,在此处不作全句的状语,而是作动词drop的状语,意思有非常、极其极度地、剧烈地痛苦地等,这里应是人文社综合考量后,采用了第二种理解。不过这两个版本都挺疼的。

  • 首版:“要帮忙吗?”说话的正是他在检票口碰到的那对红头发孪生兄弟中的一个。
  • 典藏:“要帮忙吗?”说话的正是他在检票口碰到的那对红头发孪生兄弟中的一个。
  • 原文:'Want a hand?' It was one of the red-haired twins he'd followed through the ticket box.

评论:正好一词有一种巧合的感觉,修订地非常好,只是有点可惜。这里英国版仍是售票亭,美国版改作隔墙;依照前文的统一修订,此处也该改作隔墙,毕竟前面的检票口三字已经给改没了。

  • 首版:孪生兄弟最后看了一眼就跳下车去。
  • 典藏:孪生兄弟最后看了一眼哈利,就跳下车去了。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最小的一个正要躲闪,却被母亲一把抓住,替他鼻子尖。
  • 典藏:最小的一个正要躲闪,却被母亲一把抓住,替他擦了擦鼻子尖。
  • 原文:The youngest boy tried to jerk out of the way, but she grabbed him and began rubbing the end of his nose.

评论:这里应是有意识地省略了一个词:男孩。问题是金妮还在,此处不够严谨了。

  • 人文版:“好哇,罗恩,你这个小鬼头,鼻子又碰灰啦?”孪生兄弟中的一个说。
  • 台 版:“啊哈,小乖乖荣荣鼻子上又沾到墨水啦?”其中一个双胞胎说。
  • 原 文:'Aaah, has ickle Ronnie got somefink on his nosie?' said one of the twins.

评论:原文很有意思。ickle是little的儿语,后文多次出现(第三章也曾用于称呼达力),尤其是皮皮鬼,经常用这个词调戏新生;原文没有你这个三字,也不是罗恩(台版译作荣恩),而是昵称罗尼,早期译者为前后一致,一人多名的情况一般都统一了。第五册罗恩当级长的时候,双胞胎想起了这一称呼,其译文作小罗尼。笔者从各版改译作“啊哈小罗尼鼻子又碰灰啦?”诸位可以比较一下双胞胎的语气差异。

somefink一词在词典里是查不到的,我直到翻查到一篇讨论英国口音的论文后才明白,其实就是something的吞音。

  英国人的社会阶层往往不是通过财富和职业来体现的,而是他的行为和说话特色。总体来说,英国人的社会地位可以通过发音和用词来反应出来,因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发音不易模仿。很多人误认为标准发音就是英国上层阶层所采用的发音,而实际上上层阶层采用另外一种发音方式。标准发音只能算是一种口音而不是社会方言。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操着一口标准发音在20世纪中期的英国,象征着权势,地位和金钱的富足。因为发音标准用词精确通常来自受教育程度高的上层阶层家庭。
  标准发音固然标准,统一,但是却不利于上层阶层在言辞中体现自己的地位。上层阶层发音简要有力,单词的元音会被习惯性的吞掉。而下层阶层习惯于遗漏辅音,采用比较懒惰的发音方式。
  尽管上层阶层的人们会在发音时吞元音,但如果有必要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正确发出元音的。而下层阶层除了会丢辅音以外,也很难将辅音发对。他们常常将th发成f或者v,这么一来thing就发成fing,that发成vat。此外他们还会将g发成k,something发成somefink。某些地方的下层阶层群众喜欢拖长某个元音的发音,将Dave发成Daaave,或者将a发成i,如此一来Dave就被发成Dive。尽管上层阶层的发音也未必精准,但是他们至少可以发音正确。而发音错误的下层阶层容易被人冠以受教育程度不好的印象。
  从字面意思看,Dinner从词典指代午饭或者晚饭一类的正餐。但如果你在英国用dinner指代午饭,那么马上就会被归到下层阶层。上层阶层对午餐和晚餐有着严格的界定,而晚餐应该被称作dinner或者supper,而午餐只能是lunch。Dinner可以指代宴会聚餐等大型餐宴,而supper只能是家庭自制晚餐。
  Sweet,pudding,afters和dessert全都有甜品的意思。然而尽管词面意思相同,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词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人们可以从你的用词中明显的发现你的教育水平和你所归属的社会阶层。Pudding是饭后最后一道甜品。Dessert是在pudding后提供的混合着新鲜水果的点心,Sweet一定是糖果类点心,比如巧克力或酥糖。Sweet不能和pudding混淆,如果大餐过后你说,“anyone wants sweet?”那你马上就被大家归到中产阶层以下的阶层了。
  Pardon被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用来请求说话者重复一下刚才说的话,其实这种说法非常势力,甚至有些中上层阶层觉得它登不上台面。上层阶层在请求对方重复自己的话的时候一般说what?,中产阶层说sorry?,即便是下层阶层都不爱用Pardon而说wha?(丢了辅音t)如果有人说了pardon,那么他很快会被人觉得此人装腔作势想要挤入高于他的阶层。[83]
  • 首版:远远看见他们的大哥大步朝这边走了过来
  • 典藏:他们远远看见他们的哥哥大步朝这边走来
  • 对照:他们的哥哥大步朝这边走来。
  • 台版:最大的男孩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 原文:The oldest boy came striding into sight.

评论:22版仍改回了典藏版。

  • 首版:哈利发现他的胸前别着一个银光闪闪的字母P。
  • 原文:Harry noticed a shiny silver badge on his chest with the letter P on it.【美国首版】
  • 典藏:哈利发现他的胸前别着一枚金红色的徽章,上面有一个字母P。
  • 原文:Harry noticed a shiny red and gold badge on his chest with the letter P on it.【英国新版】

评论:这是罗琳第三处校订。

  • 译文:“我不能待太久,妈妈,”他说,“我在前边,那里专门给级长划出了两个包厢——”
  • 原文:Can't stay long, Mother, I'm up front, the Prefects have got two compartments to themselves –

评论:米赫普认为Prefects应译作监督生,因为英国普通中小学根本没有学生“级长”;级长应该是Head of Year(或称年级主任),是英国学校的一种职务,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霍格沃茨实行学院制,没有年级主任,不存在“一级之长”这一职务。

经查,文馨、新牛津、柯林斯等词典译词均作级长,OALD7作学长,文馨、新牛津还译作班长,特指某些英国学校负责帮助老师维持纪律、协助管理低年级学生的高年级学生。文馨词典还提到,指的是英国的public school,在其他学校相当于monitor(上级生)。monitor一词在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网络版)中译作监督生,可在文馨、新牛津、OALD7仍作级长班长,有的多班代表纠察员等译词。(注:日文版译作监督生,用的也是汉字,不过监督的含义在日语里有所扩展。)

由此可见,级长是词典译词,压根就没错。这本质上还是米赫普构建了一套虚拟的译词体系,将级长年级主任算作同义词。自行造词不是不可以,比如级长可算作各年级都可设置的学生职务,属于瑕疵,可这是词典译词,不能说译者错,要错也是词典错——可这本质上仍是归化翻译的一种,译词随你编,有道理即可。监督生强调他的学生身份,但级长强调的是他管学生的权力。(这与学生会主席还有区别,后者相当于在霍格沃茨建立了一套学生会班子。)为译著挑错实际上就是在不停地双标甚至多标中寻找更好的标准,在译著译词不过于偏离原文的情形下说译错了,就属于把鸡蛋砸碎了愣说鸡蛋壳是骨头了。

