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琅琊随笔
琅琊随笔(19):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琅琊随笔(19):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正觉同修会萧平实导师两个礼拜前10月1日(礼拜二)讲经前的讲话(无法录音,以下是能够记录的重点):

已着手成唯识论的注释,完成卷一至卷六。 耗时的原因是由于卷一至卷四论及外道与历史背景,需花时间考证。 玄奘当时书写卷五与卷六所用的文字非常精简,由于是写给自己看的,就相当简洁,大部分的人是无法注释这两卷,因为太精简,很难读懂。

我估计从讲解到出书,大概要五、六年后才会出版。 这次出版直接成册出书,不在电子报连载,避免有些人断章取义,来质疑我们解释错误。

有人躲在网络背后写文章批评,不敢出面,也写了几篇有关成唯识论的内容,起初我们不回应,因为不够份量,现在份量多了,所以挑选一位亲教师来响应就好。

2003年的法难已经因为退转的人读不懂成唯识论,来质疑我们,在我们写书响应之后,就没有声音了。 实在想不通,明明有前车之鉴,2003年退转的人翻了车,怎么现在还有人想再翻一次车?

读得懂《成唯识论》的人只有我,学者读不懂,连印顺也读不懂。 会里有人建议我读外国学者的注释,我读了香港一位教授的批注,没办法,看没几页,就是看不下去,所以只有我读得懂。

躲在幕后的人有本事就写本注释《成唯识论》的书,让我们来破斥。 别以为写了几篇有关成论的文章,就看得懂成唯识论。 在事相上的批评大部分是错误的,只有很小部分是正确的,我虚心受教,会检讨。



10/1之前,萧导师已经一再暗示《成唯识论》是他写给自己看的,所以非常精简;10/1说得更详细直接:《成论》外面学者不懂,印顺不懂,除了他谁也看不懂!


萧导师说:「躲在幕后的人有本事就写本注释《成唯识论》的书,让我们来破斥。」


首先,注释《成唯识论》的著作已经有很多,比如林国良教授,于凌波居士,韩廷杰先生,演培法师等等,不能尽录。这些学者大师对《成论》的考证已经颇为详尽,而且看来正觉内部有人去阅读参考,只是似乎萧导师既读不懂,也不屑一读。


注释《成唯识论》完全不必。我唯一可以做的,是帮助正觉学员理解导师的佛法体系与成论的歧义之处。相关议题其实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学人探讨过。做为一个熟悉正觉系统的人,我只希望能够从我的角度,提供一个清晰且系统性的辨正。


萧导师说:「2003年的法难已经因为退转的人读不懂成唯识论。。。」


2003年法难的那一批正觉学员,从《灯影》一书的内容推测,大概是因为听不懂导师讲解的《成论》,于是亲自阅读原文,并且在其他学者的著作里面寻找答案。


他们质问的内容,其实已经切入了许多重要议题。但是一则,他们对佛法框架体系的理解,出自萧导师,所以不免与导师一样,犯上将不同经论的理论架构和名词定义混肴的错误,结果就是两边鸡同鸭讲、各说各话。二则,法难退转的同修们,可能没有正觉的人力财力和出版渠道去继续辨正,也不觉得与萧导师继续沟通下去有何意义。


萧导师说:读得懂《成唯识论》的人只有我,学者读不懂,连印顺也读不懂。 会里有人建议我读外国学者的注释,我读了香港一位教授的批注,没办法,看没几页,就是看不下去,所以只有我读得懂。


萧导师为什么读不懂、读不下去学者注解的《成论》?其实不止《成论》的注解,对于学界教界绝大不分的著作,萧导师和正觉的亲教师都不认同也不会去读。


这里,不如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给大家参考。


最初进入正觉,犹如一张白纸,对佛法理解极度皮毛,所以刚开始上课感觉学了许多佛法知识和实修技巧。但是数年以后,研习导师著作良久,对正觉的「佛法」内容已经大致理解,再重读导师著作时,感觉他的论述缺乏条理,逻辑混乱,表述重复。


