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浮世藝語
干着996的活,操着日本主妇的心

干着996的活,操着日本主妇的心

一言以概之:

今天聊垃圾分类:干着996的活,操着日本主妇的心;发达国家的岁月静好,全靠中国负重前行;拿农耕时代的法子来应付工业时代的垃圾海,真的合理吗?​


2017年,国务院一纸禁令关上了对外进口“洋垃圾”的大门,包括废塑料、废纸在内的40种固体废物将不再进口,力争2020年前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今年7月1日,“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北京、苏州等城市陆续跟进,中国开始迈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


其实早在上世纪末,垃圾分类与处理在咱这可是笔大买卖,当年张茵就是靠着回收废纸赚到的《福布斯》女首富$


垃圾代购,让老外无垃圾可买!

若把经济体系可以拆成动脉和静脉两个过程,则从开采原料到生产加工消费的过程是动脉,消费后的废物收集分类运输处理是静脉产业。接着静脉产业又分垃圾回收→可用部分二次资源化→废物处理(焚烧填埋之类的)→二次资源再利用。其中油水最多的,自然是将垃圾分类后变废为宝的二三阶段√

但即便有利可图,垃圾分拣的高人工成本、民众对焚烧填埋场的抗拒和日益严苛的环保法律,都让发达国家对这种脏恶臭的“低端行业”避而远之。于是乎,“垃圾全球化”诞生了。

(13年我国进口固体废弃物5485万吨,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的垃圾加工企业占全国77%)


当时恰逢咱搞改革开放,对塑料、五金、电子元件等基础工业产品可是相当饥渴。像欧美那边淘汰过来的废塑料、旧电脑、废报纸,直接拆了回炉再合成,做出的二次产品质量又好成本又低,再加上发达国家处理垃圾每吨要400~1000美元,但咱来处理成本只要10~40美元还包邮,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于是,“中国制造”的集装箱满载商品卖向欧美,再运回成山垃圾回到国内,送到千万个家庭小作坊里人工分拣清洗粉碎,最后以二次原料重新卖给下游厂商去生产新产品,一条全球静脉产业链由此成型。

(橙黄色线条为16年中国塑料废物进口来源,灰色为88~16年各国出口数据,颜色越深出口越多。图源:《科学进展》)


有“贴心小棉袄”管收管烧还管埋的,发达地区自然美滋滋地搞起了“收集、分类、出口”的垃圾处理体系。他们先通过民众自主分类和专业分拣公司对垃圾简单分类,然后压缩打包顺丰一波操作将其礼送出境好走不送,如此一来,国内山清水秀污染为零不说,大佬们还能靠着倒卖垃圾发笔小财。

哎讲道理,咱出门丢个垃圾可能都得交笔物业费啥的,人家出国门丢垃圾反倒赚个盆满钵满的,光这操作这段位就令人叹为观止呀┓( ´皿` )┏

像16年,香港 12.59 万吨的废塑料就有94%直接卖给大陆处理了;美国则有超70%的废纸往中国运;欧盟27国更是连垃圾也搞团购,每年87%的再生垃圾妥妥的包邮上门。还有新西兰5万吨垃圾、澳大利亚61.9万吨垃圾等等...

但不得不说,咱就是那种“门门争第一”的学霸,连垃圾进口也一样。从95年到16年间,中国年垃圾进口量从450万吨飙到4500万吨,翻了整整10倍!由于垃圾都给大陆人买光了,香港的塑料回收企业甚至只能从国外买废塑料来处理...

(把排第二的印度和剩下那些进口垃圾的国家进口量加起来,都没咱多!)


这就很有意思了,化妆品护肤品马桶咱搞海外代购玩得贼溜也就算了,这连垃圾都不放过要买个精光让老外无处可买算啥骚操作(o_o)??


十年青山,一朝回到解放前

垃圾回收处理给中国带来的污染与疾病就不提啦,网上很多大V都讲过了,提下咱“洋垃圾禁令”颁布后“友邦惊诧”的现象好了。大陆不让买洋垃圾后,香港74家回收商只剩12家愿意回收塑料(还得自付邮费),而其日均400吨的废塑料处理量在2132吨每日废气量前可谓杯水车薪。

美国各地的废品回收站也是堆积如山,垃圾处理成本从每吨3美元飙到了70美元,大量可回收垃圾因达不到中国标准,而被迫每吨花70美元送到自家填埋场焚烧厂处理掉。欧盟则提出全面禁止棉签、刀叉、盘子、吸管等一次性塑料产品。日本难处理的超标垃圾量更是4个月内连翻7倍,逼得政府四处跪求地方爸爸们减少制造垃圾...