  • 译文:
  “慢着,我想,我记得他说过,”孪生兄弟中的另一个说,“说过一次——”
  “说不定是两次——”
  “等一会儿——
  “说了整整一个夏天呢——”
  • 原文:
  'Hang on, I think I remember him saying something about it,' said the other twin. 'Once –'
  'Or twice –'
  'A minute –'
  'All summer –'

评论:米赫普理解成双胞胎接力说了一句话:Once or twice a minute all summer.(整整一个夏天,每分钟都要说一次、或者两次。

笔者看完笑喷了,甚至怀疑罗琳是不是在故意调戏译者。单看这句话,符合珀西的脾气,也符合双胞胎的脾气(罗恩估计早被烦死了吧);可细一琢磨,韦斯莱家的双胞胎,是否有同卵子双生双胞胎所具有的心灵感应,即像良辰美景姊妹那样(如果你知道她们是谁),同时想到一句话,并可以像一个人说话那样接力说完?可我遍查全书,没再遇到过类似情况,双胞胎或许会接力,可接的都是一整句话。

我特意去查了其余各译本,台版第三句作“说了一分钟”,其余各句与人文版没有区别。再查日文版,是这么翻译的——

  「まてよ、そういえば、なんか以前に一回、そんなことを言ってたな」ともう一人の双子。
  「二回かな……」
  「一分間に一、二回かな……
  「夏中言っていたような……」
  “等等,说起来,以前说过一次那样的话。”另一个双胞胎说。
  “两次吧……”
  “一分钟一两次吧……
  “好像整个夏天都在说……”(译句出自百度翻译)

笔者更倾向于日文版译法,即虽是接力成句,但原短语本已成句,只需扩充时间范围,无需调整语句结构。但是人文版不算错,这是不同的表达方式。a minute无论是等同于wait a minute,如台版单独成句,还是如日文版算作前句的中心词,都是双胞胎之一信手拈来,新想出来的,属于新添加的结构,而不是早就设计好的——尤其是前两句(或许还可包括第三句)本身就是包袱的组成部分,米赫普一调整语序,包袱就全凉了

  • 首版:“哎呀,住嘴。”级长珀西说。
  • 典藏:“,住嘴。”级长珀西说。

评论:Oh, shut up!~

  • 首版:如果猫头鹰给我报信,说你们——你们炸了一只马桶,或是——
  • 典藏:如果猫头鹰给我报信,说你们——你们炸了一只抽水马桶,或是——

评论:常规修订。

  • 人文版:放心吧,罗恩小鬼头跟着我们不会有事的。
  • 台 版:别担心,小宝贝荣荣跟我们在一起安全得很。
  • 原 文:Don't worry, ickle Ronniekins is safe with us.

评论:这里也该是罗尼小鬼头小罗尼,或参考台版作小宝贝罗尼,后缀-kins在口语中也是的意思,常表示关系亲密。

  • 首版:你看他去站台怎么走的时候,多有礼貌啊。
  • 典藏:你看他打听去站台怎么走的时候,多有礼貌啊。

评论:译文越来越有意思了……

  • 首版:包厢的推拉门开了,最小的那个火红头发的孩子走了进来。
  • 典藏:包厢的推拉门开了,最小的那个头发的孩子走了进来。
  • 对照:包厢的推拉门开了,最小的那个红头发的男孩走了进来。
  • 原文:The door of the compartment slid open and the youngest red-headed boy came in.

评论:后面改了,前面没改,想是漏过去了。

  • 首版:一对孪生兄弟也来了。
  • 典藏:那对孪生兄弟也来了。
  • 原文:The twins were back.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哈利问,发现自己和罗恩彼此都对对方感兴趣。
  • 典藏:哈利问,发现自己和罗恩都对彼此感兴趣。
  • 原文:asked Harry, who found Ron just as interesting as Ron found him.

评论:原文更绕嘴。

  • 首版:我想,我妈妈有一个远房表兄是一个会计师,不过我们从来不谈他。
  • 典藏:好像我妈妈有一个远房表兄是一个会计师,不过我们从来不谈他。
  • 原文:I think Mum's got a second cousin who's an accountant, but we never talk about him.

评论:常规修订。在英语里,堂表兄弟姐妹(共有同一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是cousin或first cousin,那共有同一对曾祖父母或者曾外祖父母的就是second cousin(从表兄弟姐妹)。这句话原是罗琳为第四册埋的扣子,并引出罗恩的表妹马法尔达,最后罗琳放弃了这个角色,重写了前三分之一。

  我曾经提到过韦斯莱的表妹,在我砍掉她之前,她在《火焰杯》里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角色,不想牺牲她,但她没能完成赋予她的任务,因此她不得不离开。
  马法尔达是《点金石》中提到的“做股票经纪人的远房表兄”的女儿。这位股票经纪人过去对韦斯莱夫妇非常粗鲁,但现在他和(麻瓜)妻子生了一个女巫,这让夫妻俩感觉非常为难。他们回到韦斯莱家寻求帮助,想让孩子到霍格沃茨上学之前了解了解巫师界。韦斯莱一家同意带她过暑假,包括观看魁地奇世界杯,但几乎立刻就后悔了。韦斯莱夫人怀疑马法尔达的父母只是想暂时摆脱她,因为事实证明她是韦斯莱夫人见过的最讨人厌的孩子。
  马法尔达本应向哈利、罗恩和赫敏传达有关食死徒的某些信息,因为作为一个好管闲事、爱偷听别人说话、喜欢显摆的斯莱特林,在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儿子、女儿谈话后可不会守口如瓶。不幸的是,无论我让她变得多么聪明,一个11岁大、被关在学校里的学生所能发现信息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而我随后为了实现马法尔达的功能而创造的丽塔·斯基特则要灵活得多。
  最棒的地方在于,马法尔达是赫敏的对手。令后者厌恶的是,马法尔达天资聪颖,还是一个真正喜欢卖弄的人,因此赫敏在不赞成违反规则和渴望加入并击败她之间左右为难。[84]

首版:这个韦斯莱家族显然就是在对角巷的那个面色苍白的男孩说过的魔法世家之一了。

典藏:这个韦斯莱家族显然就是对角巷那个面色苍白的男孩说过的古老的巫师家族之一了。

  • 首版:现在珀西当上了级长
  • 对照:现在珀西当上了级长
  • 译文:弗雷德和乔治尽管调皮捣蛋,但他们的成绩都是顶呱呱的大家都觉得他们很有意思都盼望我能跟他们一样。可话又说回来,即使我能做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因为他们在我之前就做到了。
  • 原文:Fred and George mess around a lot, but they still get really good marks and everyone thinks they're really funny. Everyone expects me to do as well as the others, but if I do, it's no big deal, because they did it first.

评论:这一段的标点出了问题:“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的他们指的只有双胞胎,不含比尔、查理和珀西;而“盼望罗恩能一样”的他们指的是罗恩的所有哥哥,而不仅仅是双胞胎。两个大家一合并,指代就乱套了。

此处应译作“弗雷德和乔治尽管调皮捣蛋,但他们的成绩都是顶呱呱的大家都觉得他们很有意思。每个人都盼望我能跟哥哥们一样可话又说回来”。

  • 人文版:他们买不起——我是说,就把老鼠给我了。
  • 台 版:可是他们没钱——我是说,结果我得到的是斑斑
  • 原 文:but they couldn't aff– I mean, I got Scabbers instead.

评论:原文写的是斑斑。人文版不能说是错译,可认为是一次调整;不过我喜欢台版的表述,末句很有乐子。

  • 首版:哈利觉得买不起猫头鹰也没有什么不好,他自己一个月前不也一直是一文不名吗?
  • 典藏:哈利觉得买不起猫头鹰也没有什么不好,他自己一个月前不也一直是身无分文吗?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你叫出神秘人的名字了!”罗恩说,显得又震惊,又感动
  • 对照:“你说出神秘人的名字了!”罗恩说,显得又震惊,又佩服
  • 原文:'You said You-Know-Who's name!' said Ron, sounding both shocked and impressed.