记得当时在听增上班导师讲《瑜伽师地论》。这部论是佛法中的「大百科全书」,条目繁多。导师讲的时候,不但没有条理纲要,而且对名词的定义前后不一致。问其他老师,他们会说听不懂是正常的,因为你证量没到,因为这些内容太深,总之一堆说法和理由,而且没人敢说导师不备课,不考证。


我相信正觉增上班的人,有不少都曾经尝试去阅读学者对唯识经论的注解,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有几个人能放弃预设立场,有几个人最后读得通,而读得通的人,又有谁会留下来。


最初翻开学者注解的《中论》、《成论》、《摄大乘论》时,感觉比重新学习一门语言还艰苦,因为名词好像都听过,道理不太理解,有些跟正觉说法似是而非,有些差异极大。


打个比方:今天我们去学医学、学电脑工程这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很扎实的基础知识。要从小学、中学、大学一层一层打基础,积累不同科系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知识,再去学习专业中的必修课程,当中还要通过做功课、做报告、考试来稳固知识基础,加上实际操作,才可以熬到毕业。


佛法另有一层难度:佛经大多是翻译的,需要懂基础的梵文、巴利文、甚至藏文才能够研读原文,看第一手资料,即使是翻译的经论,许多都是文言的,然后各家的翻译还有诸多差异。而且,文献资料太多,光一部经的注疏和背景资料数量就很惊人,莫说一整套佛法历史和各个学派的内容。


最难的是,理科是那种可以直接看结果的,佛法知识学错了,如何立刻检验出问题来?你可以错一辈子懵然不知。


在正觉学佛法,基本上等于搭了光速直通车,吃了个特快餐,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是「实证」,以为自己知道一个「密意」。


当你在习惯了导师那一套高度「简化」的「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常住法=第一因」佛法系统,而且从来都是用这一套理解一切佛经,又从来都不读外面的书,你是不可能读懂专业佛学书籍和论文的。


换句话说,我们跳过了学佛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然后拿着导师的「简易佛法」去读专业的东西,那不是如同小学生读博士论文吗?怎么可能懂?


事实上,我们基础知识太薄弱,又以为自己绝对正确。尤其是明心的人,顶着那么大的光环,口才好一点的学问好一点的学历高一点的,都以为拿着自己的“证量”就可以写书,甚至出去开山授徒。


越无知的人越高估自己的能力。[1]这些心情态度我都曾经沾染过,只是从来没有严重到让我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由于正觉法义和制度上的问题令我极度困惑,所以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克服上面这些问题,强迫自己重新学习。这个过程确实很不容易。


第一难是放弃预设「正觉观点」。这个说起来简单,其实被长期洗脑之后,最初大脑自动排斥与正觉佛法冲突的内容,每读一段,就卡在好几个点上。


我后来才明白,正觉佛法不是个别地方出错,而是从根本上、从一开始,我们学的这整套系统就全盘错乱,但是又夹杂了一些正确的东西。因此,理解专业佛学书里面的个别名词和概念时,由于系统紊乱,总是感觉哪里被卡住,无法理解人家为什么这么说。


最糟糕的是,最初虽然有去请教他人,但是因为所学太浅薄太错乱,与其他学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一来无法沟通,二来连提问都不知道该问什么好。


那感觉有点像你以为自己学了微积分,结果连最基本的代数、分数的概念都错了,怎么跟微积分的老师讨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你。


第二个难度,是如何纠正之前在正觉熏习了这么多年的思维「惯性」、生活「惯性」。


思维上,我们习惯依赖导师和亲教师,不喜欢自己去思考,只会接受不会质疑。生活上,习惯全副心思都聚焦在累积福德、接引众生、拼命做义工上。


表面上好像在护持佛法,好像通过这些工作降伏了性障和烦恼,但是因为学佛的重点错置,又不懂破执的观行,很容易演变成一种对团体、对工作、对职位的强大执着。不累积福德,不做义工感觉若有所失,无法安住,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正觉以外的读物。