当然也有头铁的,宇宙中心大韩国就认为心诚则灵,哪怕垃圾处理公司不再回收塑料废品,只要装作没看见,总有一天那些垃圾山会自己消失的√

嗯逻辑链很完美,许多小区物业也很完美地禁止居民丢塑料垃圾然后跟前来讨说法的业主打起来了...嗯韩国的垃圾山也连着发光发热烧了三个月,就差裹上面包糠撒点孜然炸至金黄隔壁小孩馋哭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法子,地球那么大,何愁没有垃圾桶?中国不让丢垃圾,还有广袤的东南亚嘛✿✿ヽ(°▽°)ノ✿

于是乎,日本英国等不少厚黑发达国家开始把自家的废纸、废塑料等垃圾往东南亚国家运。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在内的小朋友们,第一次尝到了双十一快递盒爆仓的滋味,虽然盒子里塞满了来自发达国家的祝福与问候,但终究还是份心意嘛❤

然而“不知廉耻不知感恩”的东南亚各国残忍地拒绝了这份来自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泰国暂停所有垃圾进口;印度全面禁止进口废塑料;马来西亚把3000吨来自美日加澳等7国的塑料垃圾打包退回,还是到付√菲律宾总统更是自己掏腰包租船把加拿大偷塞过来的6年垃圾一次性礼送回国...

(美国上半年有超50%的塑料垃圾共计9.15万吨出口到了泰国,是17年全年的20倍)


这就很有意思了,往常咱说发达国家绿水青山不用山泉吸口气都是有点甜,对其严格到变态变态到强迫症处女座都挑不出毛病的垃圾分类政策,和“高出太阳系银河系接近宇宙中心大韩棒国”的国民素质,那是津津乐道各种推崇。结果如今中国一纸禁令,“上国们”就一夜回到解放前,各种乌烟瘴气混乱难堪了。

等等,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如果欧美日韩所推行的垃圾分类措施真是普世之下的最优解,

那为何中国一纸禁令

西方就顶不住了呢?


欧美岁月静好,全靠中国负重前行

说起来垃圾分类很早前就有了:96年台北便实施了“垃圾不落地”政策(街道和小区都不设垃圾桶...)并把垃圾分为一般、可回收和厨余垃圾这三类。德国则分为包装物、不可回收、纸制、玻璃这四种进行分类,其垃圾回收利用率全欧第一;瑞典更好玩儿,光垃圾桶垃圾袋的颜色就有7种。


当然,最变态的永远是日本。

日本把垃圾分为资源、可燃、不可燃、危险、塑料、金属和粗大(?)这7大类垃圾,并规定了回收站每天允许回收的垃圾种类(如周一收可燃的、周二收塑料的...),居民要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用指定体位丢垃圾,像桌子衣柜这些大件垃圾还要交钱才能扔。敢乱扔垃圾的垃圾最多还会被关5年局子并罚上1000万日元!

而这也是咱现在正努力学习效仿的方向:垃圾站定点开放;垃圾桶分四类回收;没分类者各种罚款不解释;奶茶可乐杯子要洗干净才能分类丢掉;逐步精简道路与社区的垃圾桶...

(日本一些垃圾分类手册有27页共500多条,甚至每家每户都得专门空出个小空间来存放分类好的生活垃圾,这要来咱这,不知得多还几年的房贷才能买得起放垃圾的地儿:-)


日本把垃圾分类做成了一项艺术,在逼疯自己人提高国内自杀率后也确实带来了干净整洁的社会环境。但不能忽视的是:日本是向中国出口垃圾数量的第二名,每年对华出口近144万吨垃圾。换句话说,日本垃圾分类的结果是更高效便利地向中国出口垃圾。

因此,在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后,废塑料最快“攻占”全国的也是日本。同理美国环保先锋州——俄勒冈州,他们90%的垃圾都是运往中国,如今才几个月功夫,其每个社区都堆满了几百吨的垃圾,甚至连停车场都见缝插针塞满了垃圾袋!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岁月静好,全靠中国负重前行。

(美日欧等国前几月联名向WTO投诉,认为中国限制垃圾垃圾进口是对全球可回收废品产业链的破坏,要求中国取消禁令!有意思,你川胖子都要退WTO了,怎么现在反倒想起来上那儿投诉去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真正想强调的是:

万众垃圾分类≠环保有效可持续!

只靠动员民众垃圾分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像日韩欧这样高度注重动员民众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却漠视国内中下游的垃圾二次分拣与处理产业发展,放任全国在“垃圾出口一时爽,一直出口一直爽”的怪圈里,当垃圾无处可卖时,就必然会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里。


那么问题来了,最严城市垃圾分类有啥问题?该怎么改会更适合我们?


其实最让我头疼的,莫过于那些繁复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处理方法,什么外卖盒奶茶杯要洗净烘干才能丢、回收站每天定点开放四小时、道路垃圾桶要减少等等...这些向日本看齐的法子不仅麻烦负责还容易出错,弄得大家连丢个垃圾都要战战兢兢想个半天还不如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塞好(姑且不谈有无素质)。

垃圾桶的本质难道不应该是便于社会管理、保障居民的卫生健康,最后才是节约资源吗?连丢个垃圾都要背负上巨大的心理压力、损耗本就不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担上违法风险。这真的符合垃圾桶和所谓城市垃圾管理的初衷吗?