评论:这一处也是米赫普提出过,对照版修订的。impressed是对……钦佩、敬仰、有深刻的好印象的意思。

  • 人文版:他又说,听得出他最近正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 台 版:他又加了一句,这是他第一次对别人透露出最近深深困扰他的事情,
  • 原 文:he added, voicing for the first time something that had been worrying him a lot lately,

评论:voice有表达、吐露(感情或意见)的意思,for the first time作voice的状语。此处应作“第一次吐露最近让他感到忧心忡忡的事”。哈利不但感到忧心忡忡,还面对罗恩勇敢地把困难说了出来。

  • 译文:我敢说,我一定会是班上最差的学生。
  • 原文:I bet I'm the worst in the class.

评论:这句译文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最大的问题是,霍格沃茨并非班级制,而是学院制,平均每学院每年级大约30人上下,这就是哈利口中的班级[85]。class指的是一组共同上课的学生,具有大致相同的学术水平(即同一年级),本意并不包含学校建制,此处及后文类似字眼中的班级(全班、班上等)并不代表班级制。

  • 首版: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列车已驶出伦敦。他们正沿着遍地牛羊的田野飞驰。
  • 典藏: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列车已驶出伦敦正沿着遍地牛羊的田野飞驰。

评论:常规修订。首版是直工直令地直译,有点译死了,典藏版打磨一下就很靠谱了。

  • 人文版:他们沉默了片刻,望着田野和草场从眼前掠过。
  • 台 版:两个人沉默了一段时间,各自欣赏窗外一闪即逝的阡陌风光
  • 原 文:They were quiet for a time, watching the fields and lanes flick past.

评论:lane指的是农村地区的小路乡间小路)。我很怀疑是不是译者把lanes看成了lands;再或者就是把fields(田野、牧场)两层含义都给译出来了。

  • 首版:只有比比多味豆、吹宝超级泡泡糖、巧克力蛙、南瓜馅饼、锅形蛋糕、甘草魔棒,还有一些哈利从未见过的稀奇古怪的食品。
  • 典藏:只有比比多味豆、吹宝超级泡泡糖、巧克力蛙、南瓜馅饼、坩埚形蛋糕、甘草魔杖,还有一些哈利从未见过的稀奇古怪的食品。
  • 原文:What she did have were Bertie Bott's Every-Flavour Beans, Drooble's Best Blowing Gum, Chocolate Frogs, Pumpkin Pasties, Cauldron Cakes, Liquorice Wands

评论:比比多味豆,台版作柏蒂全口味豆子吹宝超级泡泡糖一词与台版一致;最后两种是大釜蛋糕、甘草(未写魔杖二字)。

吹宝超级泡泡糖(两西可一盒)
  • 首版:她总不记得我不爱吃罐头咸牛肉
  • 典藏:她总不记得我不爱吃腌牛肉
  • 原文:She always forgets I don't like corned beef.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在这之前他没有分给过别人任何东西,
  • 典藏:在这之前他没有和别人分享过任何东西,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这些是什么?”哈利拿起一包巧克力蛙问罗恩,“它们不会是真青蛙吧?”他开始觉得现在什么也不会让罗恩吃惊了。
  • 对照:“这些是什么?”哈利拿起一包巧克力蛙问罗恩,“它们不会是真青蛙吧?”他开始觉得什么也不会让自己吃惊了。
  • 原文:He was starting to feel that nothing would surprise him.

评论:原文没有具体指代对象,首版罗恩二字是译者为便于理解加上的。最让我吃惊的是,米赫普竟然没有指出这一点。严格地说,两种说法其实都对,罗恩可能会因哈利对魔法世界的一窍不通而吃惊,哈利则对魔法本身吃惊。

  • 首版:哦,你当然不会知道,
  • 22版:哦,我忘了你不知道,
  • 原文:Oh, of course, you wouldn't know –

评论:这种转化确实有些别开生面,高了。

  • 首版:巧克力蛙里都附有画片,你知道,可以收集起来,都是些有名气的男女巫师,我差不多攒了五百张,就缺阿格丽芭和波托勒米。
  • 典藏:巧克力蛙里都附有画片,可以收集起来,都是些有名的巫师,我差不多攒了五百张,就缺阿格丽芭和波托勒米
  • 原文:Chocolate Frogs have cards inside them, you know, to collect – Famous Witches and Wizards. I've got about five hundred, but I haven't got Agrippa or Ptolemy.

评论:笔者挺喜欢这些译出插入语的句子的,有一种英式的美感,口语感也更强。

此外,乍一看译名,阿格丽芭似乎是女巫,其实他是个男巫。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Cornelius Agrippa,1486-1535),巧克力蛙画片上说“他著有与魔法、巫师有关的书籍,一些重要人士认为这些著作是邪恶的,并以此为由将他关进监狱。”[86][87]

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

在现实生活中,阿格里帕确有其人。海因里希·科尔内留斯·阿格里帕·冯·内特斯海姆(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von Nettesheim)是德国博学家、医生、法学家、军人、神学家和神秘学作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关于女性的高贵和卓越的宣言》(首次出版于1529年,断言女性在道德和神学上优于男性)和《论隐秘哲学》(De occulta philosophia libri tres),后者涵盖了各种神秘学主题。[88]他精通炼金术、占星术和魔法,并因对神秘学的兴趣招致批评,还丢掉了不少工作。没有证据表明阿格里帕生前因对魔法或神秘学的兴趣或实践受到严重指控,更不用说受到迫害了,尽管众所周知他反对迫害女巫。[89]

阿格里帕的木刻版画肖像

罗恩提到的第二个人Ptolemy也不是英国人,而是罗马帝国时代生活在埃及亚历山大市的一个希腊人,此为英文译名;他的全名是克劳迪厄斯·托勒密([英]Claudius Ptolemy,[希腊]Πτολεμαῖος Ptolemaios,约90-168),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家、地理学家和音乐理论家,建立地心宇宙体系学说,著有《天文学大成》、《地理学指南》等。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就没必要啰嗦了,能和魔法扯上关系的著名人物,也只有他了。

克劳迪厄斯·托勒密

阿格里帕一名出自《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手册未载;托勒密一名都不需要查阅手册,《英汉大词典》就有他的词条(其实词典也有阿格里帕,但指代的是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的密友、副手和得力将领,人生经历和神秘学、魔法毫无关联)。台版也没译对这两个名字,分别作阿葛丽芭皮托勒米,显然译者是当作罗琳虚拟的英国巫师译出来的。

  • 首版:“哦,邓布利多!”哈利说。
  • 对照:“原来就是邓布利多!”哈利说。
  • 原文:'So this is Dumbledore!' said Harry.

评论:情绪一下子就变了~吓得笔者书都掉了~

  • 首版:你当然不能希望他整天待在这里。
  • 典藏:你当然不能指望他整天待在这里。
  • 原文:Well, you can't expect him to hang around all day.

评论:读对照版,读修订对比文章,读的就是这些地方。

  • 人文版:罗恩眼睛盯着一堆没有拆包的巧克力蛙。
  • 台 版:荣恩的目光飘向那一大堆尚未打开的巧克力蛙。
  • 原 文:Ron's eyes strayed to the pile of Chocolate Frogs waiting to be unwrapped.

