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赛博游荡

Pinterest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很多次和人聊到pinterest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会有一个疑问:pinterest到底是做什么的?

pinterest的大热大概是在2012年,因为用户量的激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的特点是把长短不一的图片分成几列展示在屏幕上,像是一条有韵律的瀑布一样,这种展现形态被称为“瀑布流”。人们在一个这样形态的站点上,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图片,收藏进自己已经归好类的收藏夹。也可以在这些图片下留言,与站内的其他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人们给了这种模式一个很有看点的名字:图片社交。

彼时,国内很快崛起了一大批以pinterest为灯塔的站点,有一些是已有的图片分享站将自己的展现形式改为了瀑布流,还有一些是各家公司看到新风口后跟进的新项目。其中多数都没做多久就黄了或者转型了。活得较久,模式大体上保持着pinterest精髓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概就是花瓣与堆糖两家。

从前面的描述看,pinterest是个什么东西似乎也说得清楚:瀑布流图片形式的社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其中不少也算是业内老兵-表示看不懂呢?

因为你很难把他要解决的核心需求说清楚。

图片是一种信息的载体,所以图片社区本质上依然是个内容社区。

pinterest的官方自我介绍是:Discover recipes, style inspiration, home hacks and more ideas to try. 这个介绍可以看出:1、它主要给人们提供灵感;2、最大的几个类目应该是菜谱、时尚、家装。对应到国内,就是:下厨房,小红书(也许几年前的美丽说、蘑菇街更像些),好好住这三类的结合。随便一截就很典型:

看到这里,Pinterest面向的人群似乎就清晰了些:有一定生活品质追求的人。而无论是做精致的菜品,进行潮流的自我妆扮,还是把家收拾得更有范儿,几乎都指向中产以上人群。且仅有中产还不够,还需要有时间,毕竟上述哪件事都不是一两天可以积累起来的。

而图片瀑布流的形式,其优点也是视觉上比较优美,信息量上图片数量比较多,的确很合适用来展示一大片图片,随意浏览去寻找灵感。

从产品变化的角度也能窥探一二。

1、分类

前几年时,分类目录在pinterest站中还是一个重要的tab,而现在已经没有了。基本上就是首页的推荐流+搜索+关注作为主要的内容分发方式。作为一个内容分发站,完全拿掉分类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从用户量来看,倒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这大概说明,Pin家的用户的确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主要是上来找灵感的,灵感本身就不容易划出清晰的界限。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容推荐大概也不错。

2、拍照搜图

拍张照片上传至pinterest,可以找到站上与之类似的图片。这个既可以找相似物的灵感,更有助于找到商品。这是在帮用户提升提升信息的效率。

3、社交

虽然号称是图片社交。但是pinterest全站最核心的动作是“save”,即收藏。这是一个内向型的动作。这样的核心动作会使得用户单独一人在站内就可以玩得很开心,而不需要与其他用户发生互动。带来的结果就是用户之间的交流其实很少,除了可以通过“follow”来关注一些大号外,这个站上的互动元素其实很少。

总的来说,pinterest就是一个小资人群的生活趣味聚集地。他们的招股书中说自己的月活跃用户2.65亿,40岁左右的用户偏多。其中,根据之前的说法美国用户约占40%上下。

为什么在国内的追随者们做的远不如pinterest好呢?

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大环境不同。它的目标用户群体在国内的分布并不够大。在一定收水平之上的人群多分布在一到三线城市中,其中很多人很忙碌,而生活品味也因为发展阶段的关系,主要处于在40岁以下的城市人群中,这样一筛选,能符合条件的可能也就是全职主妇、富裕家庭的学生、一(小)部分白领、原生家境还不错的普通工作族。而pinterest则是在整个发达国家市场打拼,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工会势力的强大(没有996嗯……),以及文化产业的发达,才能孕育出pinterst。

基于大环境,pinterest也更能坚持自己的追求,没有因为生存压力而去成为一个细分市场的工具,也没有妥协的去讨好并不属于自己目标用户的可能人数更广泛的群体。

编辑于 2019-05-17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