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新見商周金文字形編(2010-2016)》索引數位化完成

20191112《新見商周金文字形編(2010-2016)》索引數位化完成

20191112《新見商周金文字形編(2010-2016)》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ebag2007.blogspot.com/2



【製作說明】


這次數位化索引的文獻是廖堉汝的碩士論文《新見商周金文字形編(2010-2016)》下編的部份,字形編本文與合文內容共有580頁。原始索引是「於菟」依據附錄三筆畫檢字表所製作(包含合文),在兩天前傳給筆者,經瑾昀兄調整為說文排序。筆者新造缺字40多字,再逐字對照文字編,補充「筆畫」「字號」,修正部份錯誤,最後將字頭調整成原書排序。



字列	1328
缺字	191
總字列	1519


本文 1-572頁
合文 573-580頁
附錄上 581-603頁(編號0001-0146。未製作)
附錄下 604-638頁(編號0001-0288。未製作)


圖形字一處「t020-0580-001」

文獻圖形字代號「t020」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語文辭典」

網址:mebag.com/index/main/li

【留言反饋】

Index 引得市


【《新見商周金文字形編(2010-2016)》凡例】

1.本字形編收錄2010年至2016年12月公布的商周金文資料。
2.本字形編分為四個部分:正編、合文、附錄上、附錄下。正編字頭排序依照《說文》部次,分為十四卷,《說文》未收之字則列於各部之末;合書之字列於合文;族氏徽號、圖形文字列於附錄上;偏旁難以隸定,學界釋讀尚未有定論者列於附錄下。
3.本字形編以楷書為字頭,見於《說文》者,在楷書後列相應之小篆字形。若為新見字頭,在字頭後標「#」符號;若為新見異體字,則在字形後標「※」符號以示區別。
4.本字形編之字形皆以電腦軟體裁切自所蒐集的拓片、照片,摹本也為原材料所附。
5.本字形編收錄字形盡量全面,故不避重複,但字跡漫漶難以辨認者不收。
6.字形排序,若有異體字形,且非少數個案,如曾、寶、戟字,則先依字形分類,其下再依時代先後排列。同時代的字形依器類排列,以鼎為首,順序參《中國青銅器綜論》。部分字形僅見於《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者,於出處器名前標註「*」符號,列於該字頭最末。若標註「*」的字形眾多,則也依照字形、時代、器類為序排列。部分標註「*」之器物現藏於博物館,則於「*」前加註「M」,該器之字形視同一般字形,不附於字頭最末。
7.各字形資料,依序為器名、時代、出處。器物若也見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金文工作室「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則於器名後標示資料庫編號「NB****」。限於篇幅,出處使用簡稱,詳目可參附錄「引書簡稱與書目對照表」。期刊出處簡稱標示為「刊名年分(期數)頁數」,例如「江漢考古2014(4)18-19頁」指《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第18-19頁;《銘圖》、《銘圖續》出處簡稱標示為「書名冊數.編號」,例如「MTX03.1029」指《銘圖續》第三冊,編號1029。
8.本字形編後附有引書簡稱與書目對照表、引用器目一覽表、筆劃檢索表。筆劃檢索表中同筆劃的字,按照卷數先後排列。


---


廖堉汝:《新見商周金文字形編(2010-2016)》,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7月。

发布于 2019-11-12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