评论:这一句台版更准确一点,罗恩不是直勾勾地盯着巧克力蛙,而是眼睛一直在往那边飘。stray的意思是视线漫不经心地偏离往别处看;柯林斯释义说,如果你的思想或眼睛stray,你就不会专注于某个特定的主题,而是开始思考,或看向其他的东西。这里可调整作“罗恩眼睛不由得瞟向那一堆没有拆包的巧克力蛙”。

  • 首版:“是吗?怎么,那他们一动不动吗?”罗恩显得非常惊讶。“太奇妙了!”
  • 对照:“是吗?什么,他们一动不动吗?”罗恩显得惊讶,“太奇怪了!”
  • 原文:'Do they? What, they don't move at all?' Ron sounded amazed. 'Weird!'

评论:什么一词是典藏版修订的,奇怪是对照版修订的,其余各处22版仍改回了首版。

  • 首版:罗恩的兴趣在于吃巧克力蛙,而不是看那些有名气的男女巫师的画片。
  • 典藏:罗恩的兴趣在于吃巧克力蛙,而不是看那些著名巫师的画片。

评论:常规修订。

  • 译文:他一下子不仅有了邓布利多和莫佳娜,而且还有了汉吉斯阿博瑞克瑟斯帕拉瑟和梅林。
  • 原文:Soon he had not only Dumbledore and Morgana, but Hengist of Woodcroft, Alberic Grunnion, Circe, Paracelsus and Merlin.

评论:这句漏译了大量细节,这些人个个都鼎鼎有名。

莫佳娜又名美更·拉·費(Morgan le Fay)[90],是一个黑女巫,能变成鸟的阿尼马格斯,还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治疗师。她是阿瓦隆岛的女王,亚瑟王同母异父的姐姐,也是梅林的敌人,影响了亚瑟王时代的许多事件。[91][92]

伍德克罗夫特的汉吉斯因被麻瓜迫害者赶出家门,便在苏格兰建立了霍格莫德村。据说三把扫帚是汉吉斯的老宅。伍德克罗夫特村是汉吉斯的出生地,位于英格兰格洛斯特郡怀依河东岸迪安森林区。[93][94]

阿博瑞克·格伦尼恩(1803–1882)是粪弹的发明者。[95]

瑟斯,应译作喀耳刻([希腊]Κίρκη),前者是英语发音转译的。她是古希腊神话中埃埃亚岛上与野兽共同生活的女巫。奥德修斯来到该岛,同伴被女巫的魔药变成了猪,他受神药摩利草保护,并迫使女巫将同伴恢复原形。

帕拉瑟,《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剧本第47场译作帕拉塞尔苏斯,英汉大词典作帕拉切尔苏斯,16世纪著名的医生和炼金术士,哥白尼和达芬奇同时代的医学天才,他大胆的理论挑战了中世纪思想,并以发现爬蛇语而闻名。帕拉塞尔苏斯对医学做出了许多贡献,他相信每个人都需要体内矿物质和金属元素的平衡,是第一个使用矿物质和金属药物的人。帕拉塞尔苏斯的医学研究与炼金术思想密不可分,详见《寻求哲人石》一书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分成三个走向:一是继续延续传统的点石成金术;二是用于医药方面,形成了医药化学运动;三是用于矿物冶炼方面,形成了早期的矿物学。
  帕拉塞尔苏斯是医药化学运动的先驱,他提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由硫磺、水银和自己所增加的盐组成,这三大基本物质是原始物质的物化显现形式。盐对物质具有建构性的意义:水银是精神,代表金属光泽、流体或烟雾;硫磺是灵魂,代表可燃性、颜色和气味;而盐是固体,代表强度和外形。每种存在的物质都可看作是基本物质和三大原理的特性的化合物。(笔者注:炼金术语言里,硫磺不是元素周期表第16号元素,水银不是第80号元素,盐也不是氯化钠或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燃烧一块木头,能着火是硫磺的功劳,烟是水银,残留的灰烬是盐。)
  在他看来,疾病是由于元素之间的不平衡引起,正象盖仑派医生们认为疾病是由于体液之间的失调所引起的一样。但帕拉塞尔苏斯学说指出,恢复平衡可以用矿物质药物而不用有机药物。[96][97]
  • 首版:最后他总算勉强自己不再去看德鲁伊特教女教徒克丽奥娜,然后打开一袋比比多味豆。
  • 对照:最后他总算强迫自己不再去看挠鼻子的女德鲁伊克丽奥娜,打开一袋比比多味豆。
  • 脚注:德鲁伊特是古代克尔特人中一批有学识的人,担任祭司、法官、巫师或占卜者等。
  • 原文:He finally tore his eyes away from the druidess Cliodna, who was scratching her nose, to open a bag of Bertie Bott's Every-Flavour Beans.

评论:漏译处补足了。克尔特人其实就是凯尔特人,德鲁伊特是他们的原始宗教。

德鲁伊特教

克丽奥娜,中世纪爱尔兰德鲁伊女巫,最先发现了月露(Moondew)的魔法特性。传说她可以变成海鸟的形象或变成海浪。她最大的爱好是飞行。在爱尔兰神话中,克丽奥娜是爱与美的女神,也是科克郡的守护神。她有三只色彩鲜艳的鸟,它们的歌声可以治疗疾病。克丽奥娜离开了提尔纳诺(爱尔兰语,意思是承诺之地,是凯尔特人心中的西方极乐世界),与她凡间的情人恰班生活在一起。在科克郡格兰多港口吟游诗人演奏的音乐声中,她在梦乡中被海浪带走了。[98][99]

  • 首版:乔治说,有一次他还吃到一粒带干鼻子牛儿味的豆子呢。
  • 典藏:乔治说,有一次他还吃到一粒干鼻屎味的豆子呢。

评论:米赫普说他不知道鼻子牛儿是哪里的方言土语,译者应该用普通话翻译。我只能评价两个字:有病!而且不是一般地有病!我想任何人只要查一下词典,就会发现bogey本身就是英国特有的鼻屎的非正式用法,换句话说原文本身就是一种方言土语。美国版甚至特意换成了booger,北美的方言土语。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不让罗琳把这个词换成dried nasal mucus?他恐怕忘了,方言本身也是文字美感的一部分。真是日了斑斑了~

  • 译文:哎呀呀,明白了吧?芽豆
  • 原文:Bleaaargh – see? Sprouts.

评论:芽豆一词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sprout本身就是的意思,包括绿豆芽、黄豆芽、西兰花芽、紫花苜蓿芽等;它还可特指球芽甘蓝,又名抱子甘蓝,英文俗名叫brussels sprout(布鲁塞尔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首都),一种不大点儿的卷心大头菜。因此台版译作芽菜;与植物同名的斯普劳特,台版便译作芽菜教授

芽豆二字,既可以看作“黄豆芽、绿豆芽口味的豆子”,即使用了归化的译法,毕竟它本身就叫,只归了一个字;或可看作“球芽甘蓝口味的豆子”的简称;在我看到球芽甘蓝的形态之后,甚至怀疑译者是不是干脆就把它当成了球芽甘蓝的土名——这玩意儿比豆子大不到哪儿去(说这话也亏心,肯定比鹌鹑蛋要大),可怎么看怎么像豆子。

米赫普提到第六册第16章正确翻译了该词,我去查了一下,这里是有特指的,只能异化翻译,因为原文是这么写的:“他们站在陋居厨房的水池前,为韦斯莱夫人削小山似的一堆球芽甘蓝。”

罗恩尝到的大概率是球芽甘蓝的味道,因此这里直接放弃形态,直接译成大头菜恐怕也没啥褒贬;可真要译成豆芽口味的,仍然能表达出原文体现多味的一面。能看到早期译者尽可能地使用了归化译法,尽可能贴近读者的生活,而不是作者的。这又是一次选择,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没有选择更正式的学名译词:正常人能说大头菜的话,谁说结球甘蓝呐。

  • 首版:哈利吃到了吐司、椰子、烘豆、草莓、咖喱、青草、沙丁鱼等各种口味的,
  • 对照:哈利吃到了吐司、椰子、烘豆、草莓、咖喱、青草、咖啡、沙丁鱼等各种口味的,

评论:漏译一词已补足。据说比比多味豆有700种口味(详见百度百科词条)。我买过一包,一百块左右,只想说一句,永远不要相信颜色和口味的对应关系,你会泪流满面地回来赞同我的。

关于糖果零食的更多信息详见:【Pottermore中文】蜂蜜公爵 | 最引人入胜的糖果清单

比比多味豆
  • 首版:“对不起,”他说,“我想问问,看见我的蟾蜍了吗?”
  • 典藏:“对不起,”他说,“我想问问,你们看见我的蟾蜍了吗?”

