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鼠疫的认识和治疗

鼠疫,一个曾经闻之色变的烈性传染病,又重现中华大地。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人们就有对疫病来势凶猛的记载,如《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曾经历过数次疫病劫难的中华民族能屹立不倒,中医曾起过重要作用,在对传染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此次疫情出现的情况并结合古人的临床经验记载谈谈中医对鼠疫的认识和治疗方案。

从这次发病年份和季节来看,属于己亥年立冬前后,岁运为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整体为气盛运衰,以气为主,下半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主司,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不相得,火来克金,容易出现呼吸系统传染病,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巳亥之纪,……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其病瘟疠。”此次肺鼠疫病情即是明证。

根据五运六气来看,小雪前后将进入下一个主气阶段,虽为太阳寒水主气,但客气为少阳相火,更得在泉相火相助,更有助于病菌生存与传播,故应提高警惕,不能疏于防范。从运气角度分析,今年土运不及,风木来复,太阴湿土加临于阳明燥金,更得在泉相火之助,所以此次疫情总体病机应为湿热内蕴,伤阴化燥化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表现。

1891年,我国出版了第一部中医治疗鼠疫专书——《鼠疫汇编》,书中开篇言脉,言诊鼠疫初症之脉,如见不浮不沉,不缓不紧而数,右盛于左,兼初起四肢酸痹,可知为无核之鼠疫。瘟疫之病,其病皆热无寒,有表症,无表邪,宜解肌,禁发表。初起必见头痛身痛,四肢酸痹。有恶寒不恶寒,有汗有无汗,有热有无热,有淋巴结肿大有无肿大,有渴有不渴。若进展,有斑疹疔疮,有衄嗽咯吐或烦躁懊恼,昏懵谵语,瞀乱癫狂,腹痛泄泻。凡此见证,均为热毒入血,迫血成瘀,宜用王清任解毒活血汤,传表宜加白虎,传里宜加承气,传心包宜加羚、犀。服药方法也有异于常法,书中说一二日间追至七八服,则热毒或从汗解,或瘀从嗽出,或从下行,或下瘀血,或下黑粪。

连翘(三钱)生地(五钱,有热用小的,无热用晒干大的) 当归(钱半)

赤芍(三钱)桃仁(八钱,去皮尖,打碎)红花(五钱)川朴(一钱)

甘草(二钱,有热用生的,无热用炙的) 柴胡(二钱)葛根(二钱)

煎药法:一二三日病在上焦,煎六七沸;四五六日在中焦,煎十沸;七日以后在下焦,煎十余沸。水用两碗半,先用大罐煎合沸数,倾入小罐,复入水大罐,再煎再倾,煎回大半碗服。大黄、朴硝不宜久煎,煎药将好方入同煎两三沸。羚羊角、犀角、石膏宜另煎、久煎,方能出味。藏红花另用开水泡之。均去渣,和药服。

随证加减法:原文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大体意思是辨病位三焦,辨病机属于气分血分,有热加二花竹叶,渴加石膏知母,病重加羚羊角、犀角、西红花。呕吐加竹茹,入血分清热凉血,有热毒清热解毒,在中焦当用下法就用下法,在下焦当用滋阴即滋阴。手足抽搐可用针刺,可用生姜捣碎刮痧。小儿结核可用针刺结核,外涂山慈菇、青黛、黄柏、浙贝、赤小豆。孕妇加黄芩、桑寄生安胎。

复病:即病情稳定后出现反复,一般这种情况都是有原因的,按照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自复、食复、劳腹、药复四种。自复就是病情变化而反复的,这时候无固定表现,需要随证治之。食复是因为饮食不当出现病情反复,需用神曲山楂麦芽之类消食。劳复需要补气养血,其中房劳和怒气最难医治。药复是因过服补药所致,服绿豆山楂水可解。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以其为数不多的治验提出了自己对鼠疫的见解,他认为是少阴热化,少阴感寒伏于三焦脂膜中,阻塞气化,暗生内热,

并且用白虎加人参汤鸡子黄化裁,创立了坎离互根汤:

生石膏捣细三两 知母八钱 玄参八钱 野台参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甘草二钱 鸡子黄三枚 鲜茅根切碎四两

煎服法:先将茅根煎汤数沸,视茅根皆沉水底,取其汤以之代水,煎方中前六味,取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另外彭子益提出的乌梅三豆饮治疗肺鼠疫,易巨荪等用升麻鳖甲汤治疗鼠疫的经验都非常宝贵。

医无需南北,学何分中西。我们的目标都是治病救人,本应团结一致,取长补短,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中医先辈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传染病防控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根据中西并重的医疗政策,中医药仍大有作为。谨以此文向先贤致敬!向每一位奋战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发布于 2019-11-21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