确实,再变态的垃圾分类日本也完美落实了。但问题在于,

咱不是日本啊(╯‵□′)╯︵┻━┻


日本多数家庭都有二十四小时在线发牌打理家务的家庭主妇,人家可以每天花上半小时去搞垃圾分类去背九九乘法表垃圾分类表,然后照样还有时间去刷刷抖音打打农药拍拍小电影啥的。

但我们不一样呀,人日本主妇算垃圾分类里的高级熟练技工都需要半小时,咱这妇女能顶半边天,谁给你家庭主妇?一家子人光上班996下班交际应酬就得要掉半条小命了,好不容易活着回到家,忙里偷闲想宅着喝杯快乐肥宅水看集小电影,

你·居·然·要·我·垃·圾·分·类???

(继谁洗碗之后,谁丢垃圾成了家庭矛盾新爆点)


最苦逼的永远还是单身狗们,就欺负人家没对象没人帮忙垃圾分类咯?怕不是以后相亲找对象还要加多个条件:熟练背诵垃圾分类标准,持有“5秒证书”(即经国家考核能在5秒时间内将龙虾准确剥离并分别投放至不同类别的垃圾桶里)。

让我干996的活儿也就算了,

你现在还想让我操日本主妇的心???

别说了,开战吧。



说白了,有人说为什么日本和西方都能干成的事儿,到咱这就不行了。可问题在于,西方的做法就是对的吗?日本的垃圾分类政策就是对的吗?

说好的各有国情因地制宜呢?

我认为,在实现工业化且国土广人口多的大体量国家里,像日本那样精准到人落实到户地实行严苛的垃圾分类政策,除了提高社会整体压力、压缩生活质量、降低生产效率外,并无卵用!


当然,这并不代表垃圾分类本身是错的,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垃圾分类的学习对象和根本思路是错的。若说日本垃圾分类的核心在于人;而美国的核心则是机器。

美国的多数居民垃圾都不详细分类的,更不需要像日本那样什么洗净烘干按天丢。人家是简单粗暴地分为厨余和一般垃圾,然后一股脑丢垃圾桶里让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统一回收。然后再由这家公司的处理厂来干那些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活儿。

人家可以按上最大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处理装置来做垃圾分类,也可以雇上几百上千人对分好的垃圾进行二次人工分拣。只要有钱赚,只要有市场,这些公司就有动力有资源去把垃圾分的更细致更彻底,只要有利可图,他们甚至能给你把电子设备里的黄金都分类提纯出来!


在任何产业都讲究工业化智能化流水作业的年代,再拿农耕时代的社会动员万众分类来应对工业时代的海量垃圾类别繁多,这难道不是一种本末倒置、钻牛角尖的做法吗?为什么垃圾回收与处理就不能紧跟时代,成为一条完整高效且工业化智能化的产业链呢?

这个不难理解,以前街上就有很多三轮车师傅通过上门回收废纸饮料瓶和冰箱彩电啥的来获利,更别提大量拾荒者通过翻找垃圾桶来回收废品。大规模如北京“东小口废品回收集散地”,就曾聚集了上千人,以划区分工等形式流水线作业,将北京的废纸塑料收集运到河北去处理卖钱。

(然而在12年,北京以“加大对废品回收市场等低端产业的清理”为由拆除了这个废品回收地)


那如果将这些拾荒者、废品回收站整合起来,以垃圾回收公司的形式,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配合大体量的分拣机器对一整个区域进行统一的回收与二次分类处理呢?而民众则只需将垃圾粗略分为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就够了。

我认为这在创造就业提高收入的同时,还能方便政府对垃圾回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及卫生情况进行集中监管。更重要的是,简单粗暴的垃圾初步分类不会给大家带来麻烦,这反而会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与效率。

因此,将垃圾分类复杂化个体化是将责任与负担无脑推给公众的行为,日本死脑筋的做法并不适合我们,如何最大效率最低成本地节约家庭精力与社会资源才是咱要考虑的问题。按照本国国情去走好自己的道路呀同志们,这一点打死都不能忘!

(简单而言:源头粗分类,后续环节让专业人士去干)


啥时候咱能想明白,工业时代的垃圾分类不是靠“全民动员胸口碎大石”就能解决的,啥时候中国的垃圾再利用才能真正进入工业体系,朝着“垃圾处理规模化、高效化、智能化”去发展。

综上所述,大家活着已经够累了,还要干着996的活儿给你去操日本主妇的心?别了吧,惹不起惹不起...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浮世兿语”

(最近公号改版了,大家帮忙点下公号右上角的“星标”,防止迷路错过推送哦√)

发布于 2019-07-10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