回到读书。过了最初艰难的打基础极端,终于能够将「正觉佛法系统」和「外界佛法系统」区分得稍微清楚。尽管到了今天,正觉所学都会干扰我对某些知见的理解。


其实不是所有学者的论著,都那么枯燥艰难。不论是初级入门的佛法概要,还是个别经论的注解,专业佛法书籍一般论理清晰,阐述的内容精辟。唯是背景资料和名词太多,一开始不好消化,必须非常有耐心的去慢慢整理统合。


弃旧立新的学习过程中,有几个体会:

  1. 学佛不可以偷懒,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去阅读经论,虽然辛苦,但是自己深入思维,与纯粹听他人教导是不一样的(不管教你的人有多厉害)。

2. 千万不可低估佛法的专业度。纯粹修行不需要理解太复杂的法义,但是要学到能够分辨正见邪说,必须对佛法有全面完整的理解,那就必然要耐心阅读内容枯燥的佛学书籍,而且还要大量阅读。

3. 尊重学者:前人考证整理的资料非常重要,有分量的学者就像一本评价很高的书,不是瞎掰的,否定质疑之前起码先搞懂人家说什么再下定论。

4. 唯识和中观的哲理高度抽象,逻辑慎密,定义严谨,所以很多研究这两个系统的学者都是哲学系出身。很多业余的人都是只懂皮毛,一知半解,能过读懂读通的人其实不多。信服任何说法之前,谨慎分辨,切忌盲从。


如果您看到这里,始终不相信萧导师的错误,离谱夸张到我必须丢掉正觉所学,重新自己读书,那么这里我举萧导师解读《成论》的两个重大错误,让大家理解为什么法难的人会退转,为什么萧导师对《成论》的注解如此在乎,以及为什么他一定要全盘否定窥基大师和所有学者。

  1. 萧导师说:所知障没有种子。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第90集:什么是所知障?(正珍老师)【video.enlighten.org.tw/】:

平實導師開示:「所知障不能稱為習氣,也不是種子。因為所知障,是為法界的實相沒有了知,也就是對於法界沒有所知,所以成為你想要成佛時的障礙,所以叫作所知障。它沒有種子,也不是習氣,只是一種隨眠,而不是習氣種子的隨眠。它一直存在,你得要把它斷盡才能成佛。」

《成唯識論》卷8:「頌中所言諸業習氣,即前所說二業種子。二取習氣即前所說二障種子,俱執著故。」(CBETA 2019.Q2, T31, no. 1585, p. 45b21-22)

《成唯識論》卷9:「二真見道現在前時,彼二障種必不成就,猶明與闇定不俱生,如秤兩頭低昂時等。」(CBETA 2019.Q2, T31, no. 1585, p. 52b24-25)

《成唯識論》卷10:「雖諸位中皆斷麁重,而三位顯,是故偏說。斷二障種,漸頓云何?第七識俱煩惱障種,三乘將得無學果時,一剎那中三界頓斷;所知障種,將成佛時,一剎那中一切頓斷,任運內起無麁細故。」(CBETA 2019.Q2, T31, no. 1585, p. 54a21-25)


2. 萧导师:圆成实性=圆满成就一切法的真实性。

《三乘菩提学佛正知见(二)第23集:阿赖耶识具圆成实性》(正源老师):

如来藏因为具有圆满成就一切法的真实性,也就是这个圆成实性,所以我们的五蕴十八界以及万法,都是从这个如来藏——也就是法身阿赖耶识的心体,以及祂所含藏的一切的种子中所出生的。

《成唯識論》卷8:「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显此遍、常体非虚谬,简自共相、虚空、我等。无漏有为,离倒究竟,胜用周遍,亦得此名;然今颂中,说初非后,此即于彼依他起上,常远离前遍计所执,二空所显真如为性。」(CBETA 2019.Q2, T31, no. 1585, p. 46b10-14)

