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惟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就讨论一下片中几个机体的命名——对应的都是植物。讲真,很有意思。先放上「怕长不看」版:所有植物都与「鸟」有关。无论名称上还是形象上。所有植物都对应着驾驶者的形象、性格、命运走向…查看全文
《寻梦环游记》里,铺天盖地都是万寿菊的花瓣。准确来说……好像除了万寿菊,基本没见到别的花朵。整个画面都呈现出一股浓郁得化不开,却又非常清亮轻盈的金黄色,上一次看…查看全文
《节气手帖》系列的撰稿,始于2012年。也就是五年前。我没有想过这个系列会持续这么久。不过人生中大部分「未来的事情」,我都没有想过。从小到大,人人都以为我目标明确,…查看全文
(新书已出,本系列完。)蕹菜,「蕹」與「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謂之蕹。干柔如蔓,中空。叶似菠薐及鏨头,开白花,堪茹。——《本草纲目》蕹菜并不算是为人熟知的名字…查看全文
在爱丁堡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正好赶上绿绒蒿盛开的季节。已经快到六月,爱丁堡的天气依然清冷凛冽。我大概运气好,一路碰上的都是晴天,雪亮日光兜…查看全文
又到了晚樱盛开的时候,今年的腌渍樱花可以做起来了。之前在自己的书里画过一个步骤图,但篇幅所限,比较简单(但看上去已经很复杂了 - -)。这次翻译了几个国外网站的食谱…查看全文
(本文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16 年 04 期。篇幅长,原文有删节。由于杂志供稿有明确要求,故文章风格与我一贯的有所出入。且主题所限,这里仅探讨中国古代樱花文化及演…查看全文
(友情提醒:虐狗的日子又要到了。。。)送花好像是很容易被吐槽的,已经「过时」的事情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送花」这种行为,就会出现一个论调:「实在不觉…查看全文
(13年写的。因病,近期不再更新。)从前有个隐居山林的大才子叫周颙。有一日太子殿下请教他什么样的蔬菜最好吃,才子便说: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此菘非彼松,而是大白菜。…查看全文
汉语里芙蓉二字,最早是指水芙蓉,即荷花。木芙蓉则是另外一种。之所以有此名,是如《本草纲目》所言「艳如荷花」。白居易也曾经在诗里说:「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查看全文
如果秋天是一剂香水,那它的香调大概是这样的:前调是菱角与莲蓬,中调是桂花与柑橘,后调是板栗,再加一点点菊花的清气作为调剂。留香散去,秋天也就结束。这样的搭配会好…查看全文
木樨是桂花的古名。前人的记载中,带有“桂”字的香料植物极多。如肉桂、菌桂之流,但因桂花的木质纹理似犀角,所以许它“木樨”之名,以示区别。木樨蒸这个说法,听上去好…查看全文
和很多野花野草一样,葛的情味,是要长大之后才能慢慢摸索出来的。 我小时候,一度以为葛粉是全国人民普遍享用的东西。吃得太理所当然,植物书籍上读到它,也是「产我国南…查看全文
最近热得很。但一想到已经过了立秋,热也肯定热不了多少时间了,便觉得这是强弩之末,廉颇老矣,反而有点享受起它来。我也懒得开空调了,只把头发盘起来,穿一个小吊带,把…查看全文
上次live里有同学问:「七夕想给单身狗小伙伴送花。送什么呢?」尚未来得及回答,就有人插嘴:「狗尾巴草。」说真的,这倒未必是一个很坏的提议……虽然狗尾草本身并无什么…查看全文
落苏这两个字看上去既新奇又别致不是?可真身却是很接地气的:茄子。所以「落苏节」就是茄子过节,据说是在农历七月三十。我自己未参加过这种节日,但在与之时间相近的立秋…查看全文
老实说,我总觉得英国的花园发展到今天,有点像科幻片里那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变种人——取众家所长,巧妙融合,于是生出这样一个十全大补所向披靡还很有自我特色与个性的…查看全文
木莲豆腐和莲没有关系,和豆腐也没有关系。但既有了这么个名字,听上去难免叫人浮想联翩:坚韧如木,清雅如莲,柔嫩如豆腐。对于本尊来说,这是很贴切的。若说本名「薜荔」…查看全文
有些水果的季节感很淡薄,如苹果香蕉梨。有些却不。你一吃它,背后光影记忆会呼啦啦跟上,瞬间来一场声色并茂的场景还原。如樱桃枇杷是娇憨初夏,菱角是清秋,荸荠(马蹄)…查看全文
就日常生活来看,菖蒲并不是太叫人熟悉。它一身沉静,行迹默默,旁人多有不识得。大众所听过的,也许反是「花菖蒲」比较多——实际上,菖蒲与花菖蒲并不一样。后者实则是鸢…查看全文