评论:英语中的you即表示也表示你们,单复数的区分也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儿啊~

纳威和奶奶在车站
  • 首版:那个丢蟾蜍的男孩再次来到他们面前,只是这回一个小姑娘陪他同来
  • 对照:那个丢蟾蜍的男孩再次来到他们面前,这回是一个小姑娘陪他来的

评论:最后两处是典藏版的修订,前两处是对照版的修订,22版恢复了只是二字。

  • 人文版:雏菊、甜奶油和阳光,把这只傻乎乎的肥老鼠变黄
  • 台 版:阳光,雏菊,甜奶油,将这只胖笨老鼠变成黄油油
  • 原 文:Sunshine, daisies, butter mellow, Turn this stupid, fat rat yellow.

评论:原文压了[ləʊ]韵;人文版把阳光一词放到了后面,压的是[uang]韵,和押韵比起来,修改单词的顺序只是小case了。台版译作黄油油,压的字韵。

  • 首版:所有的课本我都背会了,当然,我只希望这能够用——我叫赫敏·格兰杰,
  • 典藏:所有的课本我都背会了,当然,但愿这能够用——我叫赫敏·格兰杰,
  • 原文:of course, I just hope it will be enough – I'm Hermione Granger,

评论:米赫普一直在叽溜Hermione[həmaɪ'əʊni]一词应译作赫麦欧妮,第四册专门对这个名字的发音做过细致讨论,还提到译者是在耍小聪明,简化了名字。

我的评价还是两个字:扯淡。单纯的音译完全无法满足译著的要求,全书很多名字都有寓意,完整音译是最偷懒的一种译法。对于赫敏一词来说,属于音意结合,赋予了她阳光积极的形象;台版也没有选择完整音译,作妙丽。人文版把mione的三音节并成一个,连同前面一个her合译;台版则直接把her去掉,mione译成两个音节。

Hermione原是莎士比亚剧本《冬天的故事》里西西里王后的名字,因此我找到了国内几部著名的译本,梁实秋译作赫迈欧尼[100],朱生豪作赫美温妮[101]赫米温妮[102],李华英同作赫米温妮[103],张冲作赫梅昂妮[104]。这些都是著名翻译家的音译,但除了能提取相对准确的发音并确认这是个女孩的名字外,没有丝毫意义。至于第四册英文发音,更是针对原著读者的小插曲,对译著没有丝毫影响,只能归化,而不能异化。

  主持人:你或许应该读一下这个名字,因为大家在问哈利朋友的名字怎么读……
  罗 琳:这是问我最多的问题,我开始希望我叫她Jane了!“哈利的女孩朋友叫什么名字?”Her-my-o-nee(赫迈欧尼)!Hermoyne(赫迈尼)这种读法真的很常见,我听过很多次,但我最喜欢的读法还是Her-me-won(赫米翁)!当我听到Her-me-won的时候,我心里缺德的那一面想说“这才是对的!干得好!”但接着,我觉得这太残忍了,因为这些孩子中的一个长大后会给他们的孩子取名Her-me-won!所以,我们不想这样。因此读法是Her-my-o-nee![105]
  (HER——她比任何人都要聪明;MY——我没她那么聪明;OH——哦,多想有那样的头脑;KNEE——我撞伤了我的膝盖。自从我在第四册写了赫敏教克鲁姆念名字那段,询问的人就比较少了。)[106]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想出她的名字的?
  罗 琳:唔……这名字只是以某种方式适合她。①这个名字源自于莎士比亚的著作《冬天的故事》。唔……虽然我的赫敏与“那个”赫迈欧尼的关系不大,但它听起来很像一对想要证明自己有多么聪明的专业牙医会取的名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们给女儿取了一个又好听又不寻常的名字,没有人能读出来!我的意思是,父母就会这样做!唔……我确实想要,事实上,我想给她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名字,因为我认为有很多像赫敏这样的女孩,我就是个像赫敏一样的女孩。而且我在写作时突然想到,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要把书出版,如果我出版了,我不想给她一个常见的名字,以防万一真的存在一个长着大板牙的Jane,真就是一个“大明白”,很不招人待见的那种。我只是想,只是认为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105]
  主持人:赫敏有兄弟姐妹吗?
  罗琳:不,她没有。当我第一次想出赫敏时,我给了她一个妹妹,但她很难插进故事里。她本来应该是个麻瓜,不能去霍格沃茨上学。这是一个不太好用的副线,在故事中没有太大的地位。我故意把赫敏的家人放在幕后。你看罗恩的家人那么多,所以我想应该让赫敏的家人,相比之下更加平凡。你知道,他们是牙医。他们对奇怪的女儿有点困惑,但仍然为她感到骄傲。[107]
  ①Hermione是Hermes(赫尔墨斯)的阴性写法。在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又译赫梅斯,珀西猫头鹰的名字)是沟通神界与人间的信使,很有智慧、口才,思维敏捷;[108]此外,这个名字还有炼金术层面的暗示,与罗恩的中间名Bilius(黄胆)[109]相互照应,具体细节详见《哈利·波特de书架》第九章。[110]赫迈欧尼(特指西西里王后)一名虽是罗琳借壳重生,不过墨其家先生提到:在莎翁剧中,所有人一度都认为王后去世了,直至最后一幕,王后的朋友鲍利娜邀请众人观赏一座纪念她的石像。令人惊讶的是,这座石像栩栩如生,与已故的赫迈欧尼王后分毫不差,而当鲍利娜命令音乐响起:“到时候了,下来,不要再是石头了。”王后的石像居然“活”了过来。联想到第二册赫敏调查蛇怪时险些丧命,变成石像的情节,我们大概可以猜到为什么罗琳觉得用这个名字比较合适了。[111]
  格兰杰的意思是农民,或者说是一类农场执行官的头衔,负责监督封建领主对谷仓租金和税款的征收;它源自盎格鲁-诺曼语和法语,两者都可追溯到拉丁语granica(粮仓)。这让人回想起赫敏的麻瓜出身。她最初姓Puckle(派克),但罗琳后来认为和她的性格不符。[108]
  • 首版:她连珠炮似的一气说完。
  • 对照:她连珠炮似的一气说完。【换行】哈利看看罗恩,从罗恩吃惊的表情看出他也没把书全部背会,不觉松了一口气。

评论:漏译一句已补足;22版增一字,作“表情”。我想译者一定是希望这套书能让孩子更加上进,所以才贴心地“漏译”了这句话。【偷笑~】

  • 人文版:这个咒语没用,是乔治告诉我的。我敢说,他准早就知道这是一发瞎炮
  • 台 版:没用的蠢咒语——是乔治告诉我的,我敢说他早就知道这一点用处也没有
  • 原 文:Stupid spell – George gave it to me, bet he knew it was a dud.