首先,念念生灭、因缘所生的阿赖耶识是一切染净法的所依,是依他起性,不是圆成实性。

再来,所有懂唯识的人,都知道按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所定义,圆成实性(指无为法真如)的正确定义如下:

「圆成实」指「真如」具有圆满、成就、真实等三种性质:

一、圆满:诸法之相仅局限于其自身之法体,不通余处;相对于此,真如之妙理则可周遍一切。

二、成就:诸法具有空、无常、无我等共相;而真如之实体常住,非生灭性。

三、真实:真如的理体是非虚谬的真实存在,是诸法(之真理、真)实性。

如果学唯识连如此粗浅的内容(所知障有没有种子)都搞错,连最基本的三自性都定义错误,我不知道该怎么学下去,怎么学都是一团乱。

如果萧导师不否定窥基和所有懂唯识的人,请问他到底要怎么证明自己没错?

不但要否定所有人,还要把自己塑造为玄奘大师再世,用他独家的「转世」说法赋予自己重新改编《成唯识论》的权力。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这些学历很高的老师们,都看不出导师的错?怎么可能?


这个问题,最初我也问过,因为实在是太费解了,毕竟很多大菩萨是博士、硕士、专业人士。


有位正觉菩萨曾经回答我说:他们读不懂外面的书。


我当时一脸惶惑。以大家的学历智力,要懂就一定读的懂。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为了正觉的义工工作夙夜匪懈,用尽这一生从来都没有过的激情和热诚「护持正觉」。把这样的热情和心力拿来读书,没有读不懂的,至少一定会发现导师的错谬。


他们不是读不懂,他们跟导师一样,根本不想知道其他人的观点角度和说法。


正觉从上到下,尤其是高层和老师,对学界的书籍高度排斥和歧视,基本上一翻开人家的书,就觉得什么都错。


当初正觉的大菩萨们以为只要「明心」了,随便一个正觉菩萨,不管教育程度多高多低,都可以出去与所有学界教界人士论法辩法。


所以后来开始办《正觉学报》。导师还为学报撰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创刊词。可是学报做了五期(5年)左右就无以为继。为什么?


因为没有写学术论文的人才。因为太高估自己的证量,太低估学者的「学术能力」,以为随便一个人都有著书立论的本事。


唯识学是佛法理论的巅峰。学界有言:「八年俱舍,三年唯识」。要读通唯识经论,必须清楚部派佛教的法义和辩论,清楚世亲菩萨所造《俱舍论》的内容,才能正确理解唯识名词的源流定义。而光是通达《俱舍论》的内容,就需要八年时间!


这里的关键是「通达」二字!懂一点,懂一半,懂八成,和融汇贯通中间的差距非常大。


知名的学者和有名气的大师,不是一般业余佛学爱好者那种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程度,他们厉害在能够融汇贯通唯识学。


而且能够通达唯识理论的学者,一般对佛法都具备全面的理解。也就是说,他们熟悉佛法的历史和辩论议题,以及各宗各派的体系的要领细节。


刚加入正觉同修会的时候,真的以为外面的学者大师毫无实证体验,所以其著作毫无价值。而且老师们说,我们基础不好,读经典会误解,读别人的书,只会越读越乱。


可是即使明心之后,大部分人也不愿意自己阅读经论,比对各家注解和说法。


至于教学组里面那些有在读书的老师(与密宗和唯识经论相关的书籍),往往是更扭曲的一类。他们的心态大致分几种:

  1. 忠心耿耿,怎么都不违逆导师,看到不协调不妥的地方纯当看不见。
  2. 跟导师争执辩论过,受不了的会离开,留下的为了什么?理由各式各样,比如不舍亲教师的名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法眷属等等,不一而足。
  3. 读了很多经论,但是都没有读通:比如许多老师对梵文无知到,把《成论》的「藏识」当成如来藏,把《楞伽经》里面的「菩萨藏」当成「如来藏」。这类老师可能读了很多经论,很多佛书,但是从来都只是自以为懂,不知道自己只是拿着导师(再加上自己的一些个人见解)去阅读。


直到我自己读书,才发现萧导师贬低的人——除了印顺,还有正觉里面我们从来都没听过的那些学者——他们整理的文献,内容丰富,论理细致,背景资料齐备完整。若没有这些学者大师皓首穷经案牍劳形的付出,今日我们如何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快速理解经论的内容?