评论:前半句台版更准确,后半句人文版更准确。dud是一个俚语词,指代无用的、易出故障的人或物,还指代未爆弹未爆的烟火等。

  • 首版:妈妈和爸爸以前也是这个学院的。如果我不去那个学院,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说。
  • 对照:妈妈和爸爸以前也是这个学院的。如果我不去这里,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说。
  • 原文:Mum and Dad were in it, too. I don't know what they'll say if I'm not.

评论:典藏版改作这个学院;22版仍改回了典藏版。

  • 首版:我并不认为去拉文克劳特别不好,
  • 典藏:我想去拉文克劳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
  • 台版:我想雷文克劳应该还不错
  • 原文:I don't suppose Ravenclaw would be too bad,

评论:常规修订。首版把否定提前,有点译死了。

  • 人文版:可想想看,千万别把我分到斯莱特林学院。
  • 台 版:但千万别让我去念那个史菜哲林。
  • 原 文:but imagine if they put me in Slytherin.

评论:译者都选择了直接译成否定结构,其实原文直接理解是“可想想看,要是把我分到斯莱特林学院。”没说完的半句话在前句的too bad里。这句话不可能逐词译出,一定会引起误会的。

  • 译文:那是伏——对不起,我是说,那是神秘人待过的吗?
  • 原文:That's the house Vol– I mean, You-Know-Who was in?

评论:原文没有对不起三字(台版作抱歉),只有I mean,表示更正先前的陈述。

  • 首版:不过你跟麻瓜住在一起,我想你不会看到这份报纸的——有人试图抢劫防范高度严密的地下金库呢。
  • 对照:不过你跟麻瓜住在一起,我想你是看不到的——有人试图抢劫防范高度严密的地下金库呢。
  • 原文:but I don't suppose you get that with the Muggles –

评论:22版仍改回了首版,应是排版原因。笔者更喜欢对照版的简洁,首版似有啰嗦之嫌;可细一品味,又不能省,对照版左边就是原文,其他版本不行。

  • 首版:每当提到神秘人,他就不寒而栗
  • 典藏:每当提到神秘人,他都有一种隐隐的惧意
  • 原文:He was starting to get a prickle of fear every time You-Know-Who was mentioned.

评论:常规修订。首版成语有点偏了。

  • 首版:但是比起先前能毫无顾忌地直呼伏地魔的名字,现在可不如当初好受了
  • 典藏:但是先前能毫无顾忌地直呼伏地魔的名字,那感觉比现在好受多了
  • 原文:but it had been a lot more comfortable saying 'Voldemort' without worrying.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是的。”哈利说,看着另外两个男孩,他们俩都是矮胖墩,而且长相特别难看,
  • 典藏:“是的。”哈利说,看着另外两个男孩,他们俩都长得粗粗壮壮,而且长相特别难看,
  • 原文:Both of them were thickset and looked extremely mean.

评论:thickset的意思是体格粗壮的(尤指男子),或可理解作膀阔腰圆的、虎背熊腰的;各词典汉语释义偶有字,如文馨、现代英汉词典译作矮胖的粗短的

  • 人文版:我叫马尔福,德拉科·马尔福
  • 台 版:我的名字是马份,跩哥·马份
  • 原 文:And my name's Malfoy, Draco Malfoy.

评论:台版没毛病。下句提到“罗恩轻轻咳了一声,免得笑出声来。”马尔福也说,“你觉得我的名字太可笑,是吗?”可见这个名字原本就是罗琳抖的包袱——只要你笑了,台版就没白翻译。Draco在拉丁语里的意思是火龙,希腊语则是大蛇;英语一般译作天龙座,代表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斩杀的火龙。在罗马传说中,一条名叫Draco的火龙遭到智慧女神密涅瓦斩杀,并被抛向天空;在基督教神学中,路西法(撒旦)就被称作火龙[112]

台版译者彭倩文的做法是,只要罗琳敢在正文里抖人名包袱,她就敢让包袱响整个系列,并在尽可能照顾读音的情形下做到音意结合,拽哥、木透(即伍德)和小仙女·东施(即尼法朵拉·唐克斯)等人都是如此。

  • 人文版:他转身对哈利说:
  • 台 版:他转过头来望着哈利
  • 原 文:He turned back to Harry.

评论:原文时常有“某某转过身来面对着某某”诸如此类的情形,人文版习惯译成“对某某说:”并直接从原文分段,段尾冒号结束。典藏版修订中偶有改回,也有多处未改,这就是未改的一处。此句亦可直译作“他转身面对着哈利

  • 首版:德拉科·马尔福没有涨红,只是苍白的面颊泛出淡淡的红晕。
  • 典藏:德拉科·马尔福苍白的面颊没有涨红,只是泛出淡淡的红晕。

评论:常规修订。

  • 译文:哈利和罗恩腾地站了起来。罗恩脸红得跟他的红头发一样。【换行】“你再说一遍。”他说
  • 英版:Both Harry and Ron stood up. Ron's face was as red as his hair.【换行】'Say that again,' he said.
  • 美版:Both Harry and Ron stood up.【换行】"Say that again," Ron said, his face as red as his hair.

评论:英国版对罗恩的形容是在前段,美国版则挪到了下段,且他说也改作罗恩说。这只是一处无伤大雅的调整,对比本句用以提示各位读者,英国版、美国版之间的区别比想象中的要大一些,并不是几个词的替换而已。

  • 人文版:神秘人失踪以后,他们是第一批回到我们这边的人。说他们走火入魔了,我爸爸不相信。
  • 台 版:他们是在‘那个人’消失以后,属于第一批重新回到我们阵营的人。他们自称是中了魔法。我爸才不相信呢。
  • 原 文:Said they'd been bewitched.

评论:这里台版中了魔法是直译,米赫普也用这四个字;至第四册我们知道,他们的借口是中了夺魂咒,按照米赫普的说法,“不是情愿的,是中了魔法不自觉的。”走火入魔四字可以有多种解读,包括成语、佛家术语或道家、气功术语等。三年前我会认为译者是没能统一用词,可现在却感觉译者或是刻意指代被迷失了心智的效果,又借入魔二字表示此为黑魔法;只是含义偏的有点多。这不能说是错译或是误译,只能说是一种不够妥帖的归化译法,对一半,错一半。不妥帖之处在于,走火入魔四字会被误认为是当事人自身的影响造成的后果,而不是被人施加的外来影响——而这正是本句的主旨。

读到米赫普的疑问“走火入魔在英国又指的是什么”,可看出他的思维(包括我前两年的思维)始终是异化的,实际上整部小说的译词无论有意无意,都不得不往佛道等中华传统的专有名词方向去归(类比或依附),边边重新诠释译词,使之回归原文。这类词汇着实不少,比如spell(台版作符咒)、hag(母夜叉)、巫术、点金石等。

  • 译文:我刚到车头上问过司机,他说我们就要到了。
  • 英版:I've just been up the front to ask the driver and he says we're nearly there.
  • 美版:I've just been up to the front to ask the conductor, and he says we're nearly there.

评论:这个坑是美国版编辑给米赫普挖的。conductor在美国指代列车长、列车员,负责帮助乘客或检查车票;它在英国的对应词是guard。

  • 首版:她出去时,罗恩瞪了她一眼
  • 对照:她出去时,罗恩瞪了瞪她
  • 原文:Ron glared at her as she left.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列车放慢了速度,最后终于停了下来。
  • 典藏:列车速度越来越慢,最后终于停了下来。
  • 原文:The train slowed right down and finally stopped.