正觉的书籍文章,与这些治学严谨、知识扎实的学者大师相比,大多犹如中学生命题作文的程度,内容空洞、定义混乱、逻辑粗糙、论理含糊不清。


不过,最讽刺的是,我们一边对玄奘大师推崇备至,但另一边,好像完全不理解玄奘当年做的是什么:学习梵文,研读原典、翻译注解经论,考证文献,搜集、编撰、汇整资料、撰写文章。。。这些枯燥费神的「学术工作」,就是玄奘大师和过往无数学僧的工作。


如果做为玄奘大师的“再来人"和后世弟子,正觉连一个自家内销的学报都办不下去,有何资格批评外面的学者不懂经论?


会内赞叹萧导师写书速度比我们读书快。可是速度快是否等于品质高? 等于没错误?萧导师的讲经书籍,应该不是他自己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吧?都有编译组的人协助打字、校对、编辑等工作吧?


正觉的学员崇拜导师写书快,崇拜老师法义高强,感激正觉对他们的教导。


我不会完全否定正觉在弘法上所作的一切。可是公平一点说,大家有真的将正觉的著作与外界的著作公正客观地比较过?


佛学学者,尤其是那些没有庞大佛教团体提供资源的学者,他们研究佛法为的是什么?如果纯粹是为糊口,我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选择这么枯燥又不赚钱的专业。


事实上,很多学者对 佛法的尊重理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且学界里面也不乏修行人。


大家有否想过,佛学学者教课出书能赚几个钱?他们能否像导师和正觉老师那样,得到一大堆弟子和信众的崇拜恭敬?他们头上有没有圣人的光环?他们有没有正觉老师对弟子那种影响力?又是不是每一个都可以招募一大批追随者,有一群免费义工或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和方便?


学者写文章出书,是要面对学界同侪批评的,治学不严谨,文章不会被期刊采用,书籍不会被发行出版。


再说,他们能像导师那样,公开批评其他大师学者什么都不懂?能够恐吓批评自己的人诽谤胜义僧吗?能够限制自己的学生不读其他人的书吗?他们之中有几个号召力大到能够筹募巨款来建个佛学院,盖个寺庙?


阅读外界的佛法著作时,我无法不深深感念所有对佛法做出贡献的人,不管他们是学者、大师、还是业余佛法爱好者和修行人。对我来说,只要是认真追求真理的人,都是我敬重的善知识。


萧导师有认真阅读他们的著作吗?其中的内容真的没有一丝一毫值得正觉上下学习借鉴参考的地方?


正觉同修们,真的认为萧导师对他们的批评和贬低完全恰当公平合理?


做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对待自己能否严苛一点,对待学者和外面所有学佛人,能不能谦虚一点尊重一点?


林国良教授在其著作《成唯识论直解》的序言最后,交代自己所参考的著作,感谢提供资料的人,然后结语说:

「本书著述虽经作者反复斟酌,恐仍难免拙劣浅陋,乃至出现错误。只望抛砖引玉,为将来更为完善的译注本作一铺路石。」


这类感谢谦逊之语,在正觉的书上极少看到,在正觉的大菩萨身上也很少感受到。


在这条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大家原应彼此提携帮助,为何要摆出一个只有正觉才是真理、唯有正觉有资格主导佛教的姿态?


如果您读到这里,从头到尾感受的就是我在骂您的师父,说他的不是,污蔑他的发心,我理解这个正觉神话故事已经深植您的思维。


可是您肯定不理解我心中的难过。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 kknews.cc/zh-sg/psychol
  2. video.enlighten.org.tw/
编辑于 2020-02-26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