评论:常规修订。

  • 首版:小路两旁一片漆黑,哈利心两边应该是茂密的树林
  • 典藏:小路两旁一片漆黑,哈利心想两边应该是茂密的树林。

评论:常规修订。

  • 人文版:没有人说话。只有丢失蟾蜍的那个男孩偶尔吸一两下鼻子。
  • 台 版:没有任何人开口说话。只有那个蟾蜍老是不见的男孩奈威,抽抽搭搭地吸了一、两次鼻子。
  • 原 文:Nobody spoke much. Neville, the boy who kept losing his toad, sniffed once or twice.

评论:先看后一句,纳威一名漏译了,结合原文与台版句式,笔者怀疑这应是有意的省略。原文句式可作“只有纳威,那个丢失蟾蜍的男孩偶尔吸一两下鼻子。”这个名字其实早就出现过了,是他奶奶提到的。

前一句米赫普译作“没有人说话”,不对。speak的词义在这里扩展了,不只是说话,还包括人类主动发出的各种声音——可吸鼻子不算“说话”。只有二字是为连接上下句多译出来的,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解释说明,即都有谁在“说话”。因此米赫普的疑问有答案了,这就是有意的。

  • 人文版:湖对岸高高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城堡,城堡上塔尖林立,一扇扇窗口在星空下闪烁。
  • 台 版:在湖对岸的高山顶端,矗立着一座尖塔成群的巨大城堡,无数明亮的窗口在星空下闪烁发光。
  • 原 文:Perched atop a high mountain on the other side, its windows sparkling in the starry sky, was a vast castle with many turrets and towers.

评论:米赫普认为漏译了turrets,并补作“城堡上塔尖林立,角楼起伏”。tower一般译作塔楼,指的是高而窄的建筑物,或是独立建筑,或是教堂或城堡等建筑物的一部分。而turret一般译作塔楼角楼,指的是城堡或墙壁上较大塔楼顶部或拐角处的小塔楼

有网友提到,turret有时译作小塔,但也并不准确。从意译的准确程度而言,更适合译作附塔,可惜翻译中并无此先例。二者的区别在外观上也很显著。 附塔(turret)虽然常常小于塔楼,但两者主要区别不在于尺寸,而在于附塔是主体建筑中的突出部分,典型的附塔并不与地面连接,而是从建筑物的中部延伸出来的。石造的附塔通常用梁托支撑而突出于建筑本体,原理与突堞口类似,常用作瞭望或防御薄弱处的补强。附塔也并不一定高出其所属的主体建筑之屋顶。塔楼(tower)指的是从地面垂直的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建筑,通常高出周围连接建筑的顶部。塔楼的结构较为独立,因此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113][114]

左图是tower,右图是turret

这个词译成角楼很对,然而笔者遍查全书,每册仅出现一两次,第二至四册译出角楼和塔楼,位置与本册类似,都是并列出现,第五册未强调,第六册干脆直接译成塔楼。由此可见,这里是合并同类项,没有强行区分,因此不能算漏译;而米赫普译文中的起伏二字原文未载,只能算作增译。在电影中,校长办公室位于霍格沃茨城堡主楼的附塔之上,前两座是办公室,最后一座是卧室。

  • 首版:“感谢上帝!”纳威伸出双臂欣喜若狂地喊道。
  • 对照:“莱福!”纳威伸出双臂欣喜若狂地喊道。

评论:此处误译已更正,台版译作吹宝。这是小蟾蜍莱福(Trevor)第一次出现,下一次提到是在第16章,再下次是第三册第7章。曹苏玲只译到前八章,压根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应是当作感叹语译出来了。

【22年后记】整理这三章文字,气性也越来越大,毕竟反复在别人挖的坑里绕来绕去实在是对情绪的极大考验,有些坑是出于误会,有些明显就是打碎了鸡蛋也得挑出骨头。这次修订花了二十天,耗文九万字,终于把这三章梳理明白了(知乎编辑器都快给我玩崩了),我又扩充了很多内容,加了不少彩蛋,参考资料也都给出了来源。有些此前认为是译者误译的,最后发觉应是翻译技巧或有所侧重,更正了之前的观点;有些原来感觉没毛病,仔细审核后发现问题反倒不算小。比起之前的模棱两可,这轮比上一版多了一些果断,长时间在各种标准中徘徊,思路清晰了不少。

第七章详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新旧版修订对比(三)

参考

  1. ^引自《我和哈利·波特de真实故事:J.K.罗琳首次公开袒露心声》,[英]林赛·弗雷泽著,蔡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第68页。
  2. ^《哈利·波特》八部电影中有哪些不易察觉的彩蛋或细节? - 龙十兄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709609/answer/45690730
  3. ^abJ.K. Rowling, in interview with Christopher Lydon on "The Connection", WBRU Radio, 12 Oct. 1999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1999/1099-connectiontransc2.htm
  4. ^Anelli, Melissa and Emerson Spartz. "The Leaky Cauldron and Mugglenet interview Joanne Kathleen Rowling: Part Three," The Leaky Cauldron, 16 July 2005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5/0705-tlc_mugglenet-anelli-3.htm
  5. ^Supreme Mugwump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Supreme_Mugwump#Etymology
  6. ^Mugwumps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gwumps
  7. ^美国“进步主义时代”威斯康星州共和党内的政治斗争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2965238258529.html
  8. ^abOrder of Merlin | Wizarding World https://www.wizardingworld.com/writing-by-jk-rowling/order-of-merlin
  9. ^Wita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tan
  10. ^贤人会议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贤人会议
  11. ^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12,第12页。
  12. ^Grand Sorcerer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Grand_Sorcerer
  13. ^Merlin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Merlin#Later_life
  14. ^对英国巫师界政治结构的探讨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347607
  15. ^Minerva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erva
  16. ^巫师惯用语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zh.harrypotter.wikia.com/wiki/巫师惯用语
  17. ^巫师迷信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zh.harrypotter.wikia.com/wiki/巫师迷信
  18. ^Non-magic people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Non-magic_people#Etymology
  19. ^abJK Rowling's World Book Day Chat, March 4, 2004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4/0304-wbd.htm
  20. ^《哈利·波特》译本中有哪些没有被体现出来的英文梗?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876567/answer/225331417
  21. ^关于原著的一些有的没的 - 我爱哈利波特网 http://weibo.com/p/1001603804028994780779
  22. ^Section: F.A.Q. - J.K.Rowling Official Site http://web.archive.org/web/20110720080658/http://www.jkrowling.com/textonly/en/faq_view.cfm?id=77
  23. ^Head girl and head boy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Head_girl_and_head_boy&oldid=925352257
  24. ^Head Boy or Girl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Head_Boy_or_Girl
  25. ^符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符咒
  26. ^Spell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powered by Wikia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Spell
  27. ^魔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魔咒
  28. ^Charm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harm
  29. ^恶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恶咒
  30. ^Jinx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Jinx
  31. ^毒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毒咒
  32. ^Hex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Hex
  33. ^诅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诅咒
  34. ^Curse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urse
  35. ^破解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破解咒
  36. ^Counter-spell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ounter-spell
  37. ^恶咒破解咒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恶咒破解咒
  38. ^Counter-jinx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ounter-jinx
  39. ^见《凤凰社》第25章,原文作uncle, aunt and cousins(叔叔、婶婶和堂兄弟),cousins是复数。
  40. ^Barnes and Noble & Yahoo! chat with J.K. Rowling, barnesandnoble.com, 20 October, 2000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0/1000-livechat-barnesnoble.html
  41. ^Marlene McKinnon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Marlene_McKinnon#Etymology
  42. ^Prewett family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Prewett_family#Etymology
  43. ^abcOnline chat transcript, Scholastic.com, 3 February 2000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0/0200-scholastic-chat.htm
  44. ^译文底本(有大量改动) https://tieba.baidu.com/p/3597787061
  45. ^接纳之笔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接纳之笔
  46. ^准入之书 | 哈利·波特维基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准入之书
  47. ^The Quill of Acceptance and The Book of Admittance | Wizarding World https://www.wizardingworld.com/writing-by-jk-rowling/the-quill-of-acceptance-and-the-book-of-admittance
  48. ^纪录片《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第七集“故事”,第32分钟。
  49. ^西方龙和中国龙看上去根本不是一个物种,为什么都叫龙(dragon)呢? - 黄鼠狼精Morrica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445484/answer/1645238699
  50. ^《古典时代和早期基督教传统中的凤凰神话》(Myth of the Phoenix: According to Classical and Early Christian Traditions),R. Van den Broek著,Leiden E. J. Brill,1972
  51. ^注:此处指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的英文字母转写。
  52. ^abGeorge Hart编《埃及诸神辞典第二版》(The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Egyptian Gods and Goddesses Second ed.),Routledge,2005,第48页。
  53. ^Bennu - Egyptian Mythology - Soul of Ra - Egyptian Phoenix - Bennu Bird https://www.egyptiangods.co.uk/bennu.htm
  54. ^Miranda Goshawk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Miranda_Goshawk#Etymology
  55. ^Adalbert Waffling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Adalbert_Waffling#Etymology
  56. ^Emeric Switch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Emeric_Switch#Etymology
  57. ^Phyllida Spore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Phyllida_Spore#Etymology
  58. ^Arsenius Jigger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Arsenius_Jigger#Etymology
  59. ^Newton Scamander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Newton_Scamander#Etymology
  60. ^Quentin Trimble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Quentin_Trimble#Etymology
  61. ^Cauldrons | Wizarding World https://www.wizardingworld.com/writing-by-jk-rowling/cauldrons
  62. ^Pub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ub#Inns
  63. ^The Leaky Cauldron | Wizarding World https://www.wizardingworld.com/writing-by-jk-rowling/the-leaky-cauldron
  64. ^提供住宿为主的Hotel为什么中文会翻译成「酒」店或「饭」店?-马前卒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370983/answer/442429479
  65. ^J.K. Rowling and the Live Chat, Bloomsbury.com, July 30, 2007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7/0730-bloomsbury-chat.html
  66. ^第五册译作异类办公室,《神奇动物》译作人类所,其实应是异类所。
  67. ^引自《魔法师的同伴》,[英]阿兰·左拉·科荣泽克,伊丽莎白·科荣泽克著,樊宇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68. ^见Harry Potter: A History of Magic,第104页。
  69. ^WANDS - Extra Stuff - J.K.Rowling Official Site http://web.archive.org/web/20110623035018/http://www.jkrowling.com/textonly/en/extrastuff_view.cfm?id=18
  70. ^Hufflepuff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Hufflepuff#Behind_the_scenes
  71. ^Harry Potter: Beyond the Page (J.K. Rowling Webcast) - Harry Potter Reading Club | Scholastic http://hpread.scholastic.com/
  72. ^Vindictus Viridian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Vindictus_Viridian#Etymology
  73. ^Section: F.A.Q. - J.K.Rowling Official Site http://web.archive.org/web/20060316221406/http://www.jkrowling.com/textonly/en/faq_view.cfm?id=76
  74. ^Hedwig of Silesia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dwig_of_Silesia
  75. ^J.K. Rowling and the Live Chat, Bloomsbury.com, July 30, 2007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7/0730-bloomsbury-chat.html
  76. ^“mouse”和“rat”有什么区别?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691458475813525.html
  77. ^Which one is the right answer, 'ticket box' or 'ticket office'? - Quora https://www.quora.com/Which-one-is-the-right-answer-ticket-box-or-ticket-office
  78. ^Why is the box office called that? - Quora https://www.quora.com/Why-is-the-box-office-called-that
  79. ^见《囚徒怪译浅谈》第一章第10条。
  80. ^图片来源: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站台与验票闸机 - Getty Images https://www.gettyimages.com/detail/photo/platforms-and-ticket-barrier-at-londons-king-cross-royalty-free-image/590989240
  81. ^harry potter - Had JK Rowling seen King's Cross Station before writing the first book? -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Stack Exchange https://scifi.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8001/had-jk-rowling-seen-kings-cross-station-before-writing-the-first-book
  82. ^How Dreadlocks Work | HowStuffWorks https://people.howstuffworks.com/dreadlock.htm#pt6
  83. ^节选自方园婧《关于英国各阶层社会方言使用情况的词汇研究》(西江月,2012),受长度限制,部分段落有删节。读者还可参考凯特·福克斯著《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三联书店,2010)一书。
  84. ^Mafalda (Goblet of Fire) - Extra Stuff - J.K.Rowling Official Site http://web.archive.org/web/20110501092559/http://www.jkrowling.com/textonly/en/extrastuff_view.cfm?id=3
  85. ^详见第五册第12章,哈利是当着30个同学的面,跟乌姆里奇吵翻的。
  86. ^Cornelius Agrippa Chocolate Frog Card | Pottermore Wiki | Fandom https://pottermore.fandom.com/wiki/Cornelius_Agrippa_Chocolate_Frog_Card
  87. ^Cornelius Agrippa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ornelius_Agrippa
  88. ^对此书的详细介绍见哈内赫拉夫著,张卜天译《西方神秘学指津》(商务印书馆,2018)第35页。
  89.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inrich_Cornelius_Agrippa
  90. ^译名见《亚瑟王之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版,马罗礼著,黄素封译)。
  91. ^Morgan le Fay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Morgan_le_Fay
  92. ^Chocolate Frog Card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hocolate_Frog_Card
  93. ^Hengist of Woodcroft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Hengist_of_Woodcroft
  94. ^Woodcroft, Gloucestershir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odcroft,_Gloucestershire
  95. ^Alberic Grunnion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Alberic_Grunnion
  96. ^菲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菲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20465198
  97. ^Paracelsus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acelsus
  98. ^Cliodna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Cliodna
  99. ^Clíodhna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íodhna
  100. ^《莎士比亚全集14冬天的故事》(梁实秋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 原创力文档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17/8002056140001137.shtm
  101. ^《莎士比亚全集第七卷》,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1999。
  102. ^《莎士比亚全集二》,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103. ^《莎士比亚全集:冬天的故事》,辜正坤汉译主编,李华英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104. ^《冬天的故事》(张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 当当云阅读 http://e.dangdang.com/products/1900604218.html
  105. ^abTranscript of National Press Club author's luncheon, NPR Radio, October 20, 1999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1999/1099-pressclubtransc.htm
  106. ^哈利·波特资料:关于书本 - 晋江文学城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187058&chapterid=4
  107. ^J.K.Rowling at the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Sunday, August 15, 2004. http://www.accio-quote.org/articles/2004/0804-ebf.htm
  108. ^abHermione Granger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Hermione_Granger#Etymology
  109. ^Ronald Weasley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Ronald_Weasley#Etymology
  110. ^还可见笔者另一篇答案:哈利波特中有哪些很少人知道的事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963686/answer/2021010016
  111. ^《哈利·波特》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 墨其家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910381/answer/50997673
  112. ^Draco Malfoy | Harry Potter Wiki | Fandom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Draco_Malfoy#Etymology
  113. ^城堡中几种“塔”的区别_欧洲宫廷吧 https://tieba.baidu.com/p/2622524760
  114. ^城堡中几种“塔”的区别,你分得清楚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766419182298893
编辑于 2022